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中古人表达“想你”,你都知道有哪些词吗?
原创

课文中古人表达“想你”,你都知道有哪些词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题主问;古人说“想你”是怎么表达呢?我们一起看看下面这些词。自然就有了答案!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

我欲与君绝。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曲罢不知人在否?馀音嘹亮尚飘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凌辉。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有安排处。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天涯底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枕前泪共阶前雨。搁个窗儿滴到明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

瘦影自怜清水照。卿须恋我我恋卿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画满楼。

其他观点:

“想你”是我们平时口语比较多。在古代交通、通信都不发达。两人见面比较难。因此。用“思念”是最有深情的。古人与我们现在的人都一样。夫妻之间的想念。朋友相聚的盼望。对家乡的思念。如下几个例子:

想你:我的朋友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苏轼《南乡子·送述古》  

作者在一个秋风秋雨的日子送别。自然愁苦倍增。入晚。秋雨已停。寒气沁人。作者面对一盏昏黄的孤灯。为思念友人而辗转难眠。泪湿衾枕。既反映了秋雨未晴时作者已为惜别而热泪流淌。更写出了秋雨已止而作者别泪未停。充分地展示了词人的愁苦情怀。表现了他对朋友的一往情深。

想你:我的妻子/丈夫

未见君子。怒扣调饥。《诗经·汝坟》

君子:妻称夫。怒(ni逆);心里难过。调(zhou周):通。“朝”。清晨。调机,形容渴慕的心情十分强烈。如同朝饥欲食。意思是:没有见到你的时候。思念之情就像清晨饥饿盼食一样迫切。思念之情本来是很抽象的东西。其迫切程度很难用语言直接表述。因为朝饥欲食,是每个人都有的生活体验,用它来比拟渴幕、思念之情,是很恰当。也很生动的。这两句可用于形容情侣之间牵肠挂肚、急迫难耐的思恋情怀。

想你:我的家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

这首思念家乡的诗句是我们最熟悉不过了。家乡的思念也是每个游子“想你”必不可少的“老物件”了。

其他观点: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一水相隔却不能渡。两眼含情却不能语。彼此都没有说话。但我们都知道。我在想你。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0:38:53

    思念,秋雨,磐石,之情,作者,悠悠,愁苦,时方,家乡,朋友

  • 笑红眼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0:38:53

    没想到大家都对课文中古人表达“想你”,你都知道有哪些词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0:38:53

    题主问;古人说“想你”是怎么表达呢?我们一起看看下面这些词。自然就有了答案!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投我以木桃。报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