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滕王阁叫阁不叫楼?
原创

为什么滕王阁叫阁不叫楼?

好文

热门回答:

我是钰姐。我来回答。

提起滕王阁。我们会想到它的许多标签:首批国家5A级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古代人们公认的吉祥风水建筑等。滕王阁。因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百世。

因此。滕王阁是我国古代伟大而杰出的、令现代人们叹为观止的建筑艺术。1942年。建筑大师梁思成与其弟子莫宗江依据“天籁阁”旧藏宋画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因此。在滕王阁第29次重建时便依据了此图。才有了现如今的仿宋式雄伟楼阁。

而现在建筑人员对于楼、阁等建筑形式与文化含义往往模糊不清。将“楼”和“阁”混淆设计。所以我们一定要将他们区分开来。这是对我国古代人们建筑智慧的尊重。

若问滕王阁为何叫“阁”而不叫“楼”。依钰姐的浅见。可从三大点来分析:一是我国古代建筑群中阁和楼的区别;二是明显区分阁和楼的重要特征;三是滕王阁自身的建筑特征。

一、“阁”与“楼”文化定义、建筑形态及建筑特点的区别01 “阁”与“楼”文化定义的区别

“阁”在《词源》里有7种含义:1)古代着于门上防止自阖的长橛;2)储藏食物的橱柜;3)楼阁;4)内室。旧时常指女子的卧室;5)中央官署名。内阁之略称;6)阁道的简称;7)放置、停止。同“搁”。这个与其他不同。是动词。显然。3、4和6的解释比较接近建筑文化。

古代的阁如汉时天禄阁、古渠阁。清时文津阁、文汇阁等均为藏书的地方;“佛香阁”是供佛的地方。故“阁”的建筑意义是藏书、供佛等高雅的文化、宗教活动场所;还有现存著名的文昌阁、蓬莱阁、文溯阁等。是供游人游憩、远跳的。

古代民俗中称“女子出嫁”为“出阁”;“阁”还用于建筑群中轴线的尽端。暗示“终止”的作用。寓意极端或极致。如寺院规划建筑中最北端的藏经阁。文庙最北端则为尊经阁。

现实生活中还有阁。如著名的北京颐和园的佛香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蓟县独乐寺的观音阁、大同善化寺的普贤阁等等。我国古代的阁多为木结构。有重屋式、平坐式、井干式、通柱式等。

《说文解字》里对“楼”是这么定义的:“楼。重屋也”。将单层建筑逐层重叠而构成整座建筑的。称重屋式。“楼”的文化意义应是建造在高处的建筑物。一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屋。

如古代的茶肆、酒楼、舞楼。甚至青楼等。是具有娱乐功能的场所;还有城市中的城门楼、钟鼓楼、箭楼、过街楼等。具有生活及军用功能;再有供登临远眺的黄鹤楼、鹳雀楼、望江楼、烟雨楼等;供演戏的戏楼;在古代宅院、王府中的后楼、配楼或绣楼等。

在我们现代中。对楼和阁一般没有明显的区分。有的甚至当一个词汇来用。但在古代楼和阁是分开的两个词汇。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建筑形式。

02 “阁”与“楼”建筑形态的区别

“阁”的建筑形态

阁与楼的建筑形态从外观上看非常相似。容易让人混淆。“阁”也是一层以上的建筑物。但它又不能与楼互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知道大部分建筑以“楼建筑”居多。现存且命名的阁建筑要比楼建筑少很多。

早期的阁建筑形式。大多为平面矩形。二层歇山顶形式。并且二层围廊均大多为平座挑出。这是唐宋时期的。但自明清以来。就有了变化。如清代的北京颐和园“佛香阁”与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则采用廊柱形式。将各层用木柱相续。与梁枋交搭成为整理框架。这样平面形式更为丰富。屋面形式更为多样。

无论是平座出廊式结构。还是廊柱出廊式结构。都是其建筑结构形成的两种构造形式。如果要从外观上来区分。我们可看其建筑的勾栏(即栏杆)位置是否有柱的存在。有柱则为廊柱出廊。无柱则为平座出廊。

我们再看阁的底层。阁底层与上层使用功能不同。阁大多数情况下。底层只是一层“支桩层”。而“支柱层”只能形成一个没有封闭的空间。是架空的构造“层”。所以。虽然底层也形成了“层”。却不能算作是“室”。这也是区别于楼建筑“重屋”的特征

再看阁建筑的共同特征。各时代的阁建筑基本“无高台设置”。仅设与一般建筑相同的“台明”。这是“阁建筑”独有的共性。

“楼”的建筑形态

楼是在高台之上建造的一层或两层以上。其屋面通常为悬山顶、歇山顶。或是攒尖顶形式屋面。最主要的是屋顶的脊刹或宝顶绝无像塔顶的覆钵、相轮、仰月等构件设置。而是由顶珠、须弥座组成的宝顶构件。

大型楼建筑的平面形式一般为矩形。而多边形或圆形则仅在魁星楼、财神楼等小型建筑上出现。楼身一般也会出围廊。这是比较常见的。如北京的内城九门、外城七门等。

北京的箭楼是楼的典型案例。其平面是长方形。屋顶为歇山顶式。楼身围廊设置。还有古代钟鼓楼也是围楼最多的案例。如北京鼓楼、西安鼓楼等。都是平面呈矩形。二层歇山顶建筑且出廊。

03 “阁”与“楼”建筑特点的区别

“阁”的建筑特点

阁的建筑特点有:1)一般没有楼建筑的下设高台。仅设台明。2)明代以后。阁与楼无明显建筑结构上的区分。明代以前的外廊均彩用平座结构。到清代才有廊柱结构的外廊。3)屋顶上的宝顶与楼建筑宝顶一样。均为由须弥座式样的底座上放置顶珠形式。4)阁建筑一般用于园林庭院或寺院中。

楼的建筑特点

总之。楼的建筑特点有:1)下设砖石砌成的高台;2)楼身可出廊可不出廊。但不会出现外廊或栏杆;3)屋面形式多样。当为攒尖顶时。其宝顶是由须弥座式样的底座上放置顶珠;4)高台上建筑可一层、二层或三层等。

二、判定“阁”与“楼”的重要特征

综合以上所述。阁与楼均起源于巢居的干阑式建筑。阁的外立面中腰处有平座和腰檐。沿平座设上层的外走廊。在室内是一层天花与二层楼板间的外走廊。在室内是一层天花与二层楼板间的结构层。也就是通常说的暗层。暗层即是区分阁与楼的重要特征。比如我们上面提到的阁都有这样的特征。

三、滕王阁自身的“阁建筑”特征01滕王阁具备有“阁建筑”重要特征的“暗层”

滕王阁主体建筑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滕王阁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部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有七层。就是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加屋顶中的设备层。

因此。从外部看。大多数人以为滕王阁仅四层。即明层和设备层。

02 滕王阁被人误认成“楼建筑”的其他特征

上面提到过阁有一特点是:阁一般不设高台。仅设台明;而且一般阁的底部是没有封闭的支柱层空间。而滕王阁主体下部却有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这明明就是楼的特征。难怪会让大多数人误认成“楼”。但是。用这个阁特点来套滕王阁。也是不符合的。因为这是滕王阁区别于其他阁的特殊性。

还有一个特点。滕王阁不是建在园林庭院或寺庙里的。而是建在南昌城西、赣江之滨。这也不符合“阁建筑”特点的。会让人误认成“楼建筑”。比如武汉的黄鹤楼是建在长江边上的。江西的鹳雀楼是建在黄河东岸的等等。所以赣江边上的滕王阁难免让人误会成江边的“楼建筑”。

03 滕王阁的其他“阁建筑”特征

新阁由1989年落成开放。由第二级高台登阁有三处入口。正东登石级经抱厦入阁。南北两面则由高低廊入阁。正东抱厦前。有青铜铸造的“八怪”宝鼎。鼎座用汉白玉打制。鼎高2.5米左右。下部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攒尖宝顶圆亭式鼎盖。

阁内内部装潢及收藏。阁内是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的殿堂。可以看出收藏艺术甚广。这也是阁建筑的收藏特点。走进大厅:第一正厅扑面而来的是一幅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把滕王阁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并娓娓道来。主阁一层:有四块横匾。正东为“瑰伟绝特”九龙匾。选自韩愈《新修滕王阁记》。正西为“下临无地”巨匾。南北廊檐下分别为“襟江”、“带湖”二匾。

其他各层。一楼西厅是阁中最大厅堂。西梁坊中挂白栋材书“西江第一楼”金匾;第二正厅是23.90米*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壁画《人杰图》。所绘的是秦至明80位著名的江西历代名人。与第四层展现江西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绝。真乃人杰地灵也。让人叹为观止;第三层中厅屏有2.8米*5.5米丙烯壁画《临川梦》。取材汤显祖在滕王阁排演《牡丹亭》的故事;第五层是凭栏远眺的佳处。廊檐处四块金匾。内容来自《滕王阁序》;第六层东、西重檐之间高悬着2米*5米的苏东坡手书“滕王阁”金匾各一块。

阁内结构浅析。第一、二层主要是匾和画;第三层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也是阁中一个重要层次;第四层主要是《地灵图》;第五层和第三层一样。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也是最高的明层;第六层是最高的游览层。关于滕王阁其他的阁建筑特征。友友们可对照上面的阁特征套用看看。

四、结语

综上所述。滕王阁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建筑艺术。是我国伟大的建筑瑰宝。虽然滕王阁具备某些“楼建筑”的特征。但它的重要特征仍属“阁建筑”。所以滕王阁应叫“阁”而不叫“楼”。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END)

其他观点:

有着骈俪藻饰。辞采华美美称的《滕王阁序》运用典故。简练含蓄。这篇骈文巨著流传千古。为无数后人所称赞。很多人也想到为什么其中的“滕王阁”成为“阁”而非“楼”呢?一下分析便是其中的缘由。

在古代。楼台亭阁。是统指多种供休息、游赏的建筑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亭:有顶无墙供游息建筑物。平面一般为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和扇形等。顶部则以单檐、重檐、攒尖顶为多。按其所处的位置分。又有桥亭、路亭、井亭、廊亭等。比如颐和园的廊如亭。

台:高而平。可供眺望的建筑物。台是一种露天的、表面比较平整的、开放性的建筑。建在不同地貌基础上的台分别称为天台、挑台、飘台。

楼:多层建筑物。一般体积较大。造型丰富。早期的楼是指两层单体建筑的叠摞。供居住用。

阁:楼房一种。底层空出。主要建筑位于上层。多用于观赏风景。后也将贮藏书画或供佛的多层殿堂称为阁。例如北京颐和园的佛香阁。

所以。根据楼。阁的结构特点和用途。“滕王阁”叫“阁”而非“楼”。

其他观点:

很高兴看到这个问题。也很感谢您提出这个问题。我很乐意来回答。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需要先跟你讲讲。中国古代建筑里的对于建筑物的几个称呼的区别。亭台楼阁谢。这也是我们经常能的到的。尤其是是在园林景区内。

这也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一个典型体现。

首先来说这说说这亭。亭。停也。停下来歇歇脚。没有固定的样式。几根立柱外加一顶盖。多半是修建在路边。水边。供人小憩观景。中国四大名亭。爱晚亭。陶然亭。醉翁亭。湖心亭无比如此。停车坐爱枫林晚。看吧这是旅游途中休息进了爱晚亭;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也是出现在游记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西湖边的湖心亭至今依然供游人歇脚之用。

接下来讲讲这台。高且平的建筑叫台。平台平台。就是这个意思。皇家建筑里的台规模很大很高的升级叫着坛。天坛。地坛。台。在发展过程中。最早的时候。是一个高大平摊的夯土建筑。主要用来祭祀。后来也也用着登高观景。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这著名的铜雀台。就是曹操等建安文人抒发豪情的地方。据说二乔也在那。在武汉有一座古琴台。据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就发生在那。知音少。弦断谁人听?

接下来讲讲这榭。楼阁放在最后讲。以便回答你的问题。

榭外形上看起了有点像亭。但是榭和亭有个本质的区别。那就是榭只出现水边。高台上。而且榭有栏杆。美人靠。

接下来讲讲这楼阁。

楼阁在最开始时候有建筑上有很大的区别 。但是在后期区别就不大。区别就在于阁的下部架空。底层高悬。还有就是阁有暗层。而楼是没有暗层的。这些在后期建筑发展的过程中楼阁相互借鉴。区别越来越小。

但是在建筑群里。阁的地位要比楼高。一个建筑群内。为了凸显主题建筑的地位可以直接叫阁。加以显示。而楼没有这个功能。

举个栗子。在少林寺里。有钟楼鼓楼。大雄宝殿。三门。等等。但是最最重要和神秘的就是那个珍藏了全部少林武林秘籍的藏经阁。这地位的悬殊就一目了然了。

再举个栗子。佛香阁是北京市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建筑在万寿山前山高20米的方形台基上。南对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它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而对称地向两翼展开。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相当宏伟。佛香阁高41米。8面3层4重檐。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相当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

了解了这么些。现在再来回答您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滕王阁叫阁不叫楼。

滕王阁。主体建筑。明三暗七。建在12米的高台之上。高度近58米。关键他的建造者是李源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为了凸显地位。必须且只能叫滕王阁了。

最后感谢您。阅读在此。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给我点赞。多加点评。谢谢。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意中人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14:53

    建筑,高台,特征,区别,这是,颐和园,古代,形式,楼阁,二层

  • 少年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14:53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滕王阁叫阁不叫楼?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14:53

    我是钰姐。我来回答。提起滕王阁。我们会想到它的许多标签:首批国家5A级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古代人们公认的吉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