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中国人偏爱红色。常常将红色和火的颜色、太阳的颜色联系起来。中国古代器物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色艳而不妖、温润而养眼的红珊瑚。红珊瑚属于红色有机宝石。因产在海洋之中且采集不易。自古以来就弥足珍贵。故历史上的红珊瑚制品多集中在宫廷之中。正所谓「珊瑚秀色满彤墀」。
秦汉宫中的红珊瑚
说起历代宫廷中收藏的红珊瑚。恐怕至少要追溯到秦汉时期。据汉刘歆所撰《西京杂记》记载。汉宫中积草池内有一珊瑚树。「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二条。是南越王赵佗所献。号为烽火树。至夜。光景常欲燃」。
从「号为烽火树」、「常欲燃」推测。这应是一株红珊瑚树。高度约相当于现在的二百七十七厘米——这个尺寸实属罕见。但未必是确数。进献珊瑚树的赵佗。原为秦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派赵佗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秦亡后。赵佗自立为南越国王。估计这棵珊瑚树即为赵佗平定岭南后献给秦始皇的。
银镀金点翠穿珠流苏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汉高祖入咸阳时。看到这件宫中异宝。将其放在汉宫中积草池内。西汉以后。不知所踪。至少在目前所知的汉代考古发掘中。没有再看到这株红珊瑚的踪迹。而文献所记两汉宫廷宝物中却不乏红珊瑚的影子。如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玫瑰碧琳。珊瑚丛生。」班固《两都赋》:「翡翠火齐。流熠含英。珊瑚碧树。周阿而生。」均描绘了汉宫上林苑中流光溢彩的红珊瑚。
珊瑚斗富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关于珊瑚的故事发生在西晋。《晋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三」记载。晋武帝的舅父王恺和散骑常侍石崇斗富。武帝每次都帮助王恺。曾以宫中珊瑚树赐之。珊瑚「高二尺许。枝柯扶疏。世所罕比。恺以示崇。崇便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嫉己之宝。声色方厉。崇曰:不足多恨。今还卿。乃令左右悉取珊瑚树。有高三四尺者六七株。条干绝俗。光彩曜日。如恺比者甚众。恺怳然自失矣」。至此王恺不再与石崇斗富。
这里。晋武帝赐给王恺的是宫中所藏高二尺的珊瑚。已为世所罕见。而石崇所藏高二尺多的红珊瑚树竟然「甚众」。比之高一倍的红珊瑚竟也有六七株。用来炫富的稀有红珊瑚。俨然成了西晋皇室上层权贵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原文作者:徐琳(故宫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馆员)
原文来源:《紫禁城》2018 年1月刊《明清宫廷中的红珊瑚》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紫禁城》官方授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
其他观点:
珊瑚是历史上发现最早的宝石之一。它同珍珠一样产自海洋。是海里腔肠动物死去的骨甲累积而成。颜色多种。有白色、红色、黑色、暗赤色等。其中以红色最为珍贵。
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懂得用珊瑚做一些小的装饰品。至魏晋时对珊瑚产出条件和特征的认识有所提高。在《格古要论》中记载:珊瑚生大海中山阳处水底。古人借助铁网进行打捞。晋代苗常言所撰的《三辅皇图》中记载:积翠池中有珊瑚。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三株。云为南越王赵佗所献。号“烽火树”。唐代帝王富豪之家。多收藏珊瑚作为陈设装饰。视之为财富。唐薛逢赋诗吟咏“坐客争吟去碧诗。没人醉赠珊瑚钗”。盛赞唐代仕女头戴珊瑚发钗风情万种的样子。可见唐代珊瑚饰物之盛行。
红珊瑚与金、银、珍珠、玛瑙、琥珀、琉璃并列为佛教七宝。佛教徒视红珊瑚为如来佛的化身。佛教把红珊瑚作为祭佛的吉祥物。多用来做佛珠。或装饰佛像。是极受佛教珍视的宝石。不同的文化结构蕴涵不同的文化涵义。更演绎出不同的珊瑚文化特色。
其他观点:
珊瑚红色喜庆。在当时生产为不发达。到海里采摘不易。只有敢于冒险的人才能采到。因此珊瑚就显得十分珍稀。再就是神话传说。珊瑚是海里之物。龙宫的宝贝。人们把它视为祥瑞之物。有钱人供于堂中显得高贵。典雅。吉祥气派。所以它就自然受到了古人的喜爱。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9660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红珊瑚,珊瑚,南越,宫中,红色,佛教,珊瑚树,宫廷,紫禁城,唐代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古人喜欢珊瑚?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中国人偏爱红色。常常将红色和火的颜色、太阳的颜色联系起来。中国古代器物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色艳而不妖、温润而养眼的红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