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这句话“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读苏东坡”?
原创

如何理解这句话“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读苏东坡”?

好文

热门回答:

苏轼的一生。经历三次在朝、三次外任、三次被贬。还有其他数不清的不如意与挫折。但他却从来没有被这些“黑暗的力量”所打倒、所击垮。恰恰相反。每当凄厉悲凉之情来袭时。他都能很快镇定心志。化解悲哀。“快乐”地面对挫折。让我们看到一个潇洒、豁达。甚至有些顽皮的苏东坡。

因此世人感叹:“人生若有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是告诉人们。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应该学习苏东坡。不管境遇如何。都应该做一个制造快乐的人。能够放下过去、面对现实、享受当下。

乐天性情

被贬黄州时。苏轼喝酒后到家已是三更。家童早已酣睡。苏东坡多次敲门都没回应。他只好跑去江边听了一夜水声。写了那首著名的《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太守看到这词立马吓坏了。江海寄余生。这不是自杀吗!他赶紧上马。直奔东坡住所。到了住所一看。发现老苏正鼾声如雷。

被贬儋州时。苏轼已经62岁。花甲之年黄土半截埋人了。而且儋州“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但是孤独的他也依然笑面人生。苦中寻乐。办起学堂。教起了书。培养出了海南历史上第一位举人——姜唐佐。第一位进士——符确。1094年。苏东坡被流放到瘴气横行的惠州。朋友们纷纷写信来安慰他。他却回信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这句话。简直就是为苏东坡量身定做的。

今天。当我们念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再一次领略到了苏东坡诗歌的豪情。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我要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大的快乐。

生活情趣

苏东坡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在中国历史上。还找不到谁的生活能比他更丰富精彩。还找不到谁能比他更善于发掘生活的快乐。

而创作来源于生活。热爱生活的人往往懂得享受生活。正如《煮肉歌》里的“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北宋时。达官贵人一般只吃羊肉不吃猪肉。苏轼被贬黄州。囊中羞涩。买不起羊肉。便打起猪肉的主意。他慧眼识珠。让生活充满惊喜。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既凸显了怡然自得的苏轼情怀。又向世人展现了慢火细烹且为乐的一种小资的生活情趣。这道家喻户晓的苏轼名菜蕴含的不仅仅是生活的哲理。更是苏东坡勤政爱民的人格魅力的体现。口口东坡肉。淡淡苏轼情。

或许今人不见古时月。但今月曾经照古人。每当我们品尝着这道颇具风味的“东坡肉”。流连于其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的口感。那时的古人是否也与我们一样细火慢烹且为乐。怡然自得月下情?然而美酒佳肴、月下小酌。举杯对饮。人生也不过如此啊!

因为爱吃。所以爱生命、爱生活。正如他在《老饕赋》中说的那样:“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将一日三餐吃出了趣味。吃出了沧桑流变。这也是一种境界!

儿女情长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苏轼原配夫人王弗去世十年后。在密州的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为她写下的千古第一悼亡词。每次读它都感受到浓浓的爱意和伤感。王弗嫁到苏家时才十六岁。红袖添香。是苏东坡的伴读良友。可惜二十七岁便去世了。化为苏东坡感情极深处的悲思。同过患难。却无法共赴生死。款款深情。如幽咽泉流。却又让人艰难呼吸。难以逃避。

对于苏轼。我们好像早就习惯了他的豪放、乐天。“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里卷平岗”是何等的豪爽。“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何曾的洒脱。却不曾想。他竟也有年年断肠的殇。

从苏轼身上我们看到。他将达观自我、超然物外的旷逸气质。热爱生活、诙谐天真的盎然情趣。闲适优雅、从容不迫的潇洒风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终于成就了一个可爱的苏东坡、伟大的苏东坡。成一个千百年来百姓心目中永恒不朽的苏东坡。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其他观点:

看看苏东坡命运乖蹇的官场生涯。想想苏东坡自在潇洒的清欢生活。应该就能理解这句话的大致意蕴吧。

论科考。又有多少人能望其项背。当年年仅20岁的苏东坡参加1057年的科举考试。主考官欧阳修在圈定被誉为“千年科举第一榜”的第一名时。面对苏东坡的考卷。踌躇再三。将此卷定为“第二”。而谜底揭晓之后让人大跌眼镜。据说欧阳修是这样认为的:“这卷子卷肯定是我的得意弟子曾巩所写。我若将他圈为第一。其他人肯定会觉得我徇私而不公。”而在1061年朝廷的制科考试中。年轻的苏东坡再次风头无两。勇夺第三等。不要小看了这个第三等。而要知道这种考试第一等第二等基本属于实质性“空缺”。北宋建国以来100多年也仅有一人得过第三等。

论才艺。又有多少人能与之比肩。艺多不压身。诗词曲赋无所不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儒释道教融会贯通。多少年来的文人墨客写下的汗牛充栋的诗句词章中。苏东坡在其中也是夺目的佼佼者。文章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填词开创了豪放派的风格。书法《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绘画中传世的三幅墨迹也可见一斑。与佛印和尚的谈经论佛也被传为美谈。这样的苏东坡真可谓旷古烁今、空前绝后的全才通才。几乎没有“短板”。才高八斗的苏东坡就是这么牛逼这么彪悍。不服不行。

论仕途。又有多少人能比他悲催。暮年的苏东坡在《自题金山画像》一诗曾这样写道:“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其中幽默中不乏心酸。他的仕途就是典型的高开低走。在其几乎“一路向南”的官场轨迹中。换作任何一个人。都会牢骚满腹。而他不过是“一肚子不合时宜”但却逍遥自在。是的。在北宋官场的新旧两党之争中。苏东坡是个“两不沾”的异类。两边都不讨好。任何一派占得上风他都没吃到“好果子”。到最后都是落下个一再被贬的结局。甚至因为“乌台诗案”而差点丢了性命。要不是当年宋仁宗的遗训可能就插翅也难逃一死。他是典型的具有正确的政绩观的官场人物。虽然官运不佳但官声佳。无论在哪处穷山恶水。都尽心尽力多做实事。灭蝗灾、筑苏堤……。无一不是奔着改善民生的路子去用力的。

论生活。又有多少人能和他相较。苏东坡当然是个雅士。但回归日常生活而言。他的生活态度无处不透露出一种大雅若俗的大智慧、大境界。活出自己的样子。活生生的本色出演了一曲“人生的盛宴”。提到吃。他是当仁不让的美食家。无论是逍遥自在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更别提潇洒自如地“慢著火。少著水。火侯足时它自美”煮出来的东坡肉。都让人不禁食指大动。不完全统计下。光以他名字命名的菜肴足可以办一场名副其实的“东坡宴”了。谈到喝。他是当之无愧的酿酒师、茶艺师。酒量不大的他却偏好杯中酒。其就地取材酿造各类酒水并制造各类香型的本领让人叹为观止。蜜酒、真一酒、天门冬酒、桂酒、万家春酒、酴酸酒、罗浮春酒等酒品都是这位大师的精心之作;一句“从来佳茗似佳人”传诵至今。叫后世人对茶的品赞都因之而黯然失色。说到游。他把迁谪当作旅游。一路行来一路诗。行尽天涯都是诗。让苦不堪言的贬迁之途变成了遣怀逸兴的快乐之行。

这就是苏东坡。他的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怡然自乐的生活哲学给了人们无尽的启示。知世故而不世故。善于发现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间。精于挖掘制造生活中的快乐因子。化粗鄙为精致。变平淡为传奇。总是理直气壮一如既往地把自己的生活过成让人艳羡的“诗与远方”。

其他观点:

这个问题涉及面很广。研究苏轼的其人和其词的文献不计其数。他无论是诗、文、词、书法、绘画等领域都是独树一帜。他的艺术造诣、诗词散文、生平事迹、兄弟情谊、爱情故事、政绩功勋等都可以是一部书。

我就主要从苏轼仕途坎坷的角度。讲讲他在逆境中体现出的智慧、乐观和豁达的人生态度。在苦难中依然能开出美丽的花朵。也许会给我们的人生有所感触和启示。

一、仕途坎坷、命运多舛

提到苏东坡的逆境。就不得不说历史上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当时。一股邪恶的力量对他的诗词作上纲上线。说他对朝廷和皇帝不敬不满。然后被治死罪。下狱100多天。鞭打审判。受尽折磨和屈辱。

一位官员曾与苏东坡被关在同一监狱里。牢房只有一墙之隔。他写诗道:“遥怜北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意思是说。通宵侮辱到了其他犯人也听不下去的地步。而侮辱的对象竟然就是苏东坡! 

苏轼以为自己这次必死无疑。因此写了绝命诗让狱卒带给他的弟弟:“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但这时候外面救援活动也在开展。民间许多人为他求情。连皇太后也为他求情。持不同政见的王安石也说:“安有盛士。而杀才士乎。”怎么有盛明的时代而杀有才的人呢。

这起事件苏辙的话一语中的:“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是的。苏东坡得了什么罪。是因为他的名声太高太响亮了。能把同代的文人比得寒碜。

那些品格低劣嫉妒苏东坡才华的人。往他身上贴各种莫须有的罪名。幸好。文化是有感召力的。那些勇敢的人、爱才的人、侠义的人、有良知的人。都站出来为苏东坡说话。

苏轼最终得到从轻发落。被贬黄州。任团练副史。和以前做的一品学士。有天壤之别。

二、逆境中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苏东坡经历了“乌台诗案”这一场人生大变故。从死亡边缘上徘徊了一圈回来后。他的人生真正走向了儒士道精神。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大都是在这之后所写。

初到黄州。过的是山村野夫的日子。生活穷困。亲自垦种。很多老朋友和他不再往来。曾经众星捧月。如今无人问津。在这种孤寂的情况下。他创造了《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入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写出了他当时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寂寞。但他是豁达的。虽然生活都有困难。却不愿随波逐流。在人生无路可走时。也能安慰自己。宽慰自己。以智慧达观的心态渡过每一个不如意。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长追偓佺》中写道: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的境遇中都能泰然处之。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诗词中无不体现苏东坡的开阔胸怀。虽然人生饱经忧患。但他的性格并没有因此变得无情。反而更加乐观、坦荡。

在黄州的几年。是苏东坡思想发生转折、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在苦难中他能够自我开拓、自我开解而养护自己高尚的人格。

余秋雨这样评价苏东坡:“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苏东坡在逆境中成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使他成就了脍炙人口的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郞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那么多人写赤壁之战。《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出世。人们不愿再去记其他人写得是什么。只记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连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开遍也延用了这首词。

蒋勋老师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解释很到位。意思是说:“大家争来争去。到底再争什么。其实什么都留不下。我们去计较的东西。某天都会灰飞烟灭。所以人为什么要这么斤斤计较?他告诉自己。不要去恨那些迫害过自己的人。人生就是一场梦。没有人永远得意。也没人永远失意。”

返观当今的我们。活在这个世上。总是有太多的功利心。太多的计较。太多的不快乐。遇到挫折、困难或不公时。也往往是一蹶不振。选择退缩、逃避。

不妨。我们想想苏东坡坎坷的人生。读读他的诗词。体悟他带给人磨难之中的希望。他在逆境中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也许会带给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感动。也许会对我们的心境有所影响。你觉得呢?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曾温暖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05:21

    苏东坡,的人,苏轼,人生,赤壁,让人,东坡,都是,儋州,豁达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05:21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理解这句话“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读苏东坡”?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05:21

    苏轼的一生。经历三次在朝、三次外任、三次被贬。还有其他数不清的不如意与挫折。但他却从来没有被这些“黑暗的力量”所打倒、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