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薛仁贵的名声在民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薛家将的故事与杨家将的故事一样经过无数的艺术加工。早以深入人心。但是。历史上的薛仁贵是个怎样的人呢?他真的和小说评书中讲的那样厉害么?
一。为光宗耀祖而参军。
薛仁贵本名薛礼。仁贵是他的字。出生在隋朝末期。祖上一直都是做官的。河东薛氏也算是当时很有名的望族。但薛仁贵的父亲很早就去世。所以家道中落了。小薛同志没享受过祖先的荣华富贵。为了生活。干起了修地球的伟大事业。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夫。转眼就到了三十岁。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而他从军的原因完全是由于妻子柳氏的劝告。话说这一年他想迁祖坟。或许是希望改一下风水格局转转运吧。但这遭到了妻子的阻止。柳氏对他说:“如今皇帝正在亲征辽东。你为何不去投军干出一番事业呢?等到功成名就的时候你再迁祖坟。那祖宗也觉得光荣啊。”薛仁贵一听。还真是这个道理。于是便投奔了正在招募士兵的唐朝名将张士贵的麾下。来到了辽东。历史上的张士贵可是个很厉害的将军。但是到了后世的演义里。就成了陷害薛仁贵的小人和奸臣了。然而在正真的历史上。他并没有刁难薛仁贵。二人是正常的上下级关系。
在公元645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在妻子的鼓励下呢。薛仁贵怀揣着改变命运的希望应征入伍。成为征东唐军中普通的一个士兵。而这个三十岁的小兵在征伐辽东的战役中靠着两次战斗彻底的翻身。实现了自己从士兵到将军的梦想。
二。画戟白袍薛仁贵。
在唐军攻打安地城的时候。当时唐军的郎将刘君邛被高句丽的军队围困。没有办法脱身危急时刻。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丽一个将领的人头。还把这个人头就悬挂在他的马头之上。这样的操作让高句丽的士兵们看的心惊胆战。敌人士气减弱。在唐军的冲杀下只得撤军。刘君邛也因此获救。一个普通的士兵在战场上吓的敌人退军。还救了军官的性命。这是多么牛的事情啊。通过此战。薛仁贵的名声传遍了大唐的军营。然而这并不能让薛仁贵满足。他要的是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好光宗耀祖。他还在等待更大的机会去展现自己的实力。
三个月之后。薛仁贵的机会来了。当时高句丽结集了二十五万军队前来与唐军对阵。作为最高统帅的唐太宗李世民也亲自站在高处指挥战斗。薛仁贵再次展现出自己的智慧和威猛。
仁贵自恃骁勇。欲立奇功。乃异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大军乘之。贼乃大溃。 《旧唐书~薛仁贵传》
李世民正在高处观战。只见唐军阵中冲出一个造型与众不同的白袍小将。他一边冲杀一边大声呼喊。远远看上去就好像是天兵降世一样。除了造型与众不同外这个小将杀敌也特别生猛。高句丽的士兵们纷纷被他的画戟刺倒在地。敌军一阵混乱。唐军主力立刻跟上大破敌军。高句丽的军队很快就溃散而去。这个与众不同的白袍小将就是薛仁贵。而他的造型和杀敌时的英勇表现。早被李世民看的一清二楚。没想到自己的军队里还有这样厉害的角色。一定要提拔重用。
战斗结束后。他就特意召见了当时还是普通士兵的薛仁贵。赏赐了两匹马。40匹绢以及俘虏的十个高句丽人。让他们作为薛仁贵的奴隶。并且当时就升他为游击将军等官职。
后来李世民班师回朝。他对薛仁贵说:“以前辅佐我的人都已经老了。我每次都想提拔一批新人。我今天我终于发现你了啊。辽东能不能打下来这我都不怎么在乎。我特别高兴的是得到了你啊!”李世民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真的很欣赏自己发现的这个猛将。薛仁贵通过自己的才智和英勇。终于获得了最高统治者的重视和赏识。他总算翻身了。从此他就是天子最信任的将领。再也不用过着农夫的艰苦生活了。
回到长安之后。李世民提拔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负责镇守玄武门。虽然这只是一个门卫性质的岗位。但玄武门作为李世民当年发动政变夺权的重要地方能交给薛仁贵驻守。可见对他的信任程度是很高的。薛仁贵于是在玄武门当了十二年的门卫。再次赢来了人生的另一个机遇。
三。新的机遇与传奇。
十二年的光阴过去了。唐太宗也早就死了。如今坐在皇帝宝座上的是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薛仁贵任然驻守在玄武门。平静的当一个门卫大叔。永徽五年五月份的一天。天降大雨。山洪暴发。大水一下就冲到了玄武门。汹涌的洪水把守门的士兵们全吓跑了。薛仁贵很生气。他怒吼说:“皇帝还在玄武门内的万年宫里呢。你们这些负责守卫的人怎么能自己先跑。撂下皇帝不管?”但是士兵们哪里搭理他。纷纷逃命去了。此时洪水已经很大。淹没了玄武门。薛仁贵登上了玄武门上的横梁。大声呼喊。向宫内告警。唐高宗李治听到了薛仁贵的警报。忙从床上跳起来。爬上高处。
不一会功夫大水就灌进了寝殿。李治因为爬到高处没有被冲走。水退后的统计显示这一次大水造成了皇宫侍卫以及当地居民三千多人死亡。是一次很严重的山洪爆发。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李治对薛仁贵十分感激。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忠臣啊。自己要是没薛仁贵的警报的话早就喂鱼了。于是赏赐薛仁贵御马一匹。李治心里也在盘算:对于这样难得的人才该好好重用。守大门太屈才了。该派他做点什么呢?
四。薛仁贵征东。
当时。东北地区的高句丽仍然是大唐的一个边境威胁。虽然唐太宗曾经御驾亲征。但并没有彻底消灭高句丽。当时呢。在高句丽的南面还有百济和新罗两个小国。新罗国也就是现在的朝鲜和韩国的祖先。他是臣服于唐朝的。公元655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兵入侵新罗。新罗王金春秋遣使向唐求救。
公元658年。唐高宗命程名振和苏定方率兵攻打高句丽;薛仁贵也作为副将参与东征。唐军一路上势如破竹。斩首无算。
薛仁贵在横山与高句丽军大战。当时敌军中有一个神箭手。一连射杀十多名唐军士兵。薛仁贵大怒。单枪匹马冲进敌阵。把那名神箭手吓得目瞪口呆。最后被生擒。唐军也趁机冲杀。高句丽军大败。被斩首三千余人。在攻打高句丽的用时。薛仁贵也顺手把当时与高句丽结盟的契丹王给活捉了。
这样的功劳让李治很是开心。自己果然有一员福将阿。等到战事结束后。薛仁贵功拜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
公元660年。新罗灭百济。高句丽失去盟国。陷入孤立境地。而作为征东将领的薛仁贵却被调回。因为另一场战争等着他去指挥。
五。三箭定天山。
公元661年的时候。和大唐关系不错的回纥首领去世了。而新继位的首领开始不把大唐放在眼睛里了。李治就命令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领兵赴天山(今蒙古杭爱山)攻打铁勒九姓部落。
临行之前。李智在内殿赐宴。吃饭的时候。他就问薛仁贵说:“古代善于射箭的人。能穿透七层铠甲。你射五层让我看一看。”薛仁贵答应后弯弓搭箭。一箭穿透了五层铠甲。李治大吃一惊。当命人取来非常坚硬的一套铠甲赐给薛仁贵。唐代的明光铠是十分坚硬的。能够一箭射穿五层。可以想见薛仁贵的箭术与臂力是多么的惊人!
郑仁泰和薛仁贵率军赴天山之后。九姓铁勒联军集结了十万余人。并挑选数十名骁勇的战士出阵挑战。薛仁贵连射三箭击毙三人。铁勒军队大为惊恐。被薛仁贵的神威所震慑。全都下马来请求投降。
薛仁贵趁着敌军魂飞胆丧之际迅速剿灭残余部众。生擒亲王兄弟三人凯旋回城。薛仁贵收兵之后。军中就传唱出这样的歌曲:“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而三箭定天山的传奇也被天下人所传颂。但是在这场战役中。薛仁贵也透露出残忍嗜杀的性格。他将投降的九姓铁勒坑杀了二十余万人。并且在战胜后大肆搜刮金银美女。被人上报给唐高宗。由于功过相抵。并未受到处罚。薛仁贵天山一战。成就了自己战神威名。也使得九姓铁勒从此衰败。无力威胁边疆。但唐代人因其坑杀降兵过于残忍。所以没有让薛仁贵进入武庙。
六。平灭高句丽。
解决了不听话的铁勒九姓后。薛仁贵也没闲着。因为东边的高句丽还没有彻底解决呢。
在公元666年。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病死。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继承而大打出手。内乱爆发。被哥哥们夺权的泉男生投靠了唐朝。并且与唐军一起出征高句丽。这真是灭亡高句丽的天赐良机。唐高宗命薛仁贵率部众跟随李世绩攻打高句丽。唐军到一路节节胜利。但到了金山的时候。受到了一些小挫折。高句丽趁胜进攻。满以为可以转败为胜。但他们忘了。唐军里有薛仁贵这样开挂一般的牛人存在。正当他们反扑唐军时。薛仁贵忽然率军杀出。把高句丽军前后截断。一场混战下来。被杀了五万多人。薛仁贵乘胜追击。一举攻下三座城池。与泉男生的军队会师成功。
李治亲自写信给他说:“金山的故事。你冲在士兵的前面。奋力杀敌。不顾自己的性命。左冲右击所向无前。各部军队都非常的有勇气才。使得这一次战役很快就取得了胜利。”
第二年。薛仁贵带领两千精锐突袭高句丽军事重镇扶余城。有人说他带这么少的兵会不会太冒险。老薛很牛逼的说:“士兵的多少并不重要。关键看会不会运用!”事实证明。薛仁贵确实很牛。他用两千人奇袭。硬是攻破了扶余城。并且杀死和俘虏一万多高句丽军。这真是开挂一般的存在了。面对这样没战必胜的神人。高句丽有什么办法呢?大小城池一听到薛仁贵来了。纷纷望风归降。
终于。李世绩与薛仁贵最终会师于高句丽都城平壤城下。公元668年九月。有人打开城门迎接唐军。唐军入城后擒拿了夺权的泉男建等人。高句丽灭亡。唐朝设置安东都护府管辖高句丽故地。并任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兼检校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率兵二万人留守平壤。同时唐朝还在朝鲜半岛南部设置了熊津都督府管辖百济故地。而向大唐臣服的新罗则被设置为鸡林州都督府。都督由新罗国王担任。经过多年的东征。大唐王朝将整个朝鲜半岛纳入了自己的控制范围。这也为后来的唐罗战争埋下了导火索。
在治理高句丽遗民的时候。薛仁贵能够任用当地的贤能之士。并且以仁爱为治理的基本原则。他帮助高句丽恢复了生产和治安。让高句丽遗民们很是感激。这也就是后人所说的“薛仁贵仁政高句丽”的故事。然而。自从平灭高句丽以后。老薛开始走背运了。不久以后。他离开高句丽。再次被派去征西。
七。大非川惨败。
公元670年。李治为了争夺吐谷浑而命56岁的薛仁贵领军五万征讨吐蕃。他安排副将郭待封将辎重粮草驻扎在地势险要的青海大非川。自己亲自率领精锐突袭敌人的重镇乌海城。驻守在这里的吐蕃军大败而逃。薛仁贵占领乌海城。并打算下一步就直接突击吐蕃都城逻娑城(今拉萨)。如此一来。可以彻底解决吐蕃给西域带来的威胁。然而就在胜利即将到来之际。后方却出问题了。
原来这个郭待封也是出身将门。身份尊贵。之前一直与薛仁贵是平级的将领。但此时却作为副将管理辎重粮草。这让他心里很不平衡。他不愿意功劳被薛仁贵独占。于是违背了薛仁贵的安排。擅自带领军队离开大非川缓缓前进。结果。离开了有利地形。唐军的粮草辎重部队被吐蕃和吐谷浑联军围困。死伤惨重。断了粮草补给的薛仁贵无奈只得从乌海城撤军救援。唐军退回到大非川。吐蕃和吐谷浑联军四十万进攻大非川。唐军惨败。战败后薛仁贵与吐蕃鉴定了停战条款而得以回国。
大非川惨败后。朝臣纷纷请求严惩战败将领。薛仁贵对唐高宗做出了自己的辩白:“根据天象显示。不宜西征。出师不利失败。是注定的事。”唐高宗听后大为恼火。直接将薛仁贵贬为庶人。这算是从轻发落了。因为要按照当时造成了严重后果来说。是该直接被处死的。这说明李治给他留了一条后路。
八。再次启用与流放象州。
薛仁贵被贬为庶民的这些年到底干了什么。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后世也不知道。但是就在他被贬谪以后没多久。朝鲜半岛又开始叛乱了。于是唐朝再次启用薛仁贵。这次他被任命为鸡林道总管。关于薛仁贵任鸡林道总管时发生了什么。国内的史书没有记载。只是说老薛这次又因为惹事情被流放到广西象州去了。但是在朝鲜古代的《三国史记》中。到是可以梳理出薛仁贵在鸡林州时发生的事情。原来他又打败仗了。
当时。由于大唐的势力已经囊括了整个朝鲜半岛。这让新罗很不满。他联合一部分反唐的高句丽和百济国的遗民。趁着唐朝与西方的吐蕃用兵时。不断侵蚀唐朝设置的熊津都督府。战争最终爆发。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十一月。薛仁贵率军与新罗军在伎伐浦(熊津江下游入海口处)展开激战。结果是唐军惨败。
由于这次失败。有损国威。所以老薛就被大臣弹劾。再加上自己平时有贪污受贿。喜欢金银珠宝的污点。于是唐高宗很生气。直接把他贬谪到象州去了。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因为国内的史书中对于薛仁贵被贬的原因只有一句话:“复坐事。贬象州。”《三国史记》中虽然写了薛仁贵指挥与新罗交战并且大败。但仍然存在着许多疑点。所以。老薛为啥被贬的象州。其实还是一个历史悬案。传说薛仁贵被贬谪但象州以后。又帮助地方官员做了许多有利于百姓的好事。受到了百姓的热爱。所以今天的广西一带也有许多薛仁贵的塑像。这个也不见于史书记载。《唐书》说:“薛仁贵被贬谪象州后不久就遇到了朝廷特赦。又回到了京城。”
九。脱帽退万敌。
公元681年的时候。李治召见见当时已经68岁的薛仁贵对他说:“以前在万年宫。要是没有你。朕就葬身鱼腹了。你曾经上阵消灭过九姓突厥。平定高勾丽。使漠北辽东都俯首称臣。这都是你的功劳。我又怎么会忘记呢?现在辽西不安宁。瓜州沙州的路都不能通了。你怎么就能安稳的睡在家里不给朕指挥打仗呢?”薛仁贵虽然已经年老。但这么多年来。他的威名早就传遍了四方。在那些蛮夷的心中。薛仁贵是个战无不胜的神话。派薛仁贵出征。可以从心理上就压倒敌人。
公元682年69岁的薛仁贵奉命征讨入侵云州的突厥。两军阵前。突厥人就问唐军:“你们这次打仗。将领是谁呀?”唐军回答说:“薛仁贵。”突厥人说:“我听说薛将军流放到象州。已经死了?怎么能死而复生呢?”这时候。薛仁贵脱掉头盔。突厥人仔细一看。大惊失色。都下马行礼。向后缓缓撤退。薛仁贵乘势追击大败突厥军。俘虏上万人。夺取粮草辎重无数。取得了云州大捷。
这是薛仁贵最后的一战。也是接近于神话的一战。第二年。七十岁的薛仁贵在长安病亡。唐高宗很伤心。追封其为左骁尉大将军。幽州都督。并派车马送薛仁贵骨灰回家乡埋葬。
一代战神的人生就此落幕。而他的儿子薛讷也成长为唐代战功赫赫的将军。继续书写着薛家的传奇。小说中说薛仁贵的儿子叫薛丁山。这是子虚乌有的。
总结:
薛仁贵的一生跌宕起伏。十分富于传奇色彩。这就让民间产生了许多关于薛仁贵的传说故事。随着这些故事的不断演化。在宋末元初时出现了《薛仁贵征东事略》的话本小说。这是现存最早的关于薛仁贵的小说。以后薛仁贵的形象出现于各种杂剧和平话中。艺术形象越发饱满。故事也越来越离奇。到了明清时代。关于薛仁贵及其子孙的故事开始出现。在明代的《唐书志传》和清代的《说唐传》等作品中。薛家的故事被越拉越长。于是就形成了现今我们所熟知的薛家将的规模。
有趣的是。薛仁贵在文学作品中还衍生出另一个形象“薛平贵”。这个薛平贵是以薛仁贵为蓝本。重新虚构的一个文学人物。这也让很多人搞不清楚这二人的关系。其实他们就是原型人物和虚构人物的关系。
民间文学中的薛仁贵是天神下凡。但历史上的薛仁贵是个很普通的人。他也贪财。也好色。也有人生的污点。但他却也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因为他这辈子所创造的传奇事件实在是太多了。而正因为这些传奇。所以他也成为了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的角色。永远被后世传颂和演绎。
其他观点: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出身河东薛氏。是关西的名门望族。但至薛礼这一辈已家道中落。薛礼幼年丧父。家贫。但他仍刻苦读书。勤练武艺。他天生臂力惊人。渴望出人头地。贞观末年。太宗想要亲征辽东。薛仁贵抓住机遇。找张士贵将军。应征入伍。是金子总会发光。贞观十九年三月。在战场的辽东安地战场上。郎将刘君昂被高句丽围困。情况危急。薛仁贵前往解救。驾马冲出。手刃敌将首级。悬挂于马鞍上。震慑敌军。使其投降。这场战役便是薛仁贵驰骋战场的起点。
薛仁贵在战场上总是异常勇猛。大军攻安地城的时候。高句丽军队有二十五万。依靠山川扎寨。占据有力地理位置。形势严峻。太宗准备兵分四路攻击。初露头角的薛仁贵。自恃骁勇。想要立下奇功。一人人穿着醒目的白色衣服。带着戟和弓箭。直冲敌营。一时间敌人都被他的气势所震。很快就败退而逃。唐朝的大军就趁机大败高句丽。薛仁贵也自此进入了太宗的眼中。从之前一个声名初显的小兵。成为了皇帝御赐的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完美完成了多级跳。等到大军回师的时候。太宗甚至对薛仁贵说:“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可见。太宗得到良将的喜悦之情。不就。薛仁贵就被提拔为右领军中郎将。镇守玄武门。
薛仁贵受宠。不单单是因为他是个军事天才。更因为他简在帝心。永徽五年。发大雨。山洪暴发。冲到玄武门。其他将士都私自逃走。只有薛仁贵去宫中大呼警示。救了皇帝李治一命。
薛仁贵“战神”之旅并没有止步于此。显庆二年。李治再次征讨高句丽。命薛仁贵为副将。薛仁贵不负所望。破高丽于贵端城。获三千首级。第二年。又和梁建方、契必何力等。与高句丽大将温沙门战于横山。箭无虚发。扬名敌营。后又生擒契丹王阿卜固及诸首领。战功赫赫的他被封为河东县男。其后。他领兵与突厥作战。突厥命数十位骁勇善战者阵前挑战。薛仁贵发三箭。射死三个人。其他人一时害怕投降。军中自此传唱:“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薛仁贵一生。灭高句丽。破突厥。为稳定唐朝北方的边疆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仅受到了唐朝将士百姓的称颂。敌军也被他的勇猛果敢所折服。他从一穷二白到官至郡公。从默默无闻到世人称赞。他的传奇人生是他自己厚积薄发。抓住机遇。不怕死。拼搏出来的成果。
其他观点:
河东薛氏是我国汉唐时的名门望族。薛仁贵就出身于此豪门。他的高祖薛安都是刘宋、北魏朝的名将。薛仁贵的曾祖父薛荣、祖父薛衍分别在北魏、北周身居高官。薛荣曾任太守、都督。授澄城县公;薛衍曾官至北周御伯中大夫。到了薛仁贵的父亲薛轨这一辈。家世也还不错。薛轨曾任隋朝襄城郡的赞治。也就是襄城行政长官的助理。不过。薛轨年纪轻轻就早逝了。薛家从此家道中落。薛仁贵以耕田聊以糊口。
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有一位贤明智慧的女子。薛仁贵从身居寒窑穷困潦倒的农汉到叱咤沙场的一代战神。也多亏了他的妻子柳氏背后的鼓励和鞭策。薛仁贵穷得都三餐难继。成天想迁移祖坟占个好风水。以图时来运转。这时柳氏就鼓励他要自强。不如去参军。在战场建功立业。以求光宗耀祖。在妻子柳氏的鼓动下。薛仁贵应征投奔到将军张士贵麾下。
在安市城之战中。白袍小兵薛仁贵引起李世民的注意。当时渊盖苏文任高句丽的莫离支(官职名。实权超出宰相)。他派出高延寿、高惠真两将率25万大军在安市城东南依山布阵。薛仁贵在此战中。身披白色战袍。在敌阵中冲锋陷阵。骁勇善战。这名英勇小将引起了亲自督战的李世民的瞩目。战后。李世民亲自召见了这名普通小兵。并给予他大量赏赐。又提拔他为游击将军。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薛仁贵凭借自己过硬的军事素质。从一名普通士兵跃升为从五品的武官。
唐高宗李治继位后。薛仁贵因玄武门水灾事件再获李治信任。永徽五年(654年)五月。玄武门发生水灾。守卫将士争相逃命。唯有薛仁贵愤怒疾呼要坚守本职。同时冒着生命危险登上门框向皇宫大声疾呼示警。李治等才得以逃过这场水灾。事后。李治对薛仁贵的忠心耿耿大加褒扬。并赏赐给薛仁贵一匹御马。
薛仁贵智勇双全。不仅在战场上骁勇善战。在战术上也善用智谋。显庆二年(657年)的时候。李治遣苏定方征讨阿史那贺鲁。由于泥孰部被贺鲁部击溃。泥孰部首领的家眷也被贺鲁部俘虏。唐军在贺鲁部的败军中发现了泥孰部的家眷。这时薛仁贵建议将家眷送还泥孰部。以争取泥孰部的人心。这招果然奏效。泥孰部对唐军非常感激。并跟随唐军一同攻打贺鲁部。
龙朔元年(661年)的时候。薛仁贵为副将随主将郑仁泰赴天山征讨九姓铁勒部落。薛仁贵著名的“三箭定天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次征战中。九姓铁勒以十万之众对抗唐军。并挑选了十名骑士单挑唐军。薛仁贵再发神威。连发三箭。敌骑士连毙三人。其余骑士被薛仁贵的神箭吓得慌忙下马求饶。唐军趁势痛击九姓铁勒。追击铁勒军队。并活捉了叶护兄弟三人。从此。铁勒败落。天山边患平定。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美名在民间流传。
乾封元年(666年)十二月。薛仁贵随李勣再度征讨高句丽。并在一年之后。占领平壤。薛仁贵因军功授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军旅生涯达到鼎盛。
但在二年之后。常胜将军薛仁贵却兵败大非川。遭遇人生滑铁卢。
自负的郭待封不听薛仁贵节制。带领全部辎重缓慢行军。在部队就要至乌海时。被吐蕃军队击溃。全部辎重落于敌手。薛仁贵只得退守大非川。在大非川唐军又败于吐蕃军。薛仁贵只好与吐蕃议和。此次征战。薛仁贵以惨败而告终。因为这次败北。56岁的薛仁贵被开除公职。成了一个平头百姓。此后。薛仁贵仕途就极为不顺。虽然不久被起复为鸡林道总管。但不久又获罪。被发配至象州。后来因为赦免才得以回家。
在薛仁贵67岁的时候。唐高宗李治又想起了这位救命老将。当年薛仁贵在镇守玄武门时。要不是他忠于职守。在洪水来临时。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拼命向皇宫示警。李治恐怕也早喂鱼了。于是。薛仁贵再次被李治派上战场。奉命征讨突厥。突厥人一听是薛仁贵亲临战场。不战自逃。唐军趁机追击。痛歼敌人万余人。俘敌数万人。取得云州大捷。
薛仁贵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后人将他的故事不断演绎为小说、戏剧等。这其中也添加了许多虚构的情节。比如民间传说张士贵陷害薛仁贵。这一点和正史截然相反。薛仁贵从投军至镇守玄武门。一直在张士贵麾下。不断受到张士贵的器重。张士贵致仕后。由张举荐。薛仁贵这才接替张士贵的职务。执掌玄武门。另外。薛仁贵共有五子。分别为薛讷、薛慎惑、薛楚卿、薛楚珍、薛楚玉。可见薛丁山这个儿子也是虚构的。事实上薛仁贵也是正常死亡。并不是被儿子一箭致死。只是民间将薛仁贵演绎地更加传奇。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7990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高句丽,吐蕃,象州,新罗,天山,辽东,突厥,自己的,唐朝,大唐
没想到大家都对唐朝名将薛仁贵一生如何?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薛仁贵的名声在民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薛家将的故事与杨家将的故事一样经过无数的艺术加工。早以深入人心。但是。历史上的薛仁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