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的「恪」念kè还是què?
原创

陈寅恪的「恪」念kè还是què?

好文

热门回答:

平时聊天中。有时候难免发错一些字音。本来也是无伤大雅。不过。某些读错名人的名讳却难免格外尴尬。国学大师陈寅恪一定能稳居前三名。以本人为例。就曾经不下三五次被别人“纠正”。本来嘛。我读的也就是新华字典上的发言:“ke”。自以为是没啥问题。然而。总是被人纠正为“que”。我就问你有啥凭证这么读呢?不要欺负我齐东野语的腔调哈。每次获得的回答。无非是看到一些科普文章。称这个字“陈寅恪的朋友、同事、学生、家人都有读作que”。你不这么读就是乡下人。不懂得文化圈里的高端大气上档次。我心想。现在不应该以新华字典为规范读音嘛。咋还出来个异读音呢?!

国庆期间。做了个小小的索引。发现即便是陈寅恪大师本人在老家和私下环境里读作“que”。当下的我们也应该读作“ke”。为什么不从主人呢。这期间的逻辑很简单粗暴直接。“que”是陈寅恪老家的方言读法。而“ke”则是普通话、国语、正音、雅言。陈寅恪的朋友圈里有许多大名人。不管是胡适、季羡林。他们其实都读的不够准确。口音表达时错了也没啥。然而21世纪的很有一些人。一本正经跟着陈老的方言读下去。这就有些不应该。现代有些名人包括一些主持人再错。就说不过去了。毕竟陈寅恪的英文名字写作“Yinko Tschen”。如何发音还是很明确的。显然陈寅恪本人觉得在标准读音就是“ke”。即便在社交场合他觉得两种读法都没必要非此即彼。

“恪”这个字。并非生僻字。读音自古至今没发生争议。无论在《说文解字》《康熙字典》中的反切、《新华字典》的拼音以及各种韵谱中都不起眼。一直是与“客”保持同步。少数二十世纪的词典曾经收入异读音。比如197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中。加了一个注解。称“旧读que”。却又没有引例和出处。估计就是来自于文化界某些人对陈寅恪的误读。否则谁给解释下这个音是怎么来的呢。1985年12月。在由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电部联合发表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则明确规定:恪统读为“ke”。因此。除非是陈寅恪的老乡或亲近的友好。再读作“que”。就是强行帖近乎。毕竟。各地方言缤纷多彩。实在是没有必要去读方言的发音。普通话推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沟通方便。如果忘记了这个初心而去标新立异。那么社交场合就鸡同鸭讲吧。几乎每个字都是南腔北调。尤其是明明读对了还要被“纠偏”。其实尴尬的是一知半解无事生非的人。

人云亦云要不得。我们还是要从陈寅恪本人的家世来找。陈寅恪是客家人。先祖原居福建上杭。其六世祖始由闽入赣。落户江西义宁。起码这支客家人将恪读作“que”。那么。陈寅恪大师的名字如何而来呢?众所周知。陈寅恪祖孙三代都是晚清民国时代的名人。作为陈宝箴的孙子、陈三立的儿子。陈寅恪的名字里蕴含着丰富的信息。简单地说。恪是辈分字。而寅字说明他属虎。出生于1890年。陈宝箴老先生为后代创制辈分字排行。“三恪封虞后。良家重海邦”颁行。显而易见陈三立和陈寅恪父子的辈分字就沿用下来。

“三恪封虞后”其实就是“陈”姓由来做了阐释。陈国的先祖传说中便是虞舜。商朝时代便有。据《春秋》记载。周武王伐纣成功之后。封前三代王朝虞、夏、商的后裔为三恪。建于陈、杞、宋。三恪。意为向前朝表示恭敬。这便是陈氏始祖以诸侯国名得姓的由来。这也是儒家经典《论语·尧曰》的核心要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陈寅恪念念不忘的春秋大义。便是如此。既然陈寅恪的恪。就是从三恪而来。那么读作恪合情合理。对于我等并非客家人的普通人来说。如果再去套近乎读作“que”。尴尬的其实是现代人。以及古人。

谨以此小文纪念陈寅恪先生逝世50周年。

其他观点:

晋南及关中一带自古以来“客人”不读ke人而读作qie人。口语也是这种发音。依此推断恪的古音正确发音很可能应该是qie或que。发ke是肯定是不对的。

其他观点:

我的家乡音。我来回答一下吧!

网上盛传一种读法yinque。主张这种读法的人是说陈寅恪的亲人和家乡人都叫他yinque。我想。可能是听错了。要不然就是讹传。因为客家话里没有这种“噘嘴的圆音”。

当然:客家话发音“恪”与“确”是相同的。都读ko。但是读成普通话是要各自发音的。例如客家话“萝卜:luopie”和“个别:gopie”都读pie。但读成普通话是“luobo”和“gebie”。而不能读成“luobie”和“gebo”。

客家乡俗字读成普通话有两种读法:

1、一般遵循新华字典的标注读。

恪守读成“keshou”。确实读成“queshi”。但不能借客家话里的读音相同而普通话读音不同的字来取另外一个读音。读成“queshou”和“keshi”。

2、继续按照乡音读。多用于地名、人名。例如我有一朋友。他父亲给他取个名字叫“石䖯”。客家话读sha guai。我们在正式场合叫他“shi guai”而不是“shi wa”。(注意:这里一个“石”字是按普通话读。另一个“䖯”字却是按客家话读的哦。)其实。他父亲取这个名字的时候是取石蛙这么个意思。寓意好养活。虽然“䖯”在新华字典里的读音还是wa。但人长大了。在外行走叫shiwa。多少有点花名或侮辱的意思。于是多按照主人意愿叫shiguai。

介于以上两条惯例。陈寅恪的正式读音读成标准发音yinke或借客家音yinko均可。但我个人更主张知情人读成 “ yinko ”。

为什么可以读成yinko呢!人家自己英文名字都叫yinko呢!这更是符合乡俗惯例和主人意愿。所以真正要是尊重人家。应该读成yinko。(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为什么他自己和他亲人会希望读成yinko。因为“恪”字是他的辈分。名字中取辈分字。本身就是一种对文化的恪守。极具意义。尤其是从他曾经签名“yinkoh”。就可以看出来。他是希望更加精确的表达“恪”字的客家话读音。所以他的亲人也会比较在乎。)

那按照全普通话读成yinke呢?这也是大众的权力。谁叫他名字用的是“ke”这么个字呢?何况他本人也没有反对过啊!

至于读成yinque。就真的没啥意思了。搞笑的是。这个没道理的读法反而成了知识分子摆弄的主流。还搞出下面这种丢人打脸的东西:

看了上图内容我最无语。我土生土长说怀远话的人都不知道“确”还能读成“quo”。请问砖家们“的确良”要怎么读?我读了一辈子:“ko”的人真的不会发“quo”里面的那个圆音。哪位客家话高手发音给我听听?哎!鄙人认为:中国最无聊的就是“砖家”和“文化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陌清茗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清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01:17

    客家话,陈寅恪,读音,读成,读法,普通话,发音,的人,辈分,新华

  • 樱花吻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01:17

    没想到大家都对陈寅恪的「恪」念kè还是què?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01:17

    平时聊天中。有时候难免发错一些字音。本来也是无伤大雅。不过。某些读错名人的名讳却难免格外尴尬。国学大师陈寅恪一定能稳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