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安西都护府的第二任都护郭孝恪父子是怎样战死沙场的?
原创

唐朝安西都护府的第二任都护郭孝恪父子是怎样战死沙场的?

好文

热门回答:

本文五千余字。将为您仔细讲述安西都护郭孝恪的一生!

隋末天下大乱。盗贼蜂起。各地多组乡团自保。其间强悍者纷纷脱颖而出。成为初唐的名臣大将。

本文主角郭孝恪的经历也是如此。他祖籍许州阳翟(今河南禹州)。为颍川郡治所。

说到颍川郡对三国历史熟悉的人必然不会陌生。自汉朝以来中原私学遍布。尤以颍川最盛。

因此。三国时期颍川出了一大票名人雅士。郭嘉、荀彧、荀文若、荀攸、陈群、徐庶、淳于琼、钟会、钟繇个个名震一时。难怪倒斗发家的曹丞相会不无感慨的说道:“汝、颍固多奇士!”

但到了隋朝末年。有文化解决不了保命的需求。提刀上马能砍人。成了青年最热衷的职业。

郭孝恪就是这样一个。以横行乡里为人生理想的青年“才俊”。

按《新唐书·郭孝恪传》记载。他“少有奇节。不治赀产”。整天就是锻炼身体。斗鸡走狗。不干正经事儿。老爸和哥哥都觉得这娃没戏了。长大也就是个“无赖”。(“父兄以为无赖”)

不过。拳头大也有好处。很快在郭孝恪身边聚集起了几百人。但凡有不开眼的毛贼来找事儿。都被揍得鼻青脸肿、望风而逃。

后来。李密加入瓦岗寨。率瓦岗军大败隋将张须陀。阵斩其首。天下震动。郭孝恪一看瓦岗军势大。干脆不在乡里混了。带着几百个手下。投了李密。

李密见到郭孝恪和一帮手下。说了句和曹丞相几乎一模一样的话。“世言汝、颍多奇士。不谬也”。可见“汝、颍多奇士”之言是何等响亮。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秦王李世民奉命东征王世充。

临行前。李渊对李世民说:“这次攻打洛阳。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攻陷东都之际。隋朝皇室的车驾仪仗、图书簿籍以及器械。都收集起来。其他的玉器布帛。都用来赏赐将士”。

因此。李世民的阵容堪称豪华。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王君廓、刘弘基、屈突通、封德彝、宇文士及均赫然在列。

初战大胜后。唐军将王世充的老巢洛阳团团围住。四面攻打。但洛阳城的防御十分严密。城头大炮可以将五十斤重的石头。投出二百步远。八个弓的床弩。箭杆像车辐。箭镞如同巨斧。可以射五百步远。给仰攻的唐军造成了重大杀伤。

这时。虽然东部各州均望风归服。洛阳已是一座孤城。但唐军攻城日久无尺寸之进。军心士气渐渐低落。部分将领也表示想回兵关中。

而洛阳城内。因被截断了粮道。城中粮食即将耗尽。一匹绢才值三升粟。十匹布才值一升盐。服饰珍玩。贱如土芥。

百姓把草根树叶都吃光了。就一起澄取浮泥。放入米屑作成饼吃。食后都得病。身体肿胀脚跟发软。饿殍交错倒伏于街。

正在双方焦灼对峙的情况下。王世充的使臣赶到了河北。

窦建德的谋士向他分析道:“现在唐占据关中。郑(王世充)占据河南。我们占据河北。这就是三国鼎立的局面。现唐、郑交战。郑国形势日紧。如郑战败。则有唇亡齿寒之忧。为了我们自己。也应该援救王世充。这样。里应外合大败唐军。三方又能回到鼎足而立的局面。甚至。如果机会好的话。联合郑国军队攻入关中。灭了唐国。而郑军新败。必然不是我们的对手。则天下可得。”

窦建德听后大喜。马上修书两封。一封送至长安给李渊。一封送至洛阳前线给李世民。信中都要求唐军撤回关中。恢复郑国的疆土。

同时。他亲率十几万河北精兵。诈称三十万。溯黄河而上。水陆并进。连克滑州、管州、荥阳、阳翟。直扑虎牢关外。

洛阳城外的李世民接到窦建德书信后。召开战前会议。萧瑀、屈突通、封德彝等人都认为:“我军疲惫士气低落。洛阳城垣坚固。很难快速攻克。窦建德挟大胜孟海公之势而来。士气高涨锐不可挡。我军腹背受敌。不如撤退。以待时机。”

这时。归唐后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郭孝恪站了出来。

他凭借对周边地形地貌的熟悉。坚定的对李世民说:“洛阳城内断粮日久。所凭借的不过是城墙的硬壳。内部早已糜烂。只要有一支疑兵围城。王世充断不敢出城夹击。而窦建德从河北远来。即便能通过黄河运粮。但溯河而上。必然粮秣困顿。虎牢关天下之险。只要又要有一支强军镇住关口。窦建德插翅难过险关。而主力屯于汜水。因机而变。二贼皆可授首。何谈撤军?”

(《旧唐书·郭孝恪传》:其后。窦建德率众来援王世充。孝恪于青城宫进策于太宗曰:“世充日踧月迫。力尽计穷。悬首面缚。翘足可待。建德远来助虐。粮运阻绝。此是天丧之时。请固武牢。屯军汜水。随机应变。则易为克殄。”)

紧接着。他又补充道:“王世充坐困愁城。所忧不过缺粮。其麾下江淮劲卒的战力。并不比玄甲军差。如果河北的粮食运进洛阳。河南、河北精锐联合。大战开端。胜负着实难料。到时何谈机会?现在二寇分治。正是一一击破的良机。只要全军毕其功于一役。击败窦建德。王世充必败无疑。”

李世民听后。马上决定分军而行。屈突通等人辅助齐王李元吉继续围困洛阳。自己则带着精锐过北邙。至河阳。取道巩县。赴虎牢关(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西北)。

果不出郭孝恪所料。王世充站在洛阳城头。眼看着唐军调动。始终不敢出城决战。

621年(武德四年)五月。唐、夏(窦建德)两军战于汜水岸边。唐军大胜。窦建德被枪刺中。逃至牛口渚。被生擒活捉。坐实了当时的童谣(谶语):“豆(窦)入牛口。势不得久。”

窦建德、王世充相继被擒后。李世民在洛阳宫内设宴款待众将。他举起酒杯说道:“郭孝恪曾献擒窦建德之计。功劳在众将之上。”

(贼平。(秦王)置酒大会洛阳宫。语诸将曰:“孝恪策擒贼。王长先下漕。功固在诸君右。”迁上柱国)

凭此功劳。郭孝恪迁升为上柱国。而后他又历任贝州(今河北清河)、赵州(河北赵县)、江州(今江西九江)、泾州(今甘肃泾川)刺史、凉州都督。在任颇有政绩。

从郭孝恪的为官之路看。虽多在民政领域(唐初能打的将领太多了)。但大趋势却是在向西部转移。当他任职泾州、凉州时。就已走到西北军的地盘了。之后。他授命都护安西。可能也与有西北为官的经验有关。

642年(贞观十六年)。郭孝恪从凉州都督任上。调任安西都护、西州刺史。

西州治所在高昌国旧都(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高昌故城。即哈拉和卓古城)。此地大漠阻隔。风沙炽烈。所辖民户多为镇军和流配的犯人。民风彪悍。极难统御。

郭孝恪到任后。以诚心安抚百姓。以兵威弹压宵小。当地百姓无不信服。(“其地高昌旧都。流徙罪人与镇兵杂。限以沙碛。隔绝中国。孝恪推诚抚御。尽得其欢心。”)

本来一切都挺好。结果西突厥突然蹦出一个愣头青。叫嚣着要和唐帝国比划比划。

这个跳出来的挑战者。就是西突厥的乙毗咄陆可汗。他本名阿史那·欲谷设。为始毕可汗之子。

他先是调动部众杀死了沙钵罗叶护。而后奔袭吐火罗。将周边部族打的抬不起头来。连续的胜利。让阿史那·欲谷设有点飘飘然。葱岭南北之地。都装不下他的大心脏了。居然扣押了去往昭武九国的唐使。还带兵进犯伊州(今新疆哈密)。

这下郭孝恪坐不住了。心里说:“老子特么是安西都护。安西——都护!你懂吗?你丫在西域搞事儿。摆明了打老子的脸。搞丫挺的!”

他点齐二千精锐骑兵自乌骨出击。先挫败西突厥的伊州之围。而后。又集合伊州镇军。挥师向西奔袭天山县(今新疆托克逊东北)。

一击便凿穿了。围攻天山县的处月、处密等西突厥部落军。把突厥部众如赶羊一般杀的四散奔逃。

阿史那·欲谷设带着残兵败将。向处月部落所居之城(今新疆乌鲁木齐东北)逃窜。郭孝恪带兵穷追不舍。一直追至遏索山(在今乌鲁木齐西南)。在周边部落的配合下。再败西突厥军队。将处月、处密两个部落彻底收服。

“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自恃强大。遂骄倨。拘留唐使者。侵暴西域。遣兵寇伊州;郭孝恪将轻骑二千自乌骨邀击。败之。乙毗咄陆又遣处月、处密二部围天山;孝恪击走之。乘胜进拔处月俟斤所居城。追奔至遏索山。降处密之众而归。”

西域的西突厥部落一看。这老大也不灵呀!一触即溃。被打的一点没有还手之力。就这点实力还敢高调挑战“天可汗”。这不找死吗?不跟他玩儿了!

各部落纷纷派代表来到长安。坚决要求废了请求唐朝废了阿史那·欲谷设。另立新可汗。李世民随即册立了阿史那·泥孰的侄孙为乙毗射匮可汗。

贞观十八年(644年)。焉耆国王龙突骑支突然叛唐。不再向唐朝进贡。

郭孝恪上表朝廷。请求讨伐焉耆(今新疆焉耆)。被任命为安西道(一作西州道)行军总管。

他率三千步骑出银山道。再次长途奔袭五百里。趁夜色突袭焉耆。攻破国都。生擒龙突骑支。

随后。郭孝恪押着龙突骑支返回了西州。留下栗婆准代理焉耆国政。等待朝廷诏命。

不成想三日后。西突厥援军在大臣屈利啜的率领下赶到。囚禁了栗婆准。还派五千轻骑衔尾急追。想要抢回龙突骑支。

郭孝恪在银山(今新疆托克逊西)杀了个回马枪。迎头痛击了追击的部队。又追逃数十里。将突厥军队彻底打散。才撤军回城。

(“孝恪率步骑三千出银山道。夜袭其王龙突骑支。虏之。留栗婆准摄国事而还。去三日。屈利啜引兵救焉耆。不及。执栗婆准。以劲骑五千。追孝恪至银山。孝恪还击。破之。追奔数十里。”)

646年(贞观二十年)。被唐朝扶上可汗之位的乙毗射匮。心里也开始越来越活泛。

他不顾唐朝的禁止。不断向西域诸邦国渗透。龟兹、焉耆等国都迫于压力。臣服于西突厥。

次年。李世民决定给西域诸国打个样。让他们知道跟西突厥混没有好果子吃。

他任命毕国公阿史那·社尔为昆丘道大总管。契苾何力、郭孝恪为副大总管。征发铁勒、突厥等部十余万骑兵。进讨龟兹(今新疆库车)。

郭孝恪虽然在西域混的风生水起。但跟前面两位大哥比还不够看。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这哥俩。可是正经八百“尚”了公主的驸马都尉。

尤其是毕国公阿史那·社尔娶的可是李渊第十四女(衡阳公主)。李世民的亲妹夫。

契苾何力虽然娶的是宗室女(临洮县主)。但怎么说也是李姓公主所生。一样跟李唐王室是实在亲戚。

所以。在这俩大佬面前。自诩为“西北王”的郭孝恪。还得夹着尾巴做人。

当阿史那·社尔带兵来到西州。郭孝恪好顿准备。把自己多年搜集的仆妾器玩。金玉床帷一股脑端出来。要送给阿史那·社尔。

结果。被生性俭朴的阿史那·社尔当场拒绝。李世民听后。很感慨说道:“由此可见二将的优劣了”。

(孝恪性奢侈。仆妾器玩。务极鲜华。虽在军中。床帐完具。尝以遗行军大总管阿史那·社尔。社尔一无所受。太宗闻之曰:“二将优劣。不复问人矣。”)

阿史那·社尔塑像

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唐军顺利攻破龟兹都城。龟兹王布失毕率少量轻骑西逃。阿史那·社尔率部追击。将郭孝恪留在龟兹镇守。

不久后。唐军追上龟兹王的卫队。布失毕被生擒。但国相那利只身逃走。他不甘心失败。暗中引西突厥和龟兹军队万余人。回头突袭驻守都城的郭孝恪部。

而此时。对龟兹人不放心的郭孝恪。也没有选择住在城里。而是在城外空旷处扎营据守。这导致那利的手下。很容易就和城内降兵进行了联络。并再次发动了叛乱。

城外的郭孝恪发觉后。率所部千余人。突入城内与龟兹军交战。但他不知道。那利手下的突厥、龟兹联军人数多达万余。

千余名唐军在城中狭窄地形里。很快便面临被包围的局面。郭孝恪也发现敌军人数不对。他当机立断命军兵冲出城门。在城外空旷处结阵再战。

但可惜。他冲到西门附近时。已事先抢占城头制高点的突厥军。箭如雨下。郭孝恪被流矢射中毙命。跟随他一起冲入城内的长子郭待诏也一起战死。

(“城中人复应那利。攻孝恪。孝恪力战而入。至其王所居。旋复出。战于城门。中流矢而死。孝恪子待诏亦同死于阵。”)

阿史那·社尔西征之役。从战略上是很成功的。唐军奔袭数千里。连灭焉耆、龟兹两国。擒杀国王。得小城七百余座。俘男女数万人。于阗等国震慑。争送驼马、军粮劳军。沉重打击了乙毗射匮可汗的势力。

但安西都护郭孝恪的阵亡。给这场胜利留下了一丝遗憾。

更加令人遗憾的是。李世民对郭孝恪父子战殁沙场的反应。居然是“责孝恪斥候不明。至颠覆。夺其官”。虽然。之后又怜愍他。为其举哀(“后愍死战。更为举哀”)。但这对一个旧历沙场的安西都护来说。实在是哀荣太薄。

所幸。高宗李治即位后。恢复了郭孝恪安西都护、阳翟郡公的官职和爵位。

郭孝恪一共有三个子。长子郭待诏。与父亲一起战死龟兹。高宗时其官职。追授游击将军(“高宗即位。追还官爵。赠待诏游击将军。赙物三百段”)。三子郭待聘。官至宋州刺史。

这两个儿子都不算有名。甚至他们做过安西都护的老爸郭孝恪。在初唐的名将序列中。都只能算默默无闻。

但他的二儿子郭待封。却被人长期津津乐道。名声远高于其父。他就是无数唐粉顿足捶胸的大非川之战中。薛仁贵的副帅。

对于大非川之战的失利。几乎所有史料都将败因一股脑的归咎于。郭待封不甘屈居薛仁贵之下。违抗他的节制。轻敌冒进。(“待封遂不从仁贵之命。领辎重继进。”)

但不知多少人注意过。当时的薛仁贵战功赫赫。三箭定天山。服了九姓铁勒;踏平高句丽。扶余城外杀人盈野。官至瓜州长史、检校代州都督。平阳郡公。

而郭待封不过是十六卫之一的左豹韬卫将军。在豹韬卫里也仅能位列第三。

何德何能。敢不甘居于薛仁贵之下?

如果历史记载为真(个人觉得有存在泼脏水的可能)。他所能依仗的也就只有官至安西都护。阳翟郡公的老爸郭孝恪了。

其他观点:

后来郭孝恪又被任命为凉州都督、安西都护、西州刺史。但是郭孝恪最终的结局却是被流矢射而死。同时他的儿子一起战死了。

那郭孝恪父子是怎么战死沙场的呢?

在当时唐朝对龟兹大举用兵。当时郭孝恪为副大总管。大总管是阿史那社尔。那时唐太宗李世民征调铁勒、突厥等十多万骑兵而进攻龟兹。

之后龟兹王虽然被擒。但是国相那利不仅成功逃脱。而且之后他又组织龟兹本国人马和西突厥的人马。然后去龟兹都城袭击郭孝恪的军队。

由于郭孝恪没有对那利提防。导致那利和城中投降郭孝恪的降兵联络。并且让那利成功入城。

那利进城后。就开始发出很大的动静。同时城中的降兵有很多都支持那利。结果导致他们联合一起乱箭齐发。攻打郭孝恪的军队。

郭孝恪死后。消息传道大唐京城。开始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怪郭孝恪太大意才导致战死。后来觉得他战死沙场。就又给他举哀。在后来的唐高宗时期。郭孝恪得到了朝廷的追封。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写相思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43:37

    安西,突厥,洛阳,西域,河北,王世充,关中,贞观,新疆,可汗

  • 写相思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43:37

    没想到大家都对唐朝安西都护府的第二任都护郭孝恪父子是怎样战死沙场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43:37

    本文五千余字。将为您仔细讲述安西都护郭孝恪的一生!隋末天下大乱。盗贼蜂起。各地多组乡团自保。其间强悍者纷纷脱颖而出。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