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为啥机枪手脖子上都有个布垫,这是干嘛用的?
原创

抗战时期,为啥机枪手脖子上都有个布垫,这是干嘛用的?

好文

热门回答:

抗战时期。抵抗侵华日军的军队。装备较多的是那挺捷克ZB-26式轻机枪。说是一挺轻机枪。其实。这玩意一点都不轻。

枪长1.15米的ZB-26式轻机枪。空枪重量就有9.25公斤。装上一只采用机匣上方供弹的铁质20发弹匣。内装7.92X56mm R毛瑟步枪弹。全枪重量就超过10公斤。所谓的“轻机枪”。提在射手的手上、扛在射手的肩上事实上非常沉重。

此外。抗日军队也缴获有大量侵华日军装备的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俗称“歪把子”机枪。这挺发射6.5X50mm有坂步枪弹的轻机枪。其实。也是不轻的。

“歪把子”机枪。空枪重量就有10.2公斤。那只敞开的漏斗内。压进6只5发步枪弹桥夹。漏斗内30发子弹满载时。那么重量就更沉了。子弹重量+桥夹重量。

抗日军队装备有金陵兵工厂以德国造 08式7.92mm马克沁重机枪为蓝本。仿制成功的24式7.92mm马克沁重机枪。含储水筒的枪身重量20公斤。三脚枪架重29公斤。确实是份量死沉的“重机枪”。

这些重量并不轻的轻机枪。包括重机枪。扛在机枪手的肩上。确实够沉重的。对于机枪手的力量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反映战争时期的影视剧中。不仅重机枪手。就是轻机枪手。也都是身高马大的壮汉。身材矮小、力量欠缺的步兵。不适合当机枪手。

同时轻机枪不轻。重机枪死沉。扛在射手的肩上。不仅对于射手的肩膀皮肉磨损有影响。也会磨损射手的衣服。

为了有效防止机枪手的衣服。被沉重的压在肩上的轻重机枪所磨破。有些轻重机枪射手。在其肩上就披上了用棉布缝制的垫肩。

战争年代。抗战军队的机械化程度非常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行军打仗除了国军的数个主力军以外。其他的作战单位八路军、新四军等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包括无处不在的我党领导的游击队。行军作战全靠两条腿。

长期的行军。轻重机枪手。不仅肩膀部位的衣服磨损严重。肩膀也会受不住。因此。加上那么一块棉布制作的垫肩。不仅有效缓解机枪手的上衣磨损。也有利于保护机枪手的肩膀。

此外。机枪手的上衣垫上厚厚的一块垫肩。也有利于机枪手在作战时。根据命令迅速转移阵地。扛起轻中机枪就撤。而肩膀不至于被机枪发热的枪管所烫伤。

其他观点:

机枪手脖子上的布垫。关键时刻可以说能救机枪手一条命呢。

抗战时期。很多细心的人会发现。机枪手脖子上都有个布垫。那么。为什么要挂呢?这是干嘛用的?

要知道抗战时候。当时人们都是缺衣少穿的。机枪手平时脖子上的布垫。都是纯棉做成的。可以说是相当结实。在平时。机枪等枪械需要保养。这块布垫可以擦拭枪管以及枪身。让武器得到很好的保养。避免关键时候卡壳。部队平时行进比较多。而机枪的重量是相当重的。平时擦擦汗。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还可以在部队开拔肩膀扛着搬运机枪的时候。减少机枪对衣服以及肩膀的摩擦。当然这只是日常的两个作用。如果是战争时候。这块布垫的作用可就大着呢。

首先就是避免了被狙杀的风险。战场上两军都有壕沟。而敌人的狙击手枪法一般都是非常准的。此时如果机枪阵地需要转移。如果是扛着机枪行进。很容易露头被打死。而机枪重量比较重。人在搬运机枪的时候很容易下意识的抬头。此时枪手可以将布垫当成捆绑材料。将机枪固定在人的背上。然后在战壕里面匍匐着前进。

其次。机枪阵地一般都是重点打击的对象。因此炮火和枪弹都比较密集。当有人重担受伤的时候。可以用这块布垫捂住伤口。起到一种迅速止血的作用。这样为后续的医疗争取时间。有时候甚至可以救人一条命。

所以嘛。不要看这块小小的布垫。这可是部队里面很多战士用鲜血积累的经验。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向所有保家卫国的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其他观点:

这个布垫扛机枪时防止磨坏衣服和脖子。过去农村挑大粪的农民也戴布垫。作用是一样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长街听风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29:03

    机枪手,机枪,轻机枪,都是,重量,重机枪,枪弹,肩膀,射手,肩上

  • 渭城曲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29:03

    没想到大家都对抗战时期,为啥机枪手脖子上都有个布垫,这是干嘛用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29:03

    抗战时期。抵抗侵华日军的军队。装备较多的是那挺捷克ZB-26式轻机枪。说是一挺轻机枪。其实。这玩意一点都不轻。枪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