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的“肥”是真的有那么美吗?
原创

杨贵妃的“肥”是真的有那么美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所以才有“环肥燕瘦”之说。各花入各眼。这句话也不是白来的。

比如历史有名的“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这就是君王的爱好。他喜欢纤细的女子。而到了唐代。从仕女图上就可以看出来。那种纤细的腰肢在此时已经不合时宜了。

特别是唐朝是一个马背上的王朝。以战争开拓天下。男性肯定不可能以现在那种“花美男”为标准。所以大家看到的唐代将军都是以圆润的形象出现的。试想一个文弱书生怎么能在彪悍的北方铁骑中杀出一条血路。

唐初的僧人在《和赵王观妓》写到:“宫里束细腰”。而杜易简的诗文《湘川新曲二首》描述渔女有着“纤腰向舸底”。“小腰丽女夺人奇”的句子。由此可见。唐初的女子还是以纤细为主。但是这种细腰肯定也不是现在的“病态”网红。

到了唐代的中期。以太平公主等为代表的“丰硕”审美。渐渐的流行起来。加之唐代生活富裕。“大唐荣耀”的繁华似锦。也让美人们的生活逐渐好起来。

这也是随着胡风的影响。女子的形象也开始有了不一样的审美趋势。

杨贵妃可以跳“霓裳羽衣舞”。证明她是经常活动的。就算丰腴。也不至于肥胖

现在有一种女生叫“微胖”。这样女生的体型就接近唐代的审美。

丰腴而而甜美的长相。加上“肤如凝脂”。这才是唐代美人正确的打开方式。

根据专家推测。杨贵妃的体重大概在60公斤左右。身高大概是1.65米。这个身材比例在现在人看来好像有点微胖。但其实这个身材比例是非常符合黄金比例的。这一点。从唐人绘制的《贵妃出浴图》就能够窥探一二。

唐代的衣服是以宽松为主。并不束腰。反倒是抹胸。可以看到胸部的丰满。所以并不见得唐代人是真喜欢胖子。而不是把审美放在其他部位上的。

就像古代男性。有些是喜欢“三寸金莲”的。有些是喜欢纤腰一握的。可是有些人就喜欢丰满有肉的。

审美决定了一切。杨贵妃的“肥”肯定不是堆了一大坨肉那种。想必唐玄宗也没有这个癖好。就连李白在《清平乐》中都忍不住会夸赞杨贵妃是“一支红艳露凝香”。

李白能夸赞的美人。也不仅仅是因为要奉旨写诗吧。他能真心夸奖的美人。必是不错的。

杨贵妃能舞“霓裳羽衣曲”。证明她经常锻炼。一个常锻炼之人。怎么会胖成球呢?

大唐盛世。造就了美人杨贵妃。也造就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其他观点:

杨贵妃肥?唐朝人从来都没这么说过。唐代典籍之中对于杨贵妃的记载是“姿质丰艳”。再说的明白点就是“丰腴”。根本没有说过杨贵妃是个胖美人。

丰腴和肥胖。根本就是两个概念。不能说古籍记载中说杨贵妃丰腴。就说她胖。再者。就好像男生眼里的微胖跟女生理解的微胖。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唐朝的那些“胖美人”。根本就是后世的一场误会而已。杨贵妃根本就不胖。

杨贵妃“胖”是假的。但是美。肯定是真的。至少很符合当时的审美。否则也不会让玄宗如此钟情。甚至做出了夺媳这样的举动。

最早说杨贵妃胖的。是宋朝人。而来源则是苏轼的那句著名的“环肥燕瘦”。原话是“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然后就被总结成了“环肥燕瘦”。然而。苏轼说这话的本意是用来形容书法的。只不过苏轼说这样的话。自然也是说他的眼里。赵飞燕清瘦。杨玉环肥胖。虽然胖瘦不同大各有美态。都是十足的美人。

但是要搞清楚。苏轼是宋朝人。距离杨贵妃生活的年代都已经过去了好几百年。而且。当年的杨贵妃虽然盛宠。却并没有真人画像流传下来。最早的杨贵妃相关画像。其实也都是宋朝的画师凭借想象画出来的。

所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关于“杨贵妃是个胖美人”的说法并不足为信。更何况。赵飞燕传说能够掌上起舞。甚至能被风吹起来。虽说夸张了点。但赵飞燕也是瘦的离谱。若是将赵飞燕作为对比。别说杨玉环。是个正常女子恐怕都要被扣上“肥”的名字了。

相对于根本就没见过杨贵妃的苏轼。有个名人的见过杨贵妃的。那就是大诗人李白。当年李白得到玄宗的召见。在大殿之上见到了杨贵妃本人。并且写下了“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的名句。

当年汉朝宫廷中谁能像(贵妃)这样美呢?恐怕只有依靠妆容增色的赵飞燕了。

虽然后来的人。也没见过真正的赵飞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赵飞燕很美。而且很瘦。将赵飞燕与杨贵妃相比。意思也就很明显了。而且。若是杨贵妃真的非常胖的话。李白说这样的话根本就是在讽刺她。恐怕早就被玄宗给扔出去了。

除了李白之外。其他唐朝人笔下的杨贵妃。也都看不出任何胖的样子。

白居易说的是“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在白居易的眼里。杨贵妃是比较纤瘦娇弱的。若是杨贵妃真的是膀大腰圆体格健硕。恐怕再矫揉造作。也弄不出“娇无力”的状态。

目前。已知的唐朝所有的典籍中。都找不到任何说杨贵妃胖的字眼。

《开元天宝遗事》之中。对杨贵妃的描述是“贵妃素有肉体”。而《旧唐书》写的是“太真资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其他的典籍之中。写的也都是丰腴、丰艳之类。

丰腴。并不代表肥胖。两者完全就是两码事。

现代人认为。唐朝人都是以胖为美。无论是唐朝时期的人偶。还是仕女图。表现出来的都是这样的感觉。然而有一点要搞清楚。宋朝以前的中国绘画等艺术。都以写意为主流。并不写实。所以表现出来的都是比较夸张的形象。

唐朝分成初唐、盛唐与晚唐三个阶段。而不同阶段的唐朝审美也完全不一样。初唐时期的唐朝依旧以清瘦为美。《步辇图》之中。太宗身边的宫女全都是非常削瘦的样子。直到盛唐时代。当时的绘画等艺术作品中的人物。体型大多都很肥硕。

但。这并不是当时的真实审美。只不过盛唐时代国力雄厚。在生产力落后。大多数人都吃不饱的年代。想吃胖是非常困难的。而胖。某种程度上表现的就是生活的富裕。

而且。玄宗自己也压根儿不喜欢胖的。唐朝李德裕在《次柳氏旧闻》中记载:“肃宗在东宫。为李林甫所构……上即召力士下京兆尹。亟选人间女子细长洁白者五人。将以赐太子。”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玄宗给自己的儿子选妃。选择标准就是“细长洁白”。

另外。玄宗的梅妃也是“清瘦俏丽如梅”。而他的兄长宁王李宪曾夺人妻室。那名被争抢的女子。被描述为“纤白明媚”。

不仅如此。唐朝时代的诗歌之中。几乎很少见到以胖为美的句子。白居易等人描写美女的词汇。全都是“窈窕”、“柳腰”之类。而这些形容身材纤细的词。根本用不到胖子的身上。

由于历史原因。如今并没有杨贵妃的真实画像流传下来。所以杨贵妃到底长什么样子。今人也无从得知。然而从当时玄宗等人的态度来看。杨贵妃的确是美艳不可方物。

杨玉环原本是武惠妃为了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选的寿王妃。婚后两人也非常恩爱。然而玄宗无意之中见到了杨玉环。而当时刚好武惠妃离世。心中寂寞难耐的玄宗当即对杨玉环一见钟情。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想尽办法将杨玉环弄到了手。

要知道。唐朝再怎么开放。可玄宗终究是杨玉环的公公。父夺子妻这种悖逆人伦的举动足以给玄宗留下洗不掉的污点。可即便如此。玄宗还是坚持去做了。

现今流传下来的唐朝人对于杨贵妃外貌方面的描述。全都是正面。而且不同于妲己、妹喜那般的妖媚。是正儿八经的漂亮。在古代人的眼中。杨贵妃就是美的化身。完全就是唐朝的维纳斯。杨贵妃开始“变胖”。逐渐污名化。主要还是宋朝之后。而这与当时的士大夫们把玄宗不理朝政等黑锅扣到杨贵妃身上。人为让其变成祸水有关。

其他观点:

现今在很多人的眼中。唐代就是一个以胖为美的朝代。

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的确。相对于前朝。对于女子的要求一定要苗条。要轻罗著细腰。唐人却是喜欢女子胖些。但是。我们要知道。唐人所认可的胖。并非是我们现在所认知的那种胖。而是一种丰腴的、婀娜的、匀称的胖。

简单的说。唐人喜欢的是丰满的胖。而非虚胖。以现实的人物来比较。就是他们喜欢的是影星张雨绮的那种“胖”。而非笑星贾玲的那种“胖”。

如上图。由唐代画家张萱所绘制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画中虢国夫人及其女眷。长相虽丰腴。可却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认为的那种虚胖。她们所呈现出的是一种“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珠圆玉润、婀娜丰腴似的“胖”。

再如上图。由唐代画家周昉所绘制的《簪花仕女图》。画中描写了六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赏花游园。从这幅图。我们也可看出。唐代的胖并非是虚胖。画中女子体态虽略显丰腴。可总体来看却是很匀称。是窈窕婀娜。其站立姿态让人一眼望去就是一种娉婷袅娜。轻盈如春风拂柳的身材。

除此。除唐代所流传的画作。我们可看出唐代并不是以胖为美的朝代。在多数时候。唐人还是喜欢身材苗条。婀娜多姿的女子。这点从唐诗中。我们就可看出:

刘希夷在《公子行》中说:“愿作轻罗著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大意就是愿作轻罗(一种质地轻盈质量上乘的柔软丝织品)系在爱人的细腰上。愿作明镜来分爱人的秀丽面庞。试问。胖女子会有细腰吗?

白居易在《和春深二十首》中说:“秋千细腰女。摇曳逐风斜”。大意就是女子那纤细的腰肢。飘逸的裙裾随着秋千来回摇摆而摇曳在半空中。跌宕起伏。

贯休在《白雪歌》中说:“为人无贵贱。莫学鸡狗肥”。大意就是无论尊贵之身。还是卑贱之躯都不应该向鸡狗一样只顾吃喝。养成肥胖的躯体。

唐代的诗句经常出现“细腰”、“窈窕”、“纤细”等字样。试想。如若唐人真的喜欢肥胖的女子。为何唐诗中会出现这么多崇尚苗条细腰的诗句呢?显然不可能。由此唯一的解释。就是多数唐人其实并不喜欢胖的女子。

此外。关于唐代的史书。其中也有记载他们并不喜欢胖女子的记录。

如《次柳氏旧闻》记载。当年唐肃宗李亨还是太子之时。被奸臣李林甫所害。处境极其危险。为了防止储君之位被其阴谋所废。他是远离一切声色犬马。日子过得那是十分凄惨。这时。唐玄宗得知后。是无比心痛。于是为了让李亨开心点。他就命高力士让京兆尹去“选人间女子细长白者五人。将以赐太子”。

试想。如若唐代真的以胖为美。唐玄宗会让京兆尹去挑选五位身材苗条的女子。去服侍太子吗?

可见。唐代并非以胖为美。

而世人之所以认为唐会以胖为美。究其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杨贵妃就是“胖美人”的代表。而因她受到玄宗的极度恩宠。所以天下女子皆认为玄宗喜欢胖女子。自此唐代女子皆以胖为美。

但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苏轼一句描写杨贵妃体态的诗句:“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增”。让杨贵妃成为“环肥燕瘦”的代表人物。 也正是因苏轼的这句话。让世人皆认为杨贵妃是位不折不扣的胖美人。

杨贵妃真的肥吗?

杨贵妃一点都不肥。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在唐代。关于杨贵妃容貌、体态的描述。皆未有肥胖一说。如杜甫在《丽人行》中。就曾这样描述过杨贵妃的体态与容貌:“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在杜甫的诗中。杨贵妃可是一个身材匀称、不胖不瘦。且有着细腻肌肤的美人儿。而据史所载。杜甫曾被“命待制集贤院。召试文章”。所以他绝对是有可能见过贵妃的。因此他的描述可信度非常高。

如在白居易《江南遇天宝叟》一诗中。杨贵妃也是一个纤弱娇柔的女性形象。绝非是什么胖美人。所谓“贵妃婉转伺君侧。体弱不胜珠翠繁”。

再如李白在《清平调三首》中写道:“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依红装”。在诗中李白将杨贵妃与身材纤细的赵飞燕相提并论。要知道能够跳“掌上舞”的赵飞燕。其苗条的身材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如若杨贵妃身材不好。李白又怎会将她与赵飞燕相提并论呢?而要知道。李白可是见过杨贵妃的。当时他可是让杨贵妃为他磨过墨的。因此其所说的话料想是真实的。

其次。史书中虽记载杨贵妃是“素有肉体。至夏苦热”。但同样也记载到“微有肌也”。就是稍微有些肉。以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微胖。最后。以常识来说。杨贵妃是一个经常跳舞的妃子。其经典舞蹈《霓裳羽衣舞》为后人所熟知。试想。一个经常跳舞的。她能有多胖呢?

从种种记载来看。杨贵妃绝非是一位胖女子。

而之所以。至唐之后。无论是史书。还是诗句、文章。皆将其宣传为一个胖女子。其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诋毁杨贵妃。众所周知。自安史之乱后。世人皆认为杨贵妃就是一个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认为是她让唐朝由盛转衰。但事实上却真的是如此吗?显然不是。历来古代王朝的兴衰。绝不是一位女子能够操控的。而是由那些上层的男性统治者决定的。

但是。那些上层的男性统治者又怎可会自己承认。王朝的兴衰。是因为自己的治国不利而造成的呢?为此。为了不让世人这样认为。他们只有让女子背上这个黑锅。说她们是红颜祸水。说她们祸国殃民。而为了让世人相信这个女子是祸国殃民的。他们就会拼命的诋毁她。

如此。杨贵妃就成为了这么一个苦命的女子。彼时。人们诋毁杨贵妃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攻击其身材和容貌。

自五代后。文人墨客们开始密集地向世人描绘出一个体态肥胖的杨贵妃。比如《开元天宝遗事》中。就称杨贵妃“素有肉体。至夏苦热”。“使侍儿交扇鼓风。犹挥汗不止”。说杨贵妃不但胖。还爱出臭汗。 再如宋代理学家魏了翁在《临江仙·约李彭州暨兄弟看荔丹有赋》云:“人应笑太真肥。破除千古恨。须待谪仙诗”。说大家都在笑杨贵妃很肥。可谓是赤裸裸的就将胖女人这顶大帽子扣在了杨贵妃的头上。

只能说。古代的文人实在太没骨气。一个连承担的勇气都没有的人。还将罪名推到女子的身上。为此不惜制造谣言去诋毁于她。这着实让人有些气愤。

当然。杨贵妃虽不胖。但却真的很美。她绝对当得起四大美人的称号。

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其笔下的杨贵妃就是一个窈窕婀娜的大美人。是气质妩媚。“回眸一笑百媚生”。面容较好。“芙蓉如面柳如眉”。腰肢纤细。“侍儿扶起娇无力”。皮肤细腻。“雪肤花貌参差是”。是拥有着“未央柳”一般细腰的纤细娇弱的绝色美女。而以史笔见长的陈鸿。在其《长恨歌传》中亦说杨贵妃是“纤秾中度。举止闲冶。如汉武帝李夫人”的不胖不瘦的气质美人。

可以说。从诗人的诗句中。可以看出。杨贵妃绝对是一位绝色美人。毕竟直白的说。如果杨贵妃不美。唐玄宗也不会看一眼。就甘愿背负着夺媳的恶名。将杨贵妃从自己儿子的手中抢来。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0:56:09

    贵妃,唐代,女子,唐朝,玄宗,丰腴,细腰,的是,都是,美人

  • 渭城曲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0:56:09

    没想到大家都对杨贵妃的“肥”是真的有那么美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0:56:09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所以才有“环肥燕瘦”之说。各花入各眼。这句话也不是白来的。比如历史有名的“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