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谢邀。
蔡文姬。东汉末著名才女。在三曹(曹操、曹丕、曹植)高擎“建安风骨”旗帜下。与“建安七子”相颉颃并以才华著称的女诗人。
一、生平简介
蔡琰、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是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蔡邕之女。博学有才辩。妙解音律。初嫁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母家。兴平中(194~195年)。天下丧乱。她被胡骑所获。陷于南匈奴十二年。与左贤王生二子。曹操素与其父友善。遣使者以金璧赎之。后再嫁同郡董祀。所作《悲愤诗》今尚流传。
二、坎坷人生
蔡文姬的一生。诠释了东汉末年才女佳人的悲惨命运。
(1)冰火两重天
蔡文姬的父亲是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蔡文姬从小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她逐渐在音乐、文学等方面崭露头角。其博闻强记。才华出众。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然而。董卓被杀后。蔡邕因被董卓信任重用。亦难逃厄运。最终死在了大牢里。
父亲的去世。蔡文姬人生突遭变故。是其一生遭遇最大的坎坷。
她少年曾随被陷获罪的父亲度过一段亡命流离的生活。后来嫁给河东卫仲道。又遭亡夫。因无子而回家寡居。同时关中地区战乱不断。蔡文姬只能随着难民们东躲西藏。
不幸的是。在胡兵的一次抢掠中。蔡文姬被掳到南匈奴。后被献给了匈奴左贤王。开始了长达十二年的匈奴生活。
(2)匈奴生活
蔡文姬在匈奴的生活。史书上是这样记的:“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
虽然左贤王对蔡文姬恩宠有加。她甚至还学会了吹奏当地的乐器“胡笳”和语言。但对故土的思念一刻也没停止过。蔡文姬之所以能够忍辱偷生。只是为了一个信念:有朝一日重回故国。正如她在《胡笳十八拍》诗中所写的:”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损身兮心有以。”
(3)文姬归汉
曹操与蔡邕。当年曾有文字之交。并对这位大学者也非常敬佩。他痛伤蔡邕绝后。恰逢此时曹操已成为一代雄主。“挟天子以令诸侯”。对多年来侵扰边境的乌桓、匈奴奴隶主贵族大张挞伐。斩杀了塌顿单于。招安了乐土归顺的部落酋长。蔡文姬的丈夫左贤王也在归顺之列。曹操扫平北方割据势力。实现了统一。
曹操有闲情逸致回忆过去。想到了故交蔡邕还有血脉存世。便派人四处打听。
然而。多次努力。始终没能打听到蔡文姬的消息。
直到建安十三年(208年)初。功夫不负有心人。曹操终于获悉蔡文姬在南匈奴。
曹操大喜。立即派使者携带黄金两千两、白壁一对。将蔡文姬赎了回来。
(赵文博《中华上下五千年》)载:喜讯传来。文姬欣喜若狂。他在《胡笳十八拍》这写道:“忽逢汉使兮。称近诏;遗千金兮。赎妾身”。“在蔡文姬的心目中。尽管自己是个孤女。是个流落异国的不幸者。但祖国没有忘记自己…”。
蔡文姬回到故国后。凭着惊人的记忆。把在战火中遗失的父亲生前的四千多卷书籍文稿中的几百篇文章都默写下来。送给曹操。曹操看了十分满意。
曹操“外定武功。内修文学”。他凭借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广泛搜罗文士以及不惜代价把蔡文姬接回来。在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形成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局面。历史上把“文姬归汉”传为美谈。
(4)三次婚姻
蔡文姬一生有三段婚姻。非常坎坷。
第一次嫁给了情投意合的卫仲道。可惜他很早就得病死掉了。
第二次就是被迫在匈奴做了左贤王王妃。
第三次则是曹操亲自做媒将蔡文姬嫁给她的同乡。校尉董祀为妻。董祀是一位富于才学的官员。曹操任命他为长安典农中郎将。管理长安一带农业。聚军屯垦。恢复生产。
三、文学成就
建安时期文学发展有了崭新面貌。围绕曹氏父子聚集了“七子”、蔡琰等众多的作家。他们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掀起了一个诗歌高潮。其杰出成就形成了后来称之为“建安风骨”的传统。
蔡文姬在诗歌中。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现在流传下来的三篇。都是自传性的作品。特别是五言《悲愤诗》是建安文坛上的一篇杰作。
五言《悲愤诗》长达五百四十字。像这样的长篇叙事诗。是前此文人诗歌中所没有的。诗歌生动的描写了自己在汉末军阀混战中的悲惨遭遇。她被擄途中。受尽折磨和侮辱以及在滞留胡中的漫长岁月中无时不为思念亲人乡土的感情所煎熬。诗歌通过诗人自身不幸遭遇。反映了汉末动乱中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凄惨命运。同时也控诉了军阀混战的滔天罪行。
蔡文姬流传至今另有《胡笳十八拍》。相传亦是她的作品。
其他观点:
蔡琰。字文姬。别字昭姬。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人。东汉时期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也是古代四大才女之一!
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后回家。南匈奴入侵时。为匈奴左贤王所掳。生育两个孩子。曹操统一北方后。花费重金赎回。嫁给董祀。
说两个她的小故事:
1。听音辩琴
蔡琰九岁时。父亲蔡邕夜间弹琴。突然断了一根弦。蔡琰说:“是第二根弦断了。”蔡邕说:“你这不过是偶然说中罢了。”于是故意弄断一根问她。蔡琰说是第四根。从小就展现出了一代才女的不同之处!
2。默写古籍
琰为丈夫董祀求情时。天气非常寒冷。曹操见蔡琰没有穿鞋又披散着头发。于是赠给蔡琰头巾鞋子袜子。蔡琰的父亲蔡邕家里曾经收藏了很多古书。曹操问蔡琰:“听说你家原来有很多古籍。现在还能想起来吗?”蔡琰说:“当初父亲留给我的书籍有四千余卷。但因为战乱流离失所。保存下来的很少。现在我能记下的。只有四百余篇。”曹操说:“我派十个人陪夫人写下来。可以吗?”蔡琰说:“男女授受不亲。给我纸笔。我一个人写给你就是。”于是蔡琰将自己所记下的古籍内容写下来送给曹操。没有一点错误。
其他观点:
可以说。蔡文姬当之无愧是一位“千古才女”。虽说他是东汉名臣、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出身于豪门富贵。但是。她却有着颠沛流离的一生。不过。好的是她度过了一个十分安稳的晚年。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和艺术财富。
千古才女“蔡文姬”的身世背景和不俗的“才气”
也许由于是女性的原因。所以。针对蔡文姬的“生卒年月”在史书当中记载的并不是很清晰。但对于她的出身。脉络还是很清晰的。
蔡文姬是东汉时期的名臣、文学家和书法家的女儿。是陈留郡圉县人。而且。此时已经到了东汉的末期。董卓也已经逐渐地掌控了整个朝局。
蔡邕在这一时期也被董卓强制征辟为“祭酒”。此后。又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官职。还被封为“高阳乡侯”。
通过“蔡邕”的身份。我们可以得知。蔡文姬是出身于东汉末期的“侯门”。过的自然是十分“优渥”的生活。
而说到她的“才气”的话。她博学多才。对文学、音乐、书法等都十分擅长。为后世留下了《悲愤诗》二首和著名的古琴曲《胡笳十八拍》。
除了以上的诗词和音乐之外。其实在《隋书·经籍志》当中曾经录有蔡文姬的文学作品集《蔡文姬集》一卷。但可惜的是。在流传过程当中遗失了。要不然。我们还能通过那些文章和诗词更好地感受这位才女的“才华”。
而蔡文姬之所以如此才华横溢。与她有着一位才华横溢的父亲是分不开的。因为前面我就已经说过。除了被“封侯”之外。蔡邕也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与此同时呢。他对“音律”也十分地精通。他师从当时著名的学者胡广。通过多年的学习。不仅通经史、善辞赋。还精于篆书和隶书等书法。其中尤以隶书造诣最深。正因如此。后世对他也有这“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
有了这样一位父亲。再机上优渥的生活。那么。蔡文姬从小便不断地在良好的家学环境之下成长。自然而然地便成为了东汉末期的“才女”。名气之大。以致于当时的权臣董卓和后来的大司空曹操都对她极其地仰慕。
蔡文姬虽出身侯门。整个前半生却历经颠沛。直至晚年才得以安稳
说完了蔡文姬的出身以及才华。接着我就跟列位再来说一说她的生平。总的说来应该是儿时富贵。自嫁作人妇便开尝颠沛。晚年方得以安稳。
儿时富贵。我自然不用再多说。而要说到她第二段颠沛的人生。就得从她嫁人开始说起。最开始。在蔡邕的操持之下。蔡文姬嫁给了当时在河东地区声望极高的一个世家“卫家”的公子。名家“卫仲道”。
关于这个“卫家”。如果要向前追溯的话。便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的卫子夫和卫青的等人。也正因为祖上的荫封。才使得卫家在东汉末期仍然在“世家”之列。
所以说。蔡文姬嫁给卫仲道也可以说是“门当户对”。然而。没想到的是。卫仲道英年早逝。所以说。蔡文姬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了“卫家”的遗孀。关于这一点。我想列位也都知道。古人结婚的时候一般年龄都很小。
再加上。在婚后的那段时间里。蔡文姬也没有给卫家生个一儿半女。所以。蔡文姬就只好又灰溜溜地回到了自己家中去生活。
虽说痛失夫君。但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蔡文姬已经适应了回到家中之后的生活。然而。令她没想到的是。她的安稳生活没过多久又被打破了。
因为在兴平二年。即公元195年的时候。为了争权夺利、铲除异己。董卓、李傕等人先后在关中作乱。进而便导致整个北方地区出现了“混战连连”的局面。
而就在这种局面之下。匈奴也趁机来到中原地区大肆地劫掠。而就在这个时候。命运不济的蔡文姬竟被匈奴的左贤王给掳走了。
列位都知道。在整个两汉时期。匈奴都生活在漠北的苦寒之地。生活条件是十分艰苦的。而自从被左贤王掳走之后。蔡文姬便先是被迫下嫁左贤王。更是在那个苦寒之地生活了十二年。
在嫁给左贤王之后。蔡文姬还给左贤王生了两个孩子。虽说。此时的蔡文姬仍然身居“王妃”之位。生活也不至于十分的窘迫。地位也不低。
但身为一个中原人。她不可能不思念自己的故土。再加上当时草原地区的人们还明显带有一些“野蛮性”。这与她自身的文化底蕴以及涵养也是格格不入的。
所以。她无时无刻不希望着终有一日能够再回到中原。回到她原本出生的地方。然而。仅凭她一个人的力量。这样的愿望基本就是不可能实现的。
等到了建安十一年。即公元207年的时候。此时汉献帝仍然在位。董卓早就已经被诛灭。只不过。换了曹操来挟天子以令诸侯。
由于曹操本身也是一个对文学、书法十分喜爱的人。于是。便经常与蔡文姬的父亲蔡邕交流心得。
有一次。曹操发觉蔡邕好像没有子嗣。便张口询问。这才得知蔡文早在“关中之乱”的时候被左贤王掳走一事。于是。曹操便用一枚“金璧”从蔡文姬从匈奴那里赎了回来。并且还将蔡文姬许配他手下的一个名叫“董祀”的屯田都尉。
自从嫁给“董祀”之后。蔡文姬才终于开始进入了她安稳的下半生。虽说期间曾经也出现过一次“危机”。便是“董祀”曾因为犯下重罪而要被处死。但是。却被蔡文姬十分智慧地化解掉了。
而且。就在蔡文姬通过慷慨陈词保下了自己丈夫性命的当天。她便写下了那两首幸运地传于后世的诗词《悲愤诗》两首。
至于说再之后的蔡文姬是如何度过的。无论是在史料还是在民间的典籍当中便无从记载了。最起码我们能知道的是。她如愿以偿地在她最熟悉的中原度过了余生。
这里还有一点必须要说的便是蔡文姬所作的那说古琴曲《胡笳十八拍》。如果她没有那段在漠北草原流落十二年的生活经历的话。我想她是不太可能作出这首古琴曲并且传于后世的吧。
好啦。这个问题就跟列位聊到这里。欢迎列位关注我的头条号“冒牌东方朔”。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8934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蔡文姬,匈奴,建安,胡笳,蔡邕,东汉,的是,贤王,嫁给,才女
没想到大家都对有了解蔡文姬的生平简介和历史典故的大佬吗?说明一下可以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谢邀。蔡文姬。东汉末著名才女。在三曹(曹操、曹丕、曹植)高擎“建安风骨”旗帜下。与“建安七子”相颉颃并以才华著称的女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