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为何这么讲?
原创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为何这么讲?

好文

热门回答:





其实百姓的生活好坏跟治理国家的管理者有着直接的关系。管理国家的是明君。能体谅老百姓的贫苦。那在治理国家的用人上面都比较好。国家就会内安外平。百姓安居乐业。如果是一些好大喜功的昏君。那百姓的日子就难过了。就好比有句话说得好。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百姓为刍狗。意思就是管理者昏庸老百姓就难过了。

其他观点: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千古名句。

结合作者当时心境。可谓字字泣血。虽胸怀天下万民而救之不得。这次带大家看简单回顾下他的人生历程便可知晓。

苦读入仕经沉浮:

大约这样的环境里。张养浩慢慢成长。作为北方汉人。他虽没能听受过朱子的教诲。却也深受儒家孔孟思想熏陶。10岁时便立志苦学。每日张灯夜读连父母都担心太过勤奋而伤害身体。后来他游学京师。主动上书言事。文章思路流畅精辟。被官员看重从而进入仕途。被授予棠邑县尹(县长)后。他保境安民。治理盗匪。颇有政绩。在任10年。剿除长期危害地方的恶霸匪徒。深为百姓喜爱。

(张养浩画像)

后来。他进入京城任职。也保持了敢于直言。为民请命的态度。这也让他几经沉浮。总算推动了元帝国第一次开展科举考试。由于统治者对汉化的态度游离不定。张养浩也深为权贵猜忌。颇感政治黑暗举步维艰。当到礼部尚书以后。他声言为父亲养老。主动弃官回乡。当局偶尔需要他主持政务。召他却屡次不应。张养浩自称“齐东野人”。宁肯寄情于山水。当个陶渊明似的林泉野老山中闲人也不愿回京任职了。

慷概再起父母官:

1329年。关中地区大旱。灾情严重难以控制。很快到了灾民互相吃人的地步(饥民相食)。元帝国不得不专门任命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往救灾。作为赋闲之人。他本可以继续做闲云野鹤。但这一次却毅然复出。

或许是自幼接受教育使然。他刚收到任命。就立刻散尽家财给乡里穷人。自己上车向灾区出发。路过华山他特意上山求雨。途中。只要遇到饥民就立刻给与食物。遇到饿死者便马上帮其下葬。

到陕西一带后。他很快整顿粮食市场。当时民众买米不仅贵且不便。纸币稍稍磨损便不被接收。官府又利用铜钱换纸币的机会从中渔利。让百姓处境更加恶劣。于是张养浩设法在库存纸币上加注专门记号。交易时命令米商对验标记才准买卖。再加上他亲自带领当地有钱人家主动卖余粮。很快让百姓买到了平价米。

灾情尚未缓解时。民间甚至有杀孩子来赡养父母的极端情况。张养浩听闻后痛苦流涕。直接拿出自己的储蓄帮助民家度过难关。到任以后。他可以说没有一天回过寓所。晚上在府衙里向上天祈祷降雨。白天则带着官吏到各地赈济灾民。

如此劳累之下。上任5个月的张养浩积劳成疾。很快因病猝然去世。时年59岁。

成就名作: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踏。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兴——

王朝征战四方。大兴土木。百姓却衣食无着。连果腹也属奢望。如何不叫苦?

亡——

大厦倾覆。宫阙作土。百姓更是死无葬身之处。如何不叫苦?

其他观点: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作为社会的最底层群众。历数历代王朝。都要承受社会变革。他们的地位是很卑微的。底层百姓。活得很不容易。

王朝兴盛的时候。各种大兴土木。粉饰太平。国家花在建设的钱最终都要施加在百姓身上;甚至有些帝王好大喜功。对外扩张。百姓都要被强征入伍。死生不定。

国家动乱的时候。各方各种势力粉墨登场。一块地皮。一拨军队来一次征一次税。老百姓早就苦不堪言;世道乱的时候。也是匪患横行。百姓无法果腹。有些更是沦为盗贼。反过来劫掠老百姓。自己人残害自己人。

所以。百姓的生活一直都是很苦逼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少女恶习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02:43

    百姓,王朝,国家,都要,纸币,老百姓,饥民,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宫阙

  • 情多浓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02:43

    没想到大家都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为何这么讲?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02:43

    其实百姓的生活好坏跟治理国家的管理者有着直接的关系。管理国家的是明君。能体谅老百姓的贫苦。那在治理国家的用人上面都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