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赏析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诗意
原创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赏析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诗意

好文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古诗写作背景】:

婚假过后。李白走出蜜室。脚步匆匆。重蹈云游求荐之路。

成家的男人就是一风筝。不飘不行。飘远了也不行。必须按时回家。线端的那一头。一般都握得手紧。

这期间的出游。就是以安州为中心。每次回来。还是两手空空。对不住自己的媳妇啊!

安州正是都督府的治所。有权势更高的人物。李白是否舍近求远?

这一段历史有些扑朔迷离。史料不足。大概如下:

都督马正会没有帮上忙。可能是认为李白的性格不宜入仕。也可能是调走了。具体不知。

与都督府的二把手长史。却有故事。

李白离不开酒。往美了说是酒仙。往丑了说就是酒徒。一次李白酒后骑马。在大街上歪歪斜斜。正巧冲撞了长史李京之的车驾。望着李长史满脸的怒气。李白感觉不妙。写了《上安州李长史书》。赔礼道歉。但仍于事无补。本来就不“规矩”的他。在别人的印象中雪上加霜。

如果不是老丈人家的面子。估计李白得拘几天。

通过这件事。收敛了没?

没有。

李京之调走之后。继任者姓裴。

臭豆腐李白继续我行我素。贬低的人越来越多。这期间。可能又犯事。裴长史想来真的。要治罪。李白不得已。继续《上安州裴长史书》。

这次上书的内容有些特别。前面一部分是自我介绍。当中部分夸赞裴长史。最后一部分是顺便干谒。最令人想不到的是。在末尾。来了这么几句:

“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逐之长途。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

翻译:

赫然:发怒的样子。 秦海:指长安。

“如果真的对我动粗。不提携。我马上恭敬地离开。如黄鹄高飞。西入长安。王侯将相中必有伯乐!”

这次上书。充分展现了李白的机巧与豪放。

你不是要治我罪吗?我就假装不知道。把自己表扬一番。然后夸你。让你不好意思动手。最后再向你干谒。你如果不提携。就会感到有点理亏。这样。我就先占了上风。让你感到我委屈。

更主要的是。好像偷换了概念。裴长史的“作威”和“大怒”。李白故意理解为“不许门下”。“不许”就“不许”呗。有什么了不起。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我去长安发展。

言外之意。你如果现在治我。等俺以后发了。够你喝几壶的。

另一个言外之意。你别治我了。我现在就走。永远地离开这儿。绝不给你再添麻烦。井水不犯河水。

李白的思维的确天马行空。

如果我是裴长史。也不会行动。这样的超才。谁知道他啥时候火?况且他犯的未必是大事儿。

裴的不出手。成全了李白的第1次长安之行。此时。公元730年秋。李白30岁。

李白入长安还有别的原因吗?我觉得有。至少还有3个。

1.成家后事业感加重。有些急。

2.经过外围的干谒准备。可能认为入长安的时机已到。

3.安州的环境对自己越来越不利。不如早点离开。

京中无人。向谁求荐?

本来打算拜访以提携后人为乐的前宰相张说。到了京城才知道张说已逝。遂结识了其子张垍(jì)。当时的张垍是玉真公主的侄婿。李白看到了希望。写了一首《玉真仙人词》上呈颂赞。

玉真公主一直是道教的狂热追随者。也许有戏。

再一次失望。没得到玉真公主的及时反馈。但总算给点面子。让李白在她的终南山别馆中等待。

“等到啥时候啊?”。心急加无聊的李白坐不住了。某个黄昏。走下终南山散心。写下这首诗。

【注释】:

①解释题目《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终南山:山名。在陕西省关中地区南部。西起眉县。东至蓝田县。绵延800里。主峰在长安南面。士人多隐居于此。

过:路过。 斛斯山人:斛斯是复姓。山人指隐士。就是姓斛斯的隐士。 宿酒:摆上酒。在这里是喝酒的意思。

②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从:伴随。 碧山:青山。指终南山。下:指下山。这里是动词。

我下山的时候。夜幕已经降临。月亮升起来。伴随着人们外出归来。

喜欢这首诗的原因。是因为喜欢前2句。尤其是第1句。记得初读这首诗的时候。这2句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心里一颤。

好在哪?

如果不是特别有事。一般人不会夜幕降临的时候下山。上山容易下山难。黑灯瞎火的。摔着了咋办?唐朝时又没有路灯。没准还能碰上豺狼虎豹。

李白有什么特别的事吗?没有。他就是心里憋得慌。在屋呆不住。玉真公主那边一点消息也没有。着急郁闷。

“山月随人归”。表面写路上景色。实写诗人心情。

天快黑了。外出的人们回家了。而我却跑出来。相比之下。就是诗人心里酸。

同时还暗示了此时比较静。如果熙熙攘攘的。诗人可能不会将月亮入景。

这种静的环境。最容易引发人的多思。

这1句也可以这样理解。看到月亮。想到了家。别人回家温暖了。自己还在外面漂。

总之。是一种惆怅。李白的心思细腻。

我们读李白的豪放诗太多了。以至于容易形成定论。认为他的诗都豪放。

豪放人未必都细腻。但豪放文人大多细腻。读出他的细腻后。再读豪放。才更有味。

想像着李白无精打采地走着。眼神中透着无奈和羡慕。

这样的情结。该如何打发?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却顾:回头望。 翠微:青翠的山。

人在走路的时候。哪种状态下容易回头?

就是特别没意思的时候。尤其是因某事发愁。而又找不到解决办法。茫然四顾。

正是由于心情灰。看到的才是“苍苍”。如果高兴。那就该是一种朦胧美了。

“横”字用得好。更突出了李白的心情。

山上的花草树木。一般是围着山体分布。“所来径”是纵向。李白看完纵向。又看横向。心里发空的时候。就往往看得范围广。看得时间长。打发时间而已。

下山本是为了散心。李白的这一回头。结果还是郁闷。

③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童稚:儿童。孩子。 荆扉:柴门。用树枝编扎的门。

与谁“相携”?

由题目“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及下面句子。可以判断是与斛斯山人。路上相遇。斛斯山人邀请李白进家坐坐。

又是“田家”又是“童稚”。说明这位斛斯山人与李白不一样。是踏踏实实地在这里过日子。心态好。此时郁闷难排的李白也许愿意和这样的人沟通。

如果是一位普通山民邀请。李白未必接受。

④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青萝:也叫女萝或松萝。寄生在树上。在树梢悬挂。状如丝带。

这2句写得美如仙境。把它们入诗。说明心里羡慕。不如意的人往往这样。

反思自己。到处折腾。不但没成功。而且一个安稳的日子也过不上。

心里发酸。

⑤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憩(qì):休息。

像李白这种狂傲之人。不会轻易向别人诉苦。何况斛斯山人也不知道你李白现在的心情如何。肯定就是热情地接待。再加上李白也健谈。那就海阔天空。边聊边喝。

下山也不是轻闲活儿。也肯定累。被斛斯山人的情绪感染。李白高兴起来。暂时忘却了烦恼。感觉浑身轻松。

2人喝到了什么程度?喝到了“挥”酒杯的程度。

李白这样的。喝到这种程度不稀奇。

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松风:乐府琴曲《风入松》。据说为嵇康所作。河星:天空银河中的星星。

虽然不知道《风入松》的曲调。根据作者及曲名。想来也是悲壮铿锵的那种。此情此景。也许2人心照不宣。都对这曲子情有独钟。越唱越兴奋。

夜幕降临的时候开始下山。“曲尽”的时候。已经“河星稀”了。这哥俩能折腾!

折腾到现在。李白的心情如何?

⑦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陶然:欢乐的样子。 忘机:道家术语。指心地淡泊、与世无争。

李白快乐吗?

快乐。而且2人都快乐。

但细想可能有所不同。斛斯山人是真快乐。能遇上李白这样的奇才。幸运。而李白是借“醉”快乐。可能是暂时的。可能是麻痹式的快乐。可能不纯有水分。

整首诗。从下山。到相携。到美酒。再到长歌。最后是忘机。按时间轴顺序描写。表面看起来。零零散散。好像没写什么“正经”事。但最后2个字“忘机”。可以说是诗眼。隐露了李白的心思。那就是羡慕道家。

貌似漫不经心的一笔。折射的是苦。

就像我们遇到麻烦。半夜里自己走在柏油路上。踢小粒石块一样。不了解的人以为是无聊。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对不起是种借口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14日 02:46:44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赏析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诗意 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14日 02:46:44

    李白,山人,长安,的人,豪放,田家,翠微,长史,童稚,的是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14日 02:46:44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