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豹眼一直在说。历史故事要品。只有品才有味道。
但不可品的过度。否则。也是无趣。就以这个问题说一说吧。
诸葛亮被称作一代贤相、万世楷模。这是后世的事。但在当时却非如此。
诸葛亮执政时。并没有被时人视为事君以礼、谋国以忠的圭臬。相反。在蜀汉政权中。像李严、廖立、来敏、魏延等人。对于诸葛亮专权揽政。颇有微词。
诸葛亮在世时。迫于其权威。有此看法的人敢怒不敢言。都不敢直言指斥。
据《华阳国志》·《先贤士女总赞·广汉士女》记载。诸葛亮一死。丞相参军、安汉将军李邈就上书后主刘禅。说:
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殁。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
其意是说。吕禄、霍禹未必就有反叛之心。但是帝王担心重臣权力太大。大臣也害怕帝王猜忌。由此相互提防。就会出现乱政。诸葛亮掌握重兵。屡屡在外。令人担忧。现在好了。诸葛亮已死。皇族社稷就可以保全。边疆战事就可以停止。全国上下都在欢庆。
刘禅看了李邈的奏折大怒。下令把李邈下狱处死。
这事看上去是李邈在诬陷诸葛丞相。刘禅把他处死理所当然。但政治这事远没有这么简单。
周武王死后。年幼的周成王继位。周公摄政。成王这小孩贪玩。一天到晚只知道调皮捣蛋。不学习政事。周公一怒之下。就把成王给流放了。国人震惊。都以为周公要篡位。
周成王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三年后。周公就把他迎接回来。把朝政交还给他。
诸葛亮在世时。大权独揽。后主刘禅几乎没有任何决策权。不是一个傀儡。又是个啥呢?裴松之注解《三国志》转引《魏略》记载。刘禅说出了“政由葛氏。祭则寡人”之语。就是说“除了给刘备上坟是刘禅自己亲自办理之外。所有的政事都是诸葛氏说了算。”
作为帝王。混到这个地步。还有啥乐趣可言?蜀汉灭亡后。刘禅被迁徙到了洛阳。司马昭问他感觉如何。他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话。也不完全是装疯卖傻。或许真比在蜀汉做皇帝更舒心一些。
诸葛亮在世时。没有篡位取而代之。这是不可更改的史实。但究竟咋想的。无人清楚。豹眼也不去胡乱猜测。那毫无趣味。
但有几点提出来。以供友友们自己判定:
第一。不去考虑曹丕接受禅让的话。诸葛亮与曹操相比会如何呢?
第二。李邈说诸葛亮狼顾虎视。不考虑司马氏篡权的话。与司马懿相比又如何?
第三。高平陵事变。司马懿夷灭曹爽三族。诸葛亮也把另一位托孤大臣李严除掉了。
第四。诸葛亮篡位后能不能灭掉魏吴。一统天下?
第五。诸葛亮篡位。其死后把帝位传给诸葛瞻。能不能比刘禅存在的时间更久一些?
第六。蜀汉的运数一定。还有必要去做这个皇帝吗?徒留骂名。
其实。历史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诸葛亮已经死了。威胁不到刘禅的皇位。为何要去难为他呢?这是刘禅的聪明之处。但他也顶不住压力。还是去把诸葛亮的家给抄了。这不是刘禅想要怎样。起码说明有很大的势力对于诸葛亮在世时的执政不满。
历史都是后人记述的。都是出于政治的需要。不要用普通人的情感。去看待历史上的政治人物。否则。不仅看不懂。也相当无趣。
历史的真相都无人知晓。何况是那些历史人物在想啥。就更无从知晓啦。
其他观点:
没有想过取而代之
其他观点:
诸葛亮自从茅庐中被刘备请出后。一心辅佐刘备。最后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其功不可抹。
诸葛亮要取而代之。有许多机会。反正刘备的令箭和佩剑都在手上。违令者斩。
诸葛亮不但尽心帮助刘备打天下。还尽力帮刘备儿子守天下。三国中司马懿策划十路大军攻蜀。被诸葛亮一一化解。阿斗心服不已。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6576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蜀汉,刘备,都是,这是,周公,士女,司马,取而代之,诸葛,帝王
没想到大家都对诸葛亮有没有想过取而代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豹眼一直在说。历史故事要品。只有品才有味道。但不可品的过度。否则。也是无趣。就以这个问题说一说吧。诸葛亮被称作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