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柳絮》:
君知妾有丝。赠妾千两诗。
感君缠绵意。寄在春风里。
妾家两岸柳千顷。迎春柳絮满城知。
有折柳枝送情郎。有扶柳丝赋新词。
若是秋来柳还绿。往来尽是说相思。
君若知妾款款意。来年春到早相识。
1、题中的“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中的柳绵就是柳絮。此词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蝶恋花·春景》。全文如下: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2、此篇当于苏轼被贬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时所作。了解写作背景。才能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进一步理解作品的含义。
3、这两句词的含义有两层:
(1)字面意思: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意思是虽然暂时遇到了坎坷。但不愁没有大展身手的机会。
(2)深层含义:作者有远大理想。意欲奋发有为。但终究未能如愿。“枝上柳绵吹又少”。那么后一句是不是表达了信心和豪情呢?“天涯何处无芳草”看起来好像信心满满。豪情万丈。其实是一种自我安慰。一种心里的慰籍。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和悲凉。这与当时作者的仕途起伏才是相吻合的。
其他观点:
这两句岀自苏轼《蝶恋花 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棉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题中所问二句。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柳枝上的柳絮被风吹后。变得越来越少。但是。天下很广阔。还是处处都会欣赏到无边的茂盛芳草。
苏轼到晚年时。因事被贬到岭南。题中两句隐藏的意思就在于:为国为民办事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是他很旷达。就以“天涯何处无芳草”来安慰自己。春天去了。但夏天来了。夏天也有怡人之处。到处是芳草青青。
20191120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其他观点:
您好谢邀!“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出自苏轼的《蝶恋花.春景》。本词是伤春之作。苏轼长于豪放。亦最擅婉约。开篇是“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花褪残红青杏小”句意为:暮春时节。杏花凋零枯萎。枝头只掛着又小又青的杏子。诗人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这两句又描绘了一幅美丽而生动的春天画面;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着一“绕字”。则非常真切。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是词中最为称道的两句。句意为;树上的柳絮在风的吹拂下越来越少。春天行将结束。难道天下之大。竟找不到一处怡人的景色吗?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联系苏轼的遭遇。是颇耐人寻味的。他的旷达也于此可见。
下阕写人。“笑见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描述了墙外行人对墙内佳人的眷顾及佳人的淡漠。让行人更加惆怅。这里的“佳人”即代表上阕词人所追求的“芳草”。“行人”则是词人的化身。词人通过这样一组意象的刻画。表达了其抑郁终不得排解的心绪。
综观全词。也许是勾起作者对美好年华的向往。也许是对君臣关系的类比和联想。也许是倍增年华不再感慨。也许是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和领悟……诗人并未言明。却留下丰富的空白。让读者去回味。去想象。
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30102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柳絮,苏轼,绿水,两句,天涯,芳草,词人,行人,无芳草,燕子
没想到大家都对苏轼的“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有何深刻含义?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柳絮》:君知妾有丝。赠妾千两诗。感君缠绵意。寄在春风里。妾家两岸柳千顷。迎春柳絮满城知。有折柳枝送情郎。有扶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