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期高三,数学一直是120+,仿佛陷入了瓶颈期,想请问一下下一阶段应该搞错题还是刷真题?
原创

下学期高三,数学一直是120+,仿佛陷入了瓶颈期,想请问一下下一阶段应该搞错题还是刷真题?

好文

热门回答:

瓶颈期。数学分数一直徘徊在120左右。依我的经验。原因可能归结为三点。一是概念掌握还没到游刃有余的熟练程度;第二。细致度不够。粗心带来的丢分对于提分有阻碍;第三。攻克难题的能力不足。

把精力集中在错题上。对于你解决前两点有帮助。而刷真题的作用比较广泛。针对性不强。建议你找一些中等偏难的试卷。结合以前的错题一起进行。

还有一个建议。难题、压轴题。不要一次进行太多。那样会把自己的头脑搞晕。反而不利于成绩的提高。一次两三题就足够。重点在于彻底弄懂。并思索一下。如何举一反三。

在错题纠正环节。最好是依照章节来进行。也就是常说的专项提升训练。这样做。相当于集中火力解决一个系列的问题。有利于连环记忆。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祝福!

其他观点:

谢邀!

老规矩。先抛结论:鉴于你明年才参加高考。目前还未详细走过一轮复习。都没有系统的刷过题。你纠结啥搞错题和刷真题。建议你买一本高考一轮复习资料。什么五三啦。高考必刷题等等。细细的把每一个模块过一遍。有针对性的刷刷题(鉴于你现在120+的水平。太过简单的就略过)。对于其中的错题要如获至宝。这才是你刷题的意义所在。对错题和不会的题目。进行深入的分析。拷问自己:我为什么做错?我为什么不会?是欠缺了知识点。还是没掌握没见过这类解题技巧?

作为一名资深数学老师。分享一下数学130+、140+心得:高考数学120+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因为高考数学中恰好80%左右的题目是简单题和中档题。折算下来正好是120分左右。而你的成绩能够稳定在120分左右。说明基础状况还可以。要想突破这个瓶颈。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突破:

(1)会做的必须尽可能全对:一般来说。高考中的难题就是那么几道。选、填的最后一道。大题的压轴题算半道。第一问一般来说比较简单。综合下来。就是15分。抛掉这15分。剩下的必须全对才能达到135分。而任何一个失误都基本是五分起步价。因此训练好自己的运算基本功。归纳一下自己粗心错误的特征。尽可能避免低级失误的出现。

(2)提高选填题的解题效率:能够用间接法的就不要用直接法。熟练应用各种秒杀技巧。如:特殊化思想。选项验证。估值法。常见二级结论的识记等等。来又快又准的勾选出正确选项。特别忌讳把小题当大题做。从而为后面的大题预留出足够的时间。

(3)攻克压轴小题和压轴大题:粗心错误只能尽可能的去避免。谁也不敢说一定不出现。因此为了保证130+的分数。你还需要尽可能的提高压轴题的正确率。特别是压轴小题。即选填的最后一道。几个容易出压轴题的模块:函数与导数、数列、不等式、圆锥曲线等等。需要深度掌握。此外。就是圆锥曲线大题。虽然不是压轴大题。但是其典型特征是计算量大。耗时长。因此需要记住一些常见的速算技巧。总结常规的解题框架。其实圆锥曲线大题的考察套路还是很明显的。比较容易总结。至于最后的半道压轴题。就先听天由命吧。。。。先把我前面所说的问题解决了再收拾它不迟!

其他观点:

笔者请数学学霸对题主的问题进行了解析。他们有两点共识。一是问题有误。现在是暑假。是高二升高三的学生第一轮复习补课期间。怎么成了高三下半期?二是做错题、刷真题均不妥。特别是刷真题。

大家认为。题主最佳的办法是搞好第一轮复习。题主每次数学考试120+,说明题主的数学基础还行。但不牢固。某些知识点没吃透。具体是哪些。题主自己也不清楚。数学老师主导的第一轮复习。囊括了高中所有基本知识点。所以题主上课要认真听讲。勤作笔记;老师板书的内容要如实记录。布置的作业认真完成。一句话管总。按老师的要求做。巩固基础知识即可!

至于做错题。针对性、系统性不强。效果不会很好。所谓针对性。是指题主在数学基础方面的薄弱环节。系统性就不解释了。至于刷真题。是高考临近前的事。主要目的是让考生熟悉、适应高考题型。与题主攻克数学瓶颈的关系不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归属感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上柳絮倾城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20:33

    大题,真题,圆锥曲线,数学,针对性,自己的,知识点,粗心,小题,做错

  • 归属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20:33

    没想到大家都对下学期高三,数学一直是120+,仿佛陷入了瓶颈期,想请问一下下一阶段应该搞错题还是刷真题?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20:33

    瓶颈期。数学分数一直徘徊在120左右。依我的经验。原因可能归结为三点。一是概念掌握还没到游刃有余的熟练程度;第二。细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