热门回答:
365存钱法就是指365天每天都存一点钱。这笔钱是从1到365中每天一个不重复的数字。存到一年刚好把365每个数字存一遍。可以制作一个表格。画出365个方格。记录每天的数字。表格填满正好一年。
然后来计算下:1+2+3+4+5……+364+365=66795元
以此类推。量力而行。也可以按0.1+0.2+0.3+……36.5的方法得到6679.5元。
有能力也可以增加乐趣。乘以2。按2+4+6+8……730来算就是133590元。
具体存钱计划与月薪能力来做相应参数。让每天不乏味。以培养存钱好习惯为动力。与52周存钱法一样。都是用积少成多来坚持存钱储蓄的习惯。
其他观点:
谢邀。
先解释一下什么是365存钱法。
365天存钱法
其实就是一种自己给自己约定。给自己压力的储蓄方法。只是储蓄的过程本身是一种游戏性比较强的过程罢了。没有太大的约束力。简单来说365存钱法就是配合手账使用。按每年365天。每天从1到365中任选一个数字存钱。每一天的数字都不能重复。这样一年下来就有66795元。如果觉得365元还是挺多的。可以退而求其次。退一位从0.1-36.5之中排列。那么一年下来也有6679.5元。
存钱的方式有很多。关键靠自律
小布儿时的记忆中。母亲都会把每一年的利是钱给我存起来。我们姐弟也放心的把每一年的压岁钱给母亲。这就是小布我对存钱概念的第一次接触。而谈到是否有必要这么做?我分析了一下。在我母亲的角度。这样很必要。
其一。能教会自己的孩子存钱的概念。储蓄。是人类的一种美德。既能把钱留到真正急用的时刻。也能教会孩子新的秩序——攒钱。
其二。通过让孩子参与。让孩子体会钱的意义。钱的价值。钱的重要性。这对孩子的未来都是一笔真正的“财富”。
以上就是我对存钱(储蓄)的儿时记忆。二十多年过后的今天。平民百姓有了更多能达到存钱目的的方式和手段。有的买房。有的存银行。有的定存、有的买保险。不论是哪一种方式。都是为了达到储蓄的目的。而维持以上所有储蓄的方式。最关键的还是自律。
所以。小布在此奉劝。要开始一个储蓄计划很容易。但是坚持完成一个储蓄计划。当你选择放弃的时候想一下为什么要开始。
我是小布。帮你识别风险。重新理解保险。
其他观点:
从年前就知晓的365天存钱法。很巧的是。我现在也在身体力行当中。365天存钱法。意思就是第一天一元。第二天两元。第三天三元......以此类推。到第365天是365元。而总额是66795元。当然。如果你放在能产生利息的例如余额宝之类里面。可以产生利息。这个姑且不论。
当我们知道这个方法的第一秒开始。莫名兴奋 。有木有。哇 !不知不觉一年将尽7W呢。但是理智回归后发现。前几个月特别简单。到最后一个月竟然是10515元。眉头是否皱起来了。很多人也很会赚钱。但是也不能保证说每个月都有2W。3W的收入。这样才能没有压力的去存那1W多元。事实上从200开始 。压力就会随之而来了。每个月都是6000甚至7000。8000.一般人表示。伤不起。毕竟谁没有个特殊情况。比如份子钱(五一。十一更甚)。伤不起。
从另一方面出发。66795分摊到每个月是5566.25。假如每个月存这么多可以吗。个人认为是可以的呢。这样相当于压力分散。也可以第一天1元。第二天365。从头接尾试的存法。也有大神两倍来存。一年下来是13W。但不是每个人都有那样的实力是不是。我还想三倍存呢(哈哈哈)。可是也有小宝贝们说。我年薪还不到6W呢。这边建议是0.5倍存。这样一年下来也3W多。总比存不到要好呢。这里只简述存钱的方法。不讨论存钱花钱哪个重要。
如果都觉得困难。不妨试下52周存钱法。这样无压力的情况下还盈余1W多呢。几乎人人适用。不想做表格的。可以购买下存钱箱或者用本来记下。贵在坚持。
我是新人余生。望支持与点赞哦。举起小爪爪~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6165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都是,也有,每个月,压力,数字,我是,方式,目的,方法,我对
没想到大家都对365存钱法是什么,每个月要存多少?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365存钱法就是指365天每天都存一点钱。这笔钱是从1到365中每天一个不重复的数字。存到一年刚好把365每个数字存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