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杨绛先生
其他观点:
通常人们认为。在宋代。朱淑真是唯一可以和李清照相提并论的女作家。应该也必须排在第二位。但是。南宋大儒朱熹不这么认为。他指出:“本朝妇人能文者。唯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其实。两宋时能作诗文的女性大有人在。而朱熹不是不了解朱淑真。偏偏认为魏夫人和李清照可称。这实在要大跌很多人的眼球。可是。当我们了解了这个魏夫人之后。始知朱熹的观点又不无道理。
魏夫人。字玩。宋代名作《临汉隐居诗话》的作者、一代名士魏泰的姐姐。宋徽宗宰相曾布(曾巩的弟弟)之妻。封鲁国夫人。在两宋。她的诗词名气甚大。除了朱熹对她倾慕之外。大诗人陆游等人对她亦很赞佩。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
曾子宣丞相。元丰间。帅庆州。未至。召还。至陕州。复还庆州。往来潼关。夫人魏氏作诗戏丞相云:“使君自为君恩厚。不是区区爱华山。”
陆游说的是。曾布赴任庆州。中道被招归。后又还庆州。道路往来。多次途经华山下。所以魏氏写诗戏谑。
魏夫人能诗。但最出色的还是填词。她的作品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基本上都是词作。而且其中不乏大胆表露女性恋爱思念之情的作品。这虽然是五代词的本然面目。但是出自北宋宰相夫人之手。也非同一般。看这首《江城子》:
别郎容易见郎难。几何般。懒临鸾。憔悴容仪。陡觉缕衣宽。门外红梅将谢也。谁信道、不曾看。 晓妆楼上望长安。怯轻寒。莫凭阑。嫌怕东风。吹恨上眉端。为报归期须及早。休误妾、一春闲。
词中不求避讳。直接把思念的人称为“郎”。点化李煜的“别时容易见时难”的句子。抒发与情 郎分别后期待相见的苦恼心情。自从别后。词中的这位女子。无心梳妆。容颜憔悴。门前红梅花。开了又将谢。一年光景已度过。而情郎的游踪无定。归信无凭。让她十分心焦。实在无法排遣。只能独上高楼。极目长安。消除心中的思念。然而消瘦而娇弱的身体。早已因为相思而憔悴。所以。身心敏感。而不耐晓来轻寒。此时正是初春天气。乍暖还寒。气温的多变。虽然起伏不是太大。但是对人来说。正在冷暖之间。所以。一个“怯”字。写尽了她此时多愁善感的情怀和心思。表现出心理的波折。此一“怯”。首先是因为气温变化。其次是担心春天的东风。把春恨吹上眉端。东风怎么会把恨吹上眉端呢?那是因为。绵软的东风。容易唤起愁人心中的哀伤;望眼欲穿。会因为伤感而凝眉。而一缕愁绪。似乎是由风带来。挂在了精心描画的眉尖。因为这么多的担心。所以她未登楼。就已经告诉自己不要凭栏。登楼而不凭栏。登楼又何益?种种惆怅。在含吐进退、欲说还休的态度中写得如此真挚细腻。然而这种被压抑着的心情。到了作品的最后。变为两句直白的倾诉。呼唤情郎早告归期。免得她空自期待。误了春情。这就说出了所有含愁思妇的悲剧命运。有多少人在这种等待中绝望地死去。而绝望地等待比死去更令人感到悲伤。
魏夫人的《武陵春》。则是一首更接近花间词风格的作品:
小院无人帘半卷。独自倚阑时。宽尽春来金缕衣。憔悴有谁知。 玉人近日书来少。应是怨来迟。梦里长安早晚归。和泪立斜晖。
词中依然写一位女性。半卷帘笼。小庭深院。独自倚栏。春来愁思。暗中憔悴。这是一系列外在的形体和姿态。暗写此人的心态;而下片则直写她此时心中的思绪。她此时正为一件事苦恼。那就是她思念的玉郎。近来很少有书信给她。对于离别而不能会面的人来说。有书信往还通音讯是多么大的安慰。然而如今信也变少了。这都让她难以忍受。其实。她也知道。并不是书信来得少了。而是她盼望书信的心情太急切了。以至于埋怨书信来得迟。明知其中道理。但是情感的苦恼岂是理智可以说服消除的。这种“无理”的情感状态。才显出女性的痴情。现实中无法聚会。只能期待梦里的相寻。但是。眼前此时此刻。还是傍晚。斜阳犹在。所以还不能 成寐做梦。于是。只能让所有的思念化为黯然泪落的身影。独立于斜阳小院。用一个动人的身影结尾。引人回味。而且。伫立斜阳。作为古诗词中常见的一个动作。它还蕴含着在斜阳冉冉西下的过程中。拖延那无尽的情思和惆怅情怀的韵味。
魏夫人的词善于运用景物衬托情绪。创造艺术境界。明显具有北宋前期士大夫词的色彩。这也就说明她的作品在当时为什么会得到那么高的评价。如《减字木兰花》二首:
落花飞絮。杳杳天涯人甚处。欲寄相思。春尽衡阳雁渐稀。 离肠泪眼。肠断泪痕流不断。明月西楼。一曲阑干一倍愁。
杨花飞絮。是暮春时的风物之一。看到落花飞絮。自然是到了春尽之时。说明整个春天将要彻底流逝了。但是。词中的女性思念的人。还没有回来。不知道淹留在何方。使得词中的她在叹息春去的心情中。又叹息生命和情感不谐的悲伤。既然对方不知归来。那么她就写一封信寄远。表达相思深情。可是。到了暮春。连传送书信的大雁都已经全部飞回北方了。还有谁会为她带去这一封写满相思红字的信笺。没有办法表达。没有办法了却的愁思。就这样掩抑在心中。想到这种情感上的不幸。她泪流而肠断。伫立在明月西楼之上;而楼头的栏杆十二曲。那曲折的栏杆。正好映衬着自己柔肠百结的愁绪。凸现了“曲折”的心态和情态。让人沉默。再欣赏第二首。这种意境描写得更加到位:
西楼明月。掩映梨花千树雪。楼上人归。愁听孤城一雁飞。 玉人何处。又见江南春色暮。芳信难寻。去後桃花流水深。
又是月照西楼。而院落中的梨花正一片雪白。在明月照耀下更显得如冰如玉。晶莹透明。这种高洁的景象。正好映照出词中女主人的情趣和人格境界。而此时的她。伫立楼头。独自体味与心上人离别之后的万般孤寂。正在凝愁之际。天边孤雁一声凄惨的鸣叫。 惊动了她的愁心。不由得心中呼唤。那今夜的玉郎。正在何处。自他去后。艰难地度过了一年。如今。又是个江南暮春。沉沉的春色渲染着浓郁而深沉的心情。可是。不知道他的游踪何在。无法寻觅。只能在无言的等待中寻求寄托。美好的春天去了。落花随着流水漂走了。他们的爱情当年如同桃花一样娇艳。如今会不会也在销残之后。只留下深深的愁绪。如同绵绵的流水一样无尽。
我们发现。魏夫人的词不仅仅是这种伤感的离情。还有一些比较烂漫活泼的词作。如《菩萨蛮》二首:
红楼斜倚连溪曲。楼前溪水凝寒玉。荡漾木兰船。船中人少年。 荷花娇欲语。笑入鸳鸯浦。波上暝烟低。菱歌月下归。
小小河曲。一座红楼。河中的流水。清寒如玉。一位采莲的佳人。荡漾着木兰舟。驶入了荷花碧叶丛中。而她娇羞含情的面容。如同清艳的芙蓉。鸳鸯栖息的河洲上。传来她银铃般的笑语。直到暮色渐起。波上寒烟低迷。她才唱着清新的菱歌。载着明月。轻楫归去。江南女子采莲的情景。化为清新的诗歌境界。这在宋词中还是比较少见的。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斜阳晩照。山色掩映。一条溪流。脉脉流淌。临溪有一座小小的楼阁。在水中映出随波荡漾的倒影;而倒影中的鸳鸯。突然由于波动影摇而惊飞。随着飞去的鸳鸯。看到河流对岸的两三户人家。有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这两句用简淡的笔法。勾画出一幅红杏村溪图。清新雅丽。然而。这条河流是她的心上人离去的地方。看到河堤下的绿杨路。她不由得想起。自从别后。已经历了三度春秋。如今又一次看到杨柳的飞絮。怎不让人心添愁烦。但离人音讯。依旧杳然。
魏夫人在当时不仅仅作为一个女性诗人出现。她还收了学生。教人作诗。致力于培养女性诗人。她到底先后指导过多少人。我们至今难以知晓。但是。我们能够看到她的学生张氏的情况。张氏。海州怀仁监酒使臣之女。她早年跟随魏夫人学习诗书。诵读不已。宋哲宗绍圣初年。她被招入宫中。不久。靖康之变发生。她跟随宗室南下。80余岁去世。可见她能进宫是和良好的文学素养分不开的。而魏夫人对她的教导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当魏夫人去世时。 她十分悲痛地写了《哭魏夫人》一诗:“香散帘帷寂。尘生翰墨闲。空传三壶誉。无复内朝班。”悼念她翰墨一生的经历。表达对她的怀念。
其他观点:
唐婉。喜欢她的诗词。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0168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夫人,斜阳,书信,词中,东风,的人,朱熹,女性,鸳鸯,西楼
没想到大家都对都说宋代才女李清照第一,那么谁第二?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杨绛先生其他观点:通常人们认为。在宋代。朱淑真是唯一可以和李清照相提并论的女作家。应该也必须排在第二位。但是。南宋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