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答:“全钢”的枪矛放在古代战场上。到底靠不靠谱?清代宫廷画师郎世宁的名作《阿玉锡持矛荡寇图》。就给予了生动说明。
在这幅画作里。被乾隆帝列入“平准五十功臣”行列的清代大英雄阿玉锡。将长矛夹在腋下。然后平举长矛纵马前进。向敌人发起高速冲击。可倘若他手持的是重几十斤的“全钢”长矛?这么一段高速冲击距离。又是单手持矛骑马冲锋。恐怕就算人“端得住”。战马也可能被压垮。那让人热血沸腾的“骑兵冲锋”场面。大概率没法打。
这还只是战场上的一个细节。放在中国古代战争里。“长矛”是部队的标准装备。以《太白阴经》统计。一支万人规模的唐代精锐部队。至少要装备上万支长矛。几乎是人手一只矛。倘若这些长矛都是几十斤的“全钢”产品。那就等于给每个士兵。都增加了几十斤负担。别说冲锋陷阵。就是扛着行军。都要累得气喘。
比如北宋初年。宋太宗伐辽之战。当时宋军从镇州出发。花五天时间急行军五百里。进入幽州境内后迅速投入战斗。倘若每个士兵扛着“全钢矛”。那恐怕还没有开战。各个就要累趴。
所以。在使用长矛的学问上。古人的第一要求。就是“轻便”。比如明清年间的各式长矛。其枪头最重不过4两。枪杆的制作学问更是极大。明朝名将戚继光就曾总结说。制作枪杆的最佳材料是椆木。其次是合木。保证轻便耐用。
那木制的枪杆。会不会在激烈的战斗里轻易折断?首先。用来制作枪杆的椆木合木等材料。本身就是以坚硬著称。而且古人在取材时也有讲究。必须要把木材劈开而不是锯开。这样才可以保证木材的硬度。同时在长矛制作技术层面。中国古人也有传统的“积竹柄技术”。即以椆木合木等材料为“芯儿”。然后再上漆。制成坚韧的枪杆。随着中国古代纺织与漆器技术的代代演进。枪杆的品质。也是一代代提升。
而更见证了古代中国“高精尖”技艺的。则是古代长矛里的关键部位:枪头。
虽然古代战场上。“全钢矛”不现实。但是古代长矛的枪头。则是历代炼钢技术的见证。
中国古代最早配备“钢铁枪头”的长矛。出现在战国年间。战国时期燕下都遗址出头的长矛。其枪头就以低碳钢制成。《荀子》等典籍里。也大赞过楚国坚硬的钢铁长矛。但当时冶铁技术还很落后。制作枪头的钢材。用的是反复锻打块炼铁生成的块炼钢。成本十分昂贵。西汉年间出现炒钢技术后。大量的钢铁长矛。才大规模装备军队。
也同样随着一代代炼钢技术的演进。中国古代的长矛枪头。也是一代比一代“硬”。唐代时的长矛。就有“漆枪”“朴头枪”等各种类型。莫高窟名画《张议潮出行图》里。大英雄张议潮麾下的骑兵。装备了高质量的长矛。宋代的长矛。更出现了四棱锥体状的锥枪。专用刺穿坚硬盔甲。明代的铁钩枪上。带着长一尺的铁刃。龙刀枪上有旁刃。类似“高硬度”的枪头。都曾在古代战场上大杀四方。
而对于中国历代军队来说。“使用长矛”也成了基本功。历代战力强悍的军队。也常把长矛的威力发挥到极致。比如唐初讨伐薛延陀的大战里。薛延陀汗国故意设置包围圈。先以密集箭雨射杀唐军骑兵战马。然后再趁机浑水摸鱼。但失去战马的唐军非但不乱。反而迅速调整阵型。手持长枪组成步阵。然后与号称草原无敌的薛延陀步兵(作为草原部落。薛延陀反而以步兵著称)来了场硬碰硬厮杀。一口气将其打得全军覆没。
大唐横扫四方的武功里。就有这长矛的功劳。
甚至到了明清年间。战争进入到冷热兵器混用的阶段时。长矛依然有着重要的战术地位。比如在明代大英雄戚继光的“鸳鸯阵”里。就形成了“筅以救牌。长枪救筅。短兵救长枪”的战术配合。这种长短兵器结合的娴熟打法。造就了戚家军一次次零伤亡痛击倭寇的辉煌。
而当鸟铳、火炮等武器。大量应用于野战时。长矛在当时。也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它既是骑兵冲锋的利器。又是掩护火器部队的重要屏障。一直到清朝乾隆年间。在清军平定西北叛乱的战役里。面对叛军的火枪火炮。中国传统的长枪更一次次立功。郎世宁的诸多相关画作里。都有长枪出场。《阿玉锡持矛荡寇图》就是典型代表。
甚至。哪怕到了抗战战场上。虽然现代战争已经淘汰了长矛。但对于武器落后的人民军队来说。“红缨枪”等长枪依然一度是不可缺的装备。抗战初期。作为工业品的刺刀。对于中国军队来说是稀缺装备。哪怕八路军万人规模的主力师。也往往只有100多把刺刀。在与日寇的白刃战里十分吃亏。于是长枪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抗战早期的各支八路军里。都曾大量装备“红缨枪”等长矛。在许多伏击战里都曾起到奇效。被“红缨枪”捅了多次的日军。甚至称中国的长矛为“长剑”。1938年神头岭血战后。日本记者就曾在报道里大呼“(红缨枪)形状像长蛇……勇士们大都吃亏在这神秘武器上”。长生口战役后。日本俘虏也连呼“你们的长剑(红缨枪)太厉害”……
亮闪闪的长矛。不但见证了古代中国的工艺。更见证了中国人代代传承。英勇不屈的血性!
作者:张嵚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通史》《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中国历代军事装备》《中国历代军事思想》
其他观点:
就从锋刃与杆材两方面讲。如果用全钢打制。无论锋刃与杆材肯定都是行不通的。
先讲锋刃。
有句古话。叫作:“好钢用在刀刃上”。这就是古代枪矛锋刃不采用全钢打制的原因。
其实何止枪矛不用全钢。就是刀剑。凡是上阵杀敌的。也只是包钢而不会用全钢。
演义中常有“丈八点钢枪”的这一兵器形容名词。枪矛之妙。其妙就在“点钢”二字。
根据《练兵实纪》所载。明军的标准装备有一种短矛。叫作“线枪”。此枪能刺穿重甲。故而军中又称之为:透甲枪。
线枪相比丈二长枪。长度略短。全长为九尺。枪头长度为二尺;锋刃形状稍扁。至枪锋处薄。有两脊两刃。
枪锋用钢三寸。左、右刃用钢各一尺。余者皆为铁制。
枪杆长度七尺、粗细为一寸。因枪偏杆细。故而又称线枪。全枪重量为三斤。
如下图。
由上可知。这是一杆标准的“点钢枪”。
公园老大爷老奶奶们舞剑健身的剑。这倒是全钢。但这全钢宝剑。软的很。能用在冷兵器时代对战厮杀吗?
显然是不行的!
因为凡事物皆有利有弊。钢有韧性。不易折。这是优点。但韧了。就偏软。这就是弊。
所以。宝剑用了全钢。那就成了装饰品与健身器械。
当然。全钢锋利。就算软剑。磨利了照样能捅人砍人。
那也对!但钢制软剑再锋利。也只能捅砍无铠甲防护的人。
而冷兵器时代的军士兵卒。皆身披铠甲。你这软剑再锋利。能砍开皮甲、捅进铁铠里面去吗?
那肯定是不行的!
枪矛之理。与刀剑相同。所以。古代的枪矛。就算锋刃。也不会是全钢。采用的。皆为点钢!
枪矛的杆材。那就更不能用全钢制造了!
枪矛的杆材用料。只能选韧木。而万万不能用全钢。原因有二:
(1)超重;
(2)如果枪杆用钢制。那么钢虽有韧性。也仍然过硬。无法像韧木枪杆一样。在骑兵冲击刺杀步兵。或者步兵刺击骑兵的战斗。扺消高速撞击时产生的巨大反冲击力。那是会震得自已两臂发麻。胸塞气阻。口吐鲜血的。
再说兵器超重对战斗力的损害。
古人习武艺。讲究练功用重械。临阵厮杀则是快马轻刀。这是武艺的常识!
所以。冷兵器份量。一定要轻!
古代韧木制的枪矛。一般份量在三斤余。你没听错。就只有三斤!只有轻巧。才能挥舞战斗。
如果把枪杆换成钢制。那么我们参考现代冶炼条件下的标准杠铃杆。最轻也杆有二十斤。
而长枪长度。倍于杠铃杆。那样。岂不要四十斤重的长枪了?
有一句话。叫作:“为器所欺”。
此话见于明代大将戚继光所著《练兵实纪·练手足卷之四》篇。
戚继光以军令形式训诫士卒曰:
凡平时各兵所用器械。当重于交锋时所用之器。盖重者既熟。则临阵用轻者。自然手捷。不为器所欺矣!
如果兵器重量过十数斤以上。那就太过沉重。舞得十一二下就会气喘吁吁。拖累了自己。又拉低了全队战斗力。这就叫:为器所欺。自古为临阵大忌。
演义小说中。动辄几十斤。上百斤的兵器。那是虚构的。
下面列两份史书有记载的。春秋战国之前。以明代军中的冷兵器重量清单。看看古代兵器有多重。
《六韬》。虎韬·军用第一篇记载的。部分砸击类兵器的重量。
(1)方头铁棒。
长五尺以上。棒重十二斤。每一万人军队。配一千二百根。
(2)大柯斧。
长五尺以上。斧刃长八尺。全重八斤。每一万人的军队。配一千二百把。
(3)方首铁锤。
柄长五尺。全重八斤。每一万人军队。配备一千二百把。
由上可见。春秋战国时代的军队。锤斧类重兵器的份量。也没有一件是超出十五斤以上的。那么枪矛等兵器。可想而知。更轻。
(1)长枪。
全长一丈二尺五寸。枪刃。重四两。
长枪全重:三斤。
(2)线枪。
线枪前面介绍过。长九尺。锋刃二尺。。全枪重三斤。
(3)镋钯。
全长七尺。重四斤。
(6)大棒。
长七尺。重三斤八两。
戚继光言:西北原野之战。敌虏盔甲坚厚。射之不入。戳之不伤。若挥大棒奋力一击。任虏甲胄坚固。也立时萎靡。
(7)夹刀棍。
全长七尺五寸。刃长五寸;全重三斤。
由此可知。真上阵厮杀的兵器。轻巧便捷。杆材选韧木。才是王道。而万万不可用全钢制的枪矛的!
除非是用来江湖卖艺。那又另当别论了。
(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观点:
很现实的一个问题是可能根本拿不动——使用问题。
不要觉得古人都力大无穷。几十上百斤的武器都能挥舞自如。上战场使用的武器通常是便于长时间使用的。重型武器或许杀伤力巨大。但是耍两下人就没力气了。显然不可能作为一般人使用的武器。很多古代武器在影视剧作品中都被夸大了。真实的古代兵器可能让人大跌眼镜。
▲古代金瓜锤。你看到的是不是都是超大个的。
说到全钢的长矛。其实也是有的。传说中三国名将程普的武器就铁脊蛇矛就是通身铁铸的。程普曾用它于汜水关刺死董卓的部下胡轸。
▲传说中的铁脊蛇矛
但我觉得这种长矛未必好用。一来全钢的长矛反震力一定很大。不如木质的好卸力。二来如果北方作战。这种长矛肯定很冻手啊~!
全钢的长矛也不一定好制作——技术问题。
古代的冶铁技术不及现代。做很长的矛杆可能是一个技术难题。有一个常识。那就是越细长的东西就越容易断。在长长的矛杆上。更容易出现缺陷。质量问题更加凸显。
制作全钢的长矛一定需要非常好的铁匠。而长矛作为制式装备。造的越快。用材越少。更有利于全军普及。因此打造全钢就不太现实了。
▲大量普通士兵使用的长矛其实是很粗制滥造的。
小结
全钢长矛制作困难。造出来也不是很好用。因此被古人弃之不用再正常不过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0290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长矛,长枪,枪杆,兵器,古代,锋刃,红缨枪,武器,装备,骑兵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代为什么不做全钢的枪矛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答:“全钢”的枪矛放在古代战场上。到底靠不靠谱?清代宫廷画师郎世宁的名作《阿玉锡持矛荡寇图》。就给予了生动说明。在这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