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新冠病毒在世界各国蔓延肆虐的时候。作为对抗病毒传染的一个有效手段-戴口罩。成为当今世界最流行的事情。因此。各国的大小企业以都在开动脑筋、开足马力。安装口罩生产线。抢占国内外口罩市场。可以说。疫情让口罩十足的火了一把。
题主高瞻远瞩。思考在新冠疫情之后。什么生意会火爆?个人认为以下几个行业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热点:
一、卫生洗护用品
随着疫情的爆发。人们为了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按照专家的要求。不仅戴上了口罩。在平时生活中也更加注重个人卫生。例如回家先洗手、外出不触摸不必要的物品、与他人交往保持适当的距离等。在疫情期间不仅仅口罩的需求量大增。各种杀菌消毒的洗手液、纸巾需求量也大增。所以。卫生洗护用品很可能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的热点。
二、线上生意
可以说在中国线上生意的开展。为疫情尽快得到控制也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大道家居电器。小到铅笔钢笔。中国人把线上生意做到了极致。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你愿意。你几乎可以从网上买到任何你需要的东西。打开某宝看一下。可以说里面的商品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人家卖不到的。疫情期间养成的线上购物习惯在今后一段时间之内还会持续。所以说线上生意会比较火爆。
三、养生保健相关
疫情的爆发。让人们重新认识了健康的重要性。健康的体魄。可以更加有效地抵抗病毒的侵袭。所以说在今后一段时间中医。养生。保健。运动。健康等项目会比较火爆。
四、保险
天灾人祸到来往往是那么的突然。谁也不能保证能够提前预知。而保险就可以给人们加一道保障。吃一颗定心丸。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以上观点只是个人愚见。欢迎朋友们共同讨论。不喜勿喷。
其他观点:
可以看一下:出口、投资、消费三架马车里
出口。因为欧美疫情猪一样的操作。好不起来。这一块没什么指望
消费。基本农产品。国家储备粮库有物价保障平抑作用。需要保障无大涨大跌。其他消费因就业和企业及工业品需求低迷。收入无增长预期。消费信心不足。
投资。我们分了两块。企业投资和政府投资。其中企业。都在削减修改今年投资预算金额。节约现金流以避免风险。趋向保守谨慎为主。
那么主要看政府投资了。简而言之。新基建和跟着国家政策走的行业会火爆。因为在创造需求。其他不太看好
其他观点:
谢谢邀请。樱桃番茄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办法专业回答。因为自己不是属于这个领域的。这边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巨大口罩需求下创业者蜂拥而至。潮水褪去。疫情过后。口罩到底是个好生意还是烂生意呢?
新冠病毒的出现让口罩一时间出现了紧缺现象。1月23日“战疫”全面打响。关于如何防范病毒的科普迅速在各媒体传播开来。而N95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随之成为防疫首选。从国内到海外的口罩买得到的口罩都被买走了。甚至出现了“一罩难求”的情况。口罩自己也没想到。一不小心就跻身成为社交硬通货。不少网友也调侃起来:“交个朋友吗?送我口罩的那种”。
不过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太久。随着复工的到来。如同一夜之间。众多企业家、创业者统统把目光聚焦到了口罩生产上。一时间。从防病毒口罩核心原材料熔喷料。到中端的熔喷布。到口罩最终的成型都成为大家眼里的机会。
中石化敢勇当先。全国3000多家企业转产口罩。截至2月29日。口罩日产能从春节期间的2000万飙升至1.1亿。居民一罩难求的境况也得到改善。
但笔者在查看了一些网购平台后发现。N95和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缺货情况依然严重。一家店里卖的四个N95品牌。就有三个缺货。而另一家品牌的口罩。则出现每人限购10只的情况。价格从15块钱到30块钱不等。
可见。目前国内的口罩仍是卖方市场状态。供需上仍没有达到平衡。据统计。在部分复工情况下(第二产业、医疗、交通运输业复工)。每天有2.38亿人需要口罩;若是全面复工。按照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国内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合计就业人口高达5.33亿人。按每人每天一只口罩计算。至少每天需要5.33亿只口罩。这么一看。口罩仍然有很大的需求空间。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先看为什么口罩的产量上不来。
那为什么产量上不来?
口罩的生产看似简单。但也有不短的供应链。从原材料、生产设备、劳动力等投入都需要时间。
从具备防病毒功能的口罩原料来看。最核心的原材料就是熔喷料。据国内最大口罩核心材料喷绒料生产商道恩股份董事长所说。他们实际早已复工。熔喷布的原材料熔喷料已从日产135吨增加到230吨。按照这个产量来算。这些熔喷料可以生产2.3亿只一次性医用口罩。即使是N95。也可以生产7000万~1.15亿只。
但如今。全国口罩的日产能才刚刚突破1亿只。所以问题并不出在熔喷料上。
据佛山一家医疗物资配送企业负责人透露。他们一笔500万只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的订单。目前只交付了几十万只。而迟迟未能生产出来的核心原因。就是过滤层熔喷布紧缺。目前市场对熔喷布的需求量是200吨每月。
而熔喷布的缺货也使得价格一涨再涨。据笔者了解。重量25g。尺寸175mm这一规格熔喷布。一吨的价格已经从疫情前的3万涨到40万甚至更高。还出现了缺货的情况。所以。口罩生产线再多。只要熔喷布缺货。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以此来看。口罩产能关键就卡到了熔喷布环节。而熔喷布这一生产环节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实际上。这是一场扩产能与口罩未来潜能之间的博弈。
扩产能与口罩潜能背后的博弈
从供给端来说。熔喷布的生产之所以出现问题。原因就在于熔喷布原产能仍未恢复。新产能又上不来。具体而言有四个问题。
第一个是复工问题。湖北省仙桃市是国内重要的无纺布生产基地。生产全国60%的无纺布产品。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湖北省企业难复工也造成了熔喷法无纺布产能未能达到疫前水准。
第二是资本投入问题。熔喷布的生产线投入较大。生产单层熔喷布的设备是260万元。三层的是720万元。而一台口罩机的投入只要几十万。
第三是因为投产周期长。熔喷布设备生产从运输到安装周期较长。熔喷布设备的核心零部件。喷丝板、喷丝模头的生产主要靠进口。进口装备的交付周期和组装时间都比较长。再加上受疫情影响。设备的物流运输速度也有所下降。一条产线的投产至少需要三到五个月的时间。
第四个原因就是技术的掌握问题。生产熔喷布的技术要比做口罩的技术更难一些。工人需要由熟练工进行专门培训。对厂房也有专门的要求。
这些导致一个较大的问题。一方面熔喷布缺口很大。但因为投入较大。投产周期又长。如果等到建好投产时。需求也下去了。这可没有谁来兜底的。而建一条口罩生产线。如果有设备。半个月二十天就可以。所以事实如此。口罩工厂的建设速度要远大于熔喷布工厂的建设速度。
那么。真有必要大力推进熔喷布生产线的投建吗?
从需求端来看。在部分复工情况下(第二产业、医疗、交通运输业复工)。每天有2.38亿人需要口罩。1吨熔喷布可以生产100万个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按每天生产2.38亿只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的需求来算。每天就需要238吨熔喷布。
国家卫健委也表示。居民戴口罩的生活状态预计持续到4月份。预计民众主观防护较强的情况下。持续时间更长。我们以疫情结束后还会戴口罩到8月份来算。也就是还有5个月的需求。需要35700吨熔喷布。
而2018年我国熔喷法无纺布生产能力为83240吨。实际产量为53523吨。火力全开的话每个月产6936吨。五个月也能产34683吨。基本能满足口罩厂商对熔喷布的需求。
据最新消息。湖北省已经在逐步推进企业复工。通过复工来恢复熔喷布产能要比重建新产能要快得多。
另外。我们再来看疫情过后口罩的潜能还有多大?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意识到。这次口罩是非正常下的需求。只有出现影响较大的疫情。才会导致民众对口罩的需求激增。
一旦疫情结束。民众对口罩的需求量必然会大幅度下降。巨大的产能与急剧缩小的需求又产生不平衡。
如同03年非典期间。一做医疗器械的厂家因口罩需求大涨。所以进行了大规模进货。结果夏天“非典”结束了。导致口罩滞销。送人都没人要。最后只能当洗碗布处理。
据了解。一些微商在疫情期间拼命囤货。甚至不惜花大价钱抢货。如今却开始慌了。
像这一种囤货的骚操作。不在少数。如今看国内疫情即将结束。又慌忙找渠道砸向市场。必定会造成市场上会有大量口罩被释放出来。而且口罩扩能还在持续。广汽集团、比亚迪、爹地宝贝、富士康等企业表示。至2月底日产量大大提升。
而且。从这两天来看。其实民众在线上已经买得到口罩。只是价格比较贵而已。而买得到口罩。不缺货就说明目前的产能基本能满足市场需求。
我们第一时间在海豚智库社群里也发现。开始有厂家说手里有现货了。在寻问哪里有门路可以卖到海外。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信息和节点。
所以我们就得到一个结论。只要疫情能在几个月内结束。需求量快速回归平常。熔喷布的产能是足够的。口罩的产能也是足够的。
但如果疫情继续下去。需求继续上涨。从2亿涨到5亿。那熔喷布的产能肯定不够。口罩紧缺局面也就无法改变。
哪一种情况的概率更大呢?随着疫情的防控获得成效。国内疫情在几个月内结束是大概率的事情。
所以我们应该回到日常来看。回到疫情之前来看。口罩到底是个什么生意。
口罩是个好生意吗?
一位生产口罩的朋友告诉我们。“为什么没人愿意扩充产能?口罩就是个情怀产品烂生意。需求没法把握。天气好的时候送人都不要。库存一压压三年。遇到今年的疫情。库存却秒净。”
事实也是如此。15年雾霾天那会。关于雾霾的讨论不绝于耳。大多数人都预判口罩会是个机会。是个好生意。结果这位朋友花了两三年时间设计投产。终于在18年初将一款自主设计的N95口罩上市。结果从那一年开始。雾霾却没那么严重了。整个局面从卖方市场突然转变到买方市场。
下了一百万只口罩。最终送出去的就有五十万只。在持续的研发投入、高昂的制造成本以及惨淡的销售业绩面前。2020年元旦前这家公司就已经亏了600万。而这家公司的代工厂四年来赔的就剩底裤。甚至做好了春节前关门停业的计划。结果又在一瞬间砸来无数订单。
那么这家公司在疫情下赚到钱了吗?实际上没有。如果这家公司能两个月再原价卖出60万只口罩。才刚刚好回本。把四年来的投入摊平。而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原价卖的口罩还被骂是发国难财。甚至频频举报。真是宝宝心里苦啊。说不出。
所以口罩这个生意在平时就是个苦生意。而且毛利之低就像是捡钢镚过活似的。
口罩商该何去何从
基于上文的判断。哪里疫情不结束。哪里就有需求。而如今国内疫情即将结束。外国却才刚刚开始。
3月3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总部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应对新冠疫情。WHO预计全球每月需要使用8900万个医用口罩、 7600万副检查用手套和160万副护目镜。而目前医用口罩的价格上涨了6倍。N95口罩的价格增至3倍。而防护衣的价格翻了一番。
所以无论是口罩厂商还是熔喷布厂商。只要打通海外销售渠道。那还是可以放开生产的。但如果只有国内渠道。还是需要谨慎对待扩产。
因为虽然说有国家兜底。但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也表示过。只有符合标准。才会兜底:“疫情过后富余的产量。政府将收储。只要符合标准。企业可以开足马力生产。”
问题是。扎堆赶工赶出来的东西质量如何保障?口罩的甲醛、酸碱、荧光剂等质量要求是否达标?现实就是。只要国内疫情结束。第一个淘汰的就是临时增设的中低端口罩生产流水线。
如果在线上卖。也是需要各种资质。拿阿里来说。今后普通商家也不能卖了。因为不具备以下这些资质。
所以要继续经营口罩。最主要的就要有互联网药品经营资质以及第三方器械销售备案。
而要做海外市场。也有不低的门槛。只有拿到欧盟CE和美国FDA这两个资质的。才有资格谈出海。一位朋友这两个资质一周就下证了。为啥?因为用了BFE99的熔喷布。符合国际过滤标准。
如果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售。如亚马逊、eBay、速卖通等平台。也对于销售医疗器械的卖家也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资质要求。比如FDA。所以不是所有的卖家都能达到这个标准。如果冒险卖的话。会被平台查处。所以没达到这些标准的。国外市场再大也碰不了。
另外。外国稍微大点的单。都只跟大厂签。出口还要验厂。所以中间商只能拉业务赚佣金。基本没有意义。而且国内口罩价格降下来后。老外也不会花高价来买。利润实际没有想象中高。
所以。口罩是个好生意吗?在国内疫情结束后。口罩需求回归日常。口罩一定会被一些商家吐槽为烂生意。
但像3M这种国际大牌。市值超千亿美元。百年来在各国赚得盆满钵满。此次疫情下推动的需求从历史长河来看也不过是3M是一次波动而已。对其增益可谓是沧海一粟。换句话说。像3M、重松这些品牌。难道会认为口罩是个烂生意吗?
总而言之。打铁还靠自身硬。只有多年的积累。再抓住一次次波动需求。借力实现突破。成为国际知名大牌。到那时还会认为口罩是个烂生意吗?我想不会。
你的关注和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8344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口罩,疫情,需求,是个,产能,生意,线上,企业,这一,也有
没想到大家都对疫情期间大家都在做口罩,疫情之后什么生意会火爆?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新冠病毒在世界各国蔓延肆虐的时候。作为对抗病毒传染的一个有效手段-戴口罩。成为当今世界最流行的事情。因此。各国的大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