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海军之父是谁,为什么?
原创

中国现在海军之父是谁,为什么?

好文

热门回答:

题目有误。应为“中国现代海军之父”。这个头衔并无官方认定。被媒体或民间称为“中国现代海军之父”者先后有粟裕、萧劲光、刘华清等人。今天是“八一”建军节。在此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和革命先烈致敬!

在新中国海军发展历史上。毛主席和朱总司令高屋建瓴。是人民海军建设的总规划师、总设计师。粟裕、萧劲光、刘华清等几位将军在不同阶段对海军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粟裕——不为人知的“海军之父”。人民海军真正的创始人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便有了海上武装力量。创始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粟裕。

1942年初。时任新四军一师师长的粟裕在苏中组建海防大队。后扩为海防团。由三旅旅长陶勇兼任团长。1944年春。粟裕又将海防团扩建为海防纵队。下辖3个团。由陶勇兼任司令员。成为人民军队有史以来第一支初具规模的海上武装。

这支海上武装虽然没有先进的铁甲战舰。但机动性强。作战灵活。他们活跃在大海上。控制了盐城、东台、南通等江苏沿海一带主要港口。开辟海上交通线。运送新四军急需物资。同时通过游击战。打击日军海上交通线。为苏中根据地提供了有效的海上安全保障。

1949年3月24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指出“中国人民必须建设自己强大的国防。除了陆军。还必须建立自己的空军和海军”。组建海军的重任落到了粟裕身上。

1949年4月5日。第三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奉中央军委命令。抵达江苏省泰州白马庙乡建立渡江战役指挥部。同时接收国民党起义投诚舰艇。开始着手组建海军部队。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一举跨越长江天险。攻占南京。同一天。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急电粟裕:“三野立即组建海军。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华东军区海军”。

粟裕接到命令后。立即主持三野前委会议。决定以苏北海防纵队为基础。教导师师部率一个团。野司侦察营及部分起义投诚舰艇。编入华东海军。全军共4000人。会后。粟裕又主持华东军区海军领导机构成立仪式。宣布张爱萍担任司令兼政委。中国人民海军正式诞生了。

40年后的1989年2月17日。中央军委正式确定“4.23”为中国人民海军诞生日。泰州白马庙为海军诞生地(此地建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地纪念馆)。再20年后的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把每年的4月23日设定为海军节。每年举行纪念活动。

如同“海军节”一样。粟裕对中国海军的贡献也不为人熟知。但中国现代海军的前身、孕育和诞生。每一步发展都与粟裕紧密联系在一起。粟裕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现代海军之父”。

萧劲光——新中国海军第一任司令员。主持海军工作近30年

1949年4月23日创立的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当时还没有成立全国性的海军领导机构。

1950年4月14日。海军最高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萧劲光任司令员兼第一海军学校校长。王宏坤任副司令员。罗舜初任参谋长。刘道生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50年8月。萧劲光提出海军要“从长期建设着眼。由当前情况出发。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富于攻防力的、轻型海上战斗力量”。后又提出海军建设要“打好组织桩子、思想桩子、技术桩子”。确定了现代海军建设的基本思路。在萧劲光的主持下。海军青岛基地、中南军区海军相继建立。加上华东军区海军。基本确立了北、东、南三大海区的战略格局。

萧劲光曾到苏联留学。他积极学习借鉴苏联海军建设模式。十分重视培养海军技术力量。强调建军先建校。短短几年内创办了10所正规海军院校和6所预备军校。

萧劲光十分重视海军装备和兵种建设。先后组建了第一支快艇部队、第一个航空兵师、第一个潜水艇支队、第一个驱逐舰大队、第一个驱潜舰大队等。形成了兵种比较齐全的现代海军。

鉴于萧劲光为新中国海军事业做出的贡献。1955年。萧劲光被授予海军大将军衔。与名将粟裕同为十大大将之列。

1956年。萧劲光又提出“海军以发展空、潜、快为主”的建军方针、“开展海上破袭游击战”的作战理论、确立“以海洋为家”的训练思想。相继组建了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和北海舰队。一支现代人民海军舰队初具规模。

空军司令刘亚楼晕飞机。海军司令萧劲光晕船。但就是这个晕船的“旱鸭子”主持海军工作近30年。成为人民海军从小到大的见证者和大功臣。毛泽东多次作出指示:\"只要他在。海军司令不换人。萧劲光是终身海军司令\"。如此功勋卓著。称萧劲光为“现代海军之父”毫不为过。

刘华清——中国海军走向现代化的第一功臣

1982年8月。年近花甲的刘华清继任第三任海军司令员。此前他曾历任海年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旅顺基地司令员、海军副参谋长等职。对海军具有深厚的感情。

刘华清将军在海军任职期间。为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着眼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强大海军。对海军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提出并确立了中国海军战略理论。制定了海军作战方针和海军装备发展方针。组织制定了海军建设设想和发展规划。

刘华清将军针对现代战争特点和全球海洋安全形势。多次提出中国一定要建设航空母舰和核潜艇。并投入大量精力进行了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多次赴美国等拥有航母的发达国家学习考察。他曾经说过“如果中国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

在刘华清将军的主持下。人民海军进入现代化建设的快车道。特别是海军装备建设和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他积极推动建立海军装备论证中心、海军学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加强与英、美、法等发达国家海军的学习交流。实现了人民海军从弱到强的发展变化。让中国海军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被外媒称为中国的“现代海军之父”和“中国航母之父”。

50年来。人民海军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国家逐渐向海洋强国、海军大国发展。陆续组建了海军水面舰艇部队、海军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部队和海军陆战队五大兵种体系。时至如今。我们的海军初步实现现代化。首艘航母辽宁舰服役。海军在全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但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不能忘记毛主席、朱总司令、大将粟裕、萧劲光和上将刘华清等对海军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其他观点:

航母总要造的 防御也需要

  早在1970年。我还在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时。就根据上级指示。组织过航空母舰的专题论证。并上报过工程的方案。后来到总参谋部工作。在1980年5月访问美国时。主人安排我们一行参观了“小鹰”号航空母舰。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科技人员首次踏上航空母舰。上舰后。其规模气势和现代作战能力。给我留下了极深印象。

  以往。我只是从“外围”观察和思考航空母舰问题。1982年。我当了海军司令员。航空母舰在我心头的分量。自然大不相同了。我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随着海洋开发事业和海上斗争形势发展。我们面临的海上威胁和过去大不相同。要对付具有远战能力弹道导弹核潜艇和舰载航空兵。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海军的实力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我们的海防边疆辽阔。却只有中小型舰艇和短程岸基航空兵。一旦海上发生战事。有时只能望洋兴叹。发展航空母舰。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可是很遗憾。当时国家经济力量不行。1984年初。在第一届海军装备技术工作会议上我讲过:海军想造航母也有不短时间了。现在国力不行。看来要等一段时间。

  1986年8月。听海装和论证研究中心领导汇报工作。我向他们交代了开展航母论证的任务。我说:“航母怎样造法。是海军全面建设的事;是直升机航母、护航航母分步造。还是直接造护航航母。要好好论证一下。”

  11月。我主持召开海军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了军内外领导和著名专家。不少同志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及收复南沙、台湾回归等战略任务的需求出发。建议海军发展航母。这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1987年1月。召开海军装备技术工作会议。请国防科工委、总参装备部的有关领导到会。会上我又提到。要把航空母舰搞得能适应未来战争需要。要很好地研究和论证。现在。各国都在注意发展航空母舰。无论是攻击型的或是垂直短距离起降的。都是为了解决防空和海上攻击问题。都在注意发展。美国、苏联都在大搞。其他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英国这些比较发达的国家都在搞。日本因为是战败国。宪法不允许搞。但搞起来也容易。过去就很有基础。现在技术、生产能力都很强。说搞就很快能搞起来。我们搞难处多一些。财力、技术都有一定困难。但从长远考虑。还是需要的。十年内不搞。十年之后再搞。也还会有困难。因此。我要求要早论证。早点把这个问题研究透。

  我们搞航空母舰。目的不是为了和美国、苏联比赛。主要是用于解决对台斗争需要、解决南沙群岛争端和维护海洋权益等方面的任务。平时还可以用于扩大维护世界和平的政治影响。显然。海军有了航空母航。海军的质量就将发生大变化。海军的作战能力也将有较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军威、国威。所以。我要求研究人员。应当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去进行研究论证。

  1987年3月31日。我向总部机关汇报了关于海军装备规划中的两大问题:一是航母。一是核潜艇。这两个问题。涉及到海军核心力量的建设。是关键性问题。这两项装备搞出来。从长远看。对国防建设是有利的。这两项装备不仅为了战时。平时也是威慑力量。

  这次汇报中。我向总部同志详细分析了两大问题的需要和可能:

  关于航母问题。当时。我们对海上机动编队只考虑到驱逐舰、护卫舰和潜艇。但进一步研讨后发现。这个编队如果没有空中掩护。无法到岸基飞机作战半径以外作战。后来在研究台海斗争时。我们又发现。使用岸基飞机非常浪费。因为留空时间短。所需飞机和机场就要很多。我们还分析。不发展航母。海军还是需要发展驱逐舰和护卫舰。靠它们组成海上机动编队。如果发展了航母。这些舰艇既是护卫航母编队的舰只。也是海上机动作战的舰只。在现代条件下进行海战。没有航空兵作掩护。无论如何是不行的。如果发展了航母。并不需要增加飞机的总数量。只是飞机的性能有所不同。飞机的价格高一些。但也不会高很多。因此。发展航母编队。是一个如何调整装备经费使用方向的问题。不需要大量增加装备费。更重要的是。有了航母。海上机动作战编队的作战效能会大大提高。至于技术上能不能自力制造航空母舰和舰载飞机。经与航空、船舶等有关工业部门领导、专家研究。他们认为。条件基本具备。当然。有些特殊装置需要认真对待。也是可以解决的。

  我接着说。我们设想。对航母的发展。“七五”开始论证。“八五”搞研究。对平台和飞机的关键课题进行预研。2000年视情况上型号。这样安排。第一。从经费上看。在当前和分摊在今后每年中。并不需要花太多钱。第二。从技术上看。发展它是有各方面好处的。可以带动国家和国防需要的有关技术的发展。第三。预研过程中。可以对航母的战备价值及存在的问题摸得更透。有利于作出最后的科学决策。

  这次汇报。在总参谋部和国防科工委机关产生了一定影响。后来。国防科工委组织科研单位和海军装备系统开展了有相当深度的论证研究工作。

  航母论证过程中。我多次听汇报。强调要充分对比论证使用航母、舰载机与使用陆基航空师、加油机、岸基飞机的作战效费比。后来我到中央军委工作。继续关注航母问题。要求国防科工委和总参装备部。在航母的发展上要把预研费、研制费、装备费结合起来。统筹安排。要和既定的舰船、飞机、武器、电子装备发展规划结合。而不是都挂在航母大项目里专门安排。搞大规划。使上级无法研究。我明确交待。列计划必须由中央军委讨论。

  航母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也是海军能遂行海上多兵种联合作战的核心。建造航母。是国人一直关心的事。我国要实现国防现代化。要建立完善的武器装备体系。不能不考虑发展航母的问题。但航母的发展不只是一个海军的问题。而是事关国家战略和国防政策的大问题。一定要从综合国力和整个国家的海洋战略全局出发。准确定位。慎重决策。

  今天。我已经退出工作岗位。欣慰的是。对于我国的航空母舰发展。我尽了一些谋划的责任。(

其他观点:




他那句“如果中国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一直激励着中国海军人为大国航母不懈拼搏。遗憾的是。将军至死也没能登上中国的航空母舰。海军人用自己的辉煌告慰将军。老司令员。您可以瞑目安息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寄心梦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6日 23:21:55

    海军,航母,航空母舰,海上,作战,中央军委,粟裕,装备,司令员,中国

  • 寄心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6日 23:21:55

    没想到大家都对中国现在海军之父是谁,为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6日 23:21:55

    题目有误。应为“中国现代海军之父”。这个头衔并无官方认定。被媒体或民间称为“中国现代海军之父”者先后有粟裕、萧劲光、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