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安南号称700万大军,为何打不过号称80万的明朝?
原创

明朝时期,安南号称700万大军,为何打不过号称80万的明朝?

好文

热门回答:

1.

安南陈朝末年。外戚黎季犛(音同毛、犁)专政。黎季犛本姓胡。祖上为浙江人。后汉时期黎季犛祖上镇守演州。从此世居于次。明建文二年。黎季犛废陈少帝篡位建朝。改回胡姓。为胡朝。不久在陈朝遗臣的反对下。黎季犛被迫让位于其次子胡汉苍。自己依然掌握实权。这些事远在南京的永乐帝朱棣自然不知晓。永乐元年。胡汉苍上书朱棣。称陈朝子嗣已绝。自己以外甥身份被群臣拥立为君。作为同道中人的朱棣自然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

宗嗣继绝。支庶沦灭。无可绍承。臣。陈氏之甥。为众所推——《明实录·太宗实录》

不久。陈朝旧臣裴伯耆逃往明朝。向明成祖告诫实情。但当时朱棣的目标放在北方。在朱棣心中不管是陈朝还是胡朝并没有那么重要。只要臣服明朝即可。况且其父朱元璋时期对待安南也是安抚为主。

2.

事情的转机在一位自称陈朝后裔陈天平的人身上。陈天平经过老挝逃往明朝。向明成祖朱棣诉说了实情。明成祖确定身份后。便决定帮陈朝复国。胡汉苍得知后表示接受明朝的要求。朱棣很满意。便许诺封胡氏世代上公。

3.

4.

惟我大越之国。实为文献之邦。山川之封域既殊。南北之风俗亦异。自赵、丁、李、陈之肇造我国。与汉、唐、宋、元而各帝一方。——阮廌《平吴大浩》5.

交人苦中国约束。又数为吏卒侵扰。往往起附贼。乍服乍叛。——《明史》6.

明朝的出兵本来就有私心。并不是完全是安南胡氏篡位后触动了名义上明朝宗主国的威严。主要是因为明朝和安南战前就有领土纠纷。战前安南胡氏妥协后也在积极备战。同时期明朝也在积极备战。二者心照不宣。后来双方爆发战争是水到渠成。

其他观点:

明平安南之战。发生于明朝永乐四年七月。当时的越南(古称安南)地区发生了一场内部政变。最早奉大明为宗主国的陈氏家族逐渐式微。大权被宰相黎季㹈掌管。并不断在大明南部制造事端。趁朱元璋清洗蓝玉、朱棣北征蒙古之时。夺取了大明广西以南的部分领土。

到了朱棣登基之时。黎季㹈也发动政变。杀了陈顺宗陈颙。改回原姓胡。让儿子胡汉苍登基。自己做了太上皇。依旧掌管安南。到了永乐元年。胡汉苍派人去大明朝廷。说前任君主陈安早死没儿子。所以把王位给了胡家。要求朱棣按照前例册封。朱棣虽然感到奇怪。可调查回来后的大臣杨勃却是言之凿凿。说胡汉苍的继位没有什么问题。


一、朱棣出兵的准备做得很好。针对安南的气候、瘴气都有了应对方法。使得这些“天险”犹如虚设

安南处于北回归线以南。气候高温多雨。属热带季风气候。湿度很高。山林茂密。有着天热的防御机制。而针对这一点。朱棣做出了三个准备:

成国公朱能虽为征夷将军。但实际指挥者却为征夷左副将军沐晟。自西平侯沐英被朱元璋安排在云南后。沐家就一直负责大明朝廷的南部事务。平定了云南、四川等地的少数部落叛乱。对南方气候和征伐方面有很深的了解和经验;

由于安南多山多林。步兵战斗力很强。很容易可以在丛林设陷阱、打埋伏。1965年的美军介入越南战争。就在丛林中被那些密林陷阱打得找不着北。所以在大明军队南下时。朱棣没动用北军。而是以沐英为主。征发云南、四川、广西以及镇守南部的各路藩王府军南下。他们比北军更容易适应南方的气候和山地战;

为了避免军队深入造成军令不通的后果。朱棣亲自手书诏令。下达朱能等人必须小心敌人埋伏、注意高温潮湿天气、避免瘴气瘟疫、多用当地向导等指令。如果不听从诏令行事者。虽赢不赏、若败必惩。除了陆军之外。朱棣还让太监马彬率领广东、福建水师。绕过安南直驱占城。控制安南的后方。使其首尾不能相连。

朱棣凭着他多年来南征北战的经验。深知安南地势险要、更兼有天险瘴气。曾经横行天下的蒙古骑兵都在其手里折戟。所以从一开始朱棣就没有因胡季㹈弑主夺位而轻视他。反倒对其十分重视。总结了元朝三征越南失利的教训。对朱能等将领苦口婆心的建议。使得将领们不敢自擅其事。避免了忽必烈之子脱欢南征时在丛林和安南军作战。最后导致失利的前车之鉴。

而安南方面。胡季㹈篡权不过四年的时间。很难将陈氏王朝在国民心中完全抹去。为此胡季㹈才会在杀了陈顺宗后立马将王位交给次子胡汉苍。而不是长子胡元澄。自己退居幕后做主。就是因为胡汉苍是陈朝公主所生。在血缘上和陈家比较靠近。后来胡汉苍请求大明册封其为安南国主时。用的理由就是陈家无后。自己是陈家外孙。这才得到了朱棣的同意。

胡季㹈倒行逆施。早已引起了国内外的反感。在夺权不久后又遇到了大军压境。他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动员全国兵力。据越南史料记载。安南在这场战事中损失了将近十万军队就全面奔溃了。如果真的有七百万军队的话。损失十万也不过九牛一毛而已。所谓的七百万军队。要认真算起来也不过二十万。其中可能还包括了民工、伙夫等后勤部队。其战力自然也无法和大明精锐相比了。

二、胡季㹈的军队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比不过朱棣。所以他孤注一掷。将军队全部分布在谅山一带。这是他犯的一个最严重的错误

胡季㹈虽然弑君。可他个人也是很有本事的。像占领占城。将安南的国土面积扩大了将近一倍。所以胡季㹈在国内也是有不小的威望的。而且当时的安南也有很多的优势:

胡季㹈在自己家作战。明军是远征。有地利优势。加之朱元璋时期大明和陈朝就有不少摩擦。胡季㹈可以借此发动舆论压力。调动安南百姓的士气;

继承了陈朝的武器装备。胡季㹈的军队也多装备了十五世纪最先进的火器。其性能可能还比明军还要先进。后面胡季㹈战败被俘。全家压往南京后。其长子胡元澄就因为懂得制作神机枪而被朱棣特赦。被当时人称为“火器之神”;

明军虽然准备充足。可是出师不利。主帅朱能在出征时不过三十七岁。但在靖难之役时落下了病根。刚到广西还没进入安南境内就去世了。三军突然无主。自然乱成一锅粥。这是胡季㹈最有可能击败明军的绝好机会。

可是胡季㹈却没有对此有任何反应。他始终不敢越过安南进入广西。即使此时的广西因为朱能病逝而出现了骚动。可胡季㹈还是有所顾忌。可能是担心这是朱能的诱敌之计。毕竟安南号称“小中国”。对孙子兵法等战术也深有研究。再者。胡季㹈的优势在于国内而不在国外。他担心自己一旦出国。后方再发生动乱就很危险了。就这样一来二去之际。龙州明军已经在征夷右副将军张辅的带领下完成了改编。由张辅接任朱能为征夷将军。继续率兵南下。

于此同时。云南的沐晟大军也感到了广西。和张辅合兵一处。二十万大军跨过边界南下安南。一开始势如破竹。连下两地。可到了当年十一月份。明军就在谅山遭到了入安南以来最强大的阻击:谅山古称多邦。为扣马山、巴外山、宣江、桃江等山河所包围。地势极度险要。一入谅山。南部就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直冲不过一日就可直达首都河内。故自古有“下谅山而越王降”之说法。这点在1979年我国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人心背向是胡季㹈遇到的最大问题。从他杀陈顺宗、逼陈少帝开始。胡朝的灭亡就已经成为定局了

前面我已经指出了陈朝对于安南国民的向心力。胡季㹈身为国舅。又是陈帝器重信任的人。可他为了权力、王位而改朝换代。这足以在国内激发各种民变。而且历代陈帝基本都不是暴君。没有什么严重的残暴害民的情况发生。胡季㹈弑君夺权。又杀尽陈氏子孙(后来的陈天平也死在了胡季㹈之手)。祸乱朝纲。已经引起了安南百姓对原陈朝的向往和怜惜。

实际上。谅山大战虽然打得辛苦。可是最难打、最艰险的路几乎都是安南将领和士兵走的:

在张辅、沐晟入安南之时。安南当地百姓就自觉担任起了向导。引明军穿越丛林。避过瘴气。直达谅山脚下;

东门之战。死去的陈天平部将黄中。率领四千敢死队强攻东门。虽死伤过半也誓不后退。最后攻破东门。二十万明军后进攻城。一夜之间就攻破谅山防线;

惨烈度不亚于谅山之战的富春江大战。就是由安南义军和胡氏父子之间的一场大战。共歼敌四万人。全灭胡家水师。到最后胡氏父子逃跑。更是被当地百姓组成搜捕队捉拿。最后交给明军的。

而且除了胡季㹈自己作死外。明军在入安南后的表现也十分出色。张辅下令不准士兵骚扰百姓。不准拿百姓一针一线。否则依法论处。并发布《讨贼檄文》。声明此次入安南是为拨乱反正。恢复陈朝江山。而不是侵略国土。这很好地安稳了本就人心惶惶的安南百姓。让胡季㹈发动百姓御敌的计划无用武之地。

总结:胡氏之败更多是咎由自取。而明军之胜则全靠军令如山。以攻心为主。攻城为辅。既收复安南全境。又收服了安南百姓的心。使之归入大明国境

胡季㹈威望极高。重权在握。即使拥有重兵在手。又有山河屏障。丛林瘴气。可最后还是兵败如山倒。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已经失去了人心。战国兵家代表吴起对魏武侯所说的“在德不在险”。或许就是这个意思了。帝王不修德。虽有重固之险、百万大军。可就连船上的人都会成为自己的敌国。胡氏之败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可惜的是。胡氏以失民心而败。大明以得人心而胜。可是最后还是难免重蹈胡氏覆辙。大明安排在安南的郡守多以天朝上臣自居。看不起安南百姓和官员。引起了当地人不满。安南归化不到一年就爆发了简定之乱。花费了数年时间才平定。

此后陈季扩、黎利接连起义。而朱棣留守在安南的沐晟、李彬、马齐等人。不是管理能力较低。就是鱼肉百姓之人。而本该留守安南的张辅却因为朱棣北伐被调往了北方。留下一个越乱越治。越治越乱的安南一直在大明边境闹腾。

万般无奈之下。到了明宣宗朱瞻基时期。首辅杨士奇、次辅杨荣主张策封安南。而大明也在安南花费了太多心血和银子了。北面蒙古三部时时进逼。大明已是无法再控制安南了。于是朱瞻基派使者李琦出使安南。赦免黎利起义之罪。策封原陈氏宗室陈篙为安南国王。废除安南三司。撤回各地驻守军队。安南归化之路就此寿终正寝了。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其他观点:

感想题主。现回答如下:

古人说:“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所以在战争中夸大自己的军事实力。起到先声夺人、在气势上压倒敌人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古人都喜欢夸大自己军队的实力。这是一种心理战。而且很有效。

这个战争基本常识。明朝和安南都了解。明朝号称80万还算符合惯例。但安南的水平明显低下。因为“心理战”要的就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让对手琢磨不透才是上策。安南对外宣称700万大军。明显吹牛吹破了天。完全虚张声势。是个人都知道是假的。不但起不到震慑敌人效果。反而先漏了怯。气势全无。

安南打不过明朝那是肯定的。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明朝方面师出有名

“师出有名”是中国人打仗的传统。已成惯例。楚汉相争之时。汉王刘邦行军洛阳。三老董公遮曾向汉王建言道:“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故曰明其为贼。敌乃可服”这几句话算是说出了师出有名的真谛。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舆论战。美军打伊拉克不一样先从舆论战开始吗?

明朝出征安南的原因本就因为当时安南的国王胡一元有错在先。他先是篡陈自立。后又通过欺骗的手段从明朝那里取得认可和封号。在明朝君臣发现后又以各种小聪明抗拒。这算是给足了明朝方面出兵的借口和理由。想不当正义之师都难。

二、明朝君臣作战目的清晰明确

在明朝大军出发前。朱棣特颁谕旨。说明此次出征“惟黎氏父子及其同恶在必获。其胁从及无辜者必释。罪人既得。即择陈氏子孙之贤者立之。使抚治一方。然后还师。告成宗庙。扬功名于无穷。”

而出征主帅张辅很好的落实了永乐皇帝的战略部署。深通攻心为上的道理。进入安南境内后。他命人先将胡一元父子的二十条罪状写成榜文。刻于木牌上。顺流放下。安南军民见到榜文后。人心离散。在明军攻克安南重镇多邦及东西二都后。安南吏民崩溃。各州县纷纷纳款于明军。张辅辑吏民。抚降附。分遣别将李彬、陈旭掠地。来归者日以万计。

因此明军能很好的克服出兵异域的不利局势。并未陷入安南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当然日后也是因为明朝君臣毁诺。一改初衷。诛灭黎氏父子后。另谋在安南开设三司及郡县。从而遭到安南上下群体的反对。战争形势扭转。安南反倒成了大明的包袱。这是后话。

三、用帅得人。指挥得当

在出征安南之初。永乐大帝任命成国公朱能佩征夷将军印。任总兵官。成为征南军的主帅。可惜没过多久朱能突然病逝于龙州。时年37岁。在此情况下。年仅31岁的右将军张辅临危受命。主动承担起指挥全军的重任。

张辅是名将张玉的长子。在靖难之役的战斗中历练成熟。他进入安南后作战思路明确。指挥得当。他先是命令骁将朱荣进攻嘉林江口。再进至多邦隘。又命令沐晟军也沿洮江北岸鼓行而进。与自己带领的主力军呈南北夹击之势。互为声援。逼迫安南进入战略防御。龟缩进城内妄图据险顽抗。

面对如此战争形势。张辅并未一味的采用历来兵家惯用围点打援的战法。而是敏锐的察觉出安南军的战略劣势。他激励将士道:“安南所恃。莫若此城。此城一拔。便如破竹。大丈夫报国立功。就在今日。若能先登此城。不惮重赏。”多邦城很快被破。当安南方面在巷战中使用中原战阵从未出现过的象兵时。张辅很快的就找到应对之法。“以画狮蒙马冲之。翼以神机火器。象皆反走。贼大溃。斩其帅二人”最终取得了胜利。

伟哉壮哉。我大明将士!

四、大明将士作战勇猛。经验丰富

此次出征安南的大明将士都是经历了靖难之役的百战雄狮。从出征时永乐皇帝任命的南征军领导团就可以看出。他命成国公朱能佩征夷将军印。为总兵官;西平侯沐晟佩征夷副将军印。为左副将军;新城侯张辅为右将军。丰城侯李彬为参将。云阳伯陈旭为右参将。兵部尚书刘俊参赞军务。都指挥同知程宽、指挥佥事朱贵为神机将军。都指挥同知毛八丹、朱广、指挥佥事王恕为游击将军。指挥同知鲁麟、都指挥佥事王玉、指挥使高鹏为横海将军。都督佥事吕毅、都指挥使朱英、都指挥同知江浩、都指挥佥事方政为鹰杨将军。都指挥佥事朱英、都指挥同知金铭、都指挥佥事吴旺、都指挥同知刘塔出为骠骑将军。这些都是随朱棣起兵“靖难”的功臣宿将。都是久经考验的沙场英雄。作战经验极其丰富。

相反安南方面因为承平日久。即便是正规军的作战经验就极少。何况为了应对明朝的征讨。安南胡一元父子征召了大量的民夫入军。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战争为何物。把战争当成了打群架。战斗力几乎成了负数。

根据历史的记载:1407年。明军水陆并进。清远伯王友等率军渡过自注江。攻破筹江、困枚、万劫、普赖诸寨。斩首三万七千余级。安南将领胡杜聚集水师扼守天险盘滩江。张辅命降将陈封攻击。大败之。尽夺其舟。遂定东潮、谅江诸府州。明军主力追击至木丸江对岸下寨。胡一元之子胡澄以战船三百艘来战。明军迎头痛击。斩首万级。擒其将校百余人。溺死者无算。江水为赤。张辅在咸子关筑城。命都督柳升镇守。3月。安南军队残部搦战于富良江。张辅与沐晟夹岸迎战。柳升以水师横冲其阵。大败敌军。斩首数万级。因天旱水浅。安南兵纷纷弃舟逃走。明军追至时江水忽然大涨。遂乘胜急进。安南兵大多被歼。5月。明军追击至日南州奇罗海口。安南军队残部全军覆没。胡氏父子仅以数舟逃遁。明军在当地百姓协助下。擒获胡一元及其子胡澄。随后又擒胡汉苍和伪太子胡芮。全部槛送京师。

至此。明军出师仅一年。就大获全胜。消灭了纂位的胡氏政权。得府州四十八、县一百八十、户三百十二万。

伟哉壮哉。我大明将士!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孤飘的蒲公英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41:32

    安南,大明,明朝,将军,军队,作战,百姓,胡氏,瘴气,永乐

  • 归属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41:32

    没想到大家都对明朝时期,安南号称700万大军,为何打不过号称80万的明朝?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41:32

    1.安南陈朝末年。外戚黎季犛(音同毛、犁)专政。黎季犛本姓胡。祖上为浙江人。后汉时期黎季犛祖上镇守演州。从此世居于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