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周世宗柴荣的儿子们下场如何?
原创

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周世宗柴荣的儿子们下场如何?

好文

热门回答:

赵匡胤虽然夺了柴荣的江山。但是他在建立宋朝之后。曾刻碑给子孙留下遗训:

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赵匡胤看似对柴氏子孙很仁慈。但他们的的最终下场却有许多让人不解之处。非常值得玩味。

要说柴氏子孙的下场。我们还是要从赵匡胤篡夺后周江山这件事说起。看看赵匡胤究竟对柴氏安的是什么心。

954年。后周太祖郭威驾崩。因其无子。所以他在临死前传位于养子柴荣。

柴荣这个人十分不简单。他登基的时候已经三十三岁了。正值壮年。也是一个人施展壮志雄心的大好年纪。柴荣在登基之初。就确立了“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基本国策。他后来也确实是这么做的。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柴荣其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积极发展经济。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而且还他积极对外扩张。打败后蜀。重挫南唐。更是收复了幽云十六州中的四个州。在对辽国作战的时候。柴荣更是连克三州三关。打得辽国找不到北。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柴荣英明神武。雄韬武略。堪称一代英主。然而。在柴荣在位的最后一年。他却做了一件断送自己江山的事情。那就是废掉了自己的妹夫张永德殿前都检点的职务。并让赵匡胤接任。

959年。柴荣最后一次北伐。在行军路上。他还在勤奋地处理公务。一天。柴荣路途中处理各地送来的文书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只皮口袋。柴荣打开一看。一面装着一只三尺多长的木板。木板上刻着“点检做天子”五个字。

这件事十分蹊跷。很明显是有人在告诉柴荣。殿前都点检未来会做天子。潜台词就是。殿前都点检可能会谋反。

当时担任殿前都点检是柴荣的妹夫。也就是郭威第四女的老公张永德。张永德这个人为人老实本分。功勋卓著。不像是会谋反的人。

但是从帝王的角度来看。为了确保子孙后代江山永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再加上柴荣后来在行军途中。因为突然生病而班师回朝。为了安全起见。柴荣解除了张永德的职务。该由赵匡胤担任。

赵匡胤是柴荣的亲信。当时担任的是殿前都指挥使。是张永德的直接下属。也许柴荣是觉得。张永德作为皇亲国戚。又手握重兵。确实不太让人放心。所以就改由赵匡胤来担任亲军首领。这样会更有安全感。

我们回过头再看柴荣当时看到刻着“点检做天子”木板这件事。本着谁是受益人谁的嫌疑最大的原则。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件事就是赵匡胤一手安排的。

再结合不久之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并黄袍加身这件事来看。我们可以推测。赵匡胤极有可能很早就有了篡夺后周江山的野心。

赵匡胤之所以如此大费周折。实际上就是为了挤掉张永德。从而掌握军队。只有掌握了军队。赵匡胤才有篡夺后周江山的可能。

而赵匡胤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利用柴荣作为皇帝的心里弱点。利用点检做天子这件事来刺激柴荣。从而除掉张永德。更绝的是。赵匡胤自己并没有出面。因而没有引起柴荣的戒备心。最终才让自己成功上位。

只不过。柴荣不知道的是。点检做天子说的不是张永德。而是赵匡胤。

柴荣于959年9月去世。他在临死前传位给太子柴宗训。柴宗训当时只有六岁。所以由符太后垂帘听政。由宰相范质和王溥等人负责处理政事。赵匡胤作为军中头号人物。自然也被委以重任。

960年正月初一。后周朝廷突然听闻契丹人和北汉军队联合攻打后周。北周朝廷不假思索就派遣赵匡胤领兵前去抵御。

然而。赵匡胤在离开都城开封之后。只走到距离开封二十里地的陈桥驿就不走了。大军开始安营扎寨。埋锅造饭。并没有着急去打仗的意思。

当天晚上。赵匡胤的亲兵开始在军中散播诸如皇帝幼弱。不堪效力。不如拥立赵匡胤为帝之类的话。很多将士的情绪都被煽动起来。

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都点检为帝。然后再出发北征。

第二天一大早。在赵匡义和赵普的“强迫”下。赵匡胤“极不情愿”地穿上龙袍。然后带领大军杀回开封城。在控制住局面之后。翰林学士陶谷突然拿出一封禅位诏书。宣布柴宗训禅位给赵匡胤。

赵匡胤在三番四次推辞不久之后。最终在众将的“强烈要求”下还是登基称帝了。赵匡胤登基之后。改元建隆。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

赵匡胤不是说去攻打契丹人吗。怎么等他跑回开封之后。契丹人就不知所踪了呢?

事实上。当时无论是军中还是在朝廷。都遍布赵匡胤的亲信。契丹人进犯北周这件事可能就是他让人假传的消息。目的是为了拿到兵符;

而陈桥兵变也极有可能也是赵匡胤一手策划的。不然他不可能一回到开封。就有大臣把已经准备好的禅位诏书拿出来宣布。

但不管怎么说。赵匡胤确实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他篡位的过程是很温和的。基本上没有造成流血冲突。这就说明他在前期进行了长期。大量而细致的谋划。使得大多数人都倒向他这一边。

赵匡胤篡夺了后周的江山。但是他也知道。郭威和柴荣是他的恩人。他们既是赏识赵匡胤的伯乐。又是他人生的引路人。所以赵匡胤在继位之后不久。就刻碑留下遗训。表示要善待柴氏后人。

赵匡胤通过精细的谋划和高超的演技。不但夺了后周江山。还没有在道德上留下太多让人诟病的地方。这是他的成功。那么。赵匡胤在称帝之后。究竟是如何对待作为前朝皇室的柴氏子孙呢?

后汉时期。因为后汉隐帝忌惮郭威的权势。所以将郭威在开封的家属全部杀害。他的两个亲儿子和养子柴荣的三个儿子也在其中。

郭威因为亲儿子被杀而断了后。于是他愤而发起反叛。最终消灭后汉建立后周。柴荣也因此成为郭威唯一的皇子。

柴荣后来重新娶妻生子。于是又有了四个儿子柴宗训。柴熙让。柴熙谨和柴熙诲。他们在柴荣称帝之后先后被封为王。

关于柴荣儿子的下场。还有个出自野史的小故事。说陈桥兵变之后。赵匡胤带着潘美等人来到皇宫。有两个柴荣的嫔妃跑着纪王柴熙谨和蕲王柴熙诲来拜见赵匡胤。赵匡胤对身边的人说。还留着他们做什么?

赵匡胤的意思是将此二子杀掉。但他突然看见大将潘美站在身后。一只手死死地掐住大殿的柱子。于是就问潘美。你难道觉得这么做不对吗?

潘美说。我跟您都是世宗(柴荣)的臣子。我如果劝说您杀掉他的儿子。那么就是对世宗的不忠;我如果劝您放了他的儿子。那么肯定让你起疑心。所以我不知道怎么办。

赵匡胤对潘美的话很赞许。也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将那两个幼子中的一个交给潘美并对他说。这个孩子是世宗的儿子。不能当你的儿子。你就把他当侄子带回家收养吧。

后来。潘美将他收养的孩子取名为潘惟吉。潘惟吉后来成为北宋大臣。做到了刺史这个级别的高官。

但历史上对这个记载是有争议的。因为纪王柴熙谨在宋太祖初期就去世了。而蕲王柴熙诲也不是被潘美收养。而是被卢琰给收养了。所以。这两个人之中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被潘美收养。潘惟吉的真实身份并不是柴荣的儿子。

卢琰早年跟随郭威和柴荣。后来又成为宋朝的开国功臣。官至上将军。荣禄大夫。陈桥兵变之后。卢琰收蕲王柴熙诲为子。并将其改名为卢璇。

根据历史记载。卢璇跟着卢琰在浙江永康隐居多年。直到宋真宗时期才出来做官。可见赵匡胤当时对此事并不知情。

再根据这个记载推测。卢琰是暗中收养卢璇的。而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对后周有感情。所以想要保护柴荣的后人。

宋真宗时期。卢璇被重用。担任殿前防御使。后来还被封为武烈侯。根据宋真宗对卢璇的态度来看。他极有可能是知道了卢璇的真实身份。所以才对他十分厚待。

据说。卢璇的子孙繁衍十分昌盛。现如今浙江永康武义。东阳等地区的卢氏族人。大多数都是卢璇的后代。也就是柴荣的后代。

前面说了柴荣的六子柴熙谨和七子柴熙诲的结局。我们再来看看四子柴宗训和五子柴熙让的结局。

柴宗训禅位之后被封为郑王。被赵匡胤迁到湖北房县居住。那时候他不过七八岁。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到宋太宗时期。柴宗训居然意外去世了。死时年仅二十岁。

这件事就比较蹊跷了。柴宗训虽然过着被看管的生活。但她好歹是个王爷。生活质量应该是有保障的。再联想到他有三个妻子和五个儿子。他的身体健康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怎么就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呢?

只能说。柴宗训的死极有可能是一场阴谋。

再看柴熙让。他初封燕国公。后封曹王。陈桥兵变之后。有人担心赵匡胤对柴荣的儿子们不利。所以就抱着柴熙让逃出皇宫隐居起来。

直到北宋末年。柴熙让的子孙柴道琳写了个《后周曹王柴熙让后代居洪洞》。才揭开了柴熙让逃出皇宫之后的下落。

柴熙让先到河北沧州定居并在那里结婚生子。其后代也世居沧州。到北宋末年。柴熙让的子孙才返回祖居地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柴家垣村。

现如今。山西临汾一带的柴姓子孙。极有可能就是柴熙让这一脉的柴氏后代。

总结一下:

陈桥兵变之后。柴荣的四个儿子。两个早死。一个逃走。一个被人收养。结局都谈不上有多好。

柴宗训和柴熙谨之死比较蹊跷。都是年纪轻轻就去世;因为柴熙让逃走隐居。柴熙诲被人暗中收养。所以他们才得以存活下来并繁衍至今。

以结果来看问题的话。赵匡胤和赵匡义未必就真容得下柴荣的儿子们。只不过他们做事比较隐蔽罢了。没有给后世之人留下把柄。

其他观点: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病死。年仅7岁的柴宗训继位。是为后周恭帝。第二年正月。赵匡胤自导自演了陈桥兵变。柴宗训退位。被封为郑王。柴荣的皇后符氏被封为周太后。母子二人都迁到洛阳居住。

图注:影视剧中的周太后和周恭帝柴宗训。

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五月。北宋政府在西京洛阳建造供奉后周太祖、世宗皇帝等的周六庙。将在开封的周太庙迁去。逢年过节时特遣礼官去祭祀。并慰问周太后和郑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赵匡胤将郑王柴宗训迁到房州居住。并派自己的启蒙老师辛文悦知房州。监视柴宗训的意图相当明显。开宝六年(公元973年)春。柴宗训死于房州。年仅21岁。赵匡胤得到消息后。为他素服发丧。葬于柴荣的陵墓旁边。周太后寿命较长。活到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享年61岁。在当时算是高寿了。

图注:赵匡胤画像。

据《默记》记载。陈桥兵变后。赵匡胤率领亲信将校进入皇宫。太监、宫女前来迎拜。这时。有两个宫女各抱一个幼童。也随着众人跪拜。经询问。赵匡胤得知这是柴荣的两个幼子。一个是是纪王。另一个是蕲王。赵匡胤回顾诸将说:“这还有什么可等待的?”(还有一种记载是。当时赵匡胤向赵普等人询问处理意见。赵普答:“去之。”)当时在场文武大臣大都表示赞同。只有将军潘美躲在众人身后。用手掐着殿柱。低头不语。赵匡胤问潘美:“你认为不能这样做。是吗?”潘美回答说:“我哪敢认为不能这样做呢?但是。从道理上说。很不安”。赵匡胤就下令把柴荣的两个幼子追回来。把其中一个(未载明是纪王还是蕲王)赐给了潘美。潘美收为儿子。赵匡胤以后也不再问这件事。潘美也绝口不再提及。潘美收养的这个儿子。改名为潘惟吉(一名惟正)。长大后也步入仕途。

图注:潘美画像。

柴荣还有两个儿子。因为史料缺乏。就不知其所终了。不过。从现有史料记载来看。柴氏子孙在宋朝还是得到了优待。宋仁宗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皇帝还下诏命令官府根据柴氏族谱。推举年龄最长者一人。主持每年岁节时的祭祀。

参考文献:

顾宏义:《细说宋太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王铚:《默记》卷上。

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观点:

一、历史背景

(1)、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在中国北部地区相继建立梁(后梁)、唐(后唐)、晋(后晋)、汉(后汉、)周(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迄于960年赵匡胤代周建立宋朝。

(周世宗柴荣)

(2)、柴荣(921~959年)五代时期后周第二任皇帝。954~959在位。周初封晋王。显德元年(954)。后周的建立者郭威死。其义子柴荣继嗣帝位。

柴荣五代第一明主。在位期间。整肃吏治。均定田赋。整顿禁军。限制佛教。努力改革五代弊政。加强封建中央集权。致力于国家统一;相继大败北汉于高平;亲征南唐。取淮南十四洲六十县;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四月。周世宗柴荣正式下诏北伐契丹。大军所到之处。宁州、益津关、瓦桥关、瀛州、以及淤口关的契丹守将纷纷望风而降。在短短的四十二天时间里。柴荣率大军兵不血刃。平定燕南之地。收获了三州十七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原之于契丹的战略劣势。

正当大家看到希望的时候。柴荣突然病倒了。无奈之下。柴荣只能返回汴京。

在回京的路上。柴荣得到了一块木板。上面写着“点检作天子”。当时的殿前都点检是张永德。于是出于疑心。柴荣选择了更加信任的赵匡胤接替张永德。由此。赵匡胤掌握了禁军。

回到京城后。旋病逝。终年39岁。庙号周世宗。又称柴世宗。

柴荣英年早逝。年仅7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因柴荣的前三个儿子柴宗谊、柴宗诚、柴宗諴都被后汉隐帝刘承祐杀害。)

二、赵匡胤

(1)、生平简介

赵匡胤(927~976年)宋朝建立者。960~976年在位。其父初投郭威帐下。后参与立郭威为后周帝。被重用为典掌禁军。周世宗柴荣时升任殿前都捡点。柴荣死。子宗训年幼即位。

他乘机于显德七年(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在士兵拥立下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开宝九年(967年)突然死去。庙号宋太祖。

(2)、陈桥兵变

赵匡胤面对孤儿寡母。手握兵权的他不免动了黄袍加身心思。意欲登基大宝。

但是柴荣对他有知遇之恩。如果强行篡逆。岂不是落得不仁不义的名声。让天下人耻笑。

但思来想去。赵匡胤还是没有经受住至高无上皇位的诱惑。于是仅仅延宕半年之后。赵匡胤和自己的亲信死党在陈桥驿上演一出双簧戏——黄袍加身。

五代十国是一个残酷的时代。在这段时期真正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兵变之后。本来北上抗敌的军队。瞬间成为了逼宫的士兵。

此时一道难题摆在赵匡胤面前。对于柴容留下来的孤儿寡母怎么处置?

因而出现了很多的争议。赵匡胤的心腹谋臣赵普建议斩草除根。但是赵匡胤反复斟酌没有采取他的建议。而是把柴宗训降为郑王。对于年轻貌美的符氏。尊他为周太后。去了西宫。只可惜柴宗训只活了二十岁就去世了。后来周太后也看破红尘。选择了出家。

(3)、为了保全性命。后周恭帝柴宗训被迫禅位于赵匡胤。

小皇帝禅位之后。赵匡胤将柴宗训移居到了城外天清寺。

之后赵匡胤带着自己的一班文臣武将进入后宫。

新皇帝的到来致使宫内女眷害怕不已。纷纷跪迎。

当时。赵匡胤看到有两个还梳着丱角的小孩。便询问宫人: “这两个孩童是谁呀?”

宫人回答:“世宗(柴荣)之子。纪王、蕲王。”

听到这里。赵匡胤转身问后面的大臣 :“大家觉得应该如何处理这两个孩子呀。”

这时赵普已经揣摩到了赵匡胤的心思。仅仅对赵匡胤说了两个字:“去之!”后面的一众大臣为了表示效忠赵匡胤。也纷纷迎合赵普。表示斩草必须除根。

赵匡胤看到这里。立刻吩咐左右。将这两个孩子提了出去。准备处理掉。

听到这个命令后。潘美表现出了不满:

“惟潘美在后。以手掐殿柱。低头不语。”(王铚《默记》)

“潘美与一帅在后。独不语。”(王巩《随手杂录》)

潘美毕竟是手握兵权的将领。所以赵匡胤看到潘美的表情后。立刻询问潘美之意。但此时潘美闭口不言。于是赵匡胤只能放了两个孩子。并说;“夺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心也。”

见此情况。潘美随即解释了自己刚才的行为:“臣曾与陛下一样。同为世宗臣子。而且深受世宗恩德。倘若我劝陛下杀其子。则有负世宗之恩。如果我劝陛下不杀。那么就是对陛下不忠。”

潘美是历史上的名将(即文学作品中的被丑化的潘仁美)。一生战功赫赫。历史评价:“平岭表、定江南、征太原、镇北。可谓战功彪炳。戎马一生。”

事后。赵匡胤将其中的一个孩子交给了潘美抚养。这个孩子改名为潘惟吉。另一名由卢琰收养。改名为卢璇。

这件事分别记载于北宋(王巩《随手杂录》和(王铚《默记》)之中。虽然不是官方正史。但可信度还是较高的。

柴荣还有第五子柴熙让。据史料记载。赵匡胤上位之后。突然下落不明。最终结局仍是个未解之谜。

(4)赵匡胤登基后。下旨封后周废帝柴宗训为郑王。皇太后符氏为周太后。从此迁居西京。再不得干涉朝政。并规定从此。柴家的世世代代都受赵宋子孙的庇护。不得对他们有任何伤害。

结束语:赵匡胤之所以夺取了柴氏江山。除了个人野心膨胀之外。亦是由当时的内外形势所决定。柴荣英年早逝。接班的柴宗训只有7岁。在主少国疑之际。后周外部强敌虎视眈眈。赵匡胤手握重权。面对实在诱人且唾手可得的皇位。只能是天若与之 。我必取之。

赵匡胤用和平手段夺取了皇位。在对待柴荣遗留下的孤儿寡母棘手问题上。虽然内心在杀与不杀上曾有过激烈的斗争。但最终还是放下屠刀。手下留情。创造了改朝换代不流血的奇迹。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陌念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49:35

    赵匡胤,后周,契丹,兵变,江山,儿子,子孙,这件事,世宗,陈桥

  • 寄心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49:35

    没想到大家都对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周世宗柴荣的儿子们下场如何?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49:35

    赵匡胤虽然夺了柴荣的江山。但是他在建立宋朝之后。曾刻碑给子孙留下遗训: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