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我是万方。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这里应该是苏轼问柔奴。岭南应该是不太好?(岭南在中原人心目当中还是未开发地区)柔奴的回答。
岭南到开封四千多里地。在当时中原人心目中乃蛮荒之地。没想到如此一个柔弱女子竟能脱口说出如此豁达之语。
但现实是生硬和冰冷的。我不到十八岁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一直在离家二百里之遥的瑞昌。一混二十多年。也真正做到了此心安处是吾乡!
到两千年。到深圳打工。却很难有此心安处是故乡的感觉!为什么?在外打工的常有的一句话\"进厂打工。一脚在门外。一脚在门里。”就没得你心安。又如何是吾乡?年龄大了还得回真正的吾乡九江。
其他观点:
好玩的国学回答的问题。一定好玩有趣!
苏东坡:此心安处是吾乡!
西方的哲学家诺瓦利斯说。哲学就是怀着永恒的乡愁寻找家园。
苏东坡说。此心安处是吾乡!
职业哲学家和职业词人苏东坡。对哲学的定义一样。所谓哲学。就是追寻生命的终极意义。这个意义。就是怀着永恒的乡愁。寻找家园!
因为。家园在哪里。人们的魂就在哪里。这是人类的宿命。更是中国人的宿命。中国人安土重迁。中国人讲究安身立命。这个安身之处。其实就是能安放自己的灵魂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就是飘着母亲的奶香的地方。就是我们物理意义上的家园。更是精神意义的家园。
但是和苏东坡讲家园似乎有些残酷。他是一个流浪的人。但他的流浪不是十八岁出门远行。不是抱着吉他和诗歌去寻找诗与远方。而是被迫地离开。去向那生死未卜的蛮荒之地。苏东坡的大半生。不是在流浪。就是在去流浪的地方。从黄州到惠州到天涯海角。苏东坡一直在贬谪中在异乡度过。
对于别人来说。异乡是孤独的。是无根的飘萍。但是对苏东坡来说。异乡却有着别样的风景。有着别人享受不到的风物。
这就是苏东坡的优势。他总是能把异乡当成家园。这是一种随心所欲随遇而安的心态。正是这种无所谓的甚至是到一地爱上一地的精神。让苏东坡能在北宋党争的凄风冷雨中。活出了自己的精彩。让自己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大师。成为中国文人特别是失意文人的图腾。这种精神。体现在他的词中。就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精神。
在这首词中。他没有写自己。而是写了一个美丽的善良的姑娘。跟着自己失意的主人。来到天涯海角。没有被困苦的生活吓到。反倒是唱歌跳舞。越活越年轻。把失意活成了诗意!其实。这个姑娘也是苏东坡自己。他在这个姑娘的身上。看到了豪放旷达乐观的力量。看到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精神。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与之相伴。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上片写朋友的歌女。是那么美丽。这个美丽。不是容貌。更多的是品格和精神。她的不离不弃。他的婉转歌声。传达出人类美好的情感。忠贞和乐观。
主要是下片。集中写出了苏东坡的人生感悟。在那个艰苦的时代。在那个艰苦的地方。姑娘越活越年轻。丝毫没有受到岁月风霜的侵扰。没有受到艰苦生活的打击。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苏东坡一语道出: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们所居住的地方。无论是故园还是异乡。其实无非是生活的表象。身体的皮囊。决定我们幸福指数的。还是我们的心态。心态好清风朗月。心态不好。风雨大作。如果能有一颗随遇而安的新。一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则生活处处都会有阳光!
其他观点:
我是钰姐。我来回答。
一、“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来源出处。
说到名句“此心安处是吾乡”。我们不得不引出苏轼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其实真正道出此句的是王定国歌妓寓娘。苏轼感同身受。将其引用词中。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宋.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的这首词。我们不难理解:
我经常羡慕世间如玉雕琢般俊朗的男子。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与之相伴。人人都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让世界都变得清凉了。
你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笑容依旧了。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苏轼好友王定国因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他的歌妓寓娘与之随行。元丰六年。王定国北归。寓娘为苏轼劝酒。苏轼问及岭南风土。寓娘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
二、“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共同感受。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数次被贬。四方奔走。颠沛流离。如此遭际而又奔忙的人生阅历。让他从中总结经验。找出规律。在他眼中。极为平常的生活内容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因而他能被寓娘的“此心安处便是故乡”所领悟和感动。
同是天涯沦落人。只有拥有共同遭际的人感同身受了。才会产生同样的共鸣。王定国如此。寓娘如此。苏轼同样如此。贬谪并不可怕。流放也不意味着末日。最可怕的是心不安定。就此沉沦。一蹶不振。牛奶既已打翻。一直哭泣又有何用?
苏轼也曾说:“人生如逆旅。我也是行人”。苏轼四处奔走潦倒的”逆旅“一生。便是很好的说明。其实。我们的一生莫不如此。苏轼还有一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同样安慰和激劢了世间无数躁动不安的心。
所以。林语堂曾评价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等等。我认为。更多时候。苏轼更象是一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
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哲学思考。
苏轼的诗词常为世人所推崇。含义隽永。耐人寻味。让人醍醐灌顶。大多是源于苏轼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这样便增强了诗词的哲理意蕴。虽然他深感人生如梦、世事无常。却并未因此否定人生、怀疑人生。而是力求超脱。始终保持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此心安处是吾乡”。只有让内心泰然自若、安定神闲下来。真正的安静下来。感受到来自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般的温馨和真切。才能让自己处于超脱的状态。才能洞悉自己的本性。才能摆脱名利诱惑。才能关注那些看似稀松平常。实际却有着巨大美感的事物。
如同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并不是说人至闲花儿才凋落。而是说人真正安下来心。静下心来。才能关注到花开花落这些稀松之事。才能意识到世间之美往往在于心安心静的那一刻。所以但凡世间事。“心安”才是前提。
四、“此心安处是吾乡\"。随遇而安。
西方哲学家诺瓦利斯说过。哲学就是怀着永恒的乡愁寻找家园。从庄子那里。我们知道了这种致命的乡愁与致命的寻找。诺瓦利斯的哲学无疑是对失去家园的怀念。
不可否认。故乡之于任何人。都是温馨又神圣的存在。躺在故乡的怀抱中徜徉。那多美好。苏轼所见之寓娘美丽如初。笑容依旧。是把岭南当成了故乡。因而容光焕发。
人的一生。起伏不定。飘零如萍。总在不断的辗转奔波。颠沛流离。如果我们总把自己当成异乡人。难以融入其中。最后的结局终将形容枯槁。而且。入过我们穷尽一生心力。都无法回归故乡。一生都在寻找故乡。那我们又该如何自处呢?
这时。淡定从容。随遇而安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人总不能一根筋的认为只有生于斯长于斯之地才是故乡吧。因为有时我们无法左右我们的栖息之地。苏轼这里的“故乡”。我认为更多是指“心灵的回归之地”。而不一定指真正的故乡。
人最怕的就是心灵的无处安放、飘泊无依。甚至没有归宿之地。所以。我认为。这里的随遇而安更多的是让心灵随遇而安。让心灵拥有永久的安放之所。
如今。于我们而言。面对任何的改变或变动。譬如升迁、降职、远调等等。则更要学学老苏的淡定从容、随遇而安和乐观向上了。唯有这样。才能笑对人生。无往不胜。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END)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9085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心安,苏轼,岭南,故乡,苏东坡,之地,随遇而安,的是,家园,地方
没想到大家都对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让你领悟了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我是万方。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