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历史上宋朝的求和派和主战派?
原创

如何正确认识历史上宋朝的求和派和主战派?

好文

热门回答:




无论主和还是主战。都必须站在国家利益考虑问题。而不是出于个人私立利。在南宋肯定无法击败金朝收复国土。但一味的求和也不是求存之道。投降更不可取。而南宋是把主和与主战用于内斗。造成国家内耗国家。这就是南宋的悲哀所在。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其他观点:

宋朝历史上的主战派以及主和派。若是从后世人的角度。不看里子。只看表面。毫无疑问的。主战派绝对是正义的代表。而主和派却是肮脏。龌龊的代表。

整个大宋王朝。不分南北宋。从骨子里都是软弱。无能的。

从宋太宗赵光义开始。北宋不仅没有实现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反而屡战屡败。虽然夺回了燕云十六州的一小部分。但却被契丹人打到了澶渊城下。被迫签署了澶渊之盟。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期间。大宋兵力仍旧雄厚。实力强劲。夺回燕云十六州虽然有难度。但却也不是那么不可能。不至于人多欺负人少还打不过。然而。随着赵光义继位。武将集团的权利被进一步分割。权利越来越小。与此同时赵光义又实行了重文抑武的基本政治主张。整个国家都在向着文治的方向发展。军队战斗力疲软。一触即溃。国家军事力量进一步削弱。

宋朝的忧患不在内。而在外。宋朝是封建王朝中最软弱王朝的同时。还是最富庶的王朝。这一切都是因为宋朝重文抑武的原因。

对赵构而言。主战派与主和派都只不过是权衡的工具而已。在保证金国不再进攻的前提下。保住自己的半壁江山。

宋朝的传统已经决定了。军事力量薄弱。皇帝对将领高度不信任。从一开始。主战与主和就是这样。都只不过是宋朝皇帝维持统治的工具而已。皇帝只需要权衡利弊。适当提高某一派的地位。而不会真心实意的支持某一派。

其他观点:

这个问题有些不好答。个人观点。从出发点看求和派和主战派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维持宋朝的统治。前者是通过和平方式与宋朝周边政权维持好关系。保证宋朝的长治久安。主战派是寻求以战争的方式打击周边政权。保证宋朝边疆的安全。维护朝廷的统治。两者的出发点都是好的。

求和派的观点不等于投降。他们认为在宋朝的军事能力没有达到预期时不能随便发起战争。一方面宋朝本身国土面积就不大。在失去燕云十六州以后。一旦战争失败无论是前期的辽国还是金国都可以一马平川直接南下将把宋朝灭了。另一方面宋朝本身就实行“重文抑武”政策。使得国内的军事人才大减。这也加大了战争的失败率。所以在没有绝对实力的时候不应该主动挑起战争。应该寻求和平方式解决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最先和辽国签订的“檀渊之盟”就是如此。当时辽宋双方战争都打了几十年。双方都已经弹尽粮绝不想再深陷战阵的泥潭。便签订了“檀渊之盟”。虽然宋朝付出了每年30万的岁币。但是宋朝在之后和辽国的贸易往来中赚的一定比30万多。

通过和平的方式先发展军力是没有错的。毕竟战争都是劳民伤财的事。如果还没有实力夺回北方的故土。那么战争意义又何在呢?

而主战派的观点就是希望通过武力方式解决边境问题。把周边政权打服了才能真正的长治久安。

因为通过武力镇压的方式历史由来已久。以前的朝代都是这么干的。霍去病远征匈奴。唐太宗平定四方都是如此。有着前朝的战争经验。是可以发动战争的。而且宋朝作为中原政权被周边政权压制得太久。以军人为主的主战派一腔报国热血一直被压制着。由于北宋被金国所灭。宋朝政治中心被迫南移。作为宋朝军民谁不想北伐夺回失去的土地呢?何况是岳飞那样的军人。所以他们一直希望朝廷能发动战争。夺回北方失去的土地并且镇压周边的政权。

其实求和派和主战派的观点都是好的。都是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做考虑。外敌太强自身国力不足时求和。国力强盛拳头硬时主战。求和派和主战派相互配合才应该是宋朝最好的发展模式。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归属感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02:22

    宋朝,主战派,都是,战争,政权,方式,王朝,长治久安,观点,国家

  • 归属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02:22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正确认识历史上宋朝的求和派和主战派?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02:22

    无论主和还是主战。都必须站在国家利益考虑问题。而不是出于个人私立利。在南宋肯定无法击败金朝收复国土。但一味的求和也不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