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中期的庆历新政改革为何会惨遭失败?
原创

北宋中期的庆历新政改革为何会惨遭失败?

好文

热门回答:

北宋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宋仁宗对新政和范仲淹等人的态度摇摆不定

宋仁宗是一国之君。他的态度决定了大方向。

宋仁宗是一个四平八稳的人。不想冒稍微大一点的风险。

西夏的李元昊把宋仁宗打得头破血流。但在辽国准备入侵西夏前。西夏连忙要和北宋讲和。宋仁宗一听只要花银子。就可以不用再和西夏打仗了。就满口答应。

宋仁宗是个怕事的主。

他手下有120万禁军。却打不过小小的李元昊。肚子里憋的气有多大可想而知。

宋仁宗也想动一动。但动静不能太大。怕吓到自己。

庆历三年。宋仁宗起用范仲淹、韩琦、富弼等少壮派。要“兴致太平”。

范仲淹等人提出了十条新政纲领:

一曰明黜陟;二曰抑侥幸;三曰精贡举;四曰择长官;五曰均公田;六曰厚农桑;七曰修武备;八曰减徭役;九曰推恩信;十曰重命令。

庆历新政以政治改革为主。前四条和后两条与政治、行政有关。

范仲淹等人大力抨击不称职的官僚。勾掉一个一个不称职的官员。

(范仲淹)

范仲淹发狠话:一家人哭。强于一路人哭。(一路相当于现在的一省)

既得利益集团不干了。就说范仲淹等人的坏话。说他们结党谋权。

宋仁宗耳根不但容易红。还容易软。还真害怕范仲淹等人把自己架空了。

宋仁宗对范仲淹说:“自昔小人多为朋党。亦有君子之党乎?”

党尚黑。宋仁宗很反感。

范仲淹则振振有词地说:朝廷也分正邪两党。如果朋党是善的。对国家有什么坏处?

最终。宋仁宗被朋党之论动摇了。就罢免了范仲淹等人。庆历新政夭折。

二、保守既得利益集团的大官僚疯狂反扑

夏竦是保守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表。他本来以为自己可以接任吕夷简的宰相位子。但在新政者欧阳修和石介的批评下。没当上宰相。连枢密使的位子也丢了。

夏竦恼羞成怒。全力开火。攻击范仲淹等人是朋党。

夏竦是政治老手。抓住了宋仁宗内心最阴暗的一面。

宰相章得象。则对新政一言不发。冷眼旁观。等着这帮小孩子乱蹦乱跳。头撞南墙。

火候一到。

章得象也露出一丝锋芒。对宋仁宗说范仲淹有朋党嫌疑。

三、范仲淹、富弼、韩琦、欧阳修、石介等新政集团经验不足

范仲淹从政治改革入手。直接触犯了保守集团的既得利益。

相当于直接把脑袋砸到硬钉子上了。

焉能不败。

后来的王安石则接受了范仲淹等人的经验教训。先避开政治改革。以经济改革为先导。

(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时。富弼、韩琦时过境迁。已经从热血青年变成了保守派。

他们则还是站在庆历新政的思路上。批评王安石重利轻义。是小人之党。

朋党之争又翻了一个个。

其他观点:

一.宋仁宗改革意志不坚定

作为最高统治者。宋仁宗的态度对改革能否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宋仁宗赵祯)

因此。面对统治危机。北宋的统治危机是庆历新政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则是宋仁宗的危机意识和改革决心。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仁宗的决心很快就被新政带来的副作用抵消了。

最终。改革失去了仁宗的支持。对最高统治者而言。笼络大多数人为自己卖命。显然比改革更加重要。尤其是在北宋这样一个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王朝。大多数官员的支持更是尤为重要。

二.改革派力量较弱。守旧派实力强大

(北宋官员形象)

而触犯他们利益的改革派。核心成员仅有范仲淹、富弼等人。而仁宗也逐渐放弃了对党争中不占实力优势的改革派的支持。在中央和地方守旧官员的联合打击和抵抗下。改革派的失败在所难免。

三.传统思想作祟

庆历新政主要涉及吏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五个方面。其中军事方面的改革是针对北宋军队多而不强的“冗兵”问题。然而范仲淹修武备的提议刚刚提出。就遭到众多大臣的反对。不得不将其取消。而这正是赵匡胤时代流传下来的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因此从逻辑上看。我们可以猜测。宋仁宗大概率是不会同意的。

其他观点:

公元1043年(庆历三年)。范仲淹、富弼以及欧阳修、蔡襄、王素等人执掌朝政。范仲淹等人上书宋仁宗《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10项改革主张。宋仁宗积极支持。改革得以实施。史称‘’庆历新政‘’。

改革的雷声轰隆隆。触犯了封建贵族的根本利益。反对之声四起。困难重重。一向以仁德著称的宋仁宗优柔寡断。1045年。在强大的反对声中。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人被排挤出朝廷。改革废止。历时一年多的改革以失败告终。

为防止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侵。实行“养兵”政策。致使军队数量剧增。到了宋仁宗时期。军队人数达到140多万。军费开支占到全部赋税收入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国家负担沉重。由于抑武重文。将领积极性不高。军队战斗力不强。“冗兵”严重。

更加可怕的是。北宋采用主和的政策。常以金钱的付出。来换取契丹和西夏等少数民族边境的安宁。加上统治阶层大兴土木。浪费大量的财力。“冗费”现象日趋严重。北宋表面上经济繁荣。实际上财政困难。社会矛盾越演越烈。土地兼并现象加剧。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宋仁宗也深感忧虑。再不改变北宋灭亡为期不远。于是在范仲淹等有志之士的建议下。宋仁宗接受改革。改革主要表现在:

1、明黜陟。对官员进行考政绩考核。破格提拔优秀官员。撤换不作为的官员。

2、抑侥幸。防止权贵子弟占着茅坑不拉屎。不做事。拿空餉。

3、精贡举。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为官。

4、择长官。对地方官员认真考察任用。

5、均公田。让官员自食其力。防止贪赃枉法。

6厚农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让老百姓有日子过。

7、减徭役。减轻人民负担。。使得人民安定。不作乱起义。

…… 从改革的内容上来说。‘’庆历新政‘’有积极的历史意义。也表达了有志之士的心声。虽说改革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涉及根本。但我觉得庆历新政为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贡献。最终的失败也有很多原因的。我个人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体制 庆历新政是在封建体制下的变革。“恩荫”制度就是官僚的福利。动了他们的奶酪。势必遭到反对。空餉吃习惯了。突然没了。放在谁身上也受不了。

2、 动机 范仲淹的目的是振兴北宋。想通过变革。使北宋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民安定。宋仁宗的目的无非就是想通过改革。解决财政危机和军事危机。理念和目标不在同一线上。没有达到真正的默契。

3、择优选仕 择优就意味着选择面很小。这样就会触及很多官僚的实际利益。甚至连普通的读书人都感觉迷茫。因此不仅世袭者反对。读书人也不赞成。

4、 矛盾激化 变革激化了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形成了朋党之争。朋党之说简单的理解就是君子与小人的较量。也就是不讲原则和伦理道德的对立。谁会认为自己是小人呢?

5、准备不足 庆历新政没有经过充分的酝酿。没有详细的计划和风险管理机制。动静大。没有落到实处。空谈多于实际。所以效果并不明显。

说到底‘’庆历新政‘’的失败。是势力和利益的较量。宋仁宗作为封建社会利益的最高获取者。并没有真正的想造福人民。所以庆历新政失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一桥孤寂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10:09

    仁宗,范仲淹,北宋,等人,朋党,官员,修武,改革派,西夏,新政

  • 滴蜡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10:09

    没想到大家都对北宋中期的庆历新政改革为何会惨遭失败?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10:09

    北宋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一、宋仁宗对新政和范仲淹等人的态度摇摆不定宋仁宗是一国之君。他的态度决定了大方向。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