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详细分析中国历朝历代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
原创

能不能详细分析中国历朝历代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

好文

热门回答:

大神谈不上。我本人倒是对中国历史兴趣比较浓厚。也读了不少有关于历史的各类书籍。就自己的读书心得说说浅见。有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中国社会的发展经历过部落氏族社会时期也就是原始社会。然后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和我们现今所处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在中国明代万历后和清代初期曾经有过资本主义萌芽。但这个苗头在强大的封建社会浪潮席卷之下最终被掐灭了。

最初发始于五千年前。在世界版图亚欧大陆的最东端。在一片林森葱郁的黄土高原上。从一原始社会氏族部落中诞生了一位天之骄子。他就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他率领原始部落最初的一群人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开创出了一部煌煌大国先民不屈不挠的奋斗史。后世将他与同时期另一部落首领炎帝并列。尊奉为中华民族之魂。自谓炎黄子孙。

黄帝时期最大的贡献就是仓颉发明了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为未来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各个方面的传承打下最为稳定的基础。使其渊源流长从未断代。

黄帝之后中国历史沿着公天下禅让制的轨迹稳步运行。先后经历了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后就到了治洪水铸大鼎划九州的夏禹时期。此时社会发展因奴隶的出现性质发生了改变。产生了阶级出现了剥削。国家雏形显现。公元前二十一世。夏禹之子启接位后废除禅让制。建立了以私有制为主体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中国历史进入长达两千二百多年的奴隶社会时期。

我们不能一见到“奴隶”二字就会对此时期产生反感。因为这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经历的阶段。从远古一路走过来。大多数生灵还是在奉行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没有优胜劣汰就没有当今的文明世界。这一点要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诠释。

夏商周三代贯穿了中国历史上奴隶制社会的全过程。夏朝规范了国家的形制模式。商代又进一步完善了国家的功能及发展方向。包括农耕(出现了以种田为生的农民。狩猎活动逐渐退出中原的历史舞台)、贸易(“商人”这一称谓从商代始)、文化创造(具体就是甲骨文的出现)和军事力量的大规模建制(专职为战争成立的国家军队)。

两周(西周和东周)包括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奴隶社会发展达到最顶峰时期。同时也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一段比较漫长的时期。何谓“封建”?即西周建立。武王分封诸侯制订周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意思。

东周之间的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是中国历史上战乱最为频仍的时期。但它也迸发出了百花齐放百家齐鸣的璀璨光芒。老子《道德经》。孔子著《春秋》。孙武子的《孙子兵法》等。儒家法家墨家兵家等各流派竞相争艳。上演了出出精彩纷呈的历史大戏。

春秋战国这一段时期的文化运动高潮和它所展现的高度成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标杆。自此后无论强汉盛唐还是两宋元明清。只有学习借鉴从未超越过。

漫长的奴隶社会随着大秦一扫六合的号角声中彻底埋葬在历史的长河里。秦始皇赢政灭六国废分封设郡县。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十五年。秦朝却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个真正具有疆域意识的。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制国家正式亮相于世界的东方。

秦汉和其后的隋唐是两个密不可分的历史符号。在秦的基础上两汉(西汉和东汉)继续向封建社会的最深度迈进。尤其是西汉。在汉武大帝的谋划下。南收百越交趾。北击大漠匈奴。更是向西威服西域诸国打通丝绸之路。为世界东西方两大文明的交汇立下了不世功勋。从此“汉族”两个字成了中国人华夏民族主体里永远忘不掉抹不去的基因。

汉武帝的赫赫武功。从另一面表明了我们这个民族骨子里先天就有不惧压迫敢于抗争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化成一句话就是振聋发聩的历史最强音――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东汉虽无西汉气势。却在一个名为蔡伦的人手里。成全了时至今日仍对世界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它的应用至今还在普惠我们每个人。这也是中华先民留给世界最宝贵的财富。

两汉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最为动荡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时期的中国历史是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一个以原生汉民族为基本盘。吸收接纳其他民族为辅的一个崭新的汉民族即将被催生而出。既是催生必然伴随阵痛。具体到实际就是五胡乱华生民涂炭。这也是历史发展难免付出的沉痛代价。

愈是乱世愈出精品。在东汉未至隋唐甫建这四百余年的时间里。无论在文学创作还是科学创新方面中国每每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头。文学方面如曹操父子。竹林七贤。在发明创造方面如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祖冲之的圆周率及《大明历》。刘徽开数学先河的《九章算术》。郦道元的《水经注》等等。无一不闪耀着令人夺目的光辉。

民族的大迁徙大融合到最后必然归结于统一。这是历史的不变定律。隋朝杨坚杨广父子承担了这一历史重任并付诸实践。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也即将迎来最为全盛的时期。

如果说秦朝留给中华民族的最大遗产。是那道如今仍雄踞北方的万里长城。那隋朝与之能媲美的。只能是贯通中国大地南北方向的那条京杭大运河了。

隋朝也步了秦朝后尘。是个只存在三十八年的短命王朝。虽然存在时间较短。但它所建立的三大历史功绩不容抹煞。第一结束了中国长达数百年的分裂状态。使国家重归统一苍生能够休养生息。第二是前面提到的京杭大运河。它的开凿。客观上缓解了黄河流域与长江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为后世间南北经济文化的沟通和交流开辟了一个便捷通道。

隋朝的第三个历史功绩就是创立了科举考试制度。它的出现一举打破了数百年来仕出门阀的政治壁垒。使出身寒门的文人士子能够通过科举参于到政治中。于国于民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以利于封建上层集团的统治。科举制度在以后的岁月里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嗣后的唐宋元明清(也包括与各主要王朝同期并存的辽。金。西夏。大理等华夏政权)一直沿用。直到公元一九O五年才被废止。

唐朝的建立与发展。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已经步入最为强盛时期。经过统治集团励精图治休养生息的各种努力。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贞观之治武周称制开元盛世。使大唐帝国威加四海。疆域空前广大。民众安居乐业。大唐声名所至万国倾服。这种影响极为深远。如今遍布海外各国的唐人街。仍让人津津乐道的唐装汉服。就是中华游子思亲思乡怀恋故土梦回强汉盛唐的最好明证。

隋唐时期也曾是中国基建狂魔的远祖。隋朝工匠李春建造的赵州桥。历经千年风雨仍屹立不倒。最为令人惊叹的是唐都长安洛阳的布局建设。无不体现了中国古代在城建领域方面早已领先世界千年。

为世界文明做出重大贡献的印刷术。它也是享誉世界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即启于唐代。隋唐时期的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时代。涌现出了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大批诗人墨客。为中国文学史在世界文学史的发展中凭添了一笔浓墨重彩。

盛世过后风光不在。盛极必衰是历史绕不过去一个怪圈。安史之乱的发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由繁盛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标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在这分合间随着唐朝灭亡。中华大地又陷入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分裂状态。各方军阀豪强走马灯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场。轮流坐庄当帝王。皇帝换得勤遭殃的却是黎民。终是天命所归出了个赵匡胤。他最后终结五代征伐十国。好算统一了四分五裂的中原与江南。

在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同时期在中国北方还存在着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契丹辽国。它和北宋曾是死敌。两国屡次交兵北宋败多胜少被迫议和。赵匡胤因怕藩镇现象在北宋重演。所以杯酒释兵权实行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这个国策导致了国家从上到下文风盛行武将无能。以致在历次对外战争中均以失败告终。最后酿成靖康惨剧。

无论赵匡胤建立的北宋。还是其后代跑到江南后所建立的南宋。在文治方面确实在历朝历代当中无出其右者。这就衍生出一大批能诗擅词的杰出文人。如苏东坡范仲淹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唐诗宋词还有唐宋散文八大家是那个时代文学领域最深的印迹。这个印迹至今仍深刻在每个爱好文学的人心里难以磨灭。宋代毕昇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发明创造了活字印刷。还有沈括的《梦溪笔谭》等为宋代的科技进步书写了不朽篇章。

文治的最终结果是文化兴盛经济发达。从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清明上河图》。就可窥见一斑。可是没有武功就如同没了牙的老虎。连猫狗鼠辈都敢去捊虎须。北宋南宋就是这境遇。何况它面对的不是猫狗而是比它厉害的豺狼云豹。其下场自然悲惨至极。

北宋末年。金国崛起先联宋灭辽。然后兵锋一转直指盟友。北宋也随即烟消云散。南宋的命运也和北宋一般无二。先是联合草原上称霸的蒙元灭掉世仇金国。金国没了南宋也唇亡齿寒失去屏障。被人吃掉也是迟早的事了。

随着崖山上陆秀夫背负南宋末帝纵身一跳。辉煌三百多年的两宋最终消逝于历史的烟云中。中国历史上一个疆域最为广大。民族最为众多的。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大哉乾元横空出世。

元朝的前身是由孛儿只斤·铁木真称成吉思汗后建立的蒙古汗国。经过多年的扩张与征战。铁木真和他的后代们向西攻入欧洲。打得西欧联军望风披靡。向北征服俄罗斯公国将整个西伯利亚收入囊中。向南灭大理南宋。兵锋真逼越南缅甸乃至印度恒河东岸。向东更是直达大海威吓高丽日本。并在乌思藏和澎湖设置巡检司。正式将台湾西藏纳入中国版图使金瓯无缺。

元朝的全国性政权存在不过百年。但是它第一次将中国古代疆域重新经略。为后续明清两朝的疆土扩张与经营提供了法理依据和借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元朝是个很具有包容性的朝代。虽然元朝统治集团对底层人民压榨的厉害。但其境内生活着众多民族。也信仰的多种宗教。文学艺术方面有与唐诗宋词并齐的元曲杂剧。还有那令人神迷目眩的元青花瓷器。

元代的科技水平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极负盛名的。毕竟疆域大的连丝绸之路都被囊括其中了。这就为东西方文明互通有无创造了方便条件。这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郭守敬。一位天文学数理学的杰出者。

有压迫就有反抗。元朝的残暴统治终于激起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其中最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也是明朝的建立者。名为朱元璋。自崖山之后不过百年。在他的号召下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汉家政治口号。并以身做则最终将蒙元贵族赶回了草原。

明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汉民族全国性政权。历史上对明朝的评价如清朝那般也是毁誉参半。明朝统治阶层利用科举制度塞进了八股文的私货。以此禁锢读书人的思想来有利于自身统治。这就使自西汉以来独尊儒术的思想体系遭到重创。此举备受后世所诟病。

明朝在对外交往中也曾辉煌一时。郑和宝船下西洋更是彰显了泱泱中华以德宾服四方的宽大胸襟。值得后世缅怀。明代的文学艺术水平对比唐宋也不遑多让。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有三部成书于明朝。唐诗宋词元曲明章回。是中国文学史对历代文学水平总的概括。明朝留给后世中国人最好的遗产除了那段明长城之外。还有那被世人称为建筑艺术瑰宝的北京故宫紫禁城。

明代的科技成就及代表人物主要有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等等如群星闪耀般辉映着中华大地。

历史的脚步迈进了公元十七世纪。此时西方世界正处于文艺复兴的繁荣时刻。而在古老的东方土地上正战火连天纷乱不已。明王朝政策失当导致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最终遭受覆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山海关外的东北满洲女真趁势崛起。乘乱进关南下夺取江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上层集团统治的封建王朝――大清。习惯上也称满清。

这个肇始于中国东北白山黑水间一个小部落。最后竟能做到逆天改命夺取全国政权。这不能不归功于一个人。他就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的奋斗史就是一部草根逆袭的传奇神话。讲起来又是一部书。

清朝是在历史岁月中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那它各方面的历史资料保存的也比较完整。从中我们也能理顺出其发展脉络。从何而来。因何而兴。为何衰落乃至败亡都有明确的历史依据。

清朝统治者中最杰出的人物当属康熙皇帝了。即位时因年幼受权臣挟制。亲政后又逢南方三藩之乱。西漠葛尔丹作乱。北方沙俄虎视。东南台湾未定。这一件件棘手事都被他以极大的毅力高超的执政手段所化解。同时又廊清了中央版图。留给后来中国一个足够广阔的生存空间。功莫大焉堪称千古一帝。

随着大清康乾盛世的落幕。中国封建社会也走向了未路。彼时西方已经完成工业化革命。无论经济工业水平已非当初可比。而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大清统治者们仍在做着闭关锁国。万邦臣服于斯的迷梦。这个迷梦随着鸦片战争的炮响终被惊醒。

公元一八四O年对中国历史来说是个巨大的分水岭。以此为界古代中国演变为近代中国。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种社会转变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人的。由此后在长达一百零九年的时间里。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苦苦寻求着救国真理。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梦想无不是寻求救国真理道路上的体现。最后实现这个梦想的非是别人。就是诞生于乱世之中。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

我们铭记历史。才能更好的面向未来。看古今知兴替。就能更好的明了我们从何处来。将向何处去。(图片鸣谢网络。侵权必删)

其他观点:

  浩浩荡荡无比辉煌的五千多年中国历史中。中华文明经过不断创新、传承。形成今日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文明格局。


商朝对于天文天象的记载、对于干支记时法的运用等在甲骨文上有所反映。商代日历已经有大小月之分。规定366天为一个周期。并用年终置闰来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记录。

数学

商朝数字。看出中文百与千字的演化源头

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致三万的数字。明确的十进制。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计算能力。 光学知识在很早就得到应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镜。能在较小的镜面上照出整个人面。

文字

商朝文字-甲骨文(安阳殷墟)(40张)

考古学家从安阳的小屯村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说明殷商时代文字已经得到充分广泛的应用。发展得也比较成熟;汉字的结构在甲骨文中已经基本形成。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使后人对商朝的了解更为详细可靠。

商代甲骨文兼有象形、会意、形声、假借、指事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是成熟的文字。在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总共发现有4672字。学者认识的已有1072字。甲骨文因刻写材料坚硬。故字体为方形。而同时的金文。因系铸造。故字体为圆形。

总之。商朝的农业和畜牧、养殖业发展都比较快。手工业发展很快。青铜器的冶炼与制造都相当成熟。司母戊鼎就是商朝冶炼浇铸的。有了天干地支计时法。以及有了十进制等计算知识。著名的甲骨文就是这一时期的文字。

周王朝继承了夏商两代。是古代奴隶制度社会的鼎盛王朝。(前1044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三大王朝。确立了天子这一概念。天子即国家首脑。其实也就是礼制的建立。以后各个朝代都把礼乐作为立国之本。用礼乐教化人。中国的君臣观念。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中国的长子继承等一系列宗法制度也是此时建立的。中国的家族概念也是周朝礼制确立下来的。






1383年。南京设京师观象台。1439年造浑天仪置北京(1900年被八国联军德国劫走。1921年索回。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1442年。北京设观象台。

1446年。建晷影堂(位于北京古观象台西南侧)。

1607年。李之藻撰《浑盖通宪图说》刊行。

1617年。张燮著《东西洋考》记载海洋占候等的详细资料。

1634年。正式安装中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筩”(yong)。

1643年。出版《崇祯历书》。

数学物理

1450年。吴敬撰《九章算法比类大全》。

1524年。王文素著成54卷总计1500多问近50万字《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

1584年。朱载堉著《律吕精义》出版。

1592年。程大位撰《算法统宗》最早记载使用珠算方法开平方和开立方。

1606年。徐光启与利玛窦开始合译《几何原本》。

1613年。李之藻据西人克拉维斯《实用算术概论》和中国程大位《算法统宗》编译而成《同文算指》。

1637年。宋应星在《论气·气声》中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作出了合乎科学的解释。认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或急速运动冲击空气而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播。同水波相类似。

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2中提出:“宙(时间)轮于宇(空间)。则宇中有宙。宙中有宇。”提出了时间和空间不能彼此独立存在的时空观。在《物理小识》卷1中正确地解释了蒙气差(即大气折射)现象。

民间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制造放大镜、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著《镜史》(已佚)。

医学医药

1406年。朱棣等主持收集编成《普济方》(载方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个。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医方书)。

1567年在宁国府太平县试行中国人痘接种方法预防天花。(种痘预防天花是人工免疫法的开端。十七世纪中国种痘技术已相当完善。并已推广到全国。中国种痘法于十七世纪初传入欧洲)。

《本草纲目》

1596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在南京正式出版刊行。同期问世的还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

1601年。杨继洲著《针灸大成》。

1617年。陈实功收集了大量有效方剂。他注重实践。勇于革新。创造性地进行了截趾(指)、气管缝合等外科手术。著有《外科正宗》。书中对一些肿瘤也作了论述。

1624年。张景岳撰《类经》刊行。同年。再编《类经图翼》和《类经附翼》。

1640年。《景岳全书》64卷成书。

1641年。吴有性撰《瘟疫论》。

王夫之在《思问录·外篇》中提出了关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的观念。他说:“质日代而形如一。……肌肉之日生而旧者消也。人所未知也。人见形之不变而不知其质之已迁。……”

农学农政

1376年。俞宗本著《种树书》(记载了多种树木的嫁接方法。如桃、李、杏的近缘嫁接和桑、梨的远缘嫁接等)。

1406年。朱橚《救荒本草》问世(收集四百一十四种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料。载明产地、形态、性味及其可食部分和食法。并绘有精细图谱)。

1547年。马一龙著《农说》(记载了水稻的精耕细耘、密植、育苗、移栽等的种植经验。是中国第一部运用哲学观点来阐述农业技术的著作)。

1596年。屠本畯(jùn)著中国现存最早的海洋生物专著《闽中海错疏》(记载了沿海一带以海生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为主的二百多种水族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等)。

1608年。喻仁、喻杰合著《元亨疗马集》(著名的兽医学著作。内容包括对马、牛和骆驼的治疗经验。现今仍有实用价值)。

1617年。赵蛹著《植品》(有关西红柿的种植技术等)。

1628年。徐光启撰《农政全书》。

地理科技

1405-1431年郑和率大型远洋船队到达西洋三十余国;1425年《郑和航海图》编成。

1536年。黄衷著《海语》(记录东南亚史地与中国南洋交通情况)。

1565年。胡宗宪编《筹海图编》记录中日交通及抗倭事。

1589年。出现最早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1639年。顾炎武开始编著《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

明末徐霞客开始著《徐霞客游记》。

化学化工

1521年。四川嘉州(今乐山)凿成深达数百米的石油竖井。

1596年。《唐县志》记载以火爆法的采矿技术。

1596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二百七十六种无机药物的化学性质以及蒸馏、蒸发、升华、重结晶、沉淀、烧灼等技术。

1637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述冶炼技术时。把铅、铜、汞、硫等许多化学元素看作是基本的物质。而把与它们有关的反应所产生的物质看作是派生的物质。从而产生化学元素概念的萌芽。 《天工开物》中记载了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许多成就。如冶炼生铁和熟铁(低碳钢)的连续生产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化学热处理等钢铁热处理工艺和固体渗碳工艺等。

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7中记载了炼焦炭的方法:\"煤则各处产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欧洲到1771年才开始炼焦。

西学东渐

徐光启重视演绎推理。并特别把重点放在数学上。认为数学是其他一切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基础。徐光启在1629年即成立西局同年的七月二十六日。给崇祯帝上奏。提出“分曹”料理。即分学科研究的思想。并论述数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及数学在生产实践中作用。 [244] 他认为数学是“从用之基”。提出“度数旁通十事”:治历、测量、音律、军事、理财、营建、机械、舆地、医药、计时。在他掌管的“历局”内开展以数学为根本。兼及气象学、水利工程、军事工程技术、建筑、机械力学、大地测量、医学、算学及音乐等学科的研究工作。

历局有了科学研究机构的雏形。崇祯帝对此积极反应和支持。下旨批示“度数旁通。有关庶绩。一并分曹料理。该衙知道”。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有李之藻、李天经、孙元化、王徵。其后又有方以智。王锡阐等发扬。

地理。康熙时。曾组织人力对全国进行大地测量。经过三十余年的筹划、测绘工作。制成了《皇舆全览图》。这部地图“不但是亚洲当时所有的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所有的欧洲地图都更好、更精确” 。最后在《皇舆全览图》的基础上。根据测绘的新资料。制成了《乾隆内府皇舆全图》。在这份地图里第一次详细地绘出了中国的新疆地区。

农学。清代的农书约有一百多部。尤以康熙、雍正两朝最为繁盛。有《钦定授时通考》《广群芳谱》《补农书》等著作。 其中大型综合性农书《钦定授时通考》。是1737年由乾隆帝弘历召集一班文人编纂的。全书规模比《农政全书》稍小。因是皇帝敕撰的官书。各省大都有复刻。流传很广。

其他观点:

个人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历朝历代的发展贡献。主体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一个个的人。而不只是就朝代来泛泛而谈。

下面将分别从思想、政权和外交三个维度来介绍一些对中国历史做出杰出贡献的英雄。

思想方面。首屈一指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这个时代被称为人的发现和觉醒的时代。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墨子、老庄、孔子。

墨子。“野生工科博士”。拥有——鬼斧神工发明(包括——等)。实践出真知。在纷乱的战火间。墨子通过各种发明。悟出“兼爱非攻”思想:即没有任何亲疏贵贱的爱以及不要战争。

老庄。主张清静无为、顺应自然。

孔子。儒家创始人。主张以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为基本内容。追求个体、家国、天下的和谐。孔子的主张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思想。孔子在世时。他的主张始终不能为各国诸侯所用。颠沛流离如丧家之犬。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及后来的秦朝并没有得到重用。

第二个重要时期就是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代表人物:刘邦、刘彻、董仲舒。从汉高祖刘邦看上了儒家的“礼仪”。欲以之彰显帝王威仪开始。儒家思想便有了一线生机。汉武帝接受大儒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儒学由一种社会学说摇身一变成了一种政治学说。即由儒学变成经学。与之前不同的是。经学汲取了阴阳家、法家、墨家众多思想精华。在秉持仁、义、礼、乐的基础上。主张维护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强调尊卑有序的王权等级观念。“天子”作为皇帝的专称就是这个时期经学家的创造。经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集权与安定起到了一定积极正面的作用。但也应当看到其开启了儒学谶纬化的大门。将儒学变得庸俗与神秘。并夹杂了诛心的道德强制。

第三个重要时期便是宋朝程朱理学(魏晋玄学和隋唐佛学影响较小不再赘述)。代表人物: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理学标志着中国思想史由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之后进入又一个发展阶段。程朱理学继续秉持着儒家以理治国的儒家基本思想。使宗法、贞节、孝道等观念大行其道。获得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然而经过五百多年的发展。到了明朝前期。三纲五常的礼教桎梏益形强固。科学时文占据了士人的精神生活。使他们探索和追求新知的创造力日渐迟钝。民主与科学精神难以产生和传播。这些导致中国社会长期处于稳定却停滞的状态。

第四个重要时期即阳明心学。凭借丰富的阅历和不辍的思考。王阳明在儒、释、道之间有了崭新的领悟。他不拘泥于程朱教条。推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命题。构筑起阳明心学。完成了儒家思想的又一次自我更新。

政权方面。武王伐纣冲破了夏商以来的天命观。使中国人从迷信天命与鬼神的世界中开始走了出来。为注重伦理道德的周礼的出现打下基础。

秦始皇统一中国。但又二世而亡。昭示着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不能光靠严苛的法律制度。

汉武帝开疆拓土。汉凶之战改变了汉朝一直饱受匈奴欺辱的局面。锤炼了伟大民族的性格。

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对推动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他使整个拓跋鲜卑彻底融入华夏文明之中。北方众多少数民族在他的带领下一起投入民族大融合的高潮中。正是有了这样一次次的民族大融合。才使华夏民族的发展犹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

李世民、赵匡胤政权的建立使得中国封建社会文明达到新的高峰。同时给中国历史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朱元璋反腐的失败昭示着遏制腐败不能光靠酷刑。

外交方面。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使中原与更远的西亚、南亚、欧洲、非洲建立了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丝绸之路由此成为连接东西方世界的最重要的通道。从此再也没有间断。成为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郑和七下西洋。传播了中国和平友好的价值观。并将各种先进技艺带到四方。

耶律大石歪打正着。这位辽朝曾经的中流砥柱。在辽灭亡后建立庞大的西辽帝国。以期有朝一日东征收复故土。虽没能如愿。却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血脉了留在异国他乡。如今。吉尔吉斯斯坦契丹部落的人仍然保留着祖辈留下的生活习惯。他们依然眷恋着中华大地。

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伟大的历史。它是我们的过去。是我们来之不易值得珍惜和保护的文化财富。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风华三生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11:39

    中国,时期,封建社会,历史,甲骨文,北宋,明朝,中国历史,商代,世界

  • 郎不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11:39

    没想到大家都对能不能详细分析中国历朝历代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11:39

    大神谈不上。我本人倒是对中国历史兴趣比较浓厚。也读了不少有关于历史的各类书籍。就自己的读书心得说说浅见。有不足之处敬请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