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小时候家里靠养猪获得收入。供我们上学。家里零用。养猪是要受累的。给猪拔草、和食、打扫猪圈、还给猪在兽医站打防疫针。有时候还会被狼叼吃。或者被贼偷走。养猪真不容易。我曾记得父亲辛辛苦苦的养了一头猪。养大了去市集上卖。价钱都说好了。可是买的人家仔细的看到有一只猪脚是五个踟。人家不要了。说这是五爪龙买回去会对家庭不吉利。这一下子传出去了。既不能杀肉吃。也没人敢买。我父亲辛苦了大半年就这样白白的把猪给扔了。还有一次。夏天的黎明四五点钟。听到猪圈的猪在不停的叫。我们开门去看。猪好好的躺在圈里。可是旁边有一只狗。我说:狗!这狗看看我不理我。突然父亲出来喊了一声:狼!这只像狗的狼才跑了。我们仔细一看猪被狼吃的只剩下皮包骨头。狼的偽装是非常狡猾的。通过这些经历我觉得家里养猪非常的不容易。弄不好贴了本钱费了工夫。养猪不容易。赚钱更不易!
其他观点:
【原创】我小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养猪。
那时候还是集体经济。村里给每家每户建养猪圈。当时。我们村里的山坡上有很多几米大岩石。
村里有一位在海南农垦局工作的劳乡。他在农垦系统的农场学会打石头。他把开采并加工石料的技术传授到我们村里。村里很多人跟着他学开采岩石技术。从工具加工到开采石料并加工。全套技术都会。
当时我还小。无法参加开采石料技术。开采石头的主要是55年以前出生的那批人。
他们懂得把石头解小成规格65*135*280的石砖。卖个好价钱。当时石砖的销路很好。
开采岩石队如果有石料长度有1米长岩石。他们就拿来打成60*400*1000的石砖。利用这个规格的石砖围砌3000*12000规格的养猪圈。高度约800毫米。养猪圈分成两段。两段高低120毫米。底全部利用石块铺成。猪圈里铺稻草干。好让猪行走方便自然。被猪踩烂的稻草梗还可以作为农家肥料。养猪圈往往建排。六七间一排。根据地方大小而定。
猪苗大多从广西进货。也有少部分是本地养母猪生的猪仔。养猪料以番薯和叶子为主。所以家家户户地里基本上种植番薯。木番也是上等的养猪好料。
辅料主要是从水田里捡的水草之类。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水草之类。
番薯和木番要经过水煮熟以后才能用以喂猪。外加米糠等等。剩饭剩菜均利用水桶装着留下喂猪。
其他观点:
我小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养猪。一是增加经济收入。二是用来炼农家肥料。当然我家也不例外。
我家那时候还在堂屋的右手边。专门砌了两间房。一间小点的关鸡鸭。一间大点的养牛和养猪。
每次养猪都是同时买两只小猪回来一起养。一年可以养两档四头猪。记得我上小学时(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饭和喂猪。做饭都是用大铁锅。每次要煲一大锅粥。一家人吃剩下的就用来喂猪。冬天还要给猪另外煮番薯或者木薯。拌着米糠、蕃薯藤等。粗细搭配。把猪喂得饱饱的。让它长膘。过年时才能宰头大肥猪过个肥年。
过完年后的三四月份。是养猪最难熬的时候。因为那时粮食少。人都不够吃。哪还有剩下的粮食给猪吃?我妈就让我每天下午放学以后。挎个篮子去打猪草。我都是沿着村里的一条小溪找。割一些野芋苗、蒄菜、苦斋菜和一包针的嫩叶等。到快天黑时才提着满满一篮子野菜回家。
拿回家放锅里煮熟再加点米糠就是猪食了。虽然猪也不爱吃。但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咽下去。猪吃这种没有营养的野菜。长膘也长得慢。往往一个月才能长十多二十斤肉。(冬天食料充足时可长三四十斤/月)
我家那时候一年可以养大四头猪。运气好时一头猪毛重可达三百多斤。如果买的猪苗不好。那就只有一百多斤了。除去上交食品站六十斤肉后。所剩无几。
家里吃的油就全靠养猪了。杀猪后猪板油和猪内脏上剥下的网状油。放在大铁锅里炼出的油。就供全家人一年食用了。
我们读书的学费。也全靠养猪卖的钱来缴。家里的开支大部分都来自一年养四头猪的身上。
所以那时候。养猪是村里家家户户的大事。它事关一个家庭的贫富。
图片来源于网络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9926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村里,都是,番薯,家家户户,石料,米糠,岩石,家里,猪圈,那时候
没想到大家都对你们小时候家里养过猪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小时候家里靠养猪获得收入。供我们上学。家里零用。养猪是要受累的。给猪拔草、和食、打扫猪圈、还给猪在兽医站打防疫针。有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