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干什么的,重阳节的习俗活动
原创

重阳节是干什么的,重阳节的习俗活动

好文

重阳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其历史文化深远。许多风俗从古时流传至今。九九重阳也有着美好寓意。这一天人们会做许多事。那么关于重阳节是干什么的?重阳节的习俗活动?我们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重阳节是干什么的

重阳节也是老人节。又叫“登高节”。在古代。民间习俗包括爬山祈福、秋天赏菊、戴山茱萸、敬拜神和祖先。以及设宴祝寿。从此。它增加了尊老爱幼、重阳节设宴、感恩和尊敬老人的内涵。登高赏秋和感谢老人是今天重阳节的两大主题。

重阳节是历史发展演变中各种民俗的混合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是最大的数字。它具有长寿的意义。体现了人们对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祝福。1989年。农历九月初九被定为“敬老节”。提倡全社会建立尊重、尊重、爱护和帮助老年人的文化。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的习俗活动

赏菊

菊花是中国的名花。是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之一。因菊花具有高洁、质朴的品格。才有东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中也写到:“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重阳登高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秋天到了。冷空气南下。雨水减少。天气晴朗。金秋九月。秋高气爽。气温既不寒冷。也是炎热。正好适合出游。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强身健体、祛除百病的目的。古人很早就有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比如唐代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我们南京地区也有一句俗话叫“春牛首。秋栖霞”。就是指春天要去牛首山踏青。秋天要去栖霞山登高。

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戴于臂。或作香囊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称为茱萸囊。除了佩戴茱萸。妇女还有头上戴菊花的习俗。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古代有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游艺体育活动

古代。有些游牧民族保留着重阳节围猎、射箭、赛马的活动。由于秋季多风。放风筝也是重阳节重要的活动。放风筝的寓意也在于辟邪驱疫。

吃重阳糕

重阳糕。也叫“花糕”、“菊糕”、“发糕”等。为重阳节的传统食品。糕上还要插五色小彩旗。糕上印两只羊。取“重阳”的意思。有的地方在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放儿女额头上。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还有的地方。祝寿回礼就要送糕。也取了高寿和步步高之意。

重阳节是为了纪念哪个名人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以上就是关于重阳节是干什么的。重阳节的习俗活动的所有内容了。希望大家对重阳节有更深的了解。以上仅作为参考。谢谢大家的观看。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苏梦北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听闻你 永久VIP 2022年12月14日 01:56:59

    重阳节是干什么的,重阳节的习俗活动 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14日 01:56:59

    重阳节,茱萸,习俗,重阳,菊花,唐代,长房,这一,长寿,要去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14日 01:56:59

    重阳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其历史文化深远。许多风俗从古时流传至今。九九重阳也有着美好寓意。这一天人们会做许多事。那么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