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放着美貌的宫女不用。非要用太监来伺候自己。难道古代的皇帝傻?其实并不是。而是只用宫女的话。皇帝扛不住。
在古代的皇宫里。除了皇帝以及其家眷之外。数量最多的。就是太监和宫女了。这些人各司其职。共同服务着皇室成员。
而这其中。不管是哪个朝代。在选拔宫女时都有十分严格的标准。比如面容姣好、体态匀称等。说白了。想要当宫女。最起码的一个要求。就是长相要说得过去。
而相比之下。选拔太监就简单得多。一刀下去。一个合格的太监就产生了。至于长相。只要不吓人就成。
那么问题来了。古代的皇帝为什么不全用宫女来伺候自己。而非要增设太监这个角色呢?毕竟美貌的宫女看着都赏心悦目。用起来岂不是比太监更舒心?
事实上。倒不是古代的皇帝非要用太监。而是如果单纯只用宫女的话。就会带来不小的麻烦。这些麻烦会让皇帝扛不住。并且。很多工作只依靠宫女是无法完成的。因此。历代历代的皇宫中。才会有宫女和太监的同时存在。
太监泛指古代皇室所役使得男仆。历史上第一个太监姓甚名谁已经无从考证。但在古代数千年的历史中。太监就一直存在。
之所以古代的皇宫里有太监。是因为有他们存在的必要。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似乎古代的皇宫里并没有太多工作。无非是一些伺候人的事情。只要把皇帝一家子伺候好了。就没什么其他事情了。
如果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抛开那些繁琐的侍奉工作之外。古代的皇宫里。还有不少其他工作。并且。在这些工作中。有不少只能是太监才能完成的。
比如搬个重物。抬个东西。这种纯粹依靠体力的工作。必须由男性来做。这个时候。太监就派上用场了。
虽说太监不完整。但他好歹是个男人。力气自然就会大一些。这种脏活累活。还真得只能是他们才会干。
当然。这种基础性的体力工作。找几个壮实的宫女也可能会完成。但若是遇到更复杂的工作。宫女就不一定能胜任了。
拿明朝来举例子。明朝的太监。已经不仅仅是单纯地干一些粗活累活的人了。反而成为了皇帝的“左膀右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朝廷的决策。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为了防止文官集团权势过大。因此就废除了宰相制度。很多事情都亲力亲为。但他有这个能力和精力不假。不代表他的后辈儿孙也有。
到了建文帝时期。他首先就扛不住了。加上他对于朝廷上下了解程度不如朱元璋。因此。他就需要有一个顾问机构。来帮助他出谋划策。
于是。内阁就这么形成了。当然。包括建文帝以及明成祖朱棣在内。都对内阁进行了权力限制。比如规定内阁大学士品阶最高只能到五品。只能充当顾问。最终决策还得由皇帝来定等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阁还是逐渐成为了明朝文官集团中。最大的权力机构。
而内阁的权力过大。显然是皇帝不希望看到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考虑如何压制内阁。
想压制内阁。那自然得用皇帝最信任的人。那么皇宫里。谁才是皇帝最信任的呢?自然是照顾皇帝衣食起居、陪伴皇帝长大成人的太监了。
于是。从单纯传递皇帝旨意开始。到执行皇帝意志。明朝的太监逐步演变成了集各种权力于一身的司礼监。
最初的时候。司礼监只是忠实地执行皇帝意志。但到了明朝中后期。由于皇帝的懒政。司礼监的权力越来越大。基本上能与文官集团分庭抗礼。
比如明英宗时期的王振以及万历皇帝时期的冯保。还有正德皇帝时期的刘瑾。这些都是有名的大太监。曾经的他们权倾朝野。牢牢压制着文官集团。
也就是说。古代的皇帝利用太监来压制文官集团。达到朝堂上的平衡。让太监成为了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部分。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皇帝为了控制朝局不可或缺的角色。
这些工作。宫女们做不到吗?我们不排除有那种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的宫女。但太监有个宫女无法替代的优势。就是太监不会生孩子。
众所周知。只有进行过净身手术后。才能入宫当太监。因此就保证了太监不可能会有子嗣。
没有子嗣。自然就不会对皇帝的权力造成威胁。即便是权倾朝野。但也只能是一时。但假如太监有子嗣的话。那么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比如前文提到的刘瑾。在他得势时。大到政策决定。小到官员任命。都是他说了算。说他是二号的皇帝都不为过。但如果他能有儿子的话。他肯定会想方设法把权力传下去。
但正因为他无法传宗接代。因此。正德皇帝才任由他胡来。到了最后。正德皇帝看不下去了。一道旨意。就能将刘瑾凌迟。若是刘瑾有后人。正德皇帝怎么能安心看他一步步做大?
但换成会生育的宫女。皇帝的权力就危险了。
如果一个宫女也能一步步地走到刘瑾的位置。那她不管是和谁生孩子。这个孩子就会成为直接受益者。来继承她的权力。但这又是皇帝不可能会允许的。
哪怕是自己的妃子。皇帝也不希望这个妃子的儿子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何况是宫女呢?
这就是皇宫里太监存在的原因。除了能干体力活。来弥补皇宫里劳动力缺失之外。太监还充当着执行皇帝意志的角色。这一点是宫女们做不到的。尤其是在古代女人地位低下的特殊背景下。让一个女人在朝堂上耀武扬威。几乎所有的人都不会接受。哪怕是武则天在位时。照样还是有不少人反对。
另外。如果皇宫里全部用宫女的 话。会有不少的麻烦。
古代的皇宫里。还有不少具体的事务性工作。比如到宫外去宣旨。或者是代表皇帝皇帝去督查战况等。这些工作如果让宫女来做。那么麻烦就大了。
首先。古代的社会风气。决定了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样才符合当时那个时代的要求。而让一个宫女去抛头露面。这在当时是无法想象的。如果皇帝坚持这样安排。那他的皇位就不稳了。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在封建社会时期。女人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而皇权又是不容亵渎的。让一个女人抛头露面。或者是代表皇帝外出。是不会被社会大众所接受的。
如果皇帝非要这样做。那么“无道昏君”的帽子就没跑了。皇帝也不傻。犯不着冒天下之大不韪。
其次。如果让宫女出宫办差。指不定会遭遇什么。毕竟女性从来都是弱势群体。万一遇到歹人给侮辱了。这岂不是有损皇家脸面?
再者说。一般宫女在入宫时。年龄都在十几岁。古代的人成熟得也早。保不准这个宫女有个青梅竹马什么的。假如她趁着出宫办差的机会。与自己的情郎旧情复燃。做出点什么事也不是不可能。
这样一来。这个宫女办完差回到宫里。又刚好被皇帝看上。这岂不是让皇帝蒙羞?
再假如。皇帝不知道这个宫女在宫外干了什么事。临幸并成功让这个宫女怀孕。那么。生下来的孩子。算谁的?
总之这都是各种各样的麻烦。为什么古代的皇宫会规定宫女一辈子不能出宫。这就是原因之一。无他。规避风险。
古代的宫女们一旦入宫后。基本上就终老在皇宫内。即便是到了清朝顺治年间之后。允许放宫女出宫。但也是让那些到了年纪的宫女“自动离职”。给予一定补偿后打发走。绝不可能会让这些宫女再回到皇宫。
不仅仅是宫女。包括嫔妃也是如此。清朝时。规定嫔妃可以数月或者一年可以与父母见上一面。但也是在好几个太监的见证下。根本不会出现嫔妃单独见家人的情况。
但如果是太监出宫办差。那就没有这么多麻烦了。
太监出宫。最多也就是仗着权势耀武扬威。可能会欺压官员和百姓。但他绝对寻不了快活。既然寻不了快活。也就不会节外生枝。惹出什么幺蛾子出来。
封建社会发展了数千年。经历了大大小小不少朝代。皇宫里的各项制度都是在无数经验和教训中确定并沿袭下来的。为什么非要用太监而不只用宫女。这也是皇宫规矩的制定者参考了无数事例得出的最终结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和减少很多没必要的麻烦。
综上所述。古代的皇帝非要用太监伺候自己。而不全部用美貌的宫女。主要原因是太监不仅能干一些粗重的体力活。还能帮助皇帝来平衡朝堂势力。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同时。单纯用宫女的话。办差不方便。另外宫女会生育。这就不能保证皇家血脉的纯正。最重要的是。如果皇帝身边全部是美貌的宫女。身体也扛不住。
其他观点:
武则天第一次侍寝的时候。是14岁。当她看着一群太监要帮她更衣沐浴时。吓得要往外跑。太监总管李公公一个巴掌打了过去:“我们又不是男人。你害什么羞啊!”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七月。国母长孙皇后去世。唐太宗李世民十分悲痛。特意在太极宫修了一座高台。一有空。就会站在台上望着昭陵的方向。缅怀长孙皇后。
杨妃看着李世民日益消瘦的身形。也很是心疼。便劝慰道:“陛下如此伤神。对身体实在是不好。不如从民间找几个良家子来服侍陛下。也可充实一下后宫。”
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隋朝灭亡时。被李世民收入后宫。很是宠幸。但李世民是一个对女色很有节制的皇帝。对杨妃的建议不以为然。
杨妃便又试探性地问道:“臣妾有一个外甥女。堪称绝色。如今已到及笄之年。不知陛下是否有意?”
“外甥女。哪一个?”
“就是刚过世的荆州都督武士彟的次女武氏。”
杨妃口中说的这个武氏。正是武则天。不过她当时并不叫武则天。甚至她爹武士彟连大名都没给她取。
但李世民似乎对武士彟的女儿并不感兴趣。只淡淡地回了杨妃一句:“哦”
杨妃并没放弃。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屡次在李世民面前讲她这个外甥女如何好。李世民不想拂了杨妃的好意。终于同意将武则天接到宫中。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十一月武则天被接到了长安。14岁的武则天看着富丽堂皇的皇宫。心里既兴奋又害怕。在吃完李世民钦赐的美食后。一群太监将武则天带到皇家的香汤沐浴场。
当一群太监要伺候武则天脱衣洗澡时。武则天吓了一大跳。只想跑出去。却被太监总管李公公狠狠地扇了一巴掌:“我们都是没有根的人。你跑什么跑啊!”
这一巴掌把武则天彻底打清醒了。她想到父亲死后。自己和母亲备受两个同父异母兄长的欺凌。想起母亲将她送进宫时泪眼婆娑。自己是如何向母亲保证的。如今只不过是被几个太监看了身子。就想跑。又谈何要掌控自己的命运呢?
就这样。武则天在太监的服侍下。洗完了澡。换上了只有宫禁女人才能穿的华丽锦服。被送到了李世民的床上。
第二天。李世民给武则天赐名“媚娘”。并封为才人。
看到这儿。你肯定会觉得很奇怪。皇上为什么要派太监服侍自己的女人?用宫女不是更方便吗?其实。皇上不仅喜欢让太监服侍自己的女人。他们自己也更喜欢让太监来服侍自己。
因为皇帝们发现。太监除了没那功能之外。男人的其他能力他们都有。而这些能力又恰好是女人没有、而皇帝又很需要仰仗的!
1、体力功能
其实从中国历史上开始出现国家后。在宫廷里服侍国王、王后的基本上都还是宫女。
关于宦官的记载。最早出现在西周。但数量还很少。以宦官充任君主仆役制度。基本上是到东汉才完全成型。此时的宦官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了。
这是因为随着皇权的不断膨胀。皇帝拥有的女人、财富越来越多。皇宫也越来越大。挑水、砍柴、搬重物、抬步辇轿子这些体力活也越来越多。而宫女们毕竟是女人。这种体力活难以胜任。
那怎么办呢。总不能让皇宫里唯一的男人皇帝来干这些活吧?显然不可能。但如果允许皇宫进入除皇帝以外的男人。就无法保证皇宫内女人的贞洁。也无法保证皇室血统的纯洁。
于是。皇帝们就创造性地发明了“阉人”担任宦官这一制度。从而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不过。一开始并不是所有的宦官都是被阉割的男子。是从东汉开始。才是所有的宦官都由阉人来担任。而且最开始“太监”也不是指阉人。而是指宦官中的主官才能被称为太监。直到隋唐时期。宦官才等同于太监。
但要说历史上有没有完全不用太监的皇帝?倒是真有一个。宫中是没有太监。清一色全都是宫女的。那就是建立太平天国的洪秀全。
倒不是说太平天国宫中不需要干体力活。而是因为太平天国没有成熟的“阉割技术”。死亡率极高。洪秀全只得退而求其次。多挑选一些身体比较强壮的宫女。虽然说这很不方便。但是他也没别的办法。
2、政治功能
太监们在体力劳役方面的能力很快就得到皇帝们的认可。之后。皇帝开始发现太监身上一些别的功能。
自西汉汉武帝改革。国家走向中央集权。皇权更加的集中和扩大。从法理上来讲。皇权可以无限扩大。但大臣们却不愿意了。这是一种博弈的关系。皇权越集中。大臣们的权力自然就越小。
但皇帝的权力和地位再高。他都还是一个人。而大臣们却可以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来对抗皇权。尤其是如果这个皇帝的能力不行或不够强硬时。凭他一个人的力量肯定斗不过大臣们。大臣们就会威胁到皇权。
斗不过时就得找帮手。要找谁呢?皇帝发现。自己身边的这群太监就是最好的人选。虽然他们已经被阉割了。身体残缺。但心理上他们仍然是男人。
只要是男人。都是有野心的。男人天生对政治具有敏感性。这是宫女们无法比拟的。而且他们因为生理缺陷不会对皇位造成威胁。毕竟太监当皇帝也太荒唐了!这样的人不就是天赐的好帮手吗?
于是。皇帝就创造性地开发了太监们的新功能——参与朝政。帮皇帝对付那些老奸巨猾的大臣们。
最早开发太监这一功能的是汉元帝刘奭【 shì】。汉宣帝刘询(刘病已)与嫡妻与许平君生的儿子。西汉第十一任皇帝。汉元帝多才多艺。善史书。通音律。但性格比较柔懦。所以他父亲汉宣帝在死前还给他留下了辅政大臣。
汉元帝即位后。发现自己根本搞不定这些满腹经纶、老奸巨猾的辅政大臣。这时候太监石显就出来替汉元帝干活了。先是逼死了朝中最有威望的老臣萧望之。又将光禄大夫周堪等人排挤免官。
之后。汉元帝更是几乎将朝政全部委托给石显处理。朝政无论大小。都要先向石显汇报。导致后来元帝虽然贵为天子。但权柄却掌握在石显手上。
汉元帝开发了太监参与朝政的功能后。东汉的皇帝们又把太监的这项功能发挥到了极致。这是由于东汉从和帝开始。大多数皇帝都是幼帝临朝。导致外戚专政。架空了皇上。
等到小皇帝长大后想要夺回政权。发现身边除了天天伺候他们的太监外。没别的人可用。于是。东汉的皇帝。就学会了利用太监为自己夺取政权。
整个东汉也就陷入了外戚—太监轮番专权的恶性循环。一直到东汉灭亡才结束。
到了唐朝建国初期。这一功能才逐渐减弱。这是因为唐朝是军功起家。自然就不太需要太监来帮自己稳固政权。
但是从唐玄宗李隆基后期唐朝开始衰弱之后。唐朝的皇帝是一代不如一代。便也开始学东汉利用太监的政治功能。这个时期的太监不仅参与朝政。还有了兵权。甚至敢于屠杀和废立皇帝。真真正正地威胁到了皇权。直到把唐朝搞得千疮百孔。
而到了明朝。太监的数量群体则直接达到了巅峰。最多的时候超过了10万人。这是因为从明中期开始。文官政治非常强大。封建集权统治快成了君主立宪制了。已经快要把皇权给压制下去了。
从明宣宗朱瞻基开始。为了发展出与文官相抗衡的力量。皇帝们就开始大肆扩大太监群体的数量。不仅让他们参政议政。还扩大他们的权力。同时。为了避免像唐后期那样。宦官威胁皇权。明朝的皇帝也对太监进行限制。至少皇帝下达的生杀予夺的命令。太监是无法反抗的。
可以说。明朝将太监的政治功能开发得最完善。这时候太监作为体力的功能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政治功能成了太监更重要的属性。
对于皇帝们来说。没有宫女伺候。可能就是活得不那么精致。但是如果没有太监。他们可能皇位都不保了。
“夜间御前有事。太监便立刻衣冠。手持五尺剑。速赴圣驾之前。以防卫之”。
其他观点:
太监实在太好用了。有着不可替代的“身体优势”。皇帝若是选择宫女。他吃不消。宫女估计也吃不消。
在大多数人眼中。太监是个糙“男人”。而宫女娇柔可人。选择宫女近身伺候。才顺理成章。
的确。从人性的角度看。谁都喜欢身边围绕着一群可爱的宫女。皇帝也一样。
但有趣的是。古代的皇帝。更偏爱太监在身边伺候。很少用宫女。
连太平天国的洪天王。也想要选择太监近身伺候。只是技术不到家。做了几十台“手术”。没几个活下来。迫不得已才用了宫女。
为什么会这样呢?
古代的皇帝。都是聪明人。他们不选择宫女。实在是因为不敢选。
另外。太监确实太好用了。好用到根本无法替代。
我们绝大多数人。对古代的太监可能有所误解。
你以为只要挥刀自宫。再拿钱打点一翻。就能进宫当太监吗?
错!错!错!
历朝历代。太监选拔。都是非常严苛的。最终能成功进宫当太监。那都是“人中龙凤”!
太监的选拨程序
在历朝历代。太监的选拨程序。都是非常严苛的。
第一。不允许私自自宫。必须去指定的场所。
在古代。想当太监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必须先去指定的机构登记。然后由官府指定的机构。亲自操刀。
那种一咬牙、一跺脚、一挥刀。就能进宫当太监的人。基本上是影视剧的夸张表演。不是真实的历史。
在明朝。私自“自宫”的话。直接被当成“不孝”论处。不定罪就不错了。还想进宫?
《明仁宗实录》:“有自宫者以不孝论。”
一个能狠心对自己动手的人。还有什么事干不出来?
由官府机构进行操刀。还有以下2个好处:
当太监的“手术”。哪怕放在现代。也是非常危险的操作。按照古代的医疗条件。自己动手。基本上死亡率非常高。
事实上。就算是专业机构动手。也有种种“意外”情况。什么死在手术台上、死在恢复期的。大有人在。
不允许自行动手。也是官府对百姓的一种保护。
皇帝坐拥天下美人。正常男人很难坐怀不乱。而官方操作。可以最大程度规避这种风险。
当然。风险这种事情。全然规避是不可能的。
你看。赫赫有名的嫪毐。不仅和秦始皇的母亲赵姬。暗中来往。还让她生了2个孩子。
你以为去官方机构。就能顺利当太监了吗?
不!不!不!
身体只是基础条件。想吃体制这碗饭。还要经过层层审核。严控文化、身份的层层关卡。
第二。严苛的选拔条件
在宋朝。太监入宫。必须通过文化考试。没通过。就没有入宫的资格。
“内侍遇圣节许进子。年十二试以墨义。即中程者。候三年引见供职”。(取自《宋史·职官志六》)
没想到吧。想当太监。还得先考试。
要知道。在古代。能读书的人非常少。想当太监还得读书。这条件。一般人都达不到。
明朝就更狠了。不仅要考试。还有专门的宦官教育制度。
简单来说。不仅要考试。还要学习。
当然。历史上真实的选拔。比我讲的要复杂很多。
不过。具体的选拔流程。不是今天的主题。因此。我只是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
有了以上知识背景。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皇帝放着漂亮的宫女不要。偏偏喜欢挑选太监了。
皇帝挑选太监近身伺候的理由
我认为。皇帝挑选太监近身伺候。主要有以下几个不可替代的好处:
其一。太监具有不可超越的“身体优势”。
和宫女相比。太监具有非常明显的“身体优势”。具体而言。有以下3个方面的优势。
虽然挨了一刀。但和宫女相比。他们还是具有天然的体力优势。
在皇宫内院。需要干的活很多。不止是铺床叠被缝衣这样的细致活。还有搬搬扛扛的体力活。
举几个例子。
古代没有自来水。紫禁城里要喝水。要做饭。要扫地拖地。
水从哪里来?
当然是井里。
但古代也没有自来水管道。从井里打上来的水。需要运送到各处。这些活。大部分都是太监在做。
古代也没有垃圾处理站。紫禁城里的垃圾废物、生理废物。都必须要运出去。
因此。太监们每天按时按点。都要为把这些垃圾废物运出去而辛苦劳作。
当然。这些工作宫女也能做。可她们的力气毕竟很小。干得慢不说。万一泼了撒了。那味道可就一言难尽了。
近身伺候皇帝。可能不用做上面这些粗活。但总有一些力气活要干。
如果身边都是宫女。她们力气小。干不了。你觉得皇帝是眼睁睁看着。还是叫人帮忙。还是亲自动手?
为了避免这些麻烦。还不如干脆让太监来伺候。
古代的皇帝。至高无上。他们最需要的。不是女色。而是安全。
相比宫女。太监的身手更好。遇到危险了。他们更容易为皇帝挡刀。
当然。皇帝身边肯定时常有侍卫护驾。但谁会嫌自己的护盾多呢?
当危险来临。绝大多数的宫女。都吓得尖叫。四处躲避。寻求庇护。
这是她们的本能。
相比之下。太监就勇敢多了。而且被赋予了这种护驾的责任。
危急时刻。如果他们不护驾。事后可能会被杖责。甚至打死。
因此。歹徒来临。绝大多数的太监。都会选择和歹徒殊死搏斗。
的确。太监不是完整的男人。但这也是他们最大的优势。
因为没有生育能力。也基本上没有结婚的需求。一旦进宫。他们就得一辈子在皇宫里待着。
在古代。皇帝若是选到了合自己心意的太监。那基本上一用就是一辈子。懒得更换。也无需更换。
但宫女。就不一样了。
她们是完整的女人。有结婚生子的需求。
绝大多数的宫女。到了一定年龄。都会被放出去结婚生子。
皇帝权势滔天。肯定懒得去记陌生人的名字。这样一比较。还是太监用起来更得心应手。
另外。太监没有生育能力。就没有自己的后人。就不会为了自己的孩子耍心思、弄手段。更能够专心伺候皇帝。
《甄嬛传》中。那个坏事做尽的乌拉那拉氏皇后。也说过这么一句经典台词:“没有孩子的人。本宫用着放心!”
当然。在古代。有一些朝代。会允许一部分有权势的太监。娶妻。
他们会选择顺眼的宫女。结成对食。在深宫内院做个伴。
皇帝若是宽宏大度。对这种现象也会一笑置之。
以上。就是太监的身体优势。
除了这些身体优势外。太监们还具有碾压般的“智力优势”。
其二。太监拥有碾压般的“智力优势”。
在古代。女子受教育的概率。比男子要低很多。
宫女入宫。看的大多数是:家世清白、容貌清秀、能干活、懂规矩。
而太监则不一样。
他们毕竟是男人。入宫之前要经过文化选拔。入宫之后还要去接受宦官教育。
皇帝大权在握。却也是孤家寡人。有些时候。他们更需要精神层面的交流。
从概率上看。宫女在入宫前。基本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最多见见家里的尔虞我诈。再学学女工刺绣、看看《女德》《女诫》。
要让她们和皇帝产生精神共鸣。简直难于上青天。
但太监们不一样。
历朝历代都有许多卓有成就的太监。
他们的知识储备。并不比一般的才子弱。
举几个太监的事例。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他历经三朝。主持了宋朝诸多的文化事业。史书说他“颇好儒学。喜聚书。间接文士质访故实”。(取自《宋史·刘承规传》)
他创建了最早的船坞。还发明清淤的濬川杷、飞土梯、运土车、夷床、氵齿床。
“献修城飞土梯、运土车。诏将作监试验”(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造战车。一名为万全车。诏以小样进入。”(取自《玉海·治平万全车》)
在宋朝时期。太监里还出了很多有名的画家。比如童贯、刘瑗、梁揆、罗存、冯觐……
而最出名的太监。就是郑和了。
明朝时。郑和受命下西洋。彰显国威。
以上都是在史书上留下痕迹的宦官。他们都有着非凡的才华。
而能够青史留名的。毕竟是很少一部分人。推论到全体。肯定还有很多有才华的太监。
只可惜。因为和史官们不对付。史官通常更倾向于抹黑宦官。而不是给他们写传记。
正如李约瑟所说:
“(中国)历史大都是由宦官的对头们写的。结果。很多替国家工作得很好的宦官都完全没有被载入史册。因此。对于史官们记述宦官活动时惯用的阴暗笔调。应采取有所保留的态度。”
与之对比的是。翻阅史书。基本上很难发现有才华的宫女。
在皇帝的后宫。稍微有见识一点、有文化一点的妃子。都会被皇帝疯狂宠爱。
你看。顺治那么喜欢董鄂妃。就是因为她懂一点点汉文化。
其三。重用太监。可以避免皇帝沉迷女色
为了传宗接代、彰显权威。皇帝本身就有三宫六院。佳丽三千。还有定期的选妃安排。只要皇帝自己愿意。他完全可以每天不重样地找妃子。
因此。对于皇帝而言。女人从来不是稀缺资源。
你看。汉武帝和卫子夫的爱情。世人皆知。可你是否知道。汉武帝后宫的美女数量。也是数一数二的呢?
《汉武故事》里记载道:“掖庭总籍。凡诸宫美女万有八千。建章、未央、长安三宫。皆辇道相属。幸使宦者、妇人分属。或以为仆射。大者领四五百。小者领一二百人。常被幸御者。辄住其籍。增其俸。秩比六百石。宫人既多。亟被幸者数年一再遇。挟妇人媚术者甚众。选三百人常从幸郡、囿。载之后车。车上同辇者十六人。充数恒使满。皆自然美丽。不假粉白黛绿。侍尚衣轩者亦如之。:
汉武帝自己也说过这样一句话:
“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妇人。”
即可以三天不吃饭。不可以一天没女人。
在庞大的后妃体系下。宫女的存在。目的就很单纯了。就是让她们伺候人。干活。而不是为皇家开枝散叶。
选择太监伺候。可以避免皇帝“为色所迷”。
历史上。像雍正那样兢兢业业。认真克制的皇帝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是“为色所迷”的乾隆。
为了皇帝的身体着想。皇帝身边近身伺候的人。最好是太监。而不是宫女。
当然了。皇宫里的一切都是皇帝的。包括宫女。
在这种情况下。太监多一点。宫女就能少一点。就可以优中选优。把好质量关。宁缺毋滥。
在清朝。参加选秀的女子。家世必须非常清白且显赫。95%的人都达不到标准。
“将京城八旗满洲、蒙古护军、领催以上、汉军文职笔帖式以上、武职骁骑校以上之女。外省文职知府以上、武职参将以上之女。查明送部备选。”(取自《大清会典·户部》)
试想一下。如果皇宫里全是宫女伺候皇帝。宫女需求量会增加好几倍。
到时候。为了满足数量。肯定要多招人。而人一旦要招很多。必然要降低标准。到时候。万一有“滥竽充数”的人。侥幸混入其中。一个意外。就会影响皇家血脉质量。
其四。减少麻烦。得一个消停的后院。
有句话说得好: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多。
这倒不是歧视女性。只是在古代皇宫。若是女子太多。一定会起很多纠纷。
毕竟。无论妃子还是宫女。她们的目标都只有一个。即皇帝。
任何地方。只要有利益。就会有纠纷。
妃子会防着宫女钻空子。如果皇帝身边全是宫女。那么。这个位置就会有很多人来算计。
这种状况下。皇帝面临的诱惑就更大。基本上就无心政务了。
如果多遇上几个《甄嬛传》中的乌拉那拉氏。那乐子就大了。搞不好皇帝就绝嗣了。
在古代。前朝后宫是一体的。牵一发动全身。
但太监不一样。
太监不是完整的男人。他只能讨好皇帝。才能保住此生荣华富贵。
他也没有家族牵扯。没有子嗣后人。有头有脸的家族也不会把孩子送进宫当太监。
因此。选择太监近身伺候。可以少很多麻烦。少很多背后的算计。
另外。皇帝毕竟权势滔天。他若真的想要宫女。直接喊过来玩就行了。
据说。明朝的嘉靖皇帝。就一晚上找了十多个宫女。差点把自己命都玩没了。
有句话说得好。成年人从来不做选择。向来都是全要。
太监这么好。掌控一切的帝王。肯定不会舍弃。
他若是想要宫女。顺便一起叫过来就可以了。
所以说。大家不要纠结这个问题了。
如果你穿越回古代当皇帝。你肯定也会让太监近身伺候你的。如果不幸穿越到了清朝。可能你连后宫都不想去。毕竟。有些宫女和妃子。实在长得不容恭维。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0098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太监,宫女,皇帝,古代,都是,宦官,明朝,的人,自己的,皇权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代的皇帝,为什么非要用太监伺候自己,而不用美貌的宫女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放着美貌的宫女不用。非要用太监来伺候自己。难道古代的皇帝傻?其实并不是。而是只用宫女的话。皇帝扛不住。在古代的皇宫里。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