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八路军手中的袖珍大炮--日军掷弹筒
掷弹筒是日军小队火力的支柱!
日军大多数的掷弹筒手。都是身经百战的老手。400米内命中率高达在85%到95%。十分惊人。
进攻战中。日军掷弹筒小组跟随一线步兵作战。主要打击国军的机枪火力点。和大家想象的不同。日军在抗战八年中并非如同所谓的大日本武士一样。动不动就挺着刺刀冲锋。而以一种极为狡猾方式作战。
日军一旦遭遇国军较为坚固的重机枪或者轻机枪火力点。立即停止进攻随地隐蔽。等待跟随部队前进的掷弹筒小组将其打掉。
在淞沪会战中。中央军18军14师42旅的36挺重机枪。被小日本用平射炮和掷弹筒打掉了32挺。剩下的也没有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国军重机枪手回忆。他们一般只能一个弹带200发就要转移阵地。不然日军的掷弹筒就会准确的打来。1挺近100斤的重机枪转移起来。谈何容易!一旦国军的机枪火力被 摧毁。日军立即以重机枪火力压制住国军火力。随即立即以优势兵力发起冲锋。
对于掷弹筒极端的依靠。也是日军的一个弱点。
一旦失去掷弹筒。日军甚至连怎么作战都不知道了。
东史郎回忆到。我以为只要发射五六次掷弹筒就能突袭。所以声嘶力竭地喊:“掷弹筒!掷弹筒!”可掷弹筒手不知在哪儿。见不到影子。 不得已。我一边说:“要不扔手榴弹冲锋?”一边退回了三四米。卧倒在地。我从士兵那里拿了两颗手榴弹。又往上爬。但是。面对着敌人的火力。我不敢直起身子。我的手榴弹根本没有投到敌人那里。 山顶的敌人再次发现我们。又扔起了手榴弹。 身边好几个战友被当场炸死。我们只得向下爬。就这样在岩石上趴了两个多小时。等待情况变化。
而在防御作战中。日军以掷弹筒和机枪火力协同。
首先以机枪火力压制住国军战士的冲锋。然后在对方手榴弹的距离之外。用掷弹筒对冲锋的国军战士进行准确的杀伤。国军战士如果起身会遭到机枪火力的杀伤。俯身隐蔽又被掷弹筒杀伤。
掷弹筒榴弹破片的杀伤半径可以达到8米。经常造成国军战士的严重伤亡。这也是八年期间。国军牺牲一百多万的一个重要原因。
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仿制和使用
八路军早在平型关战役就曾经和日军掷弹筒交过手。真正认识到它的厉害还是在百团大战的关家垴战役中。
日军为了报复百团大战。发动了大扫荡。其中冈崎大队(600多人)孤军深入八路军腹地。在关家垴被八路军优势部队团团围住。
彭老总下令129师务必全歼这股日军。不然从师长起全体军法处置。结果这支没有重武器的冈崎大队。居然挡住了129师长达2天的强攻。并造成八路军的严重损失。其中25团、38团负 伤的有1570人。牺牲500多人。其他参战的还有第772团、第769团等都有相当的伤亡。伤亡总数超过3000人。日军伤亡也很重。冈崎大队长自己被 击毙。能够作战剩下不到百人。
关家垴战役中。日军的掷弹筒对密集冲锋的八路军战士。造成严重的伤亡。在日军掷弹筒的打击下。部分八路军连排最后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战士。
战后八路军高层开始重视掷弹筒的作用。经过详细分析以后。他们认为对付日军掷弹筒最好办法只能是仿制相同的装备(这点和国军方面的认识相同)。
掷弹筒重量轻且威力大。非常适合八路军展开的游击战。
八路军由于中期的扩编。兵员素质和装备水平比起抗战初期已经有很大的下降。
大多数八路军士兵没有超过十发的实弹射击(部队子弹缺乏。战斗都不够。哪来练习)。这样的士兵用世界其他国家的观点来说。连民兵都不能算。
同时八路军的步兵装备主要是步枪、手榴弹和少量轻机枪。
这样的装备是无法和日军在远距离作战的。八路军只能采用近距离突袭作战的方式。以削弱敌人火力的优势。
日军士兵后来在回忆录中写到:八路军是不到150米不开枪。在这突发的枪声面前如果不迅速作出反应。那么几分钟以后。八路军就已经端着刺刀冲到你眼前。
这种方法一度非常有效。八路军甚至用一部分新兵手持长矛埋伏在路边后配合主力部队冲锋(步枪数量不足)。消灭过日伪军一支百人的运输队。
-------使用掷弹筒的八路军战士。他们的掷弹筒经过改良。性能几乎和日军的一样。不过。日军掷弹筒数量显然更多。八路军还是占不到上风。
日军是善于学习的军队。他们很快调整了战术。大量使用掷弹筒以克制八路军的密集冲锋。掷弹筒射速很快。优秀射手每分钟可以达到20多发。造成敌人密集杀伤。
在八路军战士冲锋的几分钟内。掷弹筒已经可以射出大量的榴弹。一发榴弹杀伤半径就有八米左右。一发榴弹往往就可以造成冲锋的八路军士兵数人的伤亡。一段时间八路军伤亡非常严重。伤亡于掷弹筒下的高达35%。
无可奈何之下。八路军高层于1940年10月下令。要求八路军军工部门立即仿制。
接到命令的八路军军工部长刘鼎。很快依靠自己的丰富经验和缴获的日军掷弹筒的原物。于1941年4月仿制出第一款自己的掷弹筒。一共有40门。
八路军方面称它为五零小炮。
在五零小炮的研制期间。八路军的军工人员克服了许多旁人看来无法逾越的技术障碍。让各方都大为震惊。
吃到苦头的日军甚至惊呼。八路军在太行山上兴建了现代化兵工厂。拥有先进设备与外国专家。
整个研制过程极为艰难。主要的问题在于原料和加工方法。
首先说说原料
八路军的根据地在落后的中国。也是属于贫穷的地区。掷弹筒体所需要的钢管。八路军根本无法得到。
根据地无法炼钢。唯一的钢材来源是通过拆卸日军控制的铁路钢轨。
拆卸工作一般由当地的民兵和老百姓完成。之后将钢轨和八路军军工部门换取步枪和手榴弹。日军因钢轨的丢失。曾经多次沿着铁路发起报复性扫荡和屠杀。
这个原料来源也是不容易。甚至可以说是用命换来的。
解决了弹筒材料的问题。弹药材料问题又出现了。
弹药对于原料的需要量更大。我们得到钢轨数量又非常有限。不可能使用钢轨作为弹药的材料。
设计人员再三考虑。决定用太行盛产的白口生铁为原料。传统工艺生产白口生铁是当地农民用土法冶炼出来的。含碳量高。铁质非常脆。一经机器加工 弹体就会发生碎裂。无法使用。
在留学德国的冶金工程师陆达和技术工人孙兆熙的反复试验的基础上。八路军使用国外黑心韧化处理工艺与传统焖火技术相结。解决了弹体脆弱的问题。
1941年就生产了4万枚掷弹筒榴弹。尽可能的满足前线的需求。
再说说加工技术
解决了原材料的问题。加工技术的问题又凸现了出来。
制造掷弹筒体也遇到很多难题。比如没有点焊焊接技术。锻接粘合造出的弹筒又无法经受高温等。设计人员用惊人惊讶的想象力将其解决。通过多次改进加快了生产速度。
日军八九式掷弹筒为了增加精度是有膛线的。榴弹上也有相应地有紫铜制的弹带。根据地的技术力量无法制造膛线。也没有紫铜资源(平时战士作战连子弹铜壳都要尽量捡回来)。
设计人员经过研究。决定效仿国军的民国二十七年式。放弃线膛结构。采用滑膛结构。但又借鉴国军掷弹筒射程近的缺点。将五零小炮的发射筒长度由日制的280毫米增加到400毫米。筒壁也相应加厚。保持了500米的射程。
后来八路军又对五零小炮进行了多种改进。生产出精度更高的按式发火掷弹筒、60毫米口径掷弹筒。甚至还有可以用来平射打碉堡的掷弹筒。总之。成为了一个系列产品。
从1941年处到抗战结束的1945年。仅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各厂就生产掷弹简2500具、炮弹20万发。装备近30个团。其中129师等八路军主力部队。基本做到每个战斗班配备一个。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和日军之间的火力差距。
新四军则和八路军不同。水乡作战的特点。新四军以生产迫击炮为主。掷弹筒生产数量较少。整个抗战期间。新四军只生产了400个掷弹筒。掷弹筒榴弹的产量有2万发。
整个抗战中。八路军的军工部门面对根据地极为恶劣的条件。仍然不屈不挠的创造性的完成了 这个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整个研制的过程中。技术工人张师傅试验榴弹时牺牲。魏振样老师傅明知有危险也坚持试验。被炸断了右手。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刘鼎部长也亲自参与了试验。还遇到了严重的炸膛事故。如果不是战友及时的掩护。刘鼎部长也很可能受重伤。八路军军工人员的英勇和无畏。实在令人钦佩。
其他观点:
有网友问:在抗战的时候。八路军最先进的武装装备是什么?抗战爆发前。在德国顾问的推荐下。中国从瑞士购买了近200门苏罗通ST-5 20毫米机关炮。该炮能够以密集的弹幕给日军造成较大威胁。
后来。也分拨了一部分20毫米苏罗通机关炮给八路军。这种平射机关炮可以说是抗战时期八路军最先进的武器了。在八路军120师的雁门关伏击战和129师的百团大战中。都分别出动过2门平射机关炮横扫日军。
1940年9月晋察冀部队攻占孟县上社与兴道据点。缴获92式步兵炮1门。连同在反扫荡后期。三分区部队于阜平王林口战斗中缴获41式山炮一门;冀中17团在平汉线上定县以南宣村。伏击敌军用列车。缴获崭新的94式山炮2门。晋东南榆社、石匣战斗。缴获3门山炮。
这7门火炮。还有八路军本身已经有的苏罗通机关炮。还有山炮。一起组建了1个炮兵团。这也是八路军在抗战时期唯一的一个炮兵团。
由于我炮兵数量少。弹药有限。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威力。因此。对炮兵的使用均十分慎重。只有在重要方向作战且有能够充分保证炮兵安全的主力部队。才能得到炮兵的加强。
在战斗当中。我军炮兵也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358旅炮兵营配属716团参加了攻打宁武头马营据点。在这次战斗当中2个山炮排和1个苏罗通机关炮排参加了战斗。
日军1个中队以东门附近的榆社中学为核心。构筑有大小碉堡8个。形成相互支援的交叉火力网。配备架退式山炮2门、掷弹筒4具、重机枪2挺、轻机枪6挺。城内囤积有充足的弹药、粮秣。其地形十分险要。易守难攻。最后在300米距离。苏罗通机关炮直接打哑了日军机枪火力。
其他观点:
八路军手中最先进的武器装备——瑞士产苏罗通ST-5式机炮。又被八路称为\"平射机关炮\"。即使到了抗美援朝时。这种武器还在使用。
苏罗通ST-5机炮名义上是瑞士生产的。其实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为了逃避凡尔赛条约。而在瑞士成立的子公司苏罗通生产的一种防空机炮。二战时期纳粹德军使用的“Flak30机炮”就是由此改进而来。因武器性能明显。国民党政府曾大量购买。苏罗通机炮在抗战时期成为国军部队主要的防空机炮。
苏罗通ST-5式20毫米高射炮不仅可以防空。还可以平射、可配备曳光弹、曳光爆破弹、高速穿甲弹和穿甲燃烧弹。其中高速穿甲弹使用的是硬质合金弹芯。具有很强的穿透力。100米距离可以轻松的50毫米均质钢板。400米距离也可穿透30毫米钢板。800米距离仍然可以穿透20毫米的钢板。这种威力可以轻松的打穿日军大部分的装甲车和坦克。
(电影“八佰”中就是使用的这款武器)
对于当时缺乏反坦克武器的中国军队来说。苏罗通机炮是为数不多可以同时威胁日军飞机、坦克装甲车、步兵乃至还有一些攻坚能力的尖端武器。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一共购买了200门苏罗通机炮。分配给了国军主力部队。抗战开始后。在八路军的一再要求下。分给了八路军8门。
这8门苏罗通机炮可谓是八路军当时拥有的最先进的武器。每次大仗都会拉出去使用。比如在雁门关伏击战和百团大战中。都分别动用过两门机关炮用于火力支援。战果颇丰。但是当时八路军缺少补给。苏罗通较高的射速导致弹药消耗难以承受。也只能大仗的时候拉出去用。平时都是放在各个师部里作为训练使用。抗战后期因为没有弹药直接被封存。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缴获弹药后才重新启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美援朝前期。苏罗通机炮仍是我军重要的近距离防空武器。直至志愿军换装苏式装备之后。才慢慢退出我军现役。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6521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掷弹筒,八路,日军,国军,机炮,火力,榴弹,作战,炮兵,山炮
没想到大家都对抗日期间八路军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八路军手中的袖珍大炮--日军掷弹筒 掷弹筒是日军小队火力的支柱!日军大多数的掷弹筒手。都是身经百战的老手。400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