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在家的留守妇女与丈夫渐行渐远?
原创

多少在家的留守妇女与丈夫渐行渐远?

好文

热门回答:

今年过年的时候回老家。我才知道婶婶和叔叔离婚了。这在我们村算是个大事了。一是因为我们村还没有人离过婚。二是因为婶婶已经48岁了。这个年纪离婚的人很少。听邻居说了事情的经过以后。我很佩服婶婶的勇气。这婚早该离了。

婶婶和叔叔的婚姻。没有爱情

我们村是苏南的小乡村。早些年村里很多人都在外打工。大部分都是在建筑工地做小工。基本上都是亲戚和朋友一起去的。

婶婶是贵州人。她的老乡嫁到了我们镇另外一个村。觉得这边生活还不错。就把她也介绍过来了。她在此之前都没有出过她们县城。来这边之前也不认识我叔叔(不是亲叔叔。是有比较远的亲戚关系的叔叔)。通过老乡的介绍。就和父母一起过来了。然后双方家长见了面。觉得还可以。就定下了婚期。然后很快就结婚了。所以她和我叔叔是没有感情基础的。

在这之前。我叔叔已经25岁了。既没结婚也没谈对象。在我们当地算是个困难户了。对他也真是没什么好说的。十里八乡但凡是知道他们家的。估计都不愿意嫁给他。主要原因是:

1、叔叔家家庭条件不太好。说直白一点就是穷。那时候村里有点钱的人家都盖了水泥楼房。他们家还住的砖瓦房。叔叔在家排行老三。上面两个哥哥结婚把家底几乎掏空了。等到他结婚也没什么钱了。下面还有一个妹妹没嫁出去。

2、叔叔的父母脾气不太好。不好说话。跟两个儿媳妇也经常吵架。村里人都知道他俩不好相处。谁家愿意自己女儿嫁入这样的家庭。被公公婆婆经常骂呢?

3、叔叔是一个不求上进的人。跟叔叔差不多年纪的人。要么在我们当地找个厂上班。要么跟别人一起出远门打工。多多少少都能挣点钱。养活自己不成问题。而叔叔就没好好上过班。之前也去厂里上过一段时间班。没多久就辞职了。说受不了约束。管得太严。工作太累。跟别人出去打工也是没几个月就回来了。说外面太苦。

所以。在我们乡镇。他父母也帮他找人介绍过。但是人家一打听。知道了叔叔的家庭和他自己的名声。就都不愿意了。

也因此。叔叔的父母才想给他找个外地媳妇。后来就找到了婶婶的老乡。然后在婶婶一家过来的时候借了一笔钱给了彩礼。然后迅速敲定了这桩婚事。

实话实说。婶婶嫁给叔叔后是吃了不少苦的。村里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说婶婶不容易。一个人照顾家里既要下地干活。又要照顾公婆。

婶婶嫁过来第二年就怀孕生了孩子。是个女儿。这里我就叫她妹妹吧。叔叔的两个哥哥家生的也是女儿。所以妹妹出生后并不受爷爷奶奶的喜欢。爷爷奶奶也没有给叔叔家多少扶持。叔叔又不工作。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家里没有多少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妹妹出生以后。叔叔也感受到了生活压力。结婚后也不能总跟父母要钱花。所以就跟老乡一起出去打工了。这一走就是20多年。中间只有每年过年的时候才回来。在家待一个多月的时间。婶婶就变成了留守妇女。

婶婶在家的苦日子。我都替她感到不值

1、20多年以来叔叔从不给家里寄钱。婶婶自己养大了女儿

叔叔出去打工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到现在2021年了。从来没有给过婶婶生活费。他自己赚的钱自己花。婶婶和女儿的生活费都是婶婶自己挣得。

首先说叔叔。他和老乡一起在建筑工地做小工。一开始每天有大几十元。后来100多。现在估计有300左右。应该说叔叔是挣到钱的。而且听老乡说。叔叔在外面也比较节约。没有乱花钱。所以。叔叔是有存款的。其他人都是平时会寄钱回来给老婆当生活费。但是叔叔从来不往家寄钱。人家过年回来都会把存款给老婆。叔叔也从来不给。

就连叔叔的父母。他们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会让几个子女给自己一些养老钱。叔叔也不会痛快的给。总是少给一些。能不给就不给。我真想不通他钱都花哪去了。或者留着干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婶婶只能自己想办法挣钱。我们村那时候留在村里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妇女。他们的收入来源也很简单:种田和采茶叶。偶尔会有一些零工。

婶婶嫁过来以后。叔叔也分到了一亩多地和一片茶叶田。叔叔出去打工以后。这些地里的农活就都是婶婶在做。插秧种地、割稻子往家里挑。这些我不知道有多少读者经历过。这些都是体力活。婶婶那时候也才20岁出头。年轻的女孩子就干这些农活。不说体力能不能跟上。单说能下地干这些我都觉得很了不起了。

夏天太阳最烈的时候。别人中午都在家午休。她背竹篓去茶叶田里采茶叶。因为她不抓紧时间干活就干不完。人家家里还有老人帮衬。她只能自己一个人干。有时候还要把女儿带在身边。有的时候实在忙不过来。只能把女儿放在家里跟其他小朋友玩。我也带着妹妹玩过很多次。

婶婶那时候是真辛苦。一个人种田种菜采茶叶。还养猪养鸡鸭这些。就靠着这些收入。她养活了自己和妹妹。有的时候逢年过节还要给公婆和父母买点东西。家里的人情往来的钱也都是她出。

一直到妹妹上初中住校以后。那时候是零几年了。她才找了工厂上班。不用那么辛苦。家里的田也不种了。就靠每个月上班两三千块钱的工资来养家。

2、别人暑假都会带着孩子去跟丈夫相聚。叔叔不让婶婶去

前面我说过我们村很多人都会去外地打工。很多都是亲戚朋友在一起。每当到了暑假。村里的女人们就会带着孩子去丈夫那边。有时候还会几家人约着一起去。

我叔叔不让婶婶去。说工地条件艰苦。他也是跟别人一起住的。不方便。其实别人都是在老婆孩子去的时候单独租上一两个月的房子。等老婆孩子走了再搬回去和工友住的。叔叔说这样麻烦。又浪费钱。所以不让婶婶去。十几年间只去过两三次吧。拒绝的次数多了。婶婶也不再提要去了。

而且去叔叔那边。家里的活就顾不上。后来婶婶自己也上班了。就更没时间去了。

3、两地分居。沟通交流少

90年代初。我们那边还没有普及固定电话。那时候通讯都是写信。别人一个月至少会写一封信。有时候两封。就算再不识字。简短的几句话总是会写的。叔叔从不给家里写信。

到了90年代末。村里开始装固定电话了。在外打工有些挣到钱的就给家里装了固定电话。我记得那时候装一个固定电话要3000块。但是很多人都舍得装。这样可以经常给家里打电话。

叔叔家没装。一直到现在也没装。哪怕是零几年固定电话普及的时候也不装。现在也没装的必要了。都用手机了。

那时候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周六。一般父亲都是在周六晚上打电话回来。问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再和老婆问问家里的情况。再讲讲自己在外面的情况。这就是维持夫妻二人关系的方式。

我叔叔很少打电话回来。一个月打一次都算不错的。都是打到隔壁邻居家。然后再叫我婶婶去接电话。在别人家接电话。有一些话总是不方便说的。而且每次也都是固定的那么几句。这还是在妹妹上学后。才经常打电话回来的。以前更别提了。两个人就这样过了十几年。

再到后来手机也普及了。婶婶才用自己的工资买了一个手机。跟叔叔联系多了一些。不过叔叔也不怎么主动给婶婶打电话和发短信。大多数时候都是婶婶主动给他打。那是零几年的时候了。

那个时候虽然叔叔对婶婶不太好。但是婶婶还是喜欢叔叔的。心里也有他。过年回来虽然叔叔不给婶婶生活费。但是婶婶还是高兴的。

4、陌生女人找上门。公婆都发了火。婶婶也伤了心

一直到2011年的时候吧。我记得妹妹那年上初三。有一天有个女人来了我们村。在村口问我叔叔是哪一家。然后找到了叔叔家。叔叔那时候虽然结婚了。但是还是跟父母住在一起的。他们家后来终于盖了一个楼房。然后公婆和叔叔住在一起。

那天婶婶刚好去镇里的厂子上班了。不在家。她公婆在家。那女人说是叔叔在外面的朋友。跟叔叔认识有两三年了。这次过来看看。也想看看婶婶是什么样的人。虽然话没有明说。但是公公婆婆还是听出了大概。这应该是叔叔在外面谈的了。

公公婆婆发了一顿火。把她赶走了。本想瞒着婶婶。但是村里那么点大。那女人来问路的时候又被邻居看到了。很快村里人就知道了。后来有人告诉了婶婶。婶婶在家哭了好久。

因为婶婶嫁过来以后。对公公婆婆还是孝顺的。虽然叔叔不给她生活费。但是她对两位老人还是不错的。所以虽然公公婆婆不太好相处。但是他们自己心里也知道这个儿媳妇不容易。也知道她的好。

所以老两口给叔叔打了电话。把他狠狠骂了一顿。说要是他想离婚跟那个女人过。以后就别回家。他们就当没这个儿子。后来叔叔主动回了一趟家。说他也不知道那人会来家里。说以后会断了来往。求婶婶原谅他。

然后还给了婶婶30000块钱。给她买了戒指和项链。说是结婚这么多年也没买过礼物。这次给她补上。婶婶其实不在乎这些。这么多年都没有了。现在老夫老妻了也不会在意这个。她担心的是妹妹。那年妹妹刚好初三。马上要中考了。她不想因为这个影响妹妹学习。所以这事就这么平息了。

5、妹妹工作以后。婶婶卸下了负担。终于离了婚

叔叔在那件事以后着实老实了一阵子。在家呆了一个多月。后来又出去打工了。一开始还经常打电话回来。有时候也会让婶婶带着妹妹去玩。后来渐渐地又变回了老样子。谁也不知道他在外面是什么样。他也不怎么跟老乡们在一起。

后来婶婶也想开了。她的心思都放到了妹妹身上。就想把妹妹培养成才。妹妹也争气。先后考上了高中和大学。婶婶自己虽然不舍得花钱。但是在妹妹教育这方面一直都是舍得的。她虽然没挣到多少钱。但是省吃俭用都要供妹妹上学。而且在公公婆婆的压力下。妹妹上大学的费用叔叔也承担了。

2018年的时候妹妹大学毕业后在苏州找到了工作。就留在那边上班了。婶婶自己在老家上班。叔叔在外地打工。三个人都不在一个地方。婶婶偶尔会去妹妹那边玩几天。

村里的人都以为他们的日子会一直这么过下去。但是没想到婶婶去年年底离婚了。当时村里人都不敢相信。因为村里还没有人离过婚。而且婶婶都这个年纪了。这么多年都熬下来了。怎么现在女儿工作了。日子过好了。反而要离婚呢?

包括公公婆婆和叔叔都试图挽留过她。但是婶婶很坚决。一定要离婚。听他们家邻居说。婶婶当时是这么说的:

她跟叔叔本来就没有感情基础。没有谈恋爱就直接结了婚。双方的了解都不够。婚后她也想好好过日子。她以为叔叔出去挣钱。她在家做家务、带孩子和孝敬老人。哪怕是下地干活。她都没有抱怨。只要日子能越过越好就行。

后来叔叔不给家里钱。她也生气过。但是她管不住叔叔。那就只能过好自己。自己辛苦一点把这个家维持下去。把女儿带好就行。

再后来出了那个事。她就彻底伤了心。她觉得这触犯到了她的底线。但是那几年刚好是妹妹学习上的重要的时候。丈夫已经指望不上了。不能让女儿也受到影响。所以后面那几年她是为了女儿在忍耐。

现在女儿也毕业工作了。她也没有什么好不放心的了。嫁过来这么多年。她也很少回老家。基本上是两年多才会去一次。现在父母也老了。她也想回老家去照顾父母。

至于女儿。她以后就在苏州发展了。以后结婚生孩子她都会管。她回老家后会继续找个工作。以后能帮多少是多少。至于她的父亲帮不帮。那是他的事。她也管不了了。

写在最后

其实村里有很多像婶婶这样的留守妇女。因为我们村出去打工的人太多了。有的男人比较有责任心和家庭感。会注意维持夫妻间的感情。经常打电话回来。或者偶尔回来一两次。过年回来还知道给家人带礼物讨老婆欢心。这样的家庭一般都会过得不错。有好几户人家也搬到了城里。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条件。也给家人更好的生活条件。

还有一些男人只顾自己在外面过得潇洒。不管家里过得好不好。不过他们一年到头总会在过年的时候带一些钱回来给父母和妻子。这样的家庭也能凑活过下去。只是没有那么幸福。像我叔叔这样的是很少很少的。他也确实做得很过分。所以知道婶婶离婚了。我是支持的。

我觉得一个家庭。丈夫出去打工挣钱也是为了让家里生活过得更好。如果你连家都不顾了。那还出去干什么呢?

在外挣钱是重要。但是家人也一样重要。留守在家的妻子也很辛苦。她们既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还要工作干活做家务。不比丈夫轻松。

所以。如果您或者您身边有人是类似的情况。请您记得要好好善待留守在家的妻子。有她们的支持和对家庭的无私奉献。才能让我们在外安心工作。感谢她们的付出。

其他观点:

说他老公回家也一样。两人在家没有什么话说。都是你看你的手机。他玩他的游戏。除了夫妻那点事他老公比较积极外。她说还真不如自己一人在家舒服。回来还得给他洗衣做饭。

造成他们今天这样情况。我觉得两个人都有很大的问题。男人在外要给家里女人足够的安全感。不光要关心孩子。更多的是要关心自己的女人。不是每月准时到账的生活费。在心里和情感上更要关心。女人在家里照顾孩子。忽略了在外挣钱养家的男人。

最后我想说。如果不到万不得已。年轻夫妻最好不要长期分开。一家人在一起。再苦再累也是甜的。长期分开真的对感情有很大影响。严重者甚至会走到离婚那一步。

其他观点:

六叔和六婶各自都有相好的人。儿女都知道。然而他们宁愿耗着也不肯拿一纸离婚证。我们一度以为。他们不离婚是因为财产问题。后来才知道不是的。

村子里很多年轻男人都去广东打工了。听说挣得多。包吃包住。在外干1年比在村子里种地10年都强。一拨人外出打工。回来又带了一拨人出去。背井离乡。为了碎银几两。

我爸爸是恋家的人。在村子里的壮年男子个个都已打工为荣的年代。爸爸坚持在村子里种地。还把其他人荒废的地一起拿过来种。偶尔去当散工赚钱。日子有一搭没一搭地过着。不穷也不富。

外出打工的人。一年比一年傲气。第一年回来过年给妻子儿女买了很多礼物。超市随便逛。看见就买。第二年。给孩子买上了摩托车。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开上了小车回家。一家子坐小车去亲戚间走动。风光得很。

而我爸爸还是卖力气赚钱。不肯外出打工。他说。家就在这里。外出打工一年到头见不了家人一面。孩子学坏没学坏都不知道。没啥意思。

村子里的六叔是最早去广东打工的那批人。他有点手艺。进了厂子当技术工。听说工钱很可观。活儿也相对轻松。加上厂子是亲戚的亲戚开的。总会照顾着点。

一开始。六叔每个月都会准时把所有的工资寄回家。他说在这边赚得多。又包吃包住。不用花钱。钱都给孩子上学用吧。六婶收到钱。就会满村子炫耀。因为他老公外出工作的钱。比村子很多男人都多。是个有本事的人。

他家的孩子穿着好看。衣服轮着换。不像我。总是姐姐穿旧了就给我穿。我穿旧了就收起来给小的孩子穿。逢年过节。他们家的儿子可以买名牌球鞋。刷得雪白雪白的球鞋。有个标志。我脚上的鞋子是在市场买的20块钱一双的帆布鞋。

妈妈说:人家有钱是人家的事。不用羡慕。他爸爸在外工作。一年也就中秋和春节回家。连孩子读几年级都不记得了。你愿意你爸爸外出挣钱给你买球鞋。你一年就见他两次吗?

我赶紧摇了摇头。颇有气势地回道:不要。下个星期老师说要开家长会。你记得叫爸爸准时到。班上也就某某家每次都是爷爷奶奶来开家长会。

小时候。我不记得每天要喊多少遍爸爸妈妈了。早上起床。大声喊妈妈早饭做好了没。上学要迟到了。中午回来会拖着爸爸的手让他给我五毛零花钱。放学去买冰棍。晚上妈妈煮了我不喜欢吃的肥猪肉。我就把夹到碗里的肥猪肉挑出来。甩到爸爸的碗里。

我很难理解像村子里很多同龄人的家长都不在身边的感觉。村子的阿龙。每次家长会。他爸妈都没来。毛豆被大孩子欺负了。只能自己打回去。打不过。只能自己哭。因为他爷爷不会帮他打架。我每次被同龄人欺负。气势上绝对不弱。张口就是:你试试。我找我爸我哥过来。

六叔家是村子里最先买小轿车的人。听说这么些年赚了钱。生活好起来了。可是六婶脸上的笑容渐渐少了。话也少了。不再在村里人面前说自己丈夫赚了多少钱。也不提自己丈夫有多出息。只是沉默地买菜、做饭、做家务。

有些好事的妇女。就会来嚼舌根。提醒六婶。你家那口子赚了点小钱。要提防身边的女人。他一年到头在外工作。连电话都没几个。别到时候赚钱把老公给丢了。

六婶提过。要跟六叔去工作的地方租房子住照顾他。可3个孩子读书成了问题。没买房无法落户。户口难以解决。读书就有点麻烦。加上去那边读书。教育经费比家乡贵得多。不划算。最后还是把六婶留下来照顾两个老人兼3个孩子。只是说会把钱寄回来。别担心生活费问题。

孩子到了叛逆期。吵着要买手机。每天放学抱着手机笑得乐呵呵。六婶凑上前去看看到底有什么玩意儿那么好笑。孩子躲开了。回到房间反锁房门。到了吃饭的点也不肯出来。让孩子给六叔打个电话问问情况。孩子也不肯。不像小时候那样。每次和六叔通电话一群人挤在电话旁。轮着说话。

家里人好像生疏了。大家各顾各的。六婶读书不多。勉强识得几个字。对孩子的教育是一点忙都帮不上。只会和孩子说多读书。多看书。别玩手机。可孩子不大听话。打电话给六叔。让他和孩子谈谈心。六叔那边又忙着工作。匆匆应下。就没后续了。夫妻俩一年也说不上几句话。

有一年过年。六叔没回家。说加班工资多。多赚点钱留给孩子。六婶想着干脆带一家人去看他。反正有家人在。哪都是过年。就瞒着六叔买了车票去出租屋看他。没等来六叔。却在出租屋看见一个中年女人。收拾屋子做饭扔垃圾。驾轻就熟。女人看见六婶。有一瞬间慌张。随后说自己是钟点工。来打扫卫生的。然后拿着包包穿上高跟鞋就离开了。

六婶自然不信。你一个住出租屋的要一个女人来当钟点工。房子里无论怎么看。都是有女人生活的痕迹。当时一家子在旁边。六婶没发作。强忍下来。洗衣做饭。一家子吃了个团年饭。

此后。六婶再也没有去找过六叔。安心在家照顾孩子。六叔寄回来有多少钱。她就用多少。没寄钱。她也从不问。自己去超市找了个搞卫生的活。一个月2000块钱。

奇怪的是。六叔和六婶十年来都维持这样的状态。六叔在那边有人照顾他。六婶在超市认识了一个男人。也挺照顾她的。两人就是没离婚。僵持着。你不提。我也不戳破。

最小的女儿结婚那年。六叔和六婶就去领了离婚证。六婶拿了点钱。就走了。有个男人来接她。

从六叔和六婶这些年的经历来看。我觉得。两地分居的家庭很容易产生裂痕。

六叔在外打工。虽说有点技术。可一年到头一个人住在出租屋里。没有家庭温暖。

六婶不是一个整天拿着电话腻歪的人。在家又当爹又当妈的。照顾老人和小孩。生活苦闷无处诉说。两人常年保持这种状态没有沟通。难免夫妻关系破裂。

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是老大难的问题。有条件的会把孩子接过去读书。没条件的只能把孩子留在老家。管教也管教不了。家庭关系就会有疏离感。

最后:

即便外出打工。也要常和家人联系。维系好家庭。别钱赚了。家却没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少年狂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0:45:53

    婶婶,叔叔,都是,孩子,的人,妹妹,家里,村里,在外,那时候

  • 少年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0:45:53

    没想到大家都对多少在家的留守妇女与丈夫渐行渐远?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0:45:53

    今年过年的时候回老家。我才知道婶婶和叔叔离婚了。这在我们村算是个大事了。一是因为我们村还没有人离过婚。二是因为婶婶已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