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林海雪原》作者曲波在东北剿匪中。曾遇到过两个女悍匪——“一枝花”王桂珍和蝴蝶迷姜某。
名垂历史这词没见过。名垂青史是褒义词。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一般女土匪达不到这要求。所以就说这两个有特点、比较出名的女匪。先看王桂珍。再看蝴蝶迷:
误入歧途“一枝花”
“一枝花”是东北女土匪王桂珍。1923年出生于哈尔滨五常县。从小就长得清秀俊俏。但喜欢哭闹。原本有个正常的家庭。可惜8岁时。她父母患上了肺痨。没熬过先后离世。
自此成为孤儿的王桂珍被姨妈收养。可她姨妈家里条件也不好、生活困难。王桂珍经常吃不饱。只能没事跑到大街上找点小商贩要点吃的。缺乏管束加上饥饿所迫。小小年纪又没有什么谋生技能。只好在街上胡混。学着偷东西。
一个叫李贵的50多岁老汉。在当地是个地痞无赖。经常游荡注意到了王桂珍。于是打起了倒卖姑娘的主意。靠着平日送食物给王桂珍、带她吃小摊。两人很快混熟了。王桂珍涉世不深。认为李贵这人还很不错。
1935年5月。李贵就把王桂珍拐到了哈尔滨。带到道外北十六道街——荟芳里。把王桂珍卖给了这家妓院。3年后王桂珍正式挂牌上岗。由于长相俊俏、年纪小。名声很快就传出去了。人送外号“一枝花”。
在这里。她认识了外号“草上飞”的一个土匪。草上飞十分欣赏她。为王桂珍赎了身、带回去做了压寨夫人。初到新环境的王桂珍。对土匪生活感到新奇。并在草上飞支持下开始练习枪法。经过长时间练习。王桂珍枪马纯熟。可以用双枪打天上的飞鸟。
在草上飞死后。王桂珍接下了寨子。继续当土匪头子。“一枝花”的外号也成了她的匪号。
对抗民主联军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一枝花带人投靠了匪号双山的王明德。后又和王明德一起投靠刘作非的“五县联合纵队”。也就是延寿、方正、珠河、苇河、五常等地的五县土匪联盟。在小山子镇一带胡作非为、拦路抢劫。
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与国民党军队和土匪在五常县一带交火。“一枝花”王桂珍已投靠国民党。眼看国军交战中失利。便将匪徒召集在一起。准备一起对抗。
小山子镇位于五常县东南部。是哈尔滨东南的门户。也是通往牡丹江必经之路。民主联军的田松支队接到上级任务。准备前往牡丹江剿灭土匪马喜山等人。途经小山子镇。
这支队伍里就有《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传奇战斗英雄杨子荣。队伍行进过程中在小山子镇受到包括“一枝花”在内土匪的阻击。为了避免更大的伤亡。先完成上级部署的任务。队伍选择绕道通过小山子。
“五县联合纵队”继续在小山镇一带为非作歹。民主联军的哈南军区接手筹备剿匪事宜。派出了多名侦查员装作土匪。深入土匪寨中摸清了基本情况。经过六天的激战。最终靠着炸药炸开了西北门。才攻入土匪的阵地。将盘踞在里面的“五县联合纵队”分片分割包围。一些顽抗的土匪被击毙后。其余土匪纷纷投降。
“一枝花”和王明德当时防守北大门。小山镇的山寨被攻破后。“一枝花”乘乱逃到了苇河。改名隐藏下来。在1947年时被发现抓获。经过审判被执行枪决。
漂亮的“蝴蝶迷”
《林海雪原》中。许大马棒麾下的蝴蝶迷就是以这个为原型的。只知道姓姜。具体名字不清楚。用作者曲波的话说就是“漂亮、气派”。
“蝴蝶迷”是盘踞在牡丹江五林镇一带土匪张德震的媳妇。手上有一个团的兵力。张德震是团长。蝴蝶迷被他任参谋长。
民主联军剿匪过程中。将张德震一伙包围困在山头上。并迫降这一伙人。蝴蝶迷受命前去谈判。下山时。蝴蝶迷穿着丝绒的衣服。带着八个土匪护卫骑马求见曲波、要求和谈。
和谈中。蝴蝶迷要求留下两百支枪看家护院。曲波一口回绝。“一枪不留”。并承诺只要投降。我军保证她的安全。蝴蝶迷要求曲波留下字据为证。曲波写下了“我军保证你的全家财产安全”。在迫降诱导的压力下。张德震一伙举白旗投降。
自1947年。东北的土地改革工作几乎与解放同时进行。五林一带土匪平定后。土改工作队进驻。蝴蝶迷妄想用曲波的字据来防止土改工作。当时的县委书记看到字条后。陷入两难。只好去找曲波。
曲波早料到此事。在当时写字条时留了个心眼。写的是“我军”保证。而军队是政府的一部分。也归人民管。现在土改是政府主导的、人民要求的。军队能保证。但没说过是政府。县委书记一听才懂。继续组织土改工作。
蝴蝶迷才明白被忽悠了。在批斗过程中逃跑。跑去投靠了许大马棒。许大马棒被剿灭后。蝴蝶迷被抓获。这次再也没能逃跑。被执行枪毙。而小说《林海雪原》里。曲波写成了杨子荣从后面一剑劈死了她。
至于为什么这么写?曲波表示是受《三国演义》砍杀劈人的影响。艺术加工成杨子荣一剑劈死。让蝴蝶迷偿还欠下的血债。
于是。这两个女土匪都没落下好下场。一直以来常常误传的一枝花蝴蝶迷其实是两个人。而这两人及背后的团伙不过是东北土匪中的一小部分。
“八一五”日本投降之后。社会秩序失控。不少土匪占据县城、烧杀抢掠。比起小鬼子也不遑多让。不少百姓被逼死。庆幸这些土匪都被我军剿灭。社会秩序重新建立。人民群众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其他观点:
她是“宜林山国第一美人”。也是名震西南的女土匪。被捕后无人敢杀。让毛主席亲自特赦
不知道读者朋友们看没看过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大西南剿匪记》?马苏扮演的郑幺妹英姿飒爽。敢爱敢恨。善恶难辨。给栋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实。《大西南剿匪记》里的郑幺妹是有原型的。正好也是贵州省的一位女土匪。
新中国成立前后。贵州地区有一位声名远扬的女土匪“陈大嫂”。屡屡逃过解放军的追捕。在剿匪战士中造成不小伤亡。甚至连累司令员引咎辞职。
陈大嫂不仅威名远扬。美貌也是人尽皆知。是当地有名的大美人。有“宜林山国第一美人”之称。
被捕后。如何处置她成为一个问题。各级干部都做不了决定。直到毛主席亲自特赦了她。
陈大嫂原名叫程莲珍。又叫程幺妹。是少数民族布依族的女儿。
1921年。她出生在贵州省广顺凉水乡。年纪轻轻就长得十分出众。可谓是十里八乡一朵花啊。
程莲珍年轻时的照片已经找不到了。我们可以看一看她老年时的照片。依然可以看出这位布依族女子的美貌。
俗话说。一家女。百家说。更不要说这么一位样貌秀美、天真活泼的女孩了。
程莲珍十七八岁的时候。来家里说媒的人市络绎不绝。扰的家里不得安宁。也给程莲珍带来不少麻烦。
正好惠水县里有程家亲戚。没有办法。家里人只好让程莲珍去那里躲一躲。也好散一散心。
平常待在家里。一朝可以出去玩。十几岁的程莲珍激动万分。赶紧换上布依族的传统服饰。兴高采烈地出了门。
谁料。在路上碰到了长寨县水波龙乡地主陈家的少爷陈正明。
陈正明受过现代教育。对一般女子看不上。一看到天真烂漫的程莲珍。一眼就喜欢上了。
程莲珍也是小女孩心态。见到谈吐文雅的陈正明。一表人才。文质彬彬。也是春心萌动。
毫无意外地。少男少女。你侬我侬。两人很快步入了爱河。
不久后。陈正明上程家提亲。程家哪敢不依?程莲珍成了陈正明的第三房姨太太。
当年的布依族一枝花。宜林山国第一美人。就这样。名花有主了。
虽说程莲珍是陈正明的第三房姨太太。陈正明是真心爱她。不仅整天和她腻歪在一起。还把家底亮给了她。甚至让程莲珍帮忙管家。
陈家在水波龙乡是一等一的大地主。良田百倾。家财万贯。如此多的财富都让程莲珍管理。
贵州山林多。土匪也多。陈家的豪富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眼红。欺男霸女不讲。打家劫舍也是多见的。
程莲珍从小在寨子里长大。当然知道这里面的凶险。思虑之下。她养起了一支私人武装。
陈正明无条件相信程莲珍。不仅教会了她骑马、打枪。还帮助她掌握了那支几十人的私人武装。
夫妻两人从郎情妾意变成了“神枪侠侣”。骑着高头大马。在田坝上游荡。在山林里打猎。好不快活。
可惜的是。天妒有情人。没过几年。陈正明身患急病。药石难医。几天就命赴了黄泉。只留下程莲珍一人。
陈家是大地主。亲戚朋友众多。虽说没了陈家唯一单传陈正明。但杂七杂八的亲人也是很多。
陈正明死了。陈家偌大家产该怎么分?难道田地财产真的由外姓人程莲珍掌管吗?
陈正明的妹妹陈八妹第一个不同意。她纠集了几十个人。准备对程莲珍杀人灭口。夜袭程莲珍。夺回陈家家产。
程莲珍当然不会坐以待毙。陈正明死后她就加紧训练私人武装。夜夜巡逻。拼命保住陈正明的遗产。
乌合之众怎么敌得过训练有素的私人武装?毫无疑问。程莲珍打得陈八妹落花流水。抱头鼠窜。
这一战中。程莲珍神出鬼没。杀得陈八妹措手不及。也把她“陈大嫂”的威名传了出去。
其实这时正临近解放。不久后。1949年11月。惠水县里也解放了。水波龙乡也很快就要解放了。
听到这个消息。程莲珍坐卧不安。你想。陈家是大地主。我党“打土豪。分田地”等政策不就是针对的她吗?
正在这时。一些国民党的武装力量和土匪死心不改。妄图掀起叛乱浪潮。重新夺回解放的地盘。
他们拉帮结派。无恶不作。杀人放火。残害革命干部与群众。搅得当地人心惶惶。最大的力量就是地主少爷、国民党干部曹绍华领导的。
这个曹绍华很快就注意到了程莲珍。你想。程莲珍是少数民族出身。身处农村。家财万贯。威名赫赫。可以给叛军提供粮草。也可以影响农村百姓与少数民族同胞。
这时的程莲珍正处于纠结中。是选择人民政府。还是继续抵抗?可惜。现实没有给她选择。各地的土匪头子不请自来。集结在了她家里。
时也。命也。布依族女子、宜林山国第一美人成了与人民为敌的土匪头子。
对抗人民的头号敌人。女土匪“陈大嫂”
曹绍华打得一手好算盘。他借助程莲珍在附近几个县里的名声。招兵买马。扩大势力。
周围的民众。一听是陈大嫂的势力。纷纷来投。到最后。曹绍华想干点什么事儿。提自己的名字不起一点用了。只能提陈大嫂的名字。
程莲珍有些事情参与了。有些事情根本不知道。但曹绍华不管。大小事情都打着陈大嫂的名号。
就这样抵抗了几年。曹绍华自以为势力积攒够了。妄图攻打惠水县城。
程莲珍当然知道自己就是一个“吉祥物”。她也知道此次行动一定会失败。早早地给自己留好了后路。
上了贼船再下来就难了。逃出来的程莲珍继续纠集了一帮土匪。跟着曹绍华东奔西跑。作恶不断。
终于。在我军的一次大清缴中。曹绍华领导的土匪损失多半。曹绍华也被活捉。但程莲珍又逃走了。
一次次逃脱为程莲珍染上了神秘色彩。当地百姓们传言她会妖法。她会土遁。其实。程莲珍只是扮作一个农村妇女逃了出来。
逃走的程莲珍自知罪恶深重。等待她的只有死亡。破罐子破摔好了。她继续纠结了一些土匪。流窜作案。神出鬼没。给当地造成不少困扰。
程莲珍领导的土匪是最晚被剿灭的了。毛主席早早地就嘉奖了西南军区的剿匪工作。可是就是有个陈大嫂消灭不掉。
阴差阳错之下。到了1953年2月。有个叫陈光美的战士。活捉了嫁给农民、成为农妇的程莲珍。
原来。陈光美曾经在陈家当过长工。对程莲珍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就这样。威名赫赫、作恶多端的女悍匪陈大嫂。被一个小战士活捉了。
程莲珍很快被送到了贵阳。她一副布依族农家妇女的打扮也是让军区同志们啧啧称奇。
谁都没法想到。在贵州山区流窜这么多年的女土匪竟然是这幅模样。
抓到了女土匪“陈大嫂”程莲珍。如何处置她成了问题。
有人主张立刻执行死刑。先杀后报;有人却主张留她一命。通过她捉拿还在负隅顽抗的土匪们。
一派认为。程莲珍是土匪头子。作恶多年。不杀难以平民愤;
一派认为。程莲珍是少数民族。又是一位妇女。而且她在土匪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是传言中那样。最重要的是。她在民间并没有继续作恶。
两派意见谁都说服不了谁。正好贺龙将军来到贵阳。由他给毛主席作了反映。
毛主席听完来龙去脉。决定不杀程莲珍。“不能杀。应采取‘七擒七纵’的办法。”
也是。诸葛亮七擒七纵。得了孟获。我们“七擒七纵”程莲珍。能更好地解决土匪问题。也能做好少数民族团结。
程莲珍知道了上级对自己的处理。感激万分。亲自劝说土匪家属。亲自在深山老林带路。争取了20多名土匪。
后来。组织给程莲珍在布依族聚居的地方安排了住所。给她安排了工作。还为她找回了女儿。
当年叱咤风云的女悍匪“陈大嫂”程莲珍。成为了新中国的一员。还在县政协里为新中国的建设献言献策。
其实。刚开始栋子也不明白为什么要放掉程莲珍。虽说她当土匪是身不由已。可她实实在在做了坏事。
栋子又进一步查找了资料。才知道。当时有些地方。少数民族问题与土匪问题纠缠不清。许多人上山是土匪。下山就扛起锄头干农活当农民。
在多山林的地区。他们活不下去。跟着土匪头子抢一些盐巴之类的生活用品。并不是作恶多端。
贵州少数民族多。如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团结好少数民族。程莲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放了程莲珍。为她安排好工作。让她的生活有着落。可以给“隐藏”在民众中的土匪做好宣传——他们再也不用上山当土匪了。新中国是可以让他们吃饱穿暖过上好日子的!
其他观点:
民国近代史上。天灾人祸。外有列强入侵。内有军阀割据。老百姓活得生不如死。在饿死还是拼命的选择上。一些有胆子的就抢两杆枪。在地方组建自己的匪号势力。专一打家劫舍。鱼肉乡里。
当然。这些土匪大多由精力旺盛的男性建立。甚少由女子主持的。可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在清末民初之际。东北一带出现了一个女匪首。她就是自号“驼龙”的张素贞了。
说起张素贞。现在东北地区还流传着关于她的种种传说。长相极美。善用双枪。可左右开弓、百步穿杨。又劫富济贫。专门打劫日本人的物资。是古代红拂、红线一类的奇女子。但真说起来的话。张素贞本事虽有。但不至于出神入化。劫富确实。却少济贫。自然也不足以名传青史。最多也就是个地方传奇而已。
张素贞本是良家女子。在走投无路之下才入了匪行
张素贞又名张淑贞。出生于东北辽阳的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贫寒。母亲早死。父亲只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平时循规蹈矩。在乱世中活一口饭吃而已。而张素贞年少无知。在碌碌中过了十六年后。跟着情人私奔到长春。不幸情人无情。为了银子把她卖入了当地妓院玉金堂。
在妓院的日子难过。“女儿们”都不过是老鸨子的家里私货。可随意买卖。刚开始张素贞不愿屈服做这皮肉生意。稍不如意就得迎来一顿打骂。连饭都吃不饱。遇到这种情况。一般刚烈女子要么绝食上吊自尽、要么出逃。但后果都难免一个死字。
张素贞少年没见过残酷。几场教训下来也就只能逆来顺受了。靠着过人的才艺。张素贞成为了当地的头牌。老鸨子的摇钱树。还起了个艺名“翠喜儿”。在妓院浑浑噩噩过了几年后。直到地方匪首“大龙”的到来。张素贞才得以离开那个苦所。跟着“大龙”投入匪林了。
绿林虽是匪。但却讲感情
“大龙”原名王福棠。是吉林地界“仁义军”的首领。虽然是他带领张素贞入门。又一手一脚将她培养成日后名噪一时的“驼龙”。可在张素贞的传奇之下。这位“大龙”的名声倒不如“驼龙”传得远。
张素贞屈服于妓院后数年。一日王福棠带着几个手下来到金玉堂。他一早就听说了头牌翠喜儿的本事。有意要来会会。在见到了张素贞之后。凶狠成性的王福棠居然也给迷住了。于是要向老鸨给翠喜儿赎身。带回山当压寨夫人。老鸨最先开始是不愿的。可是在威逼利诱之下也只好同意。放了翠喜儿出门。
对王福棠来说。张素贞的性格魄力。和他之前见惯了的女子都不同。她不是一个空有面貌的花瓶美女。而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女将。毕竟在最下流的妓院呆了数年。要么随波逐流。只求来世投胎个好人家。要么心中萌生一股狠劲。只待人来点燃。很明显。张素贞是后一种。
在投入“仁义军”之后。张素贞不在寨后白坐。而是苦练枪法、马术。由于待人平和、做事公道。张素贞很快就在“仁义军”中攒下了一席地位。作为“大龙”的夫人。张素贞更是成为下属心中的大姐头。甘心为其卖命。张素贞技成之日。大龙特意拨给了她两千人的队伍。由张素贞带领。专门打劫五常、双城等县。
大龙死后。张素贞因其地位声望。成为了第二任“仁义军”首领
当时的东北三省已经由张作霖全面控制。在解决了内外部隐患后。为了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东北帝国。张作霖责令三省剿匪。以武力威胁。不是招安。就是消灭。不给第三条路走。“仁义军”既不愿招安。也不愿被灭。于是选择了联系各处匪号。团结起来对抗张作霖政府。
在一次打劫富家土豪的深夜打窑行动中。王福棠和张素贞仅带着三十多人就奇袭了位于吉林德惠万宝的乱石山善人屯。制造了轰动一时的兵打乱石山事件。由于突如其来。各家各户来不及组建防御。男丁被杀害者甚多。女性为了保全清白。或跳井、或上吊、或喝药。怕死的或来不及死的都成了土匪们的泄欲对象。现场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但是在人带得不多。弹药枪械不足的情况下。王福棠攻打善人屯防守力量最强大的纪家窑时受阻。而各地的民团组织也前来救援。加上长春保安队也及时赶到。王福棠的团队遭到围攻。在撤退过程中。王福棠中枪身亡。连尸首都来不及收回。这也成为了张素贞一生的痛。
之后张素贞投靠了大龙的弟弟二龙。用身子收买了他。在二龙的支持下。张素贞成为了“仁义军”首领。自号“驼龙”。因善使双枪。手上一直拿着大龙送给她的两支驳壳枪。常骑着高头大马号令群雄。故人称“双枪”驼龙。带领着“仁义军”一边打窑。一边为大龙报仇。
罪行滔天。“驼龙”终于成了“死龙”。飞不起来了
“驼龙”张素贞因为大龙之死。怨恨起了那个夜晚有份平定乱石山打窑的各人。先是血洗了善人屯。在各地民兵还没赶到之时。带着队伍遁入东荒地。甚至下达了“谁反抗就杀谁”的死命令。张素贞一手策划了臭名昭著的东荒地血案。震惊了当局。
为了平定张素贞的祸乱。当局加大了围剿力度。并派被招安的土匪们四处打游击。在四方围堵之下。张素贞被迫解散“仁义军”。自己改名换姓。逃到了长春当地一家妓院里。重操旧业起来。最后张素贞被捉也颇有喜剧性。
一个匪号“老白龙”的被招安土匪头。在无意中来到了张素贞所在的妓院。由于之前有过会面。所以“老白龙”一眼就认出了张素贞。主动要求她来伺候。在张素贞刚要替老白龙脱衣的时候。老白龙转过身子表露身份。立刻扣住张素贞双手。让在外的部下进来将其押到军法处。之后在搜查中。在张素贞的衣柜里发现了她赖以成名的“双枪”。要不是老白龙机警。早早制住张素贞的话。还不知道又有多少条人命要枉死在她手里了。
经审判。驼龙被处于枪决。据说在行刑当天。围观的人众并没有想象中那样。扔臭鸡蛋、泼脏水、骂爹指娘地对待张素贞。大多是在惊呼如此奇女子的本事。且面容姣好。何须做匪的怜惜。而张素贞素面朝天。衣着平常。只是在经过一间绸缎庄时。向店主要来了一丈红绸披在身上。临刑前大呼“来吧!我不怕死”。
总结
说到底。张素贞的前半生是痛苦的。她生逢乱世。又出生于贫寒之家。都是乱世穷人不如狗。张素贞如果没有日后的遭遇的话。或许也不过就是另外一户贫农的生育工具。依旧过着苦日子。变成在家祈祷孩子成才的老妇人。
张素贞也是不幸的。因为相信爱情而被卖入了最不堪的火场。受尽非人的折磨。但同时她也是坚强的。在三年的痛苦经历并没有将其打倒。反而让她愈发强大起来。得到了土匪头子大龙的真心。
相信在出火场之后的日子里。大龙对张素贞也是十分疼爱。要不张素贞不可能会为其报仇而血洗各地。留下桩桩血案。就算临死前也丝毫不悔。张素贞被枪毙时年仅二十五岁。正值青春时候。这说短不短、说长不长的二十五年光阴里。张素贞从一个农家女子变成杀人如麻的“驼龙”。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传奇。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9241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土匪,布依族,大嫂,蝴蝶,大龙,妓院,仁义,成了,女子,头子
没想到大家都对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名垂历史之上的女悍匪?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林海雪原》作者曲波在东北剿匪中。曾遇到过两个女悍匪——“一枝花”王桂珍和蝴蝶迷姜某。名垂历史这词没见过。名垂青史是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