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多尔衮为摄政王时。曾经的眼中钉索尼、鳌拜可想而知会是什么处境。一句话形容就是。打压打压再打压。
然后是睿亲王多尔衮战功赫赫。两白旗支持他。他的亲兄弟阿济格和多铎为他助威。
最后一派是没实力。有资格的代善、济尔哈朗等一些吃瓜群众。跟着和稀泥的。
多尔衮眼见大势已去。豪格已稳操胜券。谁也没想到这时候。剧情发生了反转。豪格不知道怎么回事脑袋短路了。假客气上了:“我德浅福薄。不能胜任。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
多尔衮立刻来了精神。得理不饶人。“他自己说的他不行。这可不赖我。他没资格再竞选了”。
豪格估计肠子都悔青了。门外的索尼、鳌拜等也是在心里把豪格骂了一万遍猪脑子。虽然豪格不行了。但现在有优势。不能让多尔衮得逞。于是鳌拜等人按剑离席说了下面一番话:
“我们这些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饭。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有如天高海深。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们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
这下鳌拜、索尼和多尔衮的梁子算结下了。可以说是他们几个从中作梗把多尔衮的皇位搞丢了。多尔衮当上摄政王之后。便开始有计划的打压他们。
内部瓦解“八大臣”
八大臣内部在豪格失败后。有人迅速审时度势。向多尔衮靠拢。第一个就是拜音图。他以告发郑亲王济尔哈朗为投名状。多尔衮就此扳倒济尔哈朗。成为了唯一一个摄政王。开始掌控朝局。
紧接着何洛会叛变。谭泰、冷僧机被下狱。二人早就想放弃抵抗了。也投降了多尔衮。
软硬兼施
叛变的谭泰首先告发索尼把内库的漆琴私自赠与他人。这本来是些小事。但在有心人眼里。这就是证据。于是。索尼被削去爵位。
又过了几年。贝子屯齐诬告索尼与图赖等人谋立肃亲王豪格。多尔衮立即将索尼夺官抄家。撵到昭陵给先帝守灵去。这样两下索尼就被多尔衮废了。
有功不赏。无事生非
多尔衮知道鳌拜又臭又硬。不可能反水。也不招降了。直接打压。
多尔衮的亲哥哥阿济格私底下总叫顺治“孺子”。被人举报。多尔衮让阿济格做检查并全军通报。表面上是惩罚阿济格。实际是在羞辱顺治。让鳌拜和谭泰(当时未叛变)召集部下。聆听阿济格“检讨”。鳌拜和谭泰知道不是好事。就未执行。
这下被多尔衮抓住把柄。敢违抗圣旨?结果。鳌拜撤职并罚银100两。打李自成立的战功再不能提。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没过一个月贝子屯齐告济尔哈朗。鳌拜又被揪出来。被告发曾谋立肃亲王豪格。应被处死。但鳌拜功劳太大。多尔衮又改为了罚银自赎。
没过几天。侍卫廓步梭又告发鳌拜在皇太极死时。调动两黄旗逼宫多尔衮的事。罪名叫“擅发兵丁守门”。鳌拜本应被判处死刑。又改为革职为民。
所以多尔衮时期。索尼鳌拜一直在忙着自保。应对打压。直到1650年12月31日。多尔衮去世。鳌拜和索尼才解除了警报。顺治亲政后。重用索尼、鳌拜。两人也得以从新回到政治舞台。并在顺治驾崩时成为辅政大臣。达到了官场生涯的巅峰。
其他观点:
鳌拜这个人。名气很大。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
在当年。他是满洲第一勇士。巴图鲁。功勋卓著。是顺治留下的四大辅政大臣之一。在现在。他是自媒体中的热点人物。被一群摔跤小孩擒拿的故事。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康熙虽然非常痛恨他。给他罗列了30大罪状。但是最终也没有判他的死刑。而是把他囚禁了起来。只是鳌拜受不了这种巨大的身份落差。在狱中郁闷死了。
康熙为什么不敢杀鳌拜?
一方面。是康熙的仁慈。他看到鳌拜身上的无数疤痕。这些都是为了大清留下来的。是鳌拜曾经的荣耀。不禁心软了。
另一方面。当年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和豪格展开皇位大战。是鳌拜率领两黄旗和多尔衮正面硬刚。才促成了顺治的继位。康熙才能当上这个皇帝。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鳌拜绝对是康熙的大恩人。
不过。这种所谓的“正面硬刚”。只是鳌拜的想法。在多尔衮眼中。鳌拜算个屁啊。还硬刚。一个小指头都捏死你了。
两个人都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鳌拜。顶天了算是一个“大院子弟”。而多尔衮。那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在今天。就是“神秘人物”。
多尔衮执掌大权的时候。鳌拜。索尼这些人。哪有拔份儿的资格。能活着就不错了。看看豪格。皇太极的亲儿子。还不照样被多尔衮玩死了。
皇位大战。鳌拜誓死效忠两黄旗
1643年。皇太极去世。此时的鳌拜和索尼都还不是什么大官。
鳌拜是镶黄旗副都统。相当于地方大员里的二把手。索尼是甲喇章京。相当于朝廷里的一个中层领导。
但是。这两个人都是皇太极的死忠粉。
鳌拜不说了。很早就跟着皇太极东征西讨。打过察哈尔。打过朝鲜。打过皮岛。打过松锦之战。被誉为满洲第一勇士。
索尼一开始是文臣。他们原本属于海西女真。拖家带口的投奔了努尔哈赤。因为他和他爸爸俩人精通满。蒙。汉三种文字。所以皇太极让他到弘文馆任职。授予“巴克什”。就是“博士”的意思。
1629年。皇太极借道蒙古突袭明朝京师。眼瞅着就打到北京城了。崇祯急调袁崇焕回师救援。在战争中。皇太极长子豪格突入阵地。被明军包围。是索尼拼死进入。把豪格给救了出来。
由于皇太极死的突然。没有留下任何遗诏。因此。皇位由谁继承。成为最大的一个问题。八旗内部爆发了皇位争夺战。
当时。清军尚未入关。还在沈阳那嘎达。而且。大清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嫡长子继承制。前两个皇帝。努尔哈赤是自己打出来的。皇太极是八旗推举的。因此。皇太极死后。八旗沿用了推举制度。
当时有资格被推举的只有两个人。分别是皇太极长子豪格和努尔哈赤十四子多尔衮。
论实力。俩人真的是不相上下。豪格手握两黄旗。是皇太极的长子。而且也是战功赫赫。多尔衮三兄弟手握两白旗。是努尔哈赤的亲儿子。兄终弟及。在女真人眼里。也是合理合法的。
为了推举豪格上位。索尼、鳌拜、图赖、图尔格、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冷僧机这8个人结成了同盟。在豪格的府里进行秘密商议。并一起发誓。坚决拥护豪格继位。
8月14日。八旗会议在崇政殿举行。会议的唯一事项。就是推举出新的皇帝继承人。
会议一开始。索尼就迫不及待的提出立豪格为继承人。多尔衮用眼神冷冷的扫射了他一眼:“你算什么东西。狗奴才。这是我们爱新觉罗的家事。也轮到到你说话。滚出去”。
索尼和鳌拜等人悻悻的从崇政殿里走出来。鳌拜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他早就密令两黄旗士兵包围了崇政殿。大有一种鱼死网破的态度。他对两黄旗士兵说:
“吾辈食于帝。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
看见没。这态度。今天如果不立豪格。鳌拜就要跟他们玩命。
崇政殿内。也是火药味十足。毕竟是皇位啊。太诱人了。不仅仅是豪格和多尔衮。皇太极的其他几个兄弟们。也眼巴巴的看着呢。
多尔衮的同母亲弟弟多铎首先发言。他说:“太祖遗诏里有我的名字。所以。我有资格继承皇位”。豪格当然也不能认怂。他针锋相对的说:“太祖遗诏里。也有我的名字。凭什么是你”。
多铎其实是虚晃一枪。他转头又说:“那我们两个都不当。按长幼来论。应该是二哥代善来当”。代善年龄大了。当个好事佬主持一下局面还行。让他当皇帝。他没有这个能力。所以赶紧推辞。
这时候。多铎才说出他的真实想法:“既然大哥不当。那就让十四哥多尔衮来当。他有这个能力和威望”。
豪格再次反对:“父死子继。我是先帝的长子。论资格。我才是第一继承人”。这个时候。鳌拜带领的两黄旗士兵。在门口山呼海啸的喊:“支持豪格。支持豪格”。
多尔衮见状。知道今天是讨论不出来结果了。于是就提议休会。第一次皇位继承人大会就这样不欢而散。
当天夜里。皇太极的庄妃(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找到了多尔衮。她是要给自己的儿子谋划一个好前途的。
彼时的庄妃。还不是后来威风八面的孝庄太后。只是一个受气小媳妇。在皇太极众多妃嫔中。她是最不得宠的一个。和皇太极之间并没有太多感情。
在波澜诡谲的皇宫中。妃嫔一旦不被皇帝宠爱。儿子又没有当上皇帝。那她的一辈子就完蛋了。只能在后宫孤独终老。甚至还会被其他妃嫔欺负。
皇太极死后。皇位大战。硝烟四起。庄妃反而嗅到了一丝反击的机会。
她对多尔衮说:“目前。你和豪格俩人相持不下。争夺到最后一定是两败俱伤。弄不好。还会让大清国四分五裂。先帝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就会毁于一旦。不如立我的儿子福临为帝。你当摄政王。大权还在你的手里。这样也能让豪格主动退出竞争。你会成为最大的收益者”。
而且。庄妃还向多尔衮暗示。她已经做通了两红旗旗主代善和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的工作。三比一。豪格已经基本出局了。
送走庄妃后。多尔衮仔细的思考了一下。退出皇位竞争。立福临为帝。自己当摄政王。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首先。和豪格竞争。真的有可能导致大清国的分裂。这是多尔衮不愿意看到的。大明已经岌岌可危。只差一个机会。女真人就可以入关统治中原。获得更大的领土和资源。
这是多尔衮和皇太极努力多年的结果。他不能因小失大。况且。福临才6岁。自己这个摄政王。就相当于皇帝。只是一个名义的区别。
其次。多尔衮只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而且他在打仗的时候伤了要害。以后也生不出儿子了。即便是他当了皇帝。也不能传下去了。到时候。 还会引起皇位大战。于江山不利。
第二天。八旗会议重新召开。济尔哈朗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立福临为新帝。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共同当摄政王。
这个方案。出乎豪格的意料。他没想到自己突然之间成为了棋子。而且。代善也是默许的。豪格突然明白。自己被抛弃了。两黄旗选择了新的代言人。而且似乎和两白旗。两红旗。镶蓝旗达成了一致意见。
就这样。豪格也被迫退出了竞争。八旗会议一致通过。立6岁的福临为新帝。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
对于鳌拜和索尼等大臣来说。这个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无论是豪格还是福临。都是先帝皇太子的儿子。他们总算是做到了维护先帝一脉的责任。
原本以为是自己的胜利。没想到。这才是他们噩梦的开始。鳌拜。索尼被多尔衮一顿狂虐。按在地上使劲儿的摩擦。摩擦。再摩擦。
多尔衮执政的6年时间里。鳌拜和索尼的主要任务就是。想办法活着!
多尔衮上位。鳌拜被处处打压
多尔衮当上了摄政王。虽然他大权在握。与皇帝无异。但是。毕竟不是名正言顺的皇帝。因此。他心中是有气的。给他带来这种气的。就是鳌拜。索尼。豪格。另外就是济尔哈朗。
于是。多尔衮展开一些列手段。对这些人进行了无情的报复。
先来说一下济尔哈朗。
他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但是。从小就跟随努尔哈赤生活。和皇太极的关系非常好。也深受努尔哈赤的喜爱。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中。唯一一个不是皇室直系子孙的人。
1644年。跟随多尔衮入关。被封为“信义辅政叔王”。是大清朝除了多尔衮以外。唯一被称为“叔王”的人。
1647年。济尔哈朗修建自己的府邸。一不小心超了规格。擅自使用了铜狮、铜龟、铜鹤。因此。被多尔衮罢免了辅政王之职。
从此以后。多尔衮就是成了唯一的摄政王。再也没有人能制约他了。
他把皇帝的玉玺拿到自己的府上。大臣们朝拜完顺治后。还要到多尔衮的府上朝拜。甚至。多尔衮还一再提升自己的封号。从皇叔摄政王。到皇叔父摄政王。最后变成“皇父摄政王”。俨然以皇帝自居。
1648年。贝子屯齐、尚善、屯齐喀等诬告济尔哈朗。说他当年明知道两黄旗拥立豪格。而不进行举报。而且。清军入关的时候。居然让镶蓝旗走在队伍的前面。明显违反了规定。于是。多尔衮削去了的亲王爵位。改为郡王。
济尔哈朗。再也没有能力与多尔衮抗衡。只能唯命是从。
再来说一下豪格。
豪格就比较惨了。现在有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是因为他死的比较早。
在清军还没有入关前。豪格就因为“言语中伤摄政王”。被多尔衮削去了爵位。这个罪名。简直是小题大做。所谓“言语中伤”。估计也就是在背地里对多尔衮骂骂咧咧。
都被你给挤兑下去了。背后骂几句。再正常不过了。是个人都会这么干。即便是当面骂了。也是很有可能的。要不然还是个爷们吗?
1644年。清军入关后。多尔衮大肆封赏。又重新恢复了豪格肃亲王的爵位。并给他派了一个差事。去追剿张献忠部。
豪格二话不说。带着鳌拜就上了战场。一路追剿。斩杀张献忠上万人。并亲自射死了张献忠。
这么大的战功。本来应该嘉奖。但是。多尔衮又找到了豪格的毛病。说他的部下有人冒领军功。把豪格给打入了大牢。
这事儿整的。一看就是针对豪格。手下犯错。豪格顶多是负有领导责任。给个记过处分就行。真正应该处死的。是冒领军功的人。
豪格也是太憋屈啊。死在了狱中。年仅40岁。更让她憋屈的是。他死后。他的大老婆。小老婆们都被多尔衮给霸占了。
再来说说一下索尼。
清军入关后。索尼晋封为二等昂邦章京。仍然是一个中层干部。不过。他处处和多尔衮作对。
此时。当年一起发誓拥护豪格的八个人已经分道扬镳。图赖、图尔格、拜音图、何洛会、谭泰等人投靠了多尔衮。
索尼揭发谭泰私自隐藏圣旨。被捕下狱。谭泰也反咬索尼一口。说他私自把内库的漆琴赠与他人。于是。索尼被削去了爵位。
1648年。济尔哈朗被人诬告的时候。也连带着把索尼处理了。罢了他的官职。把他打发去给皇太极守陵去了。
最后说一下鳌拜。
鳌拜是满洲第一勇士。打仗是一把好手。因此。多尔衮继续留用鳌拜。让他为自己冲锋陷阵。但是。打击是不可避免的。
1644年。清军入关后。阿济格带领鳌拜等人去追击李自成。大获全胜。阿济格狂妄的不行。私下里称呼顺治皇帝为“这个小子”。被人举报。多尔衮让鳌拜和谭泰召集部队。然后。让阿济格当着全体将士的面进行“深刻检讨”。
此时。谭泰已经投靠了多尔衮。他觉得这样做会让阿济格很没面子。毕竟。多尔衮。阿济格。多铎三人是一奶同胞。是真正的亲兄弟。
于是。谭泰就没有召集部队。鳌拜也没有多想。同意了谭泰的意见。结果。因为这事儿。鳌拜被罚了100两银子。
你说。这上哪儿说理。明明是阿济格犯错误了。最后受到惩罚的却是鳌拜。在谭泰举报索尼的时候。鳌拜也多次为索尼说话。也被处罚几次。
1648年。鳌拜带兵追剿张献忠。大获全胜回来。手下有个参领希尔良。冒领军功。又被罚了100两银子。这还不算完。4月。又有人翻旧账。说他当年为了拥立豪格。带兵包围崇政殿。是大不敬。被革职为民。
济尔哈朗被诬陷的时候。鳌拜也没有跑的了。不过。他最后交了罚款。被免于处罚了。
可以说。在多尔衮执政的6年中。鳌拜无论立多大的功。都不会得到奖赏。反而是不断的被打压。哪怕是一点点小事。都会扣到他的头上。
好在。鳌拜和索尼俩人终于熬了出来。1650年。多尔衮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
守得云开。鳌拜成为辅政大臣
多尔衮死后。那些他曾经打压过的人。都开始反攻倒算了。
首先跳出来的就是济尔哈朗。这几年。济尔哈朗是被压的死死地。他早就憋屈坏了。与三位亲王一起联名。历数多尔衮的罪状。
甚至连多尔衮曾经的手下。苏克萨哈。也跳出来揭发自己的前老板。真是有一种墙倒众人推的感觉。
最高兴的人。还有顺治皇帝。当了6年的傀儡。堂堂大清皇帝。活在摄政王的阴影下。更让他不能忍受的是。多尔衮居然搞自己的母亲孝庄太后。
于是。顺治将多尔衮开棺鞭尸。削去爵位。这位大清第一摄政王。生前有多风光。死后就有多悲惨。
1661年。顺治去世。临死前。他任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四大辅政大臣。
多尔衮死了。顺治死了。鳌拜。才迎来了他人生中的巅峰时刻。
这四位辅政大臣中。索尼位居首位。但是。他已经年龄大了。他是努尔哈赤时代的人。历经四朝。已经不怎么过问政事了。
苏克萨哈是“投诚”过来的。原来是多尔衮的人。靠着出卖前老板。获得了顺治的信任。因此。鳌拜从来没有把他放在眼里。遏必隆是个骑墙派。对鳌拜没有什么威胁。
因此。鳌拜虽然位居四大辅政大臣之末。但是。他却是妥妥的实权派。
鳌拜是镶黄旗人。多尔衮是正白旗。当年清军入关的时候。多尔衮把大量的良田都给了正白旗。给镶黄旗的都是一些不太好的地。鳌拜掌权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和正白旗换地。
原本。鳌拜以为凭借自己的地位。这件事应该办的很顺利。没想到。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三人联名反对。鳌拜气愤极了。想要把这三个人给处死。
这件事惊动了小康熙。他心里明白。这三个人只是秉公执法而已。并没有什么大错。因此不同意处死他们。但是。鳌拜还是背着康熙。处死了这三个人。
康熙留下了眼泪:“没想到。我和我爸爸一样。也成了傀儡”。
抗命处死这三个人。康熙居然连个屁都不敢放。鳌拜更嚣张了。在作死的路上一路狂奔。
索尼虽然老了。但是还没有糊涂。他看见鳌拜不可一世的样子。知道他已经忘记了初心。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誓死拥护先帝的热血青年了。变成了一个擅权专政的大老虎了。
于是。在索尼临时前。他建议康熙尽快亲政。一旦亲政。鳌拜就要还权于皇帝。就能对他形成制约。
1667年。康熙14岁了。他按照顺治的惯例。也宣布亲政。
苏克萨哈其实早就看不惯鳌拜了。趁着这个机会。他主动宣布辞去辅政大臣的职务。因为皇帝已经亲政。就不需要辅政大臣了。
苏克萨哈辞职。其实是对鳌拜的一种逼迫。既然排名第二的苏克萨哈都辞职了。你鳌拜又有什么理由赖着辅政大臣的位置不走。
没想到。鳌拜居然连苏克萨哈都敢整。而且。是直接把苏克萨哈给处死了。身为四大辅政大臣最末的鳌拜。居然把排名第二的辅政大臣给处死了。这绝对是惊人之举。
但是。康熙依然不敢把鳌拜怎么样。因为他刚刚亲政。还没有掌握大权。朝堂之上。到处都是鳌拜的人。康熙也是举步维艰。他只能忍耐。
1669年。康熙召鳌拜过来商量事情。鳌拜全无防备。在他眼里。康熙就是整天和一帮小屁孩玩摔跤。不务正业的皇帝。没什么好担心的。
没想到。就这这一帮玩摔跤的布库少年。擒拿住了满洲第一勇士鳌拜。康熙定下他30大罪状。打入大牢。
康熙去牢中看鳌拜的时候。鳌拜掀起了自己的上衣。露出了一刀刀疤痕。他说:“这些。全部都是为了大清国而挨。其中一个刀疤。还是为了救皇太极才留下。我是大清的功臣啊”。
康熙心软了。他也知道。鳌拜是功臣。没有他出生入死。没有他当年立挺豪格。皇位就不会落到顺治手里。也轮不到他康熙来当皇帝。
因此。康熙并没有处死鳌拜。只是把他囚禁了起来。
但是。从拥有绝对权力的辅政大臣。到低落人间的大牢。这种巨大的差距。让鳌拜接受不了。没多久。他就病死在了大牢里。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索尼做到了。鳌拜却忘了初心。这也是他最终落得囚禁之死的原因。
原本。他是可以留名千古的。可惜。一念之差。错误终身!
其他观点:
在满清初期。多尔衮绝对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他虽没有皇帝之名。却享有皇帝之礼遇、皇帝之实权。他不是皇帝。却胜似皇帝。死后还被顺治帝追封为皇帝。
而鳌拜也因为栽在少年天子手里被人熟知。他们都是清朝初期实权派。那到底谁厉害?
只能这样说。多尔衮活着一天。索尼、鳌拜就被压着一天。直到多尔衮去世。他们才翻身。
多尔衮摄政。可以说他有天然优势。一是他本身地位尊贵。他是大妃阿巴亥所生。又是努尔哈赤宠爱的儿子。16岁就开始取得战功。获封贝勒。而后人生如开挂般。立下战功无数。满清的建立。多尔衮可以说居功至伟。
四哥皇太极继承了汗位后。也特别器重多尔衮。还准许他参与国家政务的讨论与处理。
多尔衮也确实不负所望。在跟随皇太极征讨蒙古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皇太极对他的厚爱。甚至超出了对自己的亲生儿子豪格。
他的显赫地位与索尼、鳌拜不可同日而语。
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清太宗皇太极突然猝死。由于皇太极生前未来得及立储君。前清时代一个至关重要的敏感关口到来了。皇位由谁来继承这个将会决定大清国未来走向的严峻问题摆在了朝臣面前。
在皇族中。最有希望被推举为继承人的有两人。一为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另一位就是睿亲王多尔衮。
先来比较两人实力。
满洲八旗中的正白、镶白两旗鼎力支持多尔衮。他的两个同胞兄弟英亲王阿济格和豫亲王多铎肯定支持多尔衮。也有很多王公大臣曾跪求他继位。
豪格和他旗鼓相当。他比自己的叔父多尔衮还要年长3岁。和多尔衮一样。也是智勇双全。
豪格不仅坐拥皇长子的先天优势。而且他还是大清帝国位高权重的四位亲王之一。还有。皇太极生前统领的正黄、镶黄两旗此时也誓死效忠豪格。支持他的为两黄旗的八位大臣:索尼、鳌拜、图赖、图尔格、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冷僧机。他们最不愿意看到多尔衮继位。
政治势力博弈。旗鼓相当往往意味着谁都不能笑到最后。
八月十四日。在皇位继承人推举大会上。索尼、鳌拜等朝廷重臣坚决主张拥立豪格继位。也就是将多尔衮排除在外了。多尔衮恼羞成怒。强令他们退场。
可见当时。他们根本无法和多尔衮抗衡。
于是。在场的英王阿济格与豫王多铎继续提议让多尔衮继位。多尔衮却并未表态。多铎便毛遂自荐道:“太祖遗诏里也提到了我。既然你不愿意。那就立我为帝。”
多尔衮没再迟疑。当即说:“太祖遗诏也说到了肃亲王豪格。不只是你一人。”
显而易见。多尔衮这句话将豪格也排除在外了。
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的皇长子)说:“既然多尔衮不同意继位。那就立皇长子豪格。”
豪格心里也憋着气。冷冷地说:“我何德何能。怎堪此大任?”说完。豪格也离开了。
这个傻缺。关键时刻说这负气的话。亲手扼杀了自己的机会。
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较劲。稍不留意。都可能会万劫不复。多尔衮看清了这种局面。决定退而求其次。就提议说:“既然大家都没有这个意思。我也赞成由皇子来继位。那么。就让皇九子福临来继位吧。在他成年之前。可由我和郑亲王济尔哈朗来辅佐。”
多尔衮的这个提议。对于各方来说都算得上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折中之选。因此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同意。多尔衮虽然没有得到皇位继承权。却也争取到了辅政亲王的地位。
于是年仅6岁的福临成了最后的黄雀。福临正式在天政殿登基。年号顺治。
当时辅政亲王共两位。另一位为济尔哈朗。多尔衮首先下令取消先前的军国大事共议制度。然后在九月十一日。多尔衮以皇帝的名义命令辅政王济尔哈朗率军攻打锦州与宁远。一个月后。郑亲王济尔哈朗征战归来。形势已不可逆转。便下令各部官员。称以后凡事都要首先向睿亲王多尔衮汇报请示。自己则身居其次。多尔衮真正做到了大权在握。
接着对付侄子豪格。
独揽大权后。多尔衮还不忘对两黄旗进行分化。削弱豪格的势力。
顺治元年(1644)四月一日。豪格的一名部下出来检举他。多尔衮就顺势将他贬为庶民。豪格的部下也被杀戮殆尽。
顺治四年(1647)正月。多尔衮再度起用豪格。让他率兵去攻打张献忠。两年后。豪格将张献忠杀死。不过。等待豪格的并不是多尔衮的封赏。而是再次被幽禁。不久。时年40岁的豪格就在郁郁寡欢中无疾而终。
此时。多尔衮的权势已经声震朝野。早在顺治二年(1645)。多尔衮便得到了“皇叔父摄政王”的称号。但他并不满足。又在顺治五年(1648)。直接以皇帝的名义下诏尊自己为“皇父摄政王。”
多尔衮对自家人都不留情。对拥护豪格的重臣当然更不手软。
他肯定要狠狠修理那些刺儿头。他是如何处理站在外面嚷嚷着要豪格当皇帝的两黄旗的八位大臣的?
这八人中。有四人在豪格争夺皇位失败后。迅速转换阵营。倒向多尔衮阵营。他们是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冷僧机。
最先叛变的是拜音图。他不但背叛了豪格。更是跑到多尔衮那儿。告发郑亲王济尔哈朗说多尔衮坏话。这就帮助多尔衮扳倒了郑亲王济尔哈朗。使多尔衮实现了大权独揽。
其次是何洛会的背叛。此人背叛豪格后。也做了一件不仗义的事。他告发图赖、图尔格两人。说他们说多尔衮坏话。导致这两人遭到了多尔衮的打击。将二人削去宗籍贬为庶民。
这样一来。支持豪格的两黄旗的八大臣。四人倒向了多尔衮。两人被贬为庶民。只剩下了鳌拜和索尼两人。他们自然也成了多尔衮重点打压的对象。但这两人始终没有向多尔衮屈服。
多尔衮在做摄政王期间。数次打压索尼。
索尼文武双全。当初在皇太极在世之时得到重用。对他首先开刀。最具有代表性。也最能杀鸡儆猴。
顺治二年。索尼被多尔衮解除了启心郎的职位。但仍让他理六部之事。同年。谭泰告发索尼把内库的漆琴私自赠与他人。索尼被多尔衮削去爵位。
顺治五年。贝子屯齐诬告索尼与图赖等人谋立肃亲王豪格。多尔衮借此事也将索尼夺官抄家。安置到了昭陵守皇陵。
至此。索尼算是被多尔衮收拾完了。直到多尔衮死后。顺治才重新启用索尼。并对他委以重任。
下一个人选就是鳌拜。
鳌拜是一个典型的武将。人也比较直率。心眼少。曾经跟随皇太极在松锦会战中战胜明朝总督洪承畴的十三万大军。因为勇猛无畏被人们称之为“大清朝第一勇士”。这样刚硬人物。自然遭多尔衮打压最严重。
顺治元年。英亲王私下称顺治皇帝为“孺子”。清廷让谭泰和鳌拜两人召集部将。将阿济格“称上为孺子”之语传示晓谕。但谭泰顾及阿济格情面。没有照办。鳌拜也听了谭泰之言没有执行此事。多尔衮知道此事后。罚了鳌拜100两银子。还不许鳌拜报征讨李自成的军功。随后鳌拜又因庇护索尼再次获罪。被革职处理。
顺治五年。征讨完张献忠后。参领希尔良有冒功领赏的行为。鳌拜也因此受到牵连。被多尔衮以“勘察不实”的罪名。削去职位。罚银100两。
不久。当初揭发索尼那个家伙贝子屯齐又揭发了鳌拜。说鳌拜欲谋立豪格为王。就和当初整治索尼一样。同一出套路。这可是大罪。原本要处以死刑。后来顺治觉得鳌拜功大免除死刑。依旧罚款。
同年四月。侍卫廓步梭又告发鳌拜在皇太极死时“擅发兵丁守门”。鳌拜被判处死刑。后改为革职为民。
同一年鳌拜两次被判死刑。可见多尔衮对鳌拜的打压力度。
经过两次诬陷。鳌拜还依旧屹立不倒。多尔衮不死心。于是继续下黑手。
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说自己腿受伤。顺治知道后去看望多尔衮。谁知道这事情也能跟鳌拜扯上关系。还说鳌拜包庇别人导致走漏风声让顺治知道多尔衮生病。又以包庇罪判处鳌拜死罪。后改为免死罚赎、降爵。
就这样。这七年间。鳌拜的不断被罚银。判死罪。降爵成为平民。索尼也去守陵。估计多尔衮下一步就是斩草除根。可惜多尔衮没有那么长寿。在1650年年底。在外出行猎时坠马受伤。后不治身亡。让索尼和鳌拜总算留住一条小命。
多尔衮去世后。顺治皇帝继续重用两人。最后顺治皇帝临终还命索尼与鳌拜做辅政大臣辅佐康熙。两人总算没有白白遭受曾经那些苦难。
小结
当多尔衮执掌朝政的时候。索尼和鳌拜什么事也干不了。只能做一件事情就是忙着保命。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多尔衮给安个罪名处决。还好两人算是命硬。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9785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多尔衮,鳌拜,索尼,太极,顺治,黄旗,亲王,摄政王,皇帝,先帝
没想到大家都对多尔衮执掌朝政时,索尼、鳌拜等大臣在干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多尔衮为摄政王时。曾经的眼中钉索尼、鳌拜可想而知会是什么处境。一句话形容就是。打压打压再打压。然后是睿亲王多尔衮战功赫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