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为了回答问题。先将该诗转录如下:
《赠花卿》
唐~杜甫
题主你已经用搜韵软件查找出来杜甫《赠花卿》一诗的韵脚:纷 云 闻 同属于《平水韵》十二文韵部:
却又提出:该诗第二句为何不与第一。第四句押韵?你的理由是:本人写诗习惯用普通话四声韵。既然你写诗用汉语拼音四声韵。杜甫《赠花卿》一诗的韵脚:纷 闻 云也同属《中华新韵》的九文韵部。
哪。你为何会感觉该诗第二句不与第一。四句押韵?我分析。你是把第二句韵脚云的韵母un。与第一。四句韵脚纷 闻的韵母en就行比较后。感觉第二句与一。四句韵脚的韵母不一样。怎么会押韵啊?!
是啊。韵母un与韵母en的字怎么会划分在一个韵部?这只能找编制《平水韵》。《中华新韵》的人。我们作诗押韵只能照此办理。
如果究其所以然。我粗浅的认知是:韵母是由韵首 韵腹 韵尾组成。同一韵部的字一般是韵尾一样。如云的韵母un,韵腹是u,韵尾是n ; 纷。闻的韵母是en。它们的韵腹都是e,韵尾都是n。虽然。云 纷 闻的韵腹不同。但。它们的韵尾都是n。当然。不仅韵尾要相同。韵腹也要基本相同。是否韵尾相同。韵腹也基本相同的字就可以划在一个韵部?不是的!还要根据这个字的声调。平 上 入划分三个部。也就是把韵尾相同。韵腹基本相同的字划为一组。再按照字的音调划分为三部。这也就是写近体诗。为什么要用《平水韵》韵书。106个韵部。9800多个字。搁谁。谁也记不住。至于《中华新韵》基本与汉语拼音吻合。所以。逐步被诗词爱好者接受。
综上所述。题主的第一个问题就基本明确了。就是不能简单的用汉语拼音的韵母是否一致。判断韵脚是否押同一个韵部。
至于题主的第二个问题:此诗妙在何处?只要会百度的人。都可以查找到答案:就是借诗劝谕花卿(花敬定)不要居功自傲。僭越礼制。唐的礼乐按等级划分。有严格规定。从诗中可以看出花卿是僭越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第二个问题就无需再展开赘言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你解开困惑。
其他观点:
《赠花卿》为“诗圣”杜甫作品。七言绝句。平起平收式。题主说第二句不押韵。不知从何说起?
赠花卿
[唐]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而杨慎《升庵诗话》却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沈德潜《说诗晬语》也说:“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杨、沈之说是较为可取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礼仪制度极为严格。即使音乐。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界限。据《旧唐书》载。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这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成规定法。稍有违背。即是紊乱纲常。大逆不道。
花卿。名敬定。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叛立过功。但他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你看:
“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的。这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乐曲。这就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和谐的音乐效果。“半入江风半入云”也是采用同样的写法: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这两句诗。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乐曲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两个“半”字空灵活脱。给全诗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乐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天上的仙乐。人间当然难得一闻。难得闻而竟闻。愈见其妙得出奇了。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长的。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者。天子所居皇宫也;“人间”者。皇宫之外也。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既然是“只应天上有”。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不应“得闻”而竟然“得闻“。不仅“几回闻”。而且“日纷纷”。于是乎。作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中。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宋人张天觉曾论诗文的讽刺云:“讽刺则不可怒张。怒张则筋骨露矣。”(《诗人玉屑》卷九引)杜甫这首诗柔中有刚。棉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可谓作得恰到好处。正如杨伦所评:“似谀似讽。所谓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此等绝句。何减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杜诗镜铨》)
(崔 闽)
--------------------------------------------
单复编在上元二年成都诗内。旧注:公有《戏作花卿歌》。此花卿即惊定也。【朱注】唐曲《水调歌》后六叠入破第二。即此诗。见郭茂倩《乐府诗集》。
锦城丝管日纷纷①。半入江风半入云②。此曲只应天上有③。人间能得几回闻④?
(江风。言音之清。入云。言声之高。天上。形容歌舞之妙。《杜臆》:胡元瑞因李群玉有赠歌妓相同。因以花卿为歌妓。窃谓此诗非歌妓所能当。其为花惊定无疑。其人恃功骄恣。故语含讥刺。能得几回闻。言其必不能久也。)。
①汉灵帝歌:“清丝流管歌玉凫。”曹植诗:“齐讴楚舞纷纷。”②梁元帝诗:“江风当夏清。”曹植《七启》:“长裾随风、悲歌入云。”③古诗:“谁能为此曲。”《宣室志》:玄宗梦仙子十辈御云而下。列于庭。各执乐器而奏之。其度曲清越。殆非人世也。及乐阕。有一仙子前曰:“此神仙紫云之曲也。”乐府《陇西行》:“天上何所有。”④《列子》:“耳目所观听。皆非人间之有。”焦竑曰:花卿恃功骄恣。杜公讥之。而含蓄不露。有风人言之无罪。闻者足戒之旨。公之绝句百余首。此为之冠。
杨慎曰:花卿在蜀。颇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讽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当时锦城妓女。独以此诗入歌。亦有见哉。
此诗。风华流丽。顿挫抑扬。虽太白、少伯。无以过之。其首句点题。而下作承转。乃绝句正法也。李白《苏台览古》云:“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亦首句点题也。有在次句点题者。如杜常《华清宫》云:“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是也。有在三句点题者。如储光羲《寄孙山人》云:“新林二月孤舟还。水满清江花满山。借问故园隐君子。时时来往住人间。”是也。有在四句点题者。如韩愈《楚昭王庙》云:”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是也。有一句二句点题者。如李白《秋下荆门》云:“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是也。有一句三句点题者。如李白《与史钦听黄鹤楼吹笛》云:“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是也。有一句四句点题者。如皇甫冉《送魏十六还苏州》云:“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是也。有二句三句点题者。如常建《三日寻李九庄》云:“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是也。有二句四句点题者。如孟浩然《济江问舟子》云:“潮落江平未有风。轻舟共济与君同。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是也。有三句四句点题者。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会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也。又有两扇立格。对起分承者。如少陵《存殁口号》云:“席谦不见近弹棋。毕曜仍传旧小诗。玉局他年无限事。白杨今日几人悲。”是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其他观点:
问题:杜甫的《赠花卿》第二句为何不与第一、第四句押韵。妙在何处?
前言
题主说这首诗第二句不押韵。我们先看看这首《赠花卿》的全貌: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一、首句入韵。平起平收七绝
杜甫的这首诗。是一首平起平收、首句押韵的七言绝句。
锦城丝管日纷纷。仄平平仄仄平平。
半入江风半入云。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曲只应天上有。仄仄仄平平仄仄。
人间能得几回闻。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首诗格律精严。黏连无误。是一首标准的七言近体绝句。
三个韵脚是:纷、云、闻。无论是古韵还是新韵。都是押韵的。不知道题主为什么说不押韵。
二、平水韵与唐韵
我们现在作诗。一般使用宋朝的平水韵。
唐朝人作诗当然不会用宋朝人的韵。但是宋韵也是继承了唐韵而来。唐人孙愐所著的《唐韵》共分5卷。平声分两部分。平声上26韵。平声下28韵;上声52韵;去声57韵;入声32韵。总数为195韵。 全书收字26194个。
到了宋朝。宋韵主要有集韵、广韵、平水韵。
最晚出现的平水韵。只有106个韵部。将以前韵书中可以通押的韵部合并到一个韵部中。
杜甫的这首《赠花卿》三个韵脚都在平水韵的十二文韵部。而且杜甫这首七言绝句明显是近体诗。当然是押韵的。
三、妙在何处?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
花卿是指花敬定。他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 。曾攻克绵州平定段子璋之乱。杜甫还有诗记载其功绩。《戏作花卿歌》:
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用如快鹘风火生。见贼唯多身始轻。
绵州副使著柘黄。我卿扫除即日平。子章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
李侯重有此节度。人道我卿绝世无。既称绝世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京都。
这首诗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夸赞音乐的美好。第二重。是暗讽其僭用天子音乐。
杨慎《升庵诗话》认为有暗讽之意:
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
杜甫赠此诗。有讽刺劝诫的意思。这个花敬定后来被叛军斩杀。
结束语
从题主的问题来看。他认为这首诗第2句不押韵。似乎问不押韵妙在何处。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没法回答了。
@老街味道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30375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杜甫,押韵,韵腹,韵尾,韵母,韵脚,天上,绝句,乐曲,人间
没想到大家都对杜甫赠花卿第二句为何不与一、四句押韵,此诗妙在何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为了回答问题。先将该诗转录如下:《赠花卿》唐~杜甫题主你已经用搜韵软件查找出来杜甫《赠花卿》一诗的韵脚:纷 云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