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点名让日本攻打印度,英国一战击溃10万日军,这是为什么?
原创

希特勒点名让日本攻打印度,英国一战击溃10万日军,这是为什么?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野心”是个好东西。它能促使人不断往前。不断进步。但是。野心大到超过自己的控制力时。灾难就来了。

二战期间的日本大和民族。就是一个“野心很大”的民族。说好听一点。就是“军国主义思想”很强烈。

在二战期间。日本非常膨胀。先是在中国开战;后又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将美国拉入了战争;之后。40万日军南下。分别进攻香港、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缅甸。然后又侵入英属印度。

不得不说。小日本实力还是有的。多个战区同时开战。这“疯狂劲”连西欧的战争狂魔德国都要甘拜下风。

但是。在进入英属印度后。一战就把日本打残了。日本就此退出印度战场。再也不敢继续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

战争背景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开始了扩张之路。但是。原本准备三个月拿下中国的日本军队失望了。光是“淞沪会战”就打了三个月。

之后的中国军团且战且退。持续抗战。在1938年的武汉会战后。中日战争开始进入了持久战。中国军队远比日本预测的顽强。1939年。日本开始进行新的策略。准备“北上”。在诺门罕战役中败给苏联后。放弃了“北上”。

北上不成。日军开始进行“南下”大计。为何要南下?一定要南下吗?是的。日本必须南下。不南下只能退出中国。此时的日本。因为战争。被美英进行了经济封锁。石油等资源无法跟得上。这对战争很有影响。日本和美英谈判。美英只有一个答案:从中国撤军。恢复供给。

对日本来说。这太难了。日本都安置了很多日本人到了东北。而且对中国的战争虽然艰难。但还是在推进。

于是。日本倔强地开始“南下”了。1941年12月7日。日本先是成功“偷袭珍珠港”。快速获得了西太平洋控制权。然后派40万大军一路南下。先后攻击泰国、菲律宾(美国殖民地)、马来西亚(英国殖民地)。香港(英国殖民地)、印度尼西亚(荷兰殖民地)、缅甸(英国殖民地)。大半年内。日本就把东南亚打得七七八八。控制面积达到了好几百万平方公里。这也和美英等国结下很深的仇恨了。

其后一年。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军队在美国联军绝对的实力面前。节节败退。伤亡惨重。

此时的日本骑虎难下。中国战场无法快速取得胜利。处于胶着状态;太平洋战争。又被美国联军痛揍。但。在泰国、缅甸的影响力还是很大。该何去何从?

同一时间。在欧洲战场的德国。在苏联的反击下。在美英等盟军支持下。逐渐丧失了战果。步步后退。

希特勒一看难兄难弟都不好过。于是建议日本出击英属印度。牵制美英联军。争取扭转战机。

日本此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派中将牟田口廉也率领日本第十五军。再配合以第五飞行师团。号称十万人。向印度开拔。

日本军队。在英帕尔战役中被打残

牟田口廉也是个很激进的人。他是卢沟桥事变中的重要日本人物。是他率先组织开战。就如同所说“大东亚战争始于我在中国开的第一枪。”

接到任务后。牟田口廉也再次口出狂言“要快速拿下印度”。日本人总以为自己每场战争都能快速胜利。可常常被陷入战争泥潭。

由于日军的供给线较长。日军带了大量的粮食等物资。而且赶了一群动物。马牛羊猪都有。牟田口廉也中将“聪明地”将一些物资驼到了动物身上。这是个“高手”啊!粮食吃了。还可以吃肉。

但是肉没吃几天。战争开始后的“炮声隆隆”。让动物们四散奔逃。慌不择路。早已不知去向。

英帕尔战役。日本太过自负。而英印联军在蒙巴顿指挥下。有进有退。此时的英印联军实力较为强劲。汇集了曾经在缅甸的英军和印度的英军。还有印军。还有中缅边境的中国军队前来助阵。这支队伍不好取胜。

曾经的日本飞行第五队根本无法配合。因为制空权完全被英印联军掌握。不仅如此。还有美国战机帮助运输士兵和食物。时不时对日本的军队来几发炮弹。

起初。日本是取得了一些胜利。后来越来越难。

在进行了几个月的对战后。日军惨败。伤亡达到了65%。足足有六万多人。这些死去的人有些死在了盟军的枪炮下。有很多死于疟疾、痢疾等疾病。也有一些饿死在战争过程中。

1944年7月2日。日本终于放弃了继续战争。就此退出了战场。快到缅甸基地时。还好好进行了调整。让缅甸军民以为打了胜仗呢。

日本将领牟田口廉也的结局

日本面对如此残酷的结果。再也不敢攻击英属印度了。回到缅甸后。中美联军继续攻击。日本军队的日子越来越难了。

牟田口廉也因为战争失败被撤职。日本投降后。被美国占领当局逮捕送到了监狱里。后来因战争罪被引渡到了新加坡监狱里。

1948年三月被假释。1966年8月死于东京。死前写了“谢罪书”。后悔不已。

其实。仔细看来。对于试探性的进攻英属印度。日本军方抱的希望本来就不是很大。只是碍于德国希特勒的提议。做的试探性侵略罢了。否则不会仅仅让十五军一个军来执行如此大的任务。

侵略者。不会让人同情。只会遭人记恨。像日本这样的疯狂侵略者。对己残忍。对对手更残忍。这样的侵入者人神共愤。它们要胜利。真是天理难容。

1945年8月6日。8月9日的两颗原子弹。彻底将日本人炸醒了。作恶多端。最终会在劫难逃。这是一个教训。出来混终究是要还的。

其他观点:

追索历史。探寻过去。

【咱们先纠正一下题主的说法。不是希特勒点名让日本攻打印度。是日本自己要打。】

因为德国和日本虽是盟友。但希特勒并不是盟主。在日本人心中日本天皇才是神一般的存在。哪里轮得到希特勒发号施令。

二战期间日本和德国做没有进行过军事上的协调配合。他们所有的行动。也是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而展开的。日军攻打印度完全是自己要打。也完全是为自己打。

这一仗。就是1944年3月至7月的因帕尔战役。日军制定的行动代号为“乌”。

单从结局上看。日军可谓损失惨重。这一战。日军近十万士兵最后只剩下一万。狼狈逃回。

日本为何要发起因帕尔战役?

因为在1943年11月底的德黑兰会议上。盟军决定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原则是先欧后亚。

所以反攻缅甸的作战被推迟了。但准备工作依然在进行。盟军不断的修机场道路、囤积物资、集结军队。因帕尔盆地被建成了一个大型补给基地。对缅甸的日军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为了保住缅甸日军一直在加强军力。到1944年3月驻缅甸日军已经达到32万人。但日军依然觉得兵力不足。毕竟要同时面对北方的中国和西面的英印军队。于是日军制定了代号为“乌”的作战计划。

日军担任进攻任务的是缅甸方面军第15军。辖有第15、第31和第33师团。集中了近10万兵力。由素有“小东条”之称的日本中将牟田口廉也指挥。

牟田口廉也很狂妄。决定先发制人。他命令各部队进行强攻。妄言4月29日裕仁天皇生日之前拿下因帕尔。用以献礼邀功。

他还打算先占领因帕尔这个基地。歼灭英军第14集团军。然后挥军北上各个击破其他几路盟军。

1944年3月8日。牟田口廉也集结9万日军汇同一支由投降英印士兵组成的炮灰雇佣兵。日军第33师团向因帕尔盆地南部发起进攻。企图将英军主力吸引到南面。浩浩荡荡地奔赴因帕尔。还口出狂言:“日本陆军天下无敌。”

3月15日。日军第15师团和第31师团以及印度国民军一个师。渡过钦敦江。向西直至因帕尔及其北面的柯希马。日军初期进展顺利。英军第4军第17师在因帕尔以南被包围。战至3月26日才得以突出重围。

4月6日。北路的日军31师团攻占了柯希马。随后。日军南北对进。在4月18日。日军已经达到离因帕尔只有3英里的地方。将英军第四十的三个师团团包围。然而之后日军再也没能前进一步。英军依靠牢固的防御阵地。强大的火力和充足的补给顽强抵抗。

依赖于良好的交通条件。英军从后方调集了大量的援军。因帕尔守军由最初的三个师到后来的八个师。其中的两个师还是空运过来的。

因帕尔守军还得到了大规模的空中补给。此外。英美空军还对日军目标和后方补给先进行了空中打击。相比之下。日军的状况就很惨了。

而日军因要赶在裕仁天皇生日之前拿下因帕尔。因此出发的时候只带了3周的口粮。战场距离后方非常远。补给非常困难。

并且缺乏制空权。导致后方补给线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前期优势被蚕食殆尽。一种无形的力量将这群侵略者们推向死亡的深渊。日军的噩梦开始了。

6月初的因帕尔步入雨季。日军的补给线几乎完全断了。在这种情况下。日军指挥官牟田口廉也依然在叫嚣着进攻。但实际上他所指挥的三个师团早已消耗殆尽潮湿的气候与肆虐的蚊虫让痢疾与疟疾开始在军中蔓延。

此时的日军部队里不时出现“神秘死亡”事件。很多还没见到英印联军影子、甚至还没有发一枪一弹的日本士兵。突然就纷纷暴毙在丛林之中。31师团两个半月没有得到任何补给。师团长战场抗命。擅自撤离。

然而牟田口廉也无视现实决定孤注一掷。依然下令进攻。想要集结第33师团和第15师团的主力部队。试图从北方攻入因帕尔。

6月10日。日本军队开始行动。雨季开始了。丛林变成了泥潭。日军和英印第20师在丛林中对峙。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大战。

疲惫不堪的日军于22日冲出丛林。冲向因帕尔郊外。但迎接他们的是由坦克、机枪、迫击炮和带刺铁丝网组成的强大防线。

第33师团的某大队长田中信男知道。此刻队伍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根本无法挺进因帕尔近郊。于是他召集军队。等待上级的决定。

7月2日午夜。经东京总部同意。日本南方司令部派遣部队发出命令。停止一切战争行动。准备撤退。

然而盟军情报部门截获了日军的撤退命令。蒙巴顿立即命令第14英印联军开始全线追击。8月20日。狼狈撤退的日军强行渡过钦敦江。渡口遭到大炮和飞机的轰炸。损失惨重。给日军留下阴影。

在英印联军迅猛的反攻下。日军精锐尽丧。当初的9万多大军仅仅1万余人逃回缅甸。超过7万人成了丛林中的孤魂。而这其中丧命于枪炮之下的不足半数。其余都是被饥饿、劳累和疾病活活折磨致死。

曾有英国老兵回忆当年日军在因帕尔战役中的惨状。大量士兵因为饥饿以野草为食。虚弱无比的日本士兵甚至连枪都举不起来。还有不少士兵死于疟疾和伤害。遍地都是饿死、病死的日军尸体。因为长期的饥饿很多士兵空有一副皮囊的骨架。他们临死前口中还塞着枯草和树皮。

至此。日军制定的代号为“乌”的行动。发生在1944年3月至7月的因帕尔战役。单从结局上看。日军可谓损失惨重。这一战。日军近十万士兵最后只剩下一万。狼狈逃回。

后来西方史学家和日本军史学家都将因帕尔战役称作是日本损失最为惨重的陆战战役。日军发动十数万军队。结果什么也没有捞到。还损失大半人数。就连所有武器和坦克都丢在了印度地区。而此时的第15军也已经没有了再次发动大规模战争的能力。

在因帕尔战役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牟田口廉也被日军大本营撤职。并且备受谩骂。甚至被日本国内称为” 鬼畜牟田”。更被很多人戏称“死在他手上的日本鬼子比死在盟军手里的还多”。由此成就了他一番让人啼笑皆非的“传奇”。自此一战。日军再不敢越境与英印联军作战了。

@明贝勒 原创首发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积极讨论。踊跃留言!

其他观点:

答:“为啥打一仗就不敢打了?”提这样的问题。智商让人有点着急。

“不敢”。就是害怕呗。

为啥“为啥打一仗就害怕了?”

因为被打得太惨、太痛。无力还手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心理阴影面积巨大。一想起来就会做噩梦。

那么。日军这一仗。被打得有多痛多惨呢?

这样子说吧。日军在开始发动进攻时约有10万人。结果有53000多人在战斗中死亡或失踪。并且败退回原来进攻的出发地。已不再具有一个战役兵团的战斗力。从此走上了失败的末日。

日本军方总结:“缅甸战局以悲剧性的英帕尔战役为转折。走向全盘崩溃的命运。”

这之后。缅甸日军主力遭到毁灭性打击。缅甸战局的主动权完全转入盟军手中。不仅完全解除了印度被攻击的威胁。而且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大陆战争局势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那么。日军为什么被打得这么痛这么惨呢?

我来简单掰扯掰扯。

首先。日本攻打印度时。他们的对手并不是印度人。而是英国人。

我们应该知道。当时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

而因1942年8月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各地引起的冲突。已使英印统治者大失印度人的民心。当日本向印度进军时。英印部队中的印度士兵已超过4.2万多人跑过来帮助日本人打英国人。

日本人为什么要进攻印度呢?

的确是“希特勒点名”要求的。

原因是1943年库尔斯克与瓜岛战役结束后。轴心国已丧失了战场主动权。希特勒为了扭转不利局面。在自己心有余而力不逮的情况下。要求日军在印度发动场攻势。打乱盟军部署。获得重新扭转战局机会。

而日本方面为分散南方美军的进攻。占领印度。摧毁英国最重要的海外基地。实现日德会师。 即于1944年1月7日以“大陆指第1776号”的指令。下达了代号为“乌”号的英帕尔作战计划。

日军担任指挥的是人称“小东条”的牟田口廉也中将。

此人是个战争狂。

“七七事变”时。他担任侵华日军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一联队联队长。于7月7日当天下达了向中国守军开火的命令。是挑起“七七事变”冲突的直接罪魁。8日凌晨遭到中国方面拒绝日军入宛平城搜查时。他在卢沟桥打响了第一炮。亲手点燃了战火。

就因为这个。天皇裕仁亲授其金鹰三级勋章。晋升为少将。不久。又晋升为中将。编入南方军。参加太平洋作战。

牟田口廉也虽然好战。脑子却不灵光。

我们看他的少将、中将军衔得来的缘由。就知这里面的含金量是要打折扣的。

牟田口廉也的好战除了反映在打响卢沟桥第一炮的行动上之外。更多表现在他的口头上。

我们来看看他发布过的高论。

英帕尔战役发起之前。仰天吹嘘说:“说起大东亚战争。那是我的责任。在卢沟桥下令开第一枪的是我。因此。我必须设法尽早解决这场战争。”

当小畑参谋长以后勤补给不足理由。反对发动此次作战。

牟田口廉也冷笑说:“没有补给。就不能打仗?真是笑话!日本军队能够忍受任何艰难困苦。粮食可以从敌人那里夺取。”

应该说。牟田口廉也对后勤补给不够重视。也是日本的国情和日军的凶残所给养成的。

日本属于岛国。国内资源远不足以支撑发动这样横跨几国的大规模作战。他们主要依靠的。就是以战养战。在“从敌人那里夺取”。

而日本士兵凶残勇猛。一直以来。也的确达到了这一目标。

但这一次却是例外。

因为他们遇上的对手是英军第14集团军指挥官威廉•约瑟夫•斯利姆中将。

斯利姆作战经验丰富。胆大心细。善于捕捉敌人的弱点。

在这场战役中。他抓住了日军补给线不足的弱点。牢牢占据了战争的主动。把日军耗垮、耗死。

实际上。在渡钦顿江之前。第31师团佐藤师团长看着只带三天口粮的士兵。就预感到失败。心中既恼怒又悲哀。对士兵“慷慨训示”说:“诸位。今夜我们要开始横渡钦顿江了。在此之前。我有话要对大家说明白。请好好听着!只要不发生奇迹。诸位的性命将会在即将发起的此次作战中丧失。但是。不是倒在枪弹之下。你们中的大部分人将会饿死在阿拉干山里。请做好心理准备!”

可笑的是。坐镇后方的牟田口在收到前线日军部队的要求补充粮食的电报后。他的回复竟然是:“日本人自古以来就是草食民族。你们被那么茂密的丛林包围。居然报告缺乏食物?这算怎么回事!”

当听说佐藤师团长因为补给跟不上。已经离军脱逃后。他召集了司令部全体人员进行训话:“诸位。佐藤师团长违背军令。擅自抛弃了科希马战线。因为没有食物无法战斗。就擅自撤退。这样的人还能称之为‘皇军’么?‘皇军’即便没有了食物。也必须继续战斗的。没有武器弹药和食物就不能打仗?这决不能成为正当的理由!……没有子弹的话。不是还有刺刀么?没有刺刀的话。还有拳头呢。没有拳头的话。可以用脚踢的。就算这些都没了。不是还可以用牙齿咬么?……不要忘记日本男子应该有的大和魂!日本是神州。神灵必定会保佑我们的……”

而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东南亚一带打美军、打英军。打得得心应手。其中的英军。丢了香港、丢了新加坡、丢了缅甸……

所以。牟田口廉也认为英军丢掉印度是理所当然的事。开战前宣称:“陆军现已达到天下无敌的地步。太阳旗将宣告我们在印度肯定胜利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他甚至大放厥词。不给自己留后路。称:“如果此次英帕尔作战不成功。无法晋升为陆军大将。我决不会返回日本的。”

牟田口廉也这边卖牙花卖得口爽。前线的日军却苦不堪言。

英军第33旅旅长刘易斯•皮尤回忆说:“我旅置身于那些随带着大量伤病员撤退的日军部队及其最近的目的地——乌克鲁尔之间。敌军已不存任何希望。他们得不到食物。得不到药品。什么也得不到了。他们衰弱不堪。嘴里塞满野草。”

最终。日军因为饥荒和疾病。仓皇后退。被英军撵着屁股打。尸横遍野。溃不成军。

英军士兵这样描述自己目睹到战败者的情景:“到处是赤脚露体的尸体。士兵像骷骸一样躺在泥地上;行驶中遭到轰炸的运输车和烧毁的坦克;被精疲力竭的士兵扔得满地都是的枪支弹药和军事装备。”

牟田口为自己回国找借口。说:“我不认为英帕尔作战是一次失败的战役。正是因为攻打了英帕尔。才使得敌人没有夺取整个缅甸。如果当时没有攻打印帕尔的话。缅甸战区现在可不得了呢。”

人怎么无耻到这种地步呢?

直到晚年。牟田口的心智才趋于成熟。认识到自己当年的幼稚。写下了谢罪书。

但不管如何。日军视之如瘟神。称其为“鬼畜牟田口”。

而作为战胜方将军的斯利姆。于1945年晋升上将。1948年接替蒙哥马利元帅成为帝国总参谋长。

只不过。在英美两巨头相爱相杀的明争暗斗下。美国人希望能打破英国的国际殖民体系。竭力这场意义重大的胜利低调处理。以至于在世界战史上名气不扬。

但是。近年来。英国国立军人博物馆曾展开过一项民众调查。根据战役产生的政治、历史和文化影响。以及双方的投入的军力和战略战术等指标。评选英国影响力最大的战役。得票最多的。就是“英帕尔-科希马战役”(Imphal-Kohima Battle)。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0:57:52

    帕尔,日军,日本,缅甸,印度,师团,战役,战争,英军,中国

  • 风流种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0:57:52

    没想到大家都对希特勒点名让日本攻打印度,英国一战击溃10万日军,这是为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0:57:52

    “野心”是个好东西。它能促使人不断往前。不断进步。但是。野心大到超过自己的控制力时。灾难就来了。二战期间的日本大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