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海军巨款事件是怎么回事?有何历史?
原创

北洋海军巨款事件是怎么回事?有何历史?

好文

热门回答:

题主应该说的是二百六十万两的海军巨款事件。不过这笔款项其实和海军真的没什么关系。

光绪二十年九月二十三日(公元1894年10月21日)。李鸿章上了一道《请添拨备倭饷需折》。李鸿章的这个奏折。主要是因为为了准备对日作战的军饷、经费和订购军舰等开支巨大。已经入不敷出。请求朝廷立刻拨款。

而在奏折中提到有一笔“海军巨款本银二百六十万两”。存在汇丰银行、德华银行、怡和洋行开平矿务局等处生息。用利息修建颐和园。现在慈禧将这笔款项拨给李鸿章。用于甲午战争军费开支。

早在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醇亲王奕譞就因为颐和园万寿山修建款项不足一事致信李鸿章。希望他能和各地督抚共同筹集两百万两白银。“存储生息。以备分年修理”。

李鸿章接到此信以后。知道这其实是慈禧的意思。不敢怠慢。于是立刻通告两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曾国荃、湖广总督裕禄、湖北巡抚奎斌、四川总督刘秉璋、江西巡抚德馨等人。希望各地共同完成这个任务。

当然李鸿章在公开场合不可能说这笔钱是给慈禧老太太修园子用的。美其名曰这是“海军经费”。声明专款专用。这笔钱将用于购买军舰和海防防务只用。

存诸北洋生息。按年解京。以补正杂款之不足。本银专备购舰、设防一切要务

各地督抚接到李鸿章的信函以后也都是心领神会。尽管清末清廷和地方都财政困难。此前筹办海防时大家都喊着没钱。但是事关慈禧。督抚们都知道不可怠慢。于是立刻想方设法筹款。

最后在各地督抚的共同努力下。这个任务超额完成。最后筹集了二百六十万两白银。李鸿章随即把这笔巨款交给醇亲王奕譞。让他把钱分存各处生息。

当然。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虽然这笔款子冠冕堂皇的挂上了“海军经费”的名义。不过知道实际用途的人不少。御史林绍年觉得这事太荒唐。还上奏请求停止报效。

结果自然不言而喻。上书的林绍年遭到朝廷的严行申斥。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荃等各地督抚却受到嘉奖。可谓讽刺至极。

所以呢。这笔“海军巨款”只是掩人耳目的一个名义。其实从一开始就和北洋水师没什么关系。纯粹是给慈禧修万寿山用的。要说这事说明了晚清时期政局腐败。朝廷上下做事荒唐可以。但是真的不是挪用海军经费。

其他观点:

北洋水师。李鸿章筹建的那一个。因为缺乏海军军费。导致水师的船舰无法更新换代。甚至是船上的武器弹药也都是放了几年的陈货。最终的结局。自然是在甲午中日海战上。因为士兵们缺乏趁手的武器。被日本海军疯狂吊打。即使是想要开船将日军军舰撞沉。最终都失败了。

为了给自己过寿。慈禧打算筹钱修缮颐和园。经过了洋务运动。中国的工商业渐渐发展了起来。而且因为国门大开。中国的经济水平也有了较快幅度的增长。晚清时期的税收收入其实还是不错的。较之之前的历朝历代。都要强上许多。但是。晚清政府却常年欠债。入不敷出。这就导致了地方官员对各地百姓压榨的更狠。压榨百姓。讨好慈禧。这已经成为了地方官员的基本操作。

慈禧筹钱修缮颐和园。也不是明目张胆的拿钱。而是通过李鸿章向各地致电。要求筹备海军军费的名义筹备钱财。

各地官员也都知道慈禧大寿在即。这笔钱最终肯定是要落到慈禧个人腰包里的。因此。对于筹备钱粮这件事更加上心了。一时之间。各地筹备善款无数。尽管百姓因此民不聊生。但各地官员却满不在乎。

若是真的为了筹备海军军费。或许这群人还不会这么上心。海军强盛了。国家强大了。与这些人关系不大。而如果将慈禧哄的高兴了。加官进爵。都是随时的事情。

也不知道该说各地总督鼠目寸光。还是该说大清早已经从内部开始腐朽了。经过了这次假筹款时间。本来就资金见绌的北洋海军。更得勒紧裤腰带了。直到甲午中日海战开始。想必上面的人都没有想过会打的那么惨。

早在之前的鸦片战争等各次战争。清廷虽然吃了亏。但也不至于被完全压着打。此后。清廷算是完全没有话语权了。

其他观点:

好像稍微了解一些。主要是官僚腐败酿成的残剧。从而给以后在日本侵略我国的海上战争时埋下了不可扭转的伏笔。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风流种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8:37:30

    海军,慈禧,这笔,督抚,北洋,颐和园,总督,军费,都是,巨款

  • 风流种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8:37:30

    没想到大家都对北洋海军巨款事件是怎么回事?有何历史?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8:37:30

    题主应该说的是二百六十万两的海军巨款事件。不过这笔款项其实和海军真的没什么关系。光绪二十年九月二十三日(公元18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