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感人至深的著名散文值得分享?
原创

有哪些感人至深的著名散文值得分享?

好文

热门回答: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所作。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古代中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夺取凉州。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此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前人特别指出在六百余字的篇幅里。先后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报先帝”“忠陛下”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南宋诗人陆游评价表文。说道:“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舟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西晋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晋初散文家。曾仕蜀汉。蜀亡后。晋武帝征他为太子洗马时。他写了这篇表。密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乡里。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此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令郡县供应其祖母膳食。密遂得以终养。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1917年。作者的祖母去世。父亲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差事也交卸了。办完丧事。父子同到南京。父亲送作者上火车北去。那年作者20岁。在那特定的场合下。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爱护。使儿子极为感动。这印象经久不忘。并且几年之后。想起那背影。父亲的影子“出现在晶莹的泪光中”。使人不能忘怀。1925年。作者有感于世事。便写了此文。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总司令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以极其悲痛的心情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赞美母爱的散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广阔的社会背景。去追述一位平凡母亲的事迹和对自己一生的影响。


其他观点:

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我正在福建基地某水警区护卫艇部队实习。结束了一天紧张的海上训练。正值深夜。战友们正头枕波涛。享受那露着甜蜜微笑的梦。突然警报大作。按照舰艇条例。从梦中惊醒的战友们抱起衣服。迅速奔向战位。广播里艇长下达命令已变了声调:“同志们。总理指示一级战备!各战位立即报告情况”。艇长的命令刚落。一股特殊的紧张气氛骤然笼罩全艇。战友们明白。这决不是演习。而是真枪实弹的情况发生了。

“一号战位正常”!“二号战位正常!”……。战友们的报告声近乎声撕力竭 。 随着艇长:起锚、离码头的命令声。舰艇迅速离开码头。扑向黑压压的大海深处。

到底去哪里。去干什么。发生了什么。我们一无所知。那紧张的气氛也不容多想。我只有全神贯注。把发射机调到最大功率。把收信机对准接收频率。手握电键。紧扣耳机。生怕漏掉一丝信号。随战舰一无返顾地向前。向前……

劈波斩浪。航行半宿。黎明时分。突然从电台的信号里收听到哀乐声。随着低沉的哀乐。便是总理逝世的讣告。大家心里纳闷:总理弥留之际。还下达一级战备的命令?后来得知。是译电员的地方口音太重。再加上人们不敢相信总理会逝世。以致基地指挥员。把总理逝世误为总理指示。随后的七天里。我们按基地的命令。原地抛锚待机。

在深海抛锚待机。那滋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舰艇的前后颠簸还能坚持。再加上左右摇晃。简直就使人无法忍受。就连船仓的老鼠。都吐的动弹不得。为使战友们能吃下东西。政委组织全艇战友吃蛋糕竞赛。政委高声动员:同志们!吃一块蛋糕奖一盒罐头。吃两块蛋糕奖五盒罐头。战友们含在嘴里的蛋糕。只打转却无法下咽。因为个个都吐的几乎脱了水。政委声音哽噎着:同志们。战友们!吃下去!只有吃下去。才有战斗力!

七天。整整七天。炮艇像大海中漂零的一片树叶。同暗涌起伏。随巨浪颠簸。舰艇忽而蹿上浪尖。腹中的五脏便随着提到嗓子眼。转而舰艇又急速跌入谷底。五脏瞬间被摔到腔下。整个腹内翻江倒海。肝肠移位。战友们个个都脱了原形。挂了“鬼脸\"。仍苦苦支撑着疲惫的身体。牢牢坚守在战斗岗位上。

当我们返回码头。奔上来迎接我们的战友。吃惊的望着我们已变了形的模样。一个军礼。一声辛苦了。使我们个个相拥而泣。泪如泉湧。

回想当年。无论什么困难。什么艰苦的环境。为了祖国的安危。特种身体的我们。好像无所不能。真得好想回到当年。再回到十八岁。

夜航之歌

.

夜沉沉。海茫茫。战舰奔驰在领海线上。炮塔旁静悄悄。甲板上无声响。夜色里只看见。只看见警惕的目光。……。

我们一行六人。唱着《夜航之歌》。伴着列车的铿锵声。行进在茫茫的夜色里。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在火车上过除夕夜。

七七年冬。我率实习组。到舟山基地舰艇部队实习。大年三十。接到原部队电报。要求我们初一赶回部队过年。匆匆集合起分散在各舰实习的战友。晚上八点多。在宁波蹬上开往杭州的列车。

开始列车车厢里。还稀稀落落坐着几位旅客。估计也是赶着回家过年。都行色匆匆。坐立不安。过了两个小站。除了我们和乘务员。整列火车便空无一人。

在这除夕之夜。为了防止大家想家。我便竭力鼓动大家唱歌。那时侯没有《咱当兵的人》。更没有《说句心里话》。最符合身份、最抒情的也就是“夜沉沉。海茫茫。……”这首《夜航之歌》。

列车每到一站。因没了上下车的旅客。车厢也不再开门。一首歌重复着唱。渐渐地大家也没了兴趣。望着昏暗的灯光下。空落落的站台。听着远处隐约传来的鞭炮声。战友们想家的思绪便油然而生。大家讲起各自家乡过年的习俗。讲起北方的饺子。南方的年糕;讲起家乡的祭祖仪式;讲起除夕夜同样燃起的熊熊篝火。直讲得大伙心里喜滋滋、暖融融;直讲得整个车厢都充满着浓浓的年味。都说想家的滋味是苦涩的。可谁又能说。我们的想家不是一种享受、不是一种幸福呢?

大家正沉浸在对家乡过年的回忆里。列车员走进来。对我们说:“解放军同志们。我们车长请大家到餐车包饺子。一块过年”。最后。还没忘补充一句:“餐费。按五毛钱盒饭算”。战友们感到即意外又兴奋。目光齐刷刷望着我。我读懂了大家的心思。随即把手一挥。说了声:“走”!战友们跳起身。一溜小跑奔向餐车。

餐车里热闹非常。大家正在赶皮、和馅地忙碌着。见我们到来。车长带头鼓起了掌。并热情地高声说:“今天咱们开一个除夕夜军民联欢晚会。请解放军同志们入座”。餐车内人并不算多。但我们却感觉被浓浓的热情、亲情包围。深深地体会了一把“军民鱼水情”。列车员们想必是早有准备。一边包着饺子。一边自告奋勇地表演着自备的节目。

午夜时分。列车到达韶兴站。列车长吩咐到站台燃起一挂长长的鞭炮。随着热闹的鞭炮声。热气腾腾的饺子也端上了餐桌。被这热烈的气氛感染。战友们也主动再一次唱起了令我们心醉的《夜航之歌》。“夜沉沉。海茫茫。战舰奔驰在领海线上……”。雄浑的歌声。和着列车行进。激荡着心房。回响整个车厢。弥满那幸福的除夕之夜。

记忆中的歌

\"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人们说这岛儿小。远离大陆在前哨。风大浪又高……\"

夕阳里。坐在窗前。眼望窗外车水马龙的街巷。和初起的五彩霓虹。回味着那久远的歌声。

那是七五年的春节前。舰队文工团小分队进岛慰问。应战友之邀在坑道里唱起的歌。台上唱。台下应。演员动情。战友们激动。台上台下直唱得声音哽咽。泪湿衣襟。

福建海军某观通站。与敌占马祖岛仅有8000米之隔。可谓前线的前沿。“陡峭的悬崖。汹涌的海浪。高高的山峰。宽阔的海洋……”。战友们在艰难困苦的环境里。就是唱着这首《战士第二故乡》。作为祖国的千里眼、顺风耳。在这孤岛上。昼夜不舍的注视着对方的动静。保卫着人民的安宁。

岛上没有淡水。只靠陆地每十来天送一次水。然后由人工一桶桶背上山去。但这也须风平浪静的天气。送给养的补给船才能靠泊。一旦天气有变。生活用水就成了大问题。为保证做饭用水。战友们每人每天只有一茶缸淡水。洗脸时。只能倒一点水浸湿毛巾。擦一擦脸。换洗的衣物。要用蓄水池里。雨季积蓄的雨水来洗。雨季一过。就只能待补给船到来后才能洗换。

在岛上吃蔬菜就更难。这岛就是一座荒山。只有不知多少代战友。费了多大的气力。开垦出的星星点点几片鱼鳞田。种菜极少。且品种非常单一。吃菜基本依赖岸上补给。那本是鲜灵灵的蔬菜。上车下船几经折腾。几乎都变成烂蔫菜。整颗的大白菜、卷心菜。等上了岛。菜叶已脱掉一半。便成了菜葫芦。由于受风浪天气影响。补给船时常不能按时靠泊。即是烂蔫菜。也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缺水少菜尚可忍受。但那份寂寞委实难耐。通一封家信。至少要等上个把月。干部家属来队探亲。可怜巴巴的那一年一个月的假期。由于风浪影响。时常被阻隔在陆地。少则几天。多则十几天。常年的牛郎织女生活。那是军人职业的特殊性所致。可熬了一年,好不容易相见。近在咫尺。却两岸相隔。那种滋味。绝非寻常人所能体会。白天倒好说。尚有阳光的陪伴。每逢夕阳隐去。大家便怅然若失。全岛随即实施灯火管制。战友们工作、生活全部在坑道里。整座岛孤悬海外。寂寞的像漂浮在深海的小船。没有虫鸣。没有鸟叫。只有风的呼喊、浪的咆哮。我到这里实习。只待三个月的时间。尚且有这样的体会。更何况战友们。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坚守呢!不难想象。当文工团一年一度到来的时侯。战友们那份高兴。那种激动。那种从心底里被唤起的壮志豪情。

“……。啊。祖国。亲爱的祖国。您可知道战士的心愿。这就是我们最愿意守卫的地方”。这歌声。音犹在耳。萦绕于心。它饱含着战友们守岛的艰辛。承载着战友们对祖国、对人民无私的奉献精神。

四十多年。沧桑巨变。黄昏里。窗外的都市已是灯火阑珊。歌舞升平。记忆中的孤岛。想必也一定是硝烟散尽。一片祥和了。抑或早已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旅游景点了。

愿两岸和平长久。祖国早日统一。

其他观点:

“水村的夏夜。摇着大芭蕉扇。在大树下乘凉。是一件极舒服的事。男女都谈些闲天。说些故事。孩子是唱歌的唱歌。猜谜的猜谜。”

这是鲁迅先生终身难忘的记忆。直到晚年。他还在上海里弄里寻找这样的邻居间“谈闲天”的乐趣。

我可以说。鲁迅的小说与杂文是偏于“为别人”写的。而他的散文(特别是《野草》这样的散文)。则是偏于“为自己”写的。也就是说。他要借散文这样一种更具个人性的文体。来相对真实与深入地展现其个人存在。个体生命的存在与文学个人话语的存在。这就是鲁迅的散文的特殊价值所在。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明天的阳光美吗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26:46

    战友们,先帝,祖母,舰艇,蜀汉,餐车,同志们,祖国,散文,列车

  • 入了迷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26:46

    没想到大家都对有哪些感人至深的著名散文值得分享?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26:46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所作。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公元2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