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核所集体辞职的背后,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原创

合肥核所集体辞职的背后,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好文

热门回答:

那些离职人员现在已经入职一家跨国公司。可以拿到比中科院高十倍的工资和丰厚的年终奖。福利远远比在中科院高。而且科研人员才30岁出头。正是需要“钱”的时候。

他们现在入职的公司只要有研究成果就行。不用写论文。因为在中科院写不出论文如同就没有研究成果。没有成果是很难升职的。

大部分人熬到退休都没有机会升职。这一群年轻人根本就不甘于平凡。每个月拿一万块的工资在大城市很难生活。所以就辞职出来社会上找工作。

虽然在中科院有拿到“北京户口”和让孩子自由择校的机会。但是因为人太多了。这些优惠政策根本就与自己无缘。

人到中年。正是家里需要“钱”的时候。面对的十倍的工资谁能不心动呢?

他们过几年也会老去。趁现在还年轻想多赚点“钱”也是正常现象。

这些年很多科学家都说我们在研究科学的氛围不是很好。颜宁从美国回到清华任教。但由于得不到资金支持。心里受委屈又回到了美国。

这种事情不仅仅发生在颜宁身上。很多科学家也说过自己遇到过同样的事情。

这些都告诉我们现代的年轻人很“现实”。光靠教育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多的是应该提高他们的待遇。让他们安心工作。

毕竟现在一些明星或者国足球员年薪都很高。我们不能让科研人员拿着低工资去干活。这样子对他们不公平。

人才待遇制度没有完善。让这些科研人员不能安心的工作。想要避免这种事情发生还是要不断地改革。

其他观点:

一味地只讲奉献。只讲情怀是不可取的。因为饭都吃不饱。家都顾不了何来情怀。

这件事发生后。很多人都在说这90个科研人员没有老一辈科研人员的傲骨。没有像钱学森那样的科学家情怀。舍小家为大家。一心一意只为了国家的核事业。

但我不禁反问。看到这个新闻就立马批评这90个科研人员的人们。换成你们。你能做到舍小家为大家吗?你能做到看着自己的同学拿着百万年薪。看着别人过的舒舒服服。而自己却每天加班到十一点。和家人还蜗居在几十平的房子里。听着家人的各种抱怨和对好生活的向往。你能做到一心一意搞科研吗?如果做不到的话请不要随意去批评他们的做法。

疫情期间。我记得李兰娟院士曾经说过建议提高科研人员、医护人员和军队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说这话不是没道理的。

搞过科研工作的人都非常清楚。科研工作是非常枯燥的。也是非常辛苦的。合肥核所的这些工作者们每天需要工作到晚上十一点。按期完成科研所里各种科研任务的硬性要求自不必多说。但每个月却仅能拿到9000元左右。而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房价自不必多说。在物质生活质量都不能保障的基础上。凭什么要让他们付出那么多呢。难道真的要他们只凭所谓的家国情怀吗?在现实的生活面前。请不要那么单纯了好不好。

我相信这90个科研人员都是非常爱国的。他们离职后的去向是一家跨国公司。给他们开出的工资待遇是目前的10倍。这个差距是什么概念不用多说。但至少能说明两点。第一点。这些科研人员的劳动成果值百万年薪。而科研所只给他们一个月9000的工资。第二点。去了这家跨国公司。工资水平翻十倍。生活水平会直线上升。买不起的房子可以买的起了。不敢买的衣服也敢买了。这就是现实。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认为这与大环境以及科研所的管理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很多时候。即使在单位里再优秀也需要通过熬年龄才能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何其悲哉。

我一个同学也在一家科研所工作。每年的科研任务是必完成项。每年还要提交各种论文。而一些资历老的人员凭借年龄就可以不用再继续搞科研任务。有的完全可以不用上班就可以拿着高工资。对于年轻人来讲心理如何平衡。

所以。为科研工作者们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和好的工资待遇至关重要。因为。付出的多就理应获得的多。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其他观点:

爱国也要爱家。这种时候不能一味的要求奉献。90个人的集体辞职绝对不能仅仅用“奉献”两个字概括。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都是有家有口的人。设身处地的想。你会怎么办?

我在抖音上看到一名离职人员。是中科院工作11年的博士。目前每月工资9000+。实验室工作正常每天加班到11点。然而合肥房价1.5W。他自己非常明确的指导。即便是现在。留下去也不会升职。

然而。当国外机构给出10倍年薪。年薪百万聘请他做访问学者。他纠结了。这个薪资确实达到了他的心理希望。依然是从事本职研究。甚至方向都与以前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唯一不同的是。待遇提高了。自己可以心无旁骛的去研究了。

摆在任何人面前的都是两个选择。接受或者不接受接受。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将过自己往所学献给国外。这甚至有违自己从小的志愿。谁心底有真的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呢?曾经那个少年于国不忠。于国不义。即便是赚到了足够的钱。又如何能真得畅快?

不接受。也许依然买不起合肥的一套房

也许父母和妻儿会跟着自己继续过苦日子。于父母不孝。于子女不责。只能夜以继日的加班。但科研工作者也有家庭要养。也有自己的生活需要享受。无私奉献。可以。但总不能默默流泪吧?

都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当远渡重阳的国外机构能发现国内有大量人才并高薪集体聘请时。作为国内的研究所的领导们。这些真正应该是伯乐的领导们。不应该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没有发现千里马的眼睛呢?

来去自由。人才市场本来就是流通的。要敢于让人才流动起来。任何封闭僵化都是无益的。当然。科技工作者也要爱国。即便是在国外也不能做出背叛国家和民族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国家要高度重人才。要敢于打破常规。打通人才升值的通道。要敢于向华为公司一样以高薪激励人才以自我价值实现留住人才。

我的朋友也是广东某科研单位研究员。工作8年每月一万三。前年跳槽到中美合资企业。年薪68w。年薪每年递增百分之十。突出科研者年终奖励过百万的属正常现状。

我的朋友一下子从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变为了一个乐观豁达的人。而且是一个十分爱国的知识中年。仓林廪而后知礼仪。如果饭都吃不饱。就去追求思想的高度。这不是唾面自干吗?

我们要相信未来。也要给单位适应的时间

科研人员集体离职的事件发生后。国家非常重视。第一时间派检查组来了解实际情况。这说明整体方向上是非常重视人才的。只是有部分人。部分领导可能没有做到位。才导致科研人员的心受了伤。

我相信这件事情既然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同关注。就一定会有一个完美的结局的。祖国的伟大复兴马上就要开始。作为一个华夏儿女。能一起见证这一刻。能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去推动这件伟大的事情。是一件非常激动人心的事。

希望英雄流血不流泪。希望祖国越来越繁荣。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亦久亦旧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01:52

    科研人员,自己的,年薪,都是,科研,爱国,工作,的人,合肥,人才

  • 旧日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01:52

    没想到大家都对合肥核所集体辞职的背后,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01:52

    那些离职人员现在已经入职一家跨国公司。可以拿到比中科院高十倍的工资和丰厚的年终奖。福利远远比在中科院高。而且科研人员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