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秦始皇度过非凡一生时,跟他同龄的汉高祖刘邦在干啥?
原创

当秦始皇度过非凡一生时,跟他同龄的汉高祖刘邦在干啥?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关于刘邦的年龄。最初一直都没有定论。学界存在着两个说法。一个是公元前256年。也就是秦昭王五十一年。这个说法来自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又被徐广引用。另一个就是《汉书》的注释。刘邦生于公元前247年。也就是秦庄襄王三年。

很多人觉得前256年说有两条记载。而前247年说只有一条孤证。所以在刘邦年龄上都选择前者。但实际上。皇甫谧的《帝王世纪》有很多内容都是荒诞不经的。

试想。西汉的司马迁对上古历史也没有考证那么详细。反倒是西晋的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考证的极为详细。这可能吗?难道皇甫谧能穿越?所以他一个西晋人的资料比汉朝人司马迁还多?

青年学者刘三解。则通过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秦律的规定。对刘邦生于前247年的说法提出有力佐证。即《秦律十八种·内史杂》规定:除佐必当状以上。毋除士五新傅。

这条律令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任命官佐必须在壮年。即虚龄30岁以上。且不得任命新傅籍的士五。即无爵者。

而《史记·高祖本纪》则提到刘邦“及壮。试为吏”。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刘邦在快30岁虚龄的时候。就开始担任秦国的吏了。

那刘邦所在的沛地是在什么时候被秦国吞并呢?是在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也就是说。刘邦在秦王政二十三年时。就“光荣的”成为一名秦人。

如果刘邦生于前256年。那他成为秦人时。就已经虚龄33岁。正当壮年。又是新傅籍。结合秦律中国新傅籍者不得任命。以及史记中快30岁担任吏的记载。就严重不符合了。所以。生于前256年说可以排除了。

如果刘邦生于前247年。在沛地入秦那一年。“新秦人”刘邦才24虚龄。等五六年后。大概在秦始皇四年(秦王政二十九年。前218)。才有资格‘试为吏’。这才是符合相关史实的。

所以。刘邦的正确生年。应该是秦庄襄王三年(前247)。而不是皇甫谧所谓的秦昭王五十一年(前256)。生于前259年的秦始皇同志。比刘邦大13岁。他俩不算同龄人。

那么。刘邦在30岁之前都干过啥呢?当小混混吗?当然不是。邦锅年轻时一直在为他的理想而努力。

这样说可能有人会笑。小瘪三刘邦还有理想吗?到处喝酒赊账还差不多。其实。刘邦真的有理想。以信陵君为偶像的他。理想就是当一个名士。出有乐善好施的游侠名气。入有登堂拜将相的资格机会。就算不能像信陵君那样名满天下。也最少跟张耳那样千里知名。

所以。当秦始皇渡过他非凡一生时。比他小13岁的刘邦正忙着走名士路线。出门在楚、魏之地游历。到外黄几次去和张耳结交。“从张耳游”。连续数月在张耳门下当客卿。

要知道。客卿和游侠的游历。不只是需要自己有本事。还要名声和财富。刘邦的“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这都是名士的基本配置。

没有名气的刘邦要想走名士之路。自然是不赚钱也要先往上搭钱的。所以。他的行为在他爹太公眼中。自然就属于不好好置业的败家子。

按照战国秦汉时期的赋役标准。已经成丁的刘邦是需要承担徭役的。这是无可避免的。那他还怎么在魏、楚淮北之地游荡寻求梦想呢?

因为好朋友萧何的帮助啊!萧何也是沛人。以文无害补为沛县吏曹令史。《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曾多次在吏事上保护、回护刘邦。给予他方便。在服徭役时不安排他。官吏也不追捕他。所以刘邦可以逃避徭役。出去游荡长见识。

但是。随着秦帝国的疆域扩大。以及刘太公的不支持。穷困潦倒、也“及壮”的刘邦。只能打道回府。把他的名士梦收起来。回家脚踏实地的过日子。利用自己积累下来的好名声。“试为吏”。进入大秦的体制内。并迅速升职为一百二十石的泗水亭长。然后迎娶白富美吕雉。成为沛县的豪吏阶层。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刘三解《汉瓦》

其他观点:

秦始皇是中国一统天下。建立中央集权制统治的第一人。所以。他给自己冠名始皇帝。秦始皇十岁以前随母亲生活在赵国。十岁时回到秦国。十三岁即位秦王。公元前238年。秦始皇在秦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正式亲政。在李斯等人的辅佐下。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开创了亘古未有的伟业。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伟业时。刘邦三十五岁。他此时还没有成家。更谈不上有什么大的成就。但是。历史选择刘邦作为秦朝灭亡后统治中国的汉朝开国君王。从刘邦在秦始皇度过非凡一生的那些年的经历中。或许能略见一二。

刘邦的出身比较普通。父亲叫刘太公。母亲叫刘老太。是地地道道的平民出身。秦统一之前。他是楚国人。但从他小时候的一些行为。就有些与众不同。其一、他很讨人喜欢。也善于跟人交往。很大度。经常请人吃饭。;其二。不喜欢干活。也不喜欢从事生产劳动。但身边总有一帮朋友。像一个带头大哥。

刘邦作为秦朝的子民。在秦始皇离世时。是一个亭长。相当于现在一个乡镇的治安大队长。倒跟他带头大哥的形象很相称。有几件事。能体现他的不同凡响:1、他经常请人吃喝。经常赊账。而且给人酒酬数倍。所以。围在他身边的人很多;2、他是亭长。经常出差到咸阳。看到秦始皇出行的仪仗。他就感叹说“大丈夫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还是有远大志向的;3、沛县县令的朋友吕公(吕公家境殷实)到沛县投靠。萧何当时在县里当差。就四处张罗。意思就是县令的朋友来投靠。大家送点礼金。搞个欢迎仪式祝贺一下。交的份子少的(一千以下)坐在堂下。超过一千坐在屋里。刘邦就说他交一万。一万是大礼。吕公亲自到门口迎接。刘邦还坐上了主桌。后来。不但萧何永远追随了他。吕公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刘邦。以上这些。就是秦始皇度过非凡一生时刘邦大致的生活状态。那时候他就知道财散人聚的道理。也是这么做的。所以。他的个人魅力、知人用人使他继秦朝之后开创了伟大的汉朝基业。

其他观点:

根据现在的研究成果。加上我的评估。刘邦是一个基层(非底层。因而叫农民起义是牵强附会的)不太安生。好结交三教九流朋友。却不得不谋生的人。后十几年是反秦组织地方骨干成员。

一、刘邦属于基层家庭。而不是底层家庭成员

1、家住县城或县城附近。家里有房产有院落。有十几亩至几十亩地。甚至于上百亩地。

2、自己小时上过一到几年私塾。后来跟上周围或江湖上练武之人习武和行走于县域大小的江湖了。

刘邦的武功比项羽差远了。比他的大多大将也差不少。只能说明他所习武的师傅水平一般。或者是他在武术方面悟性一般。

3、关于亭长位置。有可能是游走小江湖后被人用做亭长。然后才有县吏朋友。也可能是先有县吏朋友。才有亭长。也可能是参加反秦组织后。组织势力争取的亭长。

4、刘邦在参加反秦组织之前。应该是以武术爱好。结交朋友和谋生为主。

应该说刘邦是一个社会人。而非混混可比。

二、参加反秦秘密组织十几年

1、刘邦与萧河等是沛县及其周围不少县中反秦秘密组织的首批成员。至于刘邦这个组织是自发成立后进入反秦联盟。还是反秦联盟有人在此点了一把火(也就是发展几个人)走人了。现在无从查证。

从其后来的发展轨道看。其独立性是很强的。不是李自成那样帶人投奔高迎祥。然后凭其为高迎祥外甥接班上位。

也不是朱元璋只是在明教分部中成长起来的。也就是这个分部还不是朱元璋创立的。而是凭马夫人的特殊地位(初创人之一的女儿。又是初创人又是后来的首领的义女)。

2、刘邦当头。只是早期成员根本就没有看出前程。而又都不想出头状况下。自己未推脱的情况下成为首领的。

可这些初创人员又相当的齐心协力的坚持到了胜利。

3、反秦秘密组织成立后。当然是秘密活动了。对刘邦家人也保密。同时。经费又紧张。因此。做了许多家人不可理解。又认为其为败家子的事。

4、从刘邦的势力看。刘邦这伙人十年上下没有少串联。也就是说。一直在秘密的发展自己的组织。

这个应该就是刘邦真正的起兵前的主要活动内容。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0:55:46

    刘邦,亭长,沛县,始皇,秦王,组织,秦国,名士,秦律,史记

  • 公主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0:55:46

    没想到大家都对当秦始皇度过非凡一生时,跟他同龄的汉高祖刘邦在干啥?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0:55:46

    关于刘邦的年龄。最初一直都没有定论。学界存在着两个说法。一个是公元前256年。也就是秦昭王五十一年。这个说法来自皇甫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