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请容我来回答一下。所有这些民族英雄的名字。都不该被忘记。如有遗漏请留言提醒。
一、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原名重八。 后名兴宗。濠州人。逐出鞑奴复我中华。明朝开国皇帝。
二、徐达。字天德。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横扫蒙元的民族英雄。
三、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明开国名将。每每身先士卒的英雄。
四、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五、蓝玉。定远人。明朝开国名将。有胆有谋屡立战功。于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摧毁其职官体系因而名震天下。
六、大明成祖朱棣。驻扎北京。曾屡次北征蒙元。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后人称为永乐大帝 。民族英雄。
七、郑和。本姓马。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云南昆明人。明朝航海家外交家。扬威异域的民族英雄。
八、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明朝名臣、守卫北京的民族英雄。谥号武毅。
九、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又号孟诸。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和诗人、民族英雄。
十、俞大猷。字志辅。号虚江。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民族英雄。
十一、卢象升。字建斗。号九台。明末著名天雄军将领、抗清民族英雄。
十二、秦良玉。字贞素。四川忠州人。苗族。明朝末年著名女将。民族英雄。
十三、孙承宗。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府高阳县人。明末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忠贞的爱国者、满门死烈。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十四、史可法。字宪之。又字道邻。 明末抗清名臣、宁死不屈大节不亏。民族英雄。
十五、郑成功。本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因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国姓爷”。又因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十六、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南明儒将、诗人、民族英雄。与岳飞于谦同称西湖三杰。临终前抬头举目望见吴山叹: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因赋《绝命诗》一首。慷慨就义。
十七、堵胤锡。又名允锡。字仲缄。号牧游。明末大臣。宜兴人。一力推动南明联合义军抗清。死于征途。民族英雄。
十八、李定国。字宁宇。陕西榆林人。南明永历朝抗清名将。封号晋王。南天一柱般的民族英雄。
十九、陈子龙。字人中。南直隶松江华亭。明朝末年大臣。著名学者。明代第一词人。抗清民族英雄。
二十、夏允彝。夏完淳之父。字彝仲。松江华亭人。父子同为民族英雄。
二一、阎应元。字丽亨。北直隶通州人。明末抗清名将。任江阴典史。率六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铁骑。两百余门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史称江阴八十一日。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扬州全城。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阎应元被俘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却始终没有弯下膝盖。英勇就义。扬州全城民族英雄的代表。
补充一句。有朋友私信问我。为什么名中没有李成梁父子。没错。李成梁是战绩骄人。可努尔哈赤就是这位边疆大王养寇自重养虎为患给养出来的。本来李如松也应该在列。但他弟李如柏。他家族一门和后金的不清不白。实在让人无法直视。所以。都不配。
事实上。如果可以的话。我宁可选择江北四镇中唯一的忠贞者。黄得功。在那个武将投降多如过江之鲫的洪流里。唯有他还保持着一丝血气。是何等的不容易。
答自刘羽舟和萧铭珏
其他观点:
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他自己就是民族英雄。“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朱元璋和他的明军解救了整个汉人。历代得国之正无如明朝者。朱元璋时代的战将徐达、常遇春、蓝玉都应该是民族英雄。此后的永乐、宣德皇帝。维护汉族尊严和人民不受北元再次欺凌也是功不可没。即使后面正统皇帝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也是不失尊严。于谦打赢了北京保卫战。戚继光、俞大猷消灭了倭寇。以及后期对女真人的作战之中。涌现出来的一批将领都是民族英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代君臣真正实现了这点。
其他观点:
知识浅薄。就说两个大家都知道的吧
关键是民族英雄可不是谁都能担的起的。不是随便打打仗啥的就说他是民族英雄。
1、第一个当然得首推我们的于大人——于谦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丝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首《石灰吟》表现出来了于谦的为官气节和远大志向。怎么说呢。搁在今天就得这么形容于谦:他两袖清风。视功名如粪土。是一个践行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爱国官员。
于谦(1398—1457)在明成祖朱棣的时代就入朝为官了。当时于谦高中。进士及第可见他的学识非常厉害。在古代“学而优则仕”的原则下。于谦显然已经具备了步入仕途的资格。于谦刚直不阿是个当清官的好材料。因此朱棣也有心培养磨练他。后来他又受到了宣宗的赏识。为官清廉。多次担任外省高官。
后来。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这时正好是正统十三年(1448年)。就是这么赶巧。于谦此时被召回京仿佛就是天意。他就是被上天选中拯救大明王朝的救命稻草。
因为正统十四年震惊中外的土木堡之变发生了。明朝中央军数十万的主力部队都被小皇帝赔在了土木堡。北京只有几万弱军。土木堡离北京城又不是很远。所以蒙古人很快就会兵临城下。
面对这种危急情况。满朝廷的官员都主张放弃北京。朝廷迅速南迁。你能想象到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挺身而出说“敢言南迁者死!”的气魄吗?当时于谦这句话说的铿锵有力。守卫北京的主张绝不是他一时头脑发热的鲁莽。而是他清楚这其中对于明朝这盘大局的利弊。
幸而孙太后没有昏了头。她力排众议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掌管整个北京城的防务。于谦也没有辜负明朝朝廷的期望。别人不敢为而为之。保家卫国。抵御瓦剌。成功的守住了北京。赶走了蒙古人。于谦最大的功绩应该就是这个时候。为大明王朝强行续命。保证中华腹地的安全。保住了大明千千万万个百姓免于战火。于国于民他都是功臣。所以说他是民族英雄一点不为过。
2、第二个就是抗倭名将——戚继光
戚继光是明朝步入16世纪内忧外患的局势之下又一个力挽狂澜的人。
他的出身要比许多人好得多。年纪轻轻的时候就承袭了父亲的官职——登州卫指挥佥事。这个官在当地可不小。虽然承荫为官但是他并不是一个纨绔子弟。戚继光有着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
明朝初年就出现在明朝东部沿海的倭寇。到了明世宗嘉靖的时候已经愈演愈烈。成为了明朝第三个敌人。他们在东南沿海各省北起江苏南到广东到处烧杀抢掠。组成了一个强大的武装集团。使明朝的兵力捉襟见肘。陷入三线作战。
所以戚继光主动请缨。去大明的东南驱逐倭寇。在近十年的打击倭寇的战争中。他多次和另一位明朝大将俞大猷联合作战。在取得了岑港、台州、福建、兴化、仙游等战役中重创倭寇主力。基本扫平了东南沿海的大规模倭患。
南平倭寇之后。戚继光又为明朝在北方戍守边疆。防御蒙古人的进攻。又多次和辽东的李成梁协同作战。把鞑靼人打的大败。可以说在抵抗外敌入侵的时候戚继光是明朝必须要青史留名的人物。
3、第三个感觉应该是俞大猷吧
俞大猷是和戚继光齐名的抗倭将领。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可谓是战功卓著。他一生都在征讨倭寇。在浙江、福建、广东等地都打的倭寇抱头鼠窜。他有时候会和戚继光联合作战。所以说他和戚继光是明朝平定东南倭患的两大中流砥柱。保卫了东南沿海一带百姓的生命安全。
可以说东征西讨的他在抵御外族入侵的时候和于谦、戚继光等人一样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说是民族英雄绝对名副其实。
4、李如松
他是万历一朝的名将。他的父亲李成梁也很出名。在父亲的影响下李如松也成长为一个将才。
万历三大征之中的两个都是李如松指挥的。显然李如松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当时的明朝绝对是超一流的。特别是在近8年抗倭援朝战争中他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592年率领明军入朝作战。在平壤之战中大破日军小西行长等部。歼敌近万。又火烧龙山大仓。破坏了日军粮食补给线。为壬辰抗倭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极大贡献。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又出任辽东总兵。可惜的是他因为过于大意。死在了抵御蒙古人入侵的战之中。如果他不死。明朝在十几年之后的萨尔浒之战中肯定不会败于后金。
5、明末是个民族英雄辈出的时代
明末也有很多民族英雄。不过他们大都在与蒙古和满清的战斗中殉国或者死于自己人的手里。比如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卢象升等人都有民族大义的高尚气节。(具体细节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因为深夜码字我困了)
他们也发挥了力挽狂澜的作用但是仍然挽救不了明朝大厦将倾的趋势。所以他们也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各位看官们。深夜码了两个小时的字真很不容易。绝对原创。所以不要胡乱转载呦。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9232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明朝,民族英雄,于谦,倭寇,名将,明末,大明,北京,军事家,蒙古人
没想到大家都对有明一代,有哪些民族英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请容我来回答一下。所有这些民族英雄的名字。都不该被忘记。如有遗漏请留言提醒。一、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原名重八。 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