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通俗点讲。饱汉不知饱汉饥。别人饥寒交迫。连最基本的口粮和蔬菜都无法得到满足。你却在说风凉话。没有粮食和蔬菜吃。为什么不买肉吃。别人真的买得起肉吃。难道会差买粮食和蔬菜的钱?这就是那些处于养尊处优不知生活的艰苦。而对贫困潦倒的人说的话。一句话总结。没有生过娃儿。不晓得逼痛。
其他观点:
大多数事物。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找到不同的答案。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叫独立思考。一味的死记硬背“标准答案”。这样的孩子最后都没有什么创造力。
我小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文中讲述了作者打猎归来。猎狗看到一只从鸟巢掉在地上的幼鸟。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与猎狗斗争的故事。
教材中之所以选了这篇课文。按照教纲的说法是为了让学生从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感人故事中。懂得母爱的伟大。
读完这篇课文后。我并未发现文中有介绍这只老麻雀是雌麻雀的文字。而且我认为。敢于跟猎狗斗争的事情本来就是雄麻雀的事情。这篇文章讲述的就应该是父爱。
当我跟老师提出这个观点时。全班哄堂大笑。都认为我是个“问题青年”。因为“标准答案”里面。这里讲述的就是母爱。
这件事对我年幼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大概在很久一段时间里我再也不会举手提出问题或者回答问题。一直到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喜欢提问那些在课堂上表现紧张。不善于发言的人。才经常叫我起来回答问题。重塑了我的自信。
回想起来。在我们那个村里。我们那一个班有很多当时看起来很优秀的学生。而我是最不出奇的那一个。到高考结束后。我大概是少数几个考上省重点高中。最后考上本科大学。
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能够靠写文章生活的人。
我不是那种智商特别高的人。但是我考虑问题的时候。从来都会多找几个角度。反复来思考。
比如“何不食肉糜”这个典故。大概研究历史的人里面。只有我一个人会认为司马衷的想法是有一定操作性的。
司马衷一向被人称为傻儿子。关于他傻的故事一向有很多。比如在司马炎决定让司马衷继承皇位时。大臣卫瓘曾委婉的指着龙椅向司马炎表示“此座可惜!”
因为智商低下。司马炎就选择出题测试司马衷的智商。有一次司马炎出了几道题要求司马衷三天之内给出答案。这给把司马衷给难为坏了。幸好司马衷的妻子贾南风找了几位有文化的人。才帮助司马衷蒙混过关。
当然。最后实锤司马衷是傻子的。就是“何不食肉糜”的典故。司马衷即位后。有一年爆发灾荒。老百姓饿死的人很多。有的地方官员将此事报告给司马衷。希望司马衷能够拨发粮食赈灾。
司马衷于是回复了一句。“何不食肉糜?”。意思就是没有饭吃的话。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按照《晋书》的记载。听到司马衷的回答后。上报的官员哭笑不得。灾民连米饭都吃不上了。又哪里来的肉粥呢?
这个笑话传到现在已经一千七百多年。是一个十分有影响力的段子。被广泛应用
于一些高高在上的对事物缺乏全面的了解。而做出的一些不接地气的决策。
但凡学过点经济学常识。都应该知道一个叫作“替代关系”的经济术语。替代关系就是指两种商品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同一种欲望。
对于受灾的饥饿人群来说。不管是大米也好。还是肉粥也好。都是为了能够填饱肚子。避免饿死。因此。二者在这方面应该是替代关系。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在粮食歉收的时候。通过肉类消耗品来替代谷类食品不失为一种优秀的赈灾政策。
没有粮食吃。转而吃肉的事情在古代并不少见。比如讲述曹操北征乌桓的时候。“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余丈乃得水。”
正常来说。军队是很少杀马的。但是在当时的关头。人如果不吃马肉。就会饿死。人都饿死了。还要马有什么用?这就是马肉替代粮食的经典案例。
现在大多数人认为司马衷的“何不食肉糜”是一个笑话。是因为我们从现在的视角来看。肉一定是比粮食更贵的东西。如果老百姓连粮食都吃不起了。怎么可能吃得起肉。
站在猪肉价格已经达到30块钱的今天。如果我说大概在前四五年左右。猪肉价格其实也只有五六块钱一斤。大家可能感觉已经恍如隔世。
但是事实就是。肉的价格不一定永远都高过粮食。而且肉类之间也有替代品。在猪肉价格过高的时候。难道大家不会去吃鸡肉吗?
毕竟一般的鸡肉也只是五六块钱。而有机大米的价格可能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得起。
正常来说。畜牧和种植本身就是两种农业概念。种植业的本质是在土地上播撒种植。然后长出粮食。这是将人力和土地资源转化为粮食的过程。
但是畜牧业不一样。畜牧业本质上是通过将一些植物资源(譬如说草和秸秆)。转换为肉类和乳类的过程。
从这一点来说。发展畜牧业和种植农业本身就不是矛盾的事情。不可能因为说大家都去种地了。就没法养猪牛羊了。
事实上。中国古代一味的鼓励农耕而忽视畜牧。才使得长时间以来粮食产量够用。而肉类食品不够的情况。
如果真的如司马衷所说。大力发展畜牧业。至少可以把肉类的价格打下来。让老百姓也能够把肉当作日常消耗品。
很多同学总是认为现在养殖业都不是那么发达。古代能有发展畜牧业的条件吗?其实现在畜牧养殖出现的最大问题是疾病。好多疾病都是近些年来才爆发的。具体原因我就不说了。在古代的时候。动物的发病率并不高。
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这么多养殖业的东西。早些年咱也是在饲料公司干过。我印象当中有一家猪场的养殖模式最值得借鉴。他把猪赶到山上进行饲养。还起了个名字叫“溜达猪”。由于猪在山上跑。不仅猪的体质好。而且猪肉口感也很好。这种原始的方式。恰恰是跟古代养猪一个方法。
如果大臣能够悟透司马衷的这番话。大力发展畜牧业。到那个时候。“何不食肉糜”不但不是一个笑话。反而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就好比我们现在去粥店点一个瘦肉粥和蔬菜粥。价格也都差不多。
拥有独立思考的人会把一些看起来荒唐的笑话试图实现。而缺乏独立思考的人会把一些可能实现的事情看作荒唐的笑话。
其他观点:
问题:“何不食肉糜”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吗?
一、典故的出处
“何不食肉糜”出自出自《晋书·惠帝纪》:
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
这一段文字中。有两个典故。一个是关于青蛙的叫声。是为了官还是为私?一个是关心百姓的疾苦。却问出为什么不吃肉糜的笑话。因此。晋书评价说。他被蒙蔽而不通世事。
唐朝的诗人周昙把这两个典故写入了一首诗中:
蛙鸣堪笑问官私。更劝饥人食肉糜。蒙昧万机犹妇女。寇戎安得不纷披。
周昙说。这个皇帝如此愚昧不通事理。就如同大门不出的没有知识的妇女一样。那些外敌内寇们怎么会安分呢?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葬送了西晋王朝的江山社稷。
二、此座可惜·傻皇帝司马衷
《资治通鉴》 卷第八十中写了一个故事:
瓘欲言而止者三。因以手抚床曰:“此座可惜!”帝意悟。因谬曰:“公真大醉邪?”瓘于此不复有言。
司马炎立司马衷为太子。满朝文武都知道太子智商有点低。担不起江山社稷的重任。当时征北大将军卫瓘为尚书令。每每想向皇帝提出此事。但是总没有机会。
一次参加宫廷宴会的时候。他装作醉酒。对皇帝说。我有话向您进谏。皇帝问他。你想说什么?
可以卫瓘最终也没有敢直言此事。而是摸着御座说。这个座位可惜了。晋武帝司马炎马上明白了。问道:你真的醉了吗?卫瓘马上闭了嘴。不再提起此事。
司马炎安排人去考察傻儿子。 但是儿子身边有个厉害的老婆贾南风。她找人代司马衷回答。由司马衷照着答案超了一遍。蒙蔽了司马炎。
司马炎看了儿子的答案后大喜。还给卫瓘看。搞得卫瓘再也不敢多嘴了。
天下人都知道司马衷是个傻子。只有司马炎不知道吗?
《晋书·惠帝纪》说司马衷”其蒙蔽皆此类也”。看来司马炎也差不多。做皇帝是不是都被蒙蔽得和傻子一样呢?
三、贾南风与八王之乱
周昙诗中说道:寇戎安得不纷披。原因是晋惠帝“蒙昧万机犹妇女”。
正如卫瓘所说的“此座可惜”。可以众人纷纷觊觎皇帝宝座。
其实皇帝傻仅仅是原因之一。从历史书上看。晋惠帝应该是比较迟钝。但是心地善良。假如有良臣辅佐的话。应该不至于动摇了晋朝的基业。但不幸的是。他有一个彪悍和自私的老婆贾南风。
贾南风是权臣贾充的女儿。贾充曾领兵弑杀魏帝曹髦。是西晋代魏的重要功臣。他深得司马昭信任。司马昭去世的时候。贾充成为托孤之臣。同年。司马炎即位。贾充权倾朝野。并将自己的女儿贾南风嫁给了太子司马衷。
司马炎去世后。司马衷即位。西晋的好日子到头了。
贾南风貌丑而性妒。因晋惠帝司马衷过于懦弱而专权。设计诛杀太傅杨骏和太后杨芷。又杀了太宰司马亮以及“此座可惜”的太保卫瓘。
贾南风自己不能生育。所以又把屠刀举向了太子。甚至连太子司马遹生母也没有放过。
贾南风不久就赵王司马伦诛杀。西晋开始了“八王之乱”。司马一家相互厮杀。导致了宗室凋零。随后引发引发了五胡乱华。
而傻皇帝司马衷一会儿被废、一会儿被重新拥立。成了任人摆布的傀儡。后来据说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杀。终年48岁。
结束语
司马衷假如不做皇帝。以他的智商。人畜无害。可能还可以活得更好。而西晋也不至于短短的50年就灭亡。
贾南风假如是一个废太子妃。估计也没有机会兴风作浪。可惜。贾氏一家势力太大。传统的立嫡立长思想根深蒂固。另司马炎没有痛下决心。结果造成了家国之痛。
忠厚善良而天真的司马衷。错生在帝王之家。假如只是一个富家公子。每天只是思考一些“何不食肉糜?”的问题。于公于私。都是一件好事。
@老街味道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0095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司马,南风,肉糜,的人,晋书,粮食,司马炎,皇帝,不食,畜牧业
没想到大家都对“何不食肉糜”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通俗点讲。饱汉不知饱汉饥。别人饥寒交迫。连最基本的口粮和蔬菜都无法得到满足。你却在说风凉话。没有粮食和蔬菜吃。为什么不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