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中的苏文纨、唐晓芙和孙柔嘉为什么都喜欢“不讨厌但是全无用处”的方鸿渐?
原创

《围城》中的苏文纨、唐晓芙和孙柔嘉为什么都喜欢“不讨厌但是全无用处”的方鸿渐?

好文

热门回答:

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也很深刻。钱大师刻画人物。话语不多但总是“入木三分”。

对方鸿渐的“不讨厌但全无用处”的评价。出自赵辛楣之口。

在方鸿渐和赵辛楣等人经过千辛万苦即将到达“三闾大学”的时候。赵辛楣突发感慨:像咱们这种旅行。最试验一个人的人品……经过长期艰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做朋友……所以说。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同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之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

赵辛楣滔滔不绝。方鸿渐打断他:我问你。经过这次旅行。对我的感想怎么看?觉得我讨厌不讨厌?

赵辛楣脱口而出: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方鸿渐讨了个没趣。闷闷不乐。不懂为什么“说话坦白算是美德”。

实际上。在男人之间看来“不讨厌”已经是很好的评价了。

在女人面前。方鸿渐可不是“不讨厌”那么简单。

作为一个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游学生”。方鸿渐是一个很讨女人喜欢的“暖男”。这样的男人。是很受女人喜欢的。

方鸿渐的前丈母娘无不醋意大发的说:瞧不出你这样一个人倒是你抢我夺的一块好肥肉!

方鸿渐还真是“你抢我夺”。

给鲍小姐当“备胎”。方鸿渐就是鲍小姐心目中理想的备胎。会让鲍小姐感到“很有面子”——鲍小姐是一个“自以为很能勾引别人。所以很快就被勾引”的女人。

这说明。方鸿渐是一个“善解人意”特别是“善解女人意”的男人。

高冷的苏文纨看上的是方鸿渐“资历家世都还不错。人也有趣”。于是有意亲近。实际上是想塑造一个“理想的追求者”。因为追求她的赵辛楣看起来没有方鸿渐那么“平易近人的可亲”——那个赵辛楣太能“装”。苏文纨不需要她仰视的男人。而方鸿渐可以不用她“仰视”。在方鸿渐身上。她可以找到“被追求”的满足感。当然这种满足感是她“想象出来的”。

在苏文纨的心里。方鸿渐是个“善解人意。又落落大方。又平和谦虚。还幽默风趣”的理想“居家丈夫”。

而唐晓芙是方鸿渐的最爱。这个女孩的纯洁。开朗又纯情让方鸿渐神魂颠倒。也是方鸿渐唯一的做好“真心恋爱”准备的“主动追求”。

但苏文纨的强烈控制欲。让她不顾一切的的用尽办法在方鸿渐和唐晓芙之间制造障碍和误解。最终。方鸿渐放弃了。他的骨子里的傲气让他不愿意回头看一眼。尽管这一眼是唐晓芙一直在等着的。

在钱钟书老先生的笔下。方鸿渐是一个中国典型的“第一代知识分子”。也就是接受了西方的知识和科学。但没有放弃传统旧文人习气和思维的知识分子的代表形象。

和中国传统文人相比。他们有西方绅士的派头。也学会了“平等对待女性”的“平等思想”。和中国传统文人有了本质的区别。

中国传统文人对待女性秉持的是两种极端:敬而远之——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这是对待长辈妇女和朋友之妻。另一个极端就是:放浪形骸。风流倜傥。这是对待女人为玩物的态度。

所以。方鸿渐的善解人意。谦虚平和。绅士风度和幽默睿智。都是非常讨女人喜欢的。

对于后来成为他的妻子的孙柔嘉。方鸿渐其实是由关心到关怀到陷入孙柔嘉的“温柔陷阱”。和唐晓芙的失败爱情。让方鸿渐在“爱”这个问题上彻底心灰意冷。对于孙柔嘉的感情按照方鸿渐的解释就是“瞬间有那么一点耳红心跳。但这个红并不是红葡萄酒的热烈。只是葡萄汁里的红色。没有温度”。而他的懦弱。犹豫。甚至是旧文人的尖酸刻薄。让他在婚后慢慢的显现出来的。成为了他婚姻关系的“杀手锏”。

作为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方鸿渐的刻画。很生动。也很有意义。

其他观点:

《围城》的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当不同学历背景的知识分子相遇。情感是贯穿钱老这部书的主要线索。没性感开放的鲍小姐。清高强势的苏文纨。清纯可爱的唐晓芙。功于心计的孙柔嘉。这四个女性对方鸿渐的情感深浅程度各不相同。却都能喜欢上这个\"不讨厌但全无是处\"的方鸿渐。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更多的是与这些女性所处的社会环境、人际环境的围城中。却又想逃出来。渴望通过自己未来的另一半。开拓一方新的生活天地。

1、在围城边缘徘徊的苏文纨

苏文纨。作为留学欧洲的女博士。无论是相貌、家世。还是学历。都是那个时代令无数男人爱慕。令无数女人向往。却又嫉妒的女性。大多女人没有她那样的学历和背景。她做惯了高高在上被人仰慕的舒适区。所以。当鲍小姐勾引方鸿渐。并与他发生关系的时候。她先是觉得媚俗低俗。更觉得恶心。甚至看不起鲍小姐的情感。这种追求情感的态度与其追求的高雅爱情截然相反。但是。鲍小姐和方鸿渐的感情火热并被船上的人所知的时候。她开始羡慕这种感情。并且对鲍小姐的态度慢慢转好。开始关心鲍小姐。离开的时候。也觉得不舍。

苏小姐作为大家闺秀中的赫然独立的女性。她留学期间必定见过外国人的性感和开放。必定会慢慢质疑自己的爱情观。渴望回国后能有一份自己向往的爱情。却不料遇到像方鸿渐和鲍小姐这样如此开放的爱情观。所以。她也慢慢接受着渴望一份这样的爱情。她大胆过。她敢于对赵辛媚嗤之以鼻。敢于离开一场隆重的宴会。敢于向方鸿渐索吻。甚至当自己得知表妹与方鸿渐之间的关系后。开始向唐晓芙说明方鸿渐的爱情经历。苏文纨为了方鸿渐。不惜坦露方鸿渐的爱情灰幕。她知道单纯的表妹不会接受这样一个不完美的方鸿渐。而自己可以。因为苏文纨的爱情观发生了改变。

可最后。她却在围城边缘徘徊。不敢真正解放自己。与方鸿渐在一起。最终坚信了自己原有的爱情观。嫁给了一个能够\"仰头看她\"的丈夫。

2、逃离围城的唐晓芙

唐晓芙。是钱老笔下完美的女性形象。杨绛先生说:\"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意把她嫁给方鸿渐。\"但是他们两个确实是真心的互相相爱。在他们看来。爱情不是两个人相遇。而且两个心相遇。

方鸿渐老实善良。正直又不谙世事。这种性格与当时的时代格格不入。却正是唐晓芙这个未涉世、也不喜欢世俗的女子的喜爱。她喜欢沉浸于自己的小小天地。所以鸿渐了解她。与她相处觉得轻松。又能展示自己。他们用最传统的方式——写信来表达对彼此的爱慕。把爱情过成了诗。追求爱情的简单与纯洁。

唐晓芙作为那个摩登时代的罕物。鸿渐熟悉并且渴求这种青春单纯的人。脱于当时的世俗与不羁。追求安静而浪漫。正是这一点追求纯粹的本性。才让唐晓芙得知自己爱上的那个所谓\"单纯浪漫\"的男人。原来也有如此肮脏的一面。苏文纨抓住表妹的缺点。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最终让唐晓芙望而却步。失望至极。一直到故事最后。方鸿渐遇到当年所有的人。也没有再遇到过唐晓芙。宛若我们每个人当年的初恋。只剩下点点想念。

唐小姐说:\"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之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唐晓芙逃离爱的围城之后。方鸿渐的爱熄灭了灯。心围一座城。

3、自愿进入围城的孙柔嘉

都说孙柔嘉工于心计才让方鸿渐上了自己的船。进了爱情的城。

其实并不然。他们之间的爱情更逼真。更现实。更能凸显出钱老对爱情生活锱铢必较后本真的透露。

孙柔嘉害怕不被人爱。所以孙柔嘉像千千万万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适婚女孩一样。想要一个家。一个爱人。却一直没有遇到那个人。退而求其次的去观察身边的适婚男士。在心里反复的权衡各方条件。最后追上方鸿渐。而方鸿渐把所有对爱情的冲动、美好向往都给了唐晓芙。孙柔嘉与方鸿渐的结合。恰巧只是在对的时候里。方鸿渐经历了爱情、事业的接连失意。朋友的远走。此时他的心早已死去。他需要一个情感的寄托。孙柔嘉。趁虚而入。

钱老笔下的三个女性人物均爱上了那个\"一无是处\"的方鸿渐。但是他却老实善良正直。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无论是什么样的生活。人都应该保持这种秉性。这是钱老笔下男性角色之外的唯一一个能够体现真善美的角色。也是在那个中外思想\"浑浊\"时代中的本色。是每个中国人所应该拥有的本性!

其他观点:

《围城》里有两句用来形容婚姻的名句:

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这是英国古话。

还有一句法国古话。说婚姻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苏文纨、唐晓芙和孙柔嘉是《围城》中的三位女性。她们都喜欢方鸿渐。但只有工于心计的孙柔嘉笑在了最后。那么这些女性是真的喜欢方鸿渐。还是想从方鸿渐身上实现自己的婚姻理想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苏文纨是一尊需要膜拜的“佛”

小说中的苏文纨是一个强势的女性。不过她的强势相当有底气。她自己是海归女博士。又是豪门大家出身。相貌也很出众。学历、出身和外貌成为她傲视群雄的资本。

尽管她已是一个大龄未婚女青年。也着急恨嫁。但她对自己的择偶标准一点也没降低。

苏文纨有一位青梅竹马。就是小说中的赵辛楣。他从小暗恋苏文纨。要学识也有。相貌也不差。出身比方鸿渐还要强。那么苏文纨为何对这位青梅竹马视而不见呢?

答案就是因为太了解了。苏文纨早已将赵辛楣摸透了。他不是她要找的类型。但尽管如此。苏文纨还是很喜欢男人们因为她争风吃醋的感觉。在小说中有这样的名场面:

她喜欢赵方二人斗法抢自己。但是她担心交战得太猛烈。顷刻就分出胜负。二人只剩一人。自己身边就不热闹了。她更担心败走的是方鸿渐;她要借赵辛楣来激发鸿渐的勇气。可是方鸿渐也许像这几天报上战事消息所说的。保持实力。作战略上的撤退。

这个场面写出了苏文纨的虚伪。同时也体现出赵辛楣的存在极大的满足了她的虚荣心。同时也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那就是在苏文纨的眼中。男人都是满足她自己欲望的工具。

如果她真的喜欢方鸿渐。她不会让他陷入这种尴尬的境地。如果她不给赵辛楣念想。赵也不会执迷不悟的暗恋她十多年。

苏文纨就是喜欢那种被包围被欣赏被视为中心人物的感觉。在这种女王思想下。也就催生出她的婚姻观:在她的婚姻中。爱情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丈夫要像奴仆一样围着她转。而她自己始终要保持高高在上的地位。且不能动摇。

很显然。赵辛楣不属于这种男人。那么她眼中的方鸿渐就是这种男人吗?她一开始是这么认为的。但后来发现他不是。

在小说中。当她得知方鸿渐与鲍小姐的私通之事时。她还骂他们无耻。但在下船之后。她就可以马上重燃对方鸿渐的热情。

在苏文纨的眼中。方鸿渐外形还算不错。学识虽然是假的。但在国外混了四年却是真的。家世也还算过得去。那么。方鸿渐是个听话的男人吗?是否能满足她的女王心态呢?

然而令她失望的是。方鸿渐心里装得不是她。而是她的表妹唐晓芙。这样一种局面也就决定了。方鸿渐不可能对苏文纨百依百顺。自然也就不能达到她想要的效果。

方鸿渐承认苏文纨是理想型的女朋友。但他却没有选择她。苏文纨的女王气场他是体会到的。苏文纨在与他交流的过程中。身与心是分离的。她既想要方鸿渐屈从在她的石榴裙下。又不能完全发起主动型进攻。当方鸿渐迟迟没有表白时。她又步步紧逼。拿赵辛楣来激他。这种进退维谷之间的暧昧最是危险。

那么。苏文纨对方鸿渐的矛盾心理从何而来呢?这正是源于她内心的情感。她至少是喜欢方鸿渐的。但却又看不起他。所以。她不可能放下大小姐的架子。去全力以赴的拿下方鸿渐。这也导致重视感觉和缘分的方鸿渐最终放弃了她。选择了逃离。

从上述来看。苏文纨对方鸿渐的喜欢是有条件的。在他们的相处模式中。她必须占主导地位。男方必须仰视她。像佛一样对她顶礼膜拜。

唐晓芙--永远不可能到达的远方

唐晓芙是苏文纨的表妹。也是大家出身。方鸿渐的女人缘就是这么好。从周家死去的女儿。到船上遇到的鲍小姐。再然后是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这些女性都喜欢他。

在这些女人当中。方鸿渐曾真心爱慕过的女性只有唐晓芙。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曾说过。如果让他们两人结婚。然后再让他们经历由爱生怨。最后再分手。才真正符合“围城”的字面意义。但如果真这样写。恐怕《围城》不会如此成功。正是钱钟书的不落俗套才成就了《围城》。

“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唐晓芙是方鸿渐的理想中的爱人。但也正是由于她过于理想化。导致了这段爱情的无疾而终。她在方鸿渐心中就像一块完美无暇的美玉。她自然美丽。纯洁活泼。这些女性的优点恰好落在方鸿渐的审美点上。

那么唐晓芙喜欢方鸿渐什么呢?实际上。唐晓芙对方鸿渐的兴趣。最初则是缘于她的表姐苏文纨。方鸿渐对她一见倾心。女人的第六感完全能体会的到。更何况她的家人把她称为交际明星。这说明她虽然长相清秀。但在交际场上也不是新手。

虽然苏文纨在方鸿渐面前说唐晓芙的坏话。说她本领大得很。手里抓着一把男朋友在玩弄着。故意破坏方鸿渐对唐的好印象。但唐晓芙明明看穿了方鸿渐与表姐不清不楚的关系。不仅没有避嫌。反而她在言谈举止间给了方鸿无限的暧昧与希望。

当然。在这其中。唐晓芙并不讨厌方鸿渐。但她的言行并不排除对表姐苏文纨的嫉妒之心。当她被表姐喜欢的方鸿渐献殷勤时。心里多少充满了一种胜利感。再加上苏文纨总是干涉她与方鸿渐联系。这更激起了她的逆反心理。所以。唐晓芙不但不拒绝方鸿渐对她的好。甚至还故意让他示爱。

“方鸿渐又不是她的。要她这样看管着?表姐愈这样干预。自己偏让他亲近。”

但一个人的情感是做不了假的。她为自己设定了一个底线。“决不会爱方鸿渐”。但她在与方鸿渐的交往中还是动了真情。不过这段真情最终还是毁在了苏文纨手里。毁在了她那幼稚的爱情观里:

“ 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但“方先生的过去太丰富了”。

从上所述。唐晓芙的确喜欢过方鸿渐。而方鸿渐也的确炙热的爱过她。然而两情相悦未必结果就是步入婚姻。用他自己的话说。爱情就像狗咬着的骨头在水里的影子。人追求的是骨头的影子。是一个美丽的乌托邦。如果真要是吃了那现实中的骨头就会感到味道不过如此。所以最美的还是那影子。

孙柔嘉:婚姻的泡沫

孙柔嘉出场最晚。但她却笑在了最后。如她所愿的得到了方鸿渐。对于他们的结合。赵辛楣有句话说得很明白:

辛楣道:“······孙小姐——唉!这女孩子刁滑得很,我带她来。上了大当——孙小姐就像那条鲸鱼。张开了口。你这糊涂虫就像送上门去的那条船。”

而方鸿渐为什么会上当。普鲁斯特说。男人在年轻的时候渴望占有他所爱的女子的心。到了后来。只要你感觉到一个女子心上有你。就足以使你对她产生爱情。但是还要补充一句。实际上这样的爱情并不能排除它是一种假象。

孙柔嘉对方鸿渐的感情。与苏文纨差不多。但有一点不同。她是属于主动进攻型的。比如她领着方鸿渐走独木桥时。就让方鸿渐体会到了她的温柔体贴。

孙小姐道:“方先生怕么?我倒不在乎。要不要我走在前面?你跟着我走。免得你望出去。空荡荡地。愈觉得这桥走不完。胆子愈小。”鸿渐只有感佩。想女人这怪东西。要体贴起人来。真是无微不至。汗毛孔的折叠里都给她温存到。

她从一开始就看透了方鸿渐的弱点。自然也就发现了把他弄到手并不是很难。我们说爱情至少是欣赏彼此的优点。包容弱点。但到孙柔嘉这里正好反了。价值观的不一致。不能欣赏对方的优点。这也就为他们的婚姻埋下了隐患。

婚后的孙柔嘉本性毕露。她恶毒的贬低方鸿渐。逐渐把婚姻过成了最庸俗不堪的争吵。由此可以看出。她对方鸿渐绝对没有爱。喜欢也只是一时的。有的只是占有和操控。

那么方鸿渐是如何被孙柔嘉蒙骗入局的呢?方鸿渐对清纯少女似乎有一种心理依赖。孙柔嘉就是这样包装自己的。

比如在去三闾大学的船上。她天真地问方鸿渐有没有见大鲸鱼。表现出一副纯情天真的样子。当她收到陆子潇的肉麻情书时。她故意装做不知所措。然后向方鸿渐请教如何拒绝的法子。当她和方鸿渐并肩走在校园时。巧遇了陆子潇和李梅亭。这时。她抓住了机会。伸手勾住了方鸿渐的胳膊。从此坐实她与方鸿渐的情侣关系。

孙柔嘉以一个弱势没有主见的形象出现在方鸿渐的世界里。将方鸿渐哄得团团转。以为她有多么需要他。于她是多么的重要。但自打他们订婚后。她的面目就逐渐开始暴露了。再到婚后。方鸿渐也发现。孙柔嘉不是没主见。而是太有主见了。

如果说苏文纨是想要占有和控制方鸿渐。那么孙柔嘉还多一条。那就是对方鸿渐的改造。孙柔嘉的家庭背景没法与苏文纨和唐晓芙相比。当她发现方鸿渐背离了她的期望时。婚姻本身也就没有剩下什么值得留恋的东西了。

方鸿渐只是一个普通人。而且还是一个懦弱型的典型代表。他的懦弱、无能、随波逐流。或许也注定了他得不到想要的人。也过不上想要的生活。不论在爱情婚姻还是事业上。人生的欲望大抵都是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综上所述。可以说。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这三个女人。她们都喜欢方鸿渐。但她们各自有自的目的。反倒是让这位老实的方鸿渐变成了一条感情里的可怜虫。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几度无言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21:15

    方鸿渐,的人,小姐,爱情,围城,喜欢,的是,是一个,自己的,女性

  • 归属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21:15

    没想到大家都对《围城》中的苏文纨、唐晓芙和孙柔嘉为什么都喜欢“不讨厌但是全无用处”的方鸿渐?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21:15

    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也很深刻。钱大师刻画人物。话语不多但总是“入木三分”。对方鸿渐的“不讨厌但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