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宣宗朱瞻基会放弃安南地区的疆土?
原创

为什么明宣宗朱瞻基会放弃安南地区的疆土?

好文

热门回答:

秦朝末年赵佗自称南越王。汉武帝时期南越归附大汉。并在原南越辖境设立十郡。 交趾郡便是这十郡之一。直到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安南(原交趾)辖区归南汉所有。后来交州发生兵变。交州本土贵族吴权佣兵自己。自称交州节度使并且打败南汉军队。

自从。加入中华一千多年的交州地区逐渐走向独立。宋朝建立后宋太祖正式册封丁朝为藩属国。而后交州经历黎朝、李朝、陈朝。朱元璋登基后陈朝立即遣使到南京请求册封。朱元璋册封陈朝的陈日煃为安南王。永为藩属国。那安南又为何会成为大明国土。到了明宣宗时期又放弃安南地区呢?

安南为何会成为大明国土

这就不得不提上面说道朱元璋册封的安南王陈日煃。朱元璋册封他没有多久他就死了。从此陈朝内部就开始内斗。每个登上王位的人上表请求册封。朱元璋也是睁只字眼闭只眼的册封。可是到了朱元璋末期的时候。安南国内出了一个叫黎季犛的权臣。这家伙派兵侵占了丘温、如敖山、庆远、渊县、脱县等五个县。朝廷命黎季犛归还这五个县他不肯。后来黎季犛索性弑君杀了最后一个傀儡国王。

他认为自己的祖先是胡公帝舜。于是给自己改姓名胡一元。给他儿子取名叫胡苍。改安南国为大虞国。自命为太上皇传位给他儿子。将陈朝王室屠杀殆尽。建文元年。季犛弑日焜。立其子颙。又弑颙。立其弟案。方在襁褓中。复弑之。大杀陈氏宗族而自立。更姓名为胡一元。名其子苍曰胡。谓出帝舜裔胡公后。僣国号大虞。年号元圣。寻自称太上皇。传位。朝廷不知也。《明史·安南国传》

朱棣等登基以后。胡一元上表说陈朝的子嗣断绝。自己是陈日煃的外甥。受到国民推崇。已经掌握安南国政四年。请求赐给他王爵朱棣同意。后来胡一元派兵攻打占城。占城人到朱棣哪里请求裁决。朱棣便命人到安南传话让他罢兵修好。可胡一元阳奉阴违私下仍旧打占城。恰在此时有位陈朝老臣看不惯胡一元的做法。到京城找到朱棣将他弑君篡位的始末告知。同时躲在老挝的陈日煃弟弟陈天平也来到京城。请求朱棣派兵讨伐胡一元。

胡一元知道陈朝还有后人活着。并向明朝保证迎接陈天平回去归还王位。永乐四年陈天平就返回安南到芹站时。早已埋伏再次的士兵将陈天平等一行人给截杀了。朱棣大怒派沐晟、张辅等领兵去讨伐胡一元。大军平定安南之后宣读朱棣诏命。寻找陈氏后人继承王位。于是有一千多名当地士绅到大帐说:“陈氏后人已被屠杀殆尽。找不到陈氏后人复国。安南本来就是中国的土地。乞求重新在此设立官衙。像管理中国一样管理这”从此安南再次回归中华。”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明史·安南国传》

明宣宗朱瞻基为何会放弃安南

永乐五年((1407年)六月。朱棣诏告天下改安南国为交趾布政使司。按照中国的管理办法设置相应的官职。开州县设府衙管理交趾。永乐六年张辅、沐晟等领兵回国。那些迫于明军压力的人纷纷冒出来反抗明朝统治。于是沐晟不得不领兵再回来。不成想沐晟的明军被叛军打败。永乐七年朝廷又派张辅领兵前去讨伐这些叛逆。这一来就是好几年。直到永乐十四年(1416年)朱棣诏回张辅、沐晟。他们虽然回去了。可是这里的抵抗分子确一刻也没有消停过。就如同美国当年陷入越战一样。明军也是于是深陷这个泥潭。

本来交趾的人就好叛乱。好不容易被大军平定。此时来了个叫马骐的采办太监。在交趾采办的同时还大肆搜刮民脂民膏。采集奇珍异宝。这些桀骜不驯的人乘机又开始反叛。星星之火迅速燎原至整个交趾。又被接替张辅的李彬给灭了。可就是这样野火烧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平定交趾的战争持续到朱瞻基宣德元年(1426年)。接替李彬的陈智领兵再次败于交趾叛军。朱瞻基再次沐晟、王通、柳升等将军领兵去交趾。宣德二年。叛军围攻交趾城王通害怕。秘密与叛军议和将交趾一半的土地给了叛军。叛军黎利诡称以找到陈氏后裔。希望柳升将信寄给朝廷。柳升把信寄出不久就黎利用计其打败。沐晟听到王通秘密议和。柳升战死便领兵往回彻。叛军乘胜追击。沐晟军对再次大败而归。

此时柳升寄出的信已经传到了朝廷。朱瞻基就与杨士奇、杨荣商谈。表示想要放弃交趾他们同意。于是朱瞻基将这个决议告诉大臣。只蹇义、夏原吉认为不能这么做。但是皇帝心意已决没有办法了。同年十一月朱瞻基派礼部左侍郎李琦、工部右侍郎罗汝敬两人为正使等去交州宣读诏命。宣德五年这两人回国后。黎利便宣称原来皇帝册封的陈詗死了。陈氏族人彻底灭绝了。国人共同推举黎利监国。宣德三年同意册封黎为监国。不是安南王。直到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元年(1436年)。明朝经过商议确认陈氏已经绝后。才正式测分黎利的儿子黎麟为安南国王。

总结

我们可以看出朱瞻基宣德二年(1427年)。准备放弃安南的时候虽说有大臣反对。但是朱瞻基还是一锤定音给放弃了。他之所以要放弃。就因为安南这个小小的地方。大明花了近30年的时间在平定叛乱。耗费财力、物力不计其数。但没有从安南得到多少实惠。他又是新君登基。北部边境还有蒙古叛乱。假如要和叛军在交战下去。还不知道需要多少人力、财力补充。与其填这个无底洞不如放弃。还可以军民安居乐业。在当时看来这是个多么明智的决定。

其他观点:

【無古無今】

历朝历代以来。不论是哪位帝王。都以能否开疆拓土作为在位最大的功绩。但明宣宗朱瞻基不一样。他在位十年。却极少对外用兵。非但没有为大明扩充疆土。反而将一块领土直接给放弃了。而朱瞻基这样做的原因则要追溯到他爷爷朱棣那个时代去了。

反复叛乱的疆土

越南古称安南。也称交州、交趾。自汉唐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元末战乱时。安南趁元廷无暇顾及。从而趁机独立。就此脱离了元朝的统治。在大明建立后。安南陈氏王朝臣服于大明。成为大明的属国。

一直到“明建文二年”(1400年)。这个时候的明朝正处于战乱之中。燕王朱棣起兵靖难。与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打了起来。而此时的安南也处于风雨之中。“陈氏王朝”的权臣胡季犛造反。趁机篡夺了皇位。

公元1403年。靖难之役结束。朱棣以大胜之姿成为了庞大帝国的新皇帝。而在安南方面。胡季犛也将皇位传于了自己的儿子“胡汉苍”。胡汉苍得知大明硝烟已散后。立马遣使向刚即位不久的明成祖上表。称陈氏王朝无嗣。自己以外甥的身份被群臣拥戴为皇帝。请求朱棣册封其为国王。

事实证明。朱棣并没有那么好糊弄。他没有听信胡汉苍的一面之词。而是派人前往安南调查此事真想。但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朱棣派去的使者竟然被胡汉苍收买了。既然收买了。带回去的自然也就是假消息了。胡汉苍被顺利的封为了国王。

明征安南之战

永乐二年(1404)年。有一人唤作“陈天平”。自称是“陈氏王朝”遗孤。前往京城觐见朱棣。并向朱棣诉说胡季犛篡位的经过。请求朱棣发兵。恢复陈氏统治。

但朱棣考虑再三并未发兵。而是将陈天平送回安南。并传旨。命胡汉苍将皇位还于陈氏。而陈天平却被胡氏杀了。朱棣因此震怒。派朱能(靖难功臣)为主将。沐晟(云南沐王)、张辅(张玉之子)为副将讨伐安南。

在这一战中。明朝的损失是极大的。跟随朱棣靖难多年的朱能病死在了安南。但名将的逝去造就了另一位名将。在将星并不闪烁的永乐一朝。他发出了最耀眼的光芒。

永乐第一名将:张辅

张辅的父亲是靖难第一功臣张玉。而张玉早在靖难途中便战死了。因此张辅继承了其爵位。并且在征安南一役中展现出他非常高的军事天赋。后又三次平叛安南。三次随朱棣北征鞑靼。

简单来说。在张辅的领军下。这次出征不出意料的大胜。而这次大胜的原因无非在于两点:

张辅的军事指挥素质高。明军作战能力强;

胡氏在安南残暴不仁。不得民心。

胡朝灭亡后。胡季犛父子也被带回大明关押。而朱棣则借口陈氏已无后人。在安南设置三司。将安南化为大明一郡。从此。安南再度成为中原王朝领土。

但令朱棣头疼的时候还在后面。虽然朱棣派去官员、送去书籍。想要以精神上的方式教化安南人。从而使安南人潜移默化的融入大明。

但显然他的目的没有达到。张辅每次带兵回朝后。安南就会发生叛乱。虽然不久以后就会被张辅带兵镇压。但是长此以往也极大消耗了明朝的国力。

直到明仁宗朱瞻基即位后。安南人黎利叛乱。且向大明皇帝上书。请求重新立陈氏之后为安南国王。

朱瞻基考虑再三后。同意了黎利的请求。于是安南重新成为大明的属国。从此朝贡不绝。

结束语

在我看来。朱瞻基放弃安南不是没有经过考虑的。

可能在他的眼中。安南区区弹丸之地。有没有都可以;

第二点便是此时的大明正属于后世所称的“仁宣之治”。朱瞻基是一个守成君王。一心提升大明国力。对于疆土没有太大的野心;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安南实在是一个战争泥潭。从永乐年朱棣攻占安南。一直到朱瞻基放弃安南。这二十年的时间里。安南反复叛乱。叛乱即代表着需要出兵镇压。而出兵就等于耗费极多的钱财资源。因此。朱瞻基对安南没有太大的兴趣。

其他观点:

导语:

安南也就是现在的越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朝廷的藩属国。一直以来依附于中原朝廷。虽然安南地区的政权形式在不断发生变化。可是始终没有脱离中原封建王朝的统治。

早在秦朝的时候。安南就已经被开辟成为中原王朝的领土。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安南地区人口繁衍逐渐增多。所以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王朝。从这儿开始。安南就一直属于中原帝国的藩属国。

明朝时期。明成祖朱棣派遣大将张辅代领人进入安南。消灭了安南胡氏政权。恢复安南为交趾。该地区也就成为了明朝郡县中的一部分。

朱棣将这里设立为交趾布政使司。可是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却主动放弃了安南的控制权。这是为什么呢?

01安南地少人多。远离中原王朝。管理十分困难。

明朝统治安南的时候。这个地方已经拥有三百多万老百姓。是一个人口密度相对来说比较大的地方。

追至叱蒲捺栅。又遁。昏夜行二十余里。闻更鼓声。辅率政等衔枚疾趋。黎明抵叱蒲干栅。江北贼犹寨南岸。官军渡江围之。矢中景异胁。擒之。镕及弟鈗亡走。追擒之。尽获其众。别将朱广追伪大将军阮帅于暹蛮。大搜暹人关诸山。获帅及季扩等家属。帅逃南灵州。依土官阮茶汇。指挥薛聚追获帅。斩茶汇。初。邓镕之就执也。季扩逃乂安竹排山。辅遣都指挥师祐袭之。走老挝。---《明史》

作为一个外来征服者。明朝派遣过去的官员。并不能很好统治这个地区。安南人认为。他们虽然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附属国。可是他们也有自己独立的政权。现在贸然被划入了明朝的疆土。他们自然很不服气。

所以当朱棣派遣李彬佩征夷将军印。前往镇守交趾的时候。遇到了一堆反抗者。好在李彬是个能征善战的将领。他到了以后。先是平定了路那县的造反者阮贞。随后又相继平定了顺州和北昼等地。

不过这只是暂时的安歇。起义军层出不穷。李彬忙于应付。尤其是黎利的出现。几乎成了李彬的死局。最初黎利还是清化府的土巡检。可他表示非常不服气明朝的统治。常常拉着一帮兄弟们谋划造反的事情。

由于黎利的崛起。导致安南各地都爆发了各种起义。这对明王朝来说。负担实在是太重了。毕竟安南距离京城有万里之遥。根本不是说管理就能管理到位的。

而且李彬在镇压起义的时候。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却在关键时刻病死了。当时黎利战败逃亡到了老挝。李彬决定进入老挝抓捕黎利。结果还没发病。李彬就病死了。

李彬死后。这一场追捕活动也就宣告结束了。从此以后。李彬的各位继任者。都无法完成平定叛乱的任务。一直到王通上位以后。直接割让清化府以南的地区给了黎利。从此黎利过上了兵强马壮的生活。而明军再也没办法收拾他了。

02黎利集团在安南做大。明朝劳师远征划不来。

李彬死后。再也没有人能够跟黎利相抗衡。所以黎利放心大胆地从老挝回到了安南。开始了自己宏图大业之路。

二年春。利犯交州。通与战。斩伪太监黎秘及太尉、司徒、司空等官。获首级万计。利破胆奔遁。诸将请乘势追之。通逗留三日。贼知其怯。复立寨浚濠。四出剽掠。三月复发三万三千人。从柳升、沐晟征讨。贼分兵围丘温。都指挥孙聚力拒之。先是。贼以昌江为大军往来要道。发众八万余人来攻。都指挥李任等力拒。杀贼甚众。阅九月。诸将观望不救。贼惧升大军至。攻益力。夏四月。城陷。任死之。---《明史》

他召集自己的旧部。不断攻陷明朝交趾各县城。王通不得不选择与黎利进行和谈。当然这是一次彼此不信任的和谈。

因为王通一方面在和谈。一方面在拖延时间等待明军调兵前来支援。而黎利这边获悉以后。开始猛攻各县城。

结果等到明军10万援军来了以后。黎利并不慌张。他认为虽然明军人数众多。可是他们对安南地区的地形并不了解。只要他们孤军深入。就有机会埋伏偷袭他们。

所以黎利的作战方针就是诱敌深入。他下令让士兵们佯装败退。且战且败。不断拉长军队的纵深。结果明朝这边的主将柳升果然大意了。认为一定可以获胜。所以他亲自带着1000多起兵追击黎利残兵。

万万没想到。柳升的人马陷入了黎利的包围圈。柳升当场被杀。黎利获得了这场战斗的最终胜利。因此明朝不得不承认黎利政权的合法性。开始了一系列商谈活动。

军事上不敌的确是明宣宗朱瞻基放弃安南的重要原因。打不赢这场战争。主要是因为劳师远征供给不足的原因。

与其长期在这里耗着。还真不如放弃安南。承认对方的合法性。让安南继续以大明朝附属国的身份存在下去。

03明宣宗放弃安南是否妥当?

对于安南的问题。其实朱棣时期就有很多讨论。不过当时镇守安南的李彬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将领。所以他勉强还能平定安南的部分叛乱。

可是等到李彬去世以后。安南地区的防务几乎是一片混乱。倒不是说后继者一定没有能力。至少他们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这个地方的特殊情况。

帝心知其诈。欲藉此息兵。遂纳其言。初。帝嗣位。与杨士奇、杨荣语交阯事。即欲弃之。至是。以表示廷臣。谕以罢兵息民意。士奇、荣力赞之。惟蹇义、夏原吉不可。然帝意已决。廷臣不敢争。因敕利以兴灭继绝之意。并谕通及三司官。尽撤军民北还。诏未至。通已弃交阯。由陆路还广西。中官山寿、马骐及三司守令。由水路还钦州。凡得还者止八万六千人。为贼所杀及拘留者不可胜计。天下举疾通弃地殃民。而帝不怒也。---《明史》

所以就是这么一个适应的过程。使得黎利集团逐渐崛起。黎利集团都是由本地人组织起来的一支武装力量。他们对安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十分熟悉。所以在作战方面。比明军更加有优势。那么明军节节败退的原因就找出来了。

首先明军将领的能力不足。李彬是一个优秀的将军。他平定了安南的叛乱。甚至击败了一直对抗明朝的黎利。将他赶出了安南。逃到了老挝。可惜他死后。继任者能力都不足。

其次黎利大军熟悉战争场地。这帮人都是本地人。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自然比明军更加有优势。只要诱敌深入。明军不是黎利军队的对手。

再者明军千里奔袭。物资供应麻烦。当时朱瞻基远在京城。距离安南实在是太远了。所有物资供应压根就来不及。因此明军后补力量不足。很难取胜。

所以在这种非常不利的情况下。杨士奇和杨荣这些大臣们。立刻劝告明宣宗朱瞻基。他们认为这个时候放弃安南是最明智的选择。因此明宣宗选择了这个无奈的结局。我认为还是靠谱的。

总结:明宣宗的行为不算割地求和。只能说放弃了侵略。

朱棣进攻安南就一定正确吗?其实这是未必的。在历史上安南地区一直有一个独立的王朝。他们虽然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可是本身的确是独立的。

朱棣偏偏要将这里变成大明朝的一个郡县。这是不可取的。所以这里的人民一直在反抗。明宣宗朱瞻基上台以后。意识到了反抗情绪越来越严重。

所以他的镇压力度也不断缩减。最后将留在安南的八万多人马全部撤回大明。从此承认了黎利政权的存在。放弃安南不是耻辱的选择。而是一种明智的妥协。

参考资料:《明史》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公主抱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41:11

    安南,明朝,交趾,大明,王朝,王通,陈氏,叛乱,中原,老挝

  • 公主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41:11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明宣宗朱瞻基会放弃安南地区的疆土?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41:11

    秦朝末年赵佗自称南越王。汉武帝时期南越归附大汉。并在原南越辖境设立十郡。 交趾郡便是这十郡之一。直到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