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花了14年,为何入侵印度打一次就放弃了?
原创

日本侵华花了14年,为何入侵印度打一次就放弃了?

好文

热门回答:

日本侵华花了14年的时间。是因为中国军队武器装备落后。才让其横行霸道。

日军入侵印度只打了一次仗就放弃。如果从军事角度上说。真不是日军不能打。也不是印度不好惹。

因为印度还是英国殖民地。没有自己的军队。日军入侵印度是在跟英军交战。

那么是不是英军英勇善战。日军不是对手呢。也不是。

这场战役。日军伤亡5万多人。英军伤亡1.6万。表面上看日军伤亡是英军三倍。但当时日军弹尽粮绝、军中疫病蔓延。

也就是说伤亡的5万多人。很大一部分是被饿死、病死的。

那么日军是如何被打败的?

准确地说。日军是被自己打败的。是将领瞎指挥打败了自己。

导致日军惨败的那场战役叫“英帕尔战役”。战役是日本缅甸方面军发动。时间是在1944年3月8日。

日本军发动英帕尔战役“乌”号作战的目的是盟军反攻基地英帕尔。进而威胁盟军重要补给基地迪马布尔。把中印公路掐断。断绝中国军队的外援。争取自己在缅甸和中国战场的主动权。

中国跟英国是盟国。英国自然不会旁观;中印公路是中国的生命线。蒋介石也不会坐以待毙。所以为了保住中印公路这一条生命通道。中国军队也出兵参战了。

指挥这场战役的日本将领叫牟田口廉也。他是个非常狂妄、自负、独断专行。又喜欢冒险的家伙。

牟田口制定这个计划的时候。手下都坚决反对。

反对的理由非常充分。因为要想实施这个计划。没有大路可走。只能渡过缅西北钦敦江。然后翻山越岭。从印缅交界的那加山脉过去。

这样一来。坦克和运输车辆不能通过。粮食和弹药不能及时补充;所以说这是一步险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但是牟田口是个身经百战的将领。卢沟桥事变就是他挑起的。当时此君就是大佐。1940年已经是中将。

日本军人从入伍到当大佐通常要经过20年以上时间。很多人大佐没有当多少年就该退役了。

所以日本军人能当少将已经非常难得。能当中将的更是少之又少。都不是泛泛之辈。没有两把刷子是不行的。

因此说牟田口就是一头蠢猪。显然不符合事实。

虽然那么多部下反对。但牟田口依旧坚持。他的理由也很充分:

你们作为下级都想到的危险。我会没有想到?

行军路线不能通过车辆。我准备有水牛和羊来充当运输工具。

没有粮草。我们可以在路上边走边杀那些牛羊来充饥。

这些牛羊可以携带20天的粮食和弹药。我们走的是险路。出乎敌人意料。可以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取得很好的效果。肯定能打赢。

一旦打赢了。那里的军火和粮食不都是我们的了?

牟田口说得也不能说没有道理。可以说理由还非常充足。世界军事史上的有名战例没有一例是按照套路出牌的。

邓艾如果不冒险。如何灭了西蜀;山本偷袭珍珠港。不也是冒险吗?说白了。打仗很多时候就是一场豪赌。

但是出动10万人去进行一场赌博。代价实在太高。应该把所有的意外都考虑在内。可是牟田口偏偏不去考虑。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牟田口的部下看出其在下一场险棋。纷纷表示反对。

但牟田口是缅甸的第15军司令官。驻缅日军3个师团都必须听他指挥。下级服从上级。反对也没有用。

于是第31师团的师团长佐藤信德只能无奈地预测:所有人都将有去无回。大部分人会饿死。

后来战役的进展。果然被佐藤信德言中。

首先牟田口进行的是一场奇袭。是打算出其不意的。就是说行动首先要保密。可是将近10万人的部队出发。如何能做到保密?

所以在日军出发不久。英军就得到情报。行动还是被泄密了。

英东南亚盟军总司令蒙巴顿勋爵得知日军渡过钦敦江的消息后。随即决定把钦敦江以西沿边境进行防御的部队。撤至英帕尔附近高地上来组织防御。

这样一来。英军以逸待劳。严阵以待。日军能有好果子吃?

日军第15军全部渡过钦敦江后。随即兵分三路。以第33师团和第15师团主攻英帕尔。而第31师团负责正面突击。

日军初期的进展比较顺利。3月28日。第33师团打到了距英帕尔西南约20公里的比辛布尔地区。封锁住了英帕尔的南部通道。

与此同时。第15师团攻占了英帕尔至科希马之间的密宣。封锁住了英帕尔的北部通道。向科希马进攻的31师团也打到了科希马的外围。

关键时刻英军得到了美军的大力援助。美军45架运输机将英军15军主力和物资源源不断运到作战区域。对日军进行顽强抵抗。超出了日军的预期。

于是出发前师团长佐藤信德的预言开始慢慢实现。日军的粮食开始供不应求。口粮逐渐下降。一名日军每天只能吃到一两粮食。勉强能维持生命。连枪几乎都端不动了。

负责正面攻击的33师团。在经过激烈战斗。打到英帕尔英军的家门口。距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再也走不动了。上前就是送死。

日军第31师团也不乐观。在科希马方向上的进攻也成了强弩之末。无法前进一步。

祸不单行。这时候雨季到来了。高温潮湿的环境让日军士兵中瘟疫盛行。而军中缺医少药。只能坐以待毙。

饥饿和疾病折磨着他们。不断有士兵倒下。沿途都是日军士兵的尸体。

1944年7月2日午夜。经东京大本营同意后。日本南方军司令部正式下达了停止“乌”号作战的命令。日军开始了大撤退。

与其说是撤退。还不如说是死亡行军。他们很多人被饥饿和疾病折磨得奄奄一息。注定回不去了。

为何入侵印度打一次就放弃了?

胜败乃兵家常事。日军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得了恐英症或者恐印症。这不是日军的风格;日军之所以没有向印度发起进攻。主要是因为没有能力了。

日军当时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英帕尔结束三个月后。美军和日军进行了莱特湾海战。日本海军遭受重创。几乎丧失了远洋作战能力。日军即使国内有兵员也无法向外投送。

换句话说。日军已经到了四面楚歌的地步。在一步步走向死亡。根本没有能力再发动进攻了。

其他观点:

青岩来答。

1942年。日军极盛时期控制图

1940年9月27日。日本政府与德国政府、意大利政府缔结《三国同盟协定》。意图瓜分欧亚非三大陆。在随后的时间里。日本政府在亚洲进行了野心勃勃的扩张。1942年。日本已经控制了中国沿海地区、印度支那半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将近1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处于全盛时期的日本。准备先出兵攻取印度。然后占领中东地区。后因德国人的阻拦而放弃。

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有大量的德军士兵成为俘虏。

1943年2月。德国人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惨败而归。不得不请求日本政府进攻印度。以牵制英国人在欧洲的力量。1943年的日军处境与1942年的处境已经大不相同。中途岛的惨败。使得日本联合舰队损失了“飞龙”、“苍龙”、“赤城”、“加贺”四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舰。日本海军的空中优势已然不在。美国人已经扭转了太平洋战场的形式。日本军方当然不愿意在这时候。去进攻在印度。可事关大局。日本军方不得不敷衍一下德国人。

牟田口廉也

日军大本营于1944年1月7日。下达了代号为\"乌\"号的英帕尔作战计划。指派缅甸15军司令官牟田口廉也中将以四个师团的兵力。去进攻英帕尔城。牟田口廉也就是那个挑动卢沟桥事变的日本大佐。此人有勇无谋。只因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而被日本军部看中。提拔为中将。从没有担当过如此重任的牟田口廉也。接到命令的一刻。竟然激动的要死。为了提早完成作战准备。牟田口廉也命令日军向当地居民征集大量的牛、羊、大象等家畜。效仿成吉思汗西征。用家畜为部队驮运弹药。到了英帕尔城则可宰杀牲畜补充军粮。用牟田口廉也的话说。他这一招足可以为部队提供2个月的补给。

在战争初期。在钦敦江日军依靠凶猛的攻势。击溃了的英军防御部队。旗开得胜的牟田口廉也。变的极度骄横。他命令刚刚渡江的日军火速向英帕尔城前进。

英国总司令蒙巴顿将军比牟田口廉也。要镇定的多。他分析了战场的利弊以后。命令英军在英帕尔城外围构筑大纵深防御工事。借调美国人的运输机向前线调运物资。准备在正面硬杠日本第15军。

4月15日。日军与英帕尔的英军防御部队开始了正面接触。战局的发展大大出乎了牟田口廉也的意料。英军依靠密集的火力、坚固的工事、持续的空中支援将第15军的进攻部队。死死的阻挡在英帕尔城之外。随着战役出现胶着状态。日军的补给逐渐难以为继。那些为日军驮运物资弹药的牲畜。在盟军的轰炸下四散奔逃。负责进攻的俩个师团更是几天。都没有得到任何补给。面对前线日军的求援电报。牟田口廉也竟然恢复到:“日本人自古以来就是草食民族!你们被那么茂密的丛林包围。居然报告缺乏食物?这算怎么回事!”负责进攻的俩个师团在牟田口廉也的压力下只能在丛林中日军过着地狱般的生活。无穷无尽的蚂蟥和蚊虫。食物一减再减。疟疾、痢疾、霍乱、流感等疾病更是在日军中蔓延的十分严重。

在雨林中苦熬的日本士兵

战役持续到5月中旬。印度雨季到来了。日军仅有的补给通道也全部中断。第15军的士兵非战斗减员达到了一半以上。每个师团的战斗力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日军部队已经完全失去了斗志。日军第31师团在师团长佐藤幸德的带领下。首先放弃阵地。向回逃窜。其他的三个师团也纷纷效仿。日本第15军不战自溃。英军在蒙巴顿将军的命令下。对日军紧追不舍。日军在渡过钦敦江后。看到英军追击部队到达后。放弃了所有重武器和伤员。轻装逃回了缅甸。而英军在接管钦敦江东岸阵地后。就没有继续追赶日军。

此战日本第15军。共计战死5万余人。受伤2.5万人。丢失了所有的重型装备。牟田口廉也中将被直接免职。编入预备役。入侵印度的计划。本就是日本人为了应付希特勒的佯攻之举。可在牟田口廉也指挥下。弄巧成真。损失惨重。如果让日本人继续在太平洋战场上抽调宝贵的兵员。去为德国人卖命。那是断断不可能了。

其他观点:

日本在二战中入侵了所有的邻国。入侵印度一次就放弃了。要问什么原因?很简单。打不过。

日本入侵印度这个事儿。背景是1944年。希特勒命令日本法西斯集团在亚洲太平洋战场对英属印度发动攻势。以期打破被动局面。占领印度。在亚洲牵制盟军。为德国在欧洲战场制造转机。为此纳粹专门把在德国接受了长期训练的印度法西斯分子钱德拉·鲍斯等人送回亚洲。配合日军发动攻势。这一仗日本人是不愿意打的。因为日本人自己也快不行了。而且战线太长。印度国土比较辽阔。本来也不适合日军展开。但是德国要求。所以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上。

1944年3月。日本对印度发动英帕尔战役。在自由印度法西斯分子组织的敢死队的帮助下。日军一度突破英印军防线。法西斯军队士气大振。似乎目的就要成功。然而在这个时候。印度的雨季到来了。本来为了速战速决。日军仅仅随身携带了三周的口粮。之后便由陆路运输补给。而且日军空中不占优势。为了避免轰炸走的是丛林运输路线。

雨季的到来让日军运输补给几乎中断。这时印度军队调整部署。依托有利地形和火力优势。积极防守。使日军陷入困境。自由印度伪军刚刚夺下来的一点儿土地也丢掉了。鲍斯等人只好躲在小岛上一筹莫展。经过多次进攻的日军面对后勤补给跟不上和印军凶狠的火力打击。损失惨重的日军决定撤退。但是一撤不要紧。彻底把日军坑惨了。

南亚和东南亚的雨季气候恶劣。日军粮草不继。部队饿死、病死甚多。在撤退途中这一点更加严重。日军士气开始崩溃。大批士兵饿死、病死、热死乃至失踪。之后犹如丧家之犬的日军遭到英印军追击。沿途遭到中国军队袭扰。再加上日军指挥官自己也很坑人。这一仗日本人彻底打烂了。

回到缅甸的日军清点人数。30万人损失了16万。要说日本失败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点。首先当时的日本人自己已经在走下坡路。战线也过长。补给跟不上。但是即使日本不走下坡路。占领缅甸的日军其实也已经到了扩张极限了。英属印度有英国人训练。印度的火器装备率本身在莫卧儿帝国时期就比日本高。英属印度很自然地武器更多地受到西方援助占有优势。再加上主场优势。以及适应气候上的优势。而日军几乎是孤军深入。担任向导的自由印度伪政府也没有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的日本人打输了其实很正常。

不管怎么说。这一仗日本没有打过印度。也用不着玩文字游戏说那是英属印度。日本也拿德国的援助。历史上距离西方更近的地方更好战。也是一种常态。西方暴打瓜分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压制波斯萨法维王朝。莫卧儿帝国对萨法维王朝卑躬屈膝。更东边的东南亚比莫卧儿更落后。在历史上朝鲜还登陆过日本抢掠呢。日本那个过于孤立的地理位置注定它不可能很先进。尤其是进攻印度这种超出它国力扩张极限的事情。即使一时爆发最后失败也是很正常的。

至于日本侵华花了14年。实际上不止14年。至少甲午战争就开始了。因为中国距离日本更近。又处于衰落时期。日本人当然更上心。但实际上它最终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事实证明日本不如中国。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0:57:54

    日军,帕尔,日本,印度,师团,英军,缅甸,战役,日本人,部队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0:57:54

    没想到大家都对日本侵华花了14年,为何入侵印度打一次就放弃了?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0:57:54

    日本侵华花了14年的时间。是因为中国军队武器装备落后。才让其横行霸道。日军入侵印度只打了一次仗就放弃。如果从军事角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