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死人很正常,对于尸体的处理做法是什么?
原创

战场上死人很正常,对于尸体的处理做法是什么?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要看时代。

以我军为例。红军时代。因为军队要不断游动打仗。一旦出现有人牺牲。基本就是就地掩埋。

如果时间比较充裕。会尽量找一口棺材。或者用门板钉一下。如果没有棺材。尽量用布裹好下葬。

如果牺牲的战士很多。周边村子无法供应或者压根没有村子。就只能直接下葬。

通常烈士遗物会被留下。将来交给家属。

在长征时期。双方往往是激烈的追击缴获。很多双方战死的士兵。都来不及掩埋。就丢在地上。

这种情况下。通常会由当地村民出面挖坑掩埋。

一来让人曝尸荒野在以往传说中会成为孤魂野鬼。不能投胎;二来尸体腐烂可能造成疫情。

所以基本这些遗体都会得到处理。只是没那么讲究而已。

到了现代。比如中越战争时期。对于战士遗体就很看重。

基本上只要条件允许。无论如何也要将遗体带到后方处理。不能就地掩埋。也不能丢在越南境内被敌人发现。

摘录一段。

军医赵其法:

我在整容洗消组。搞医的干这事还顶得住。战士们怕。给他们讲。前方将士把

生命都献出来了。我们做点工作还怕什么。洗消。用清水清洗。用新毛巾擦干净。

把伤口缝合。伤口大的填塞。胸腹腔流出来的送回去。有的臭了。白天从阵上送不

下来。戴口罩处理。防毒面具不行。好象隔绝了。从感情上对不起烈士。

同志们干得很认真。给穿裤头。衬衣。鞋袜。新军装。解放帽。有领章帽徽。人软的少。八小时就硬了。衬衣从后面剪开。套上去。烈士的胡子不好刮。肉松。刮不下来。用手指绷紧刮。刮完打粉。描眉。口红。多数睁着眼睛。给他合上。

缺少肢体的补上去。移交下来的假腿。左右腿都有。长短能变。照完相包裹时再取开。胸腹腔炸坏的用棉花纱布填塞。用绷带缠住。脸整不好就算了。尽量用石膏补。把脸用布遮起来。

7月份。有个炮伤的胸腔腹腔炸开。弹片在身上一层。内腔脏器都出来了。捧

着把肠子塞进去。我戴着口罩。吐了。把脏器复位。用棉花塞满。裹紧。每次心情

都很沉痛。民工和少数民族烈士不送这儿。在陵园埋葬。烈士的衣服、干部穿干部

服。战士穿战士服。待遇不变。该咋办就咋办。最后用白布裹。一丈二三。竖着铺。

烈士也竖着放。两边卷。两头折过去。用白布条扎好。

其他观点:

我就暂且。借这个提问写的回答作为父亲去世周年的祭文吧。

从小到大。军人出身的父亲在我们子女眼里。一直都是严肃而少言语的。他身前在军事斗争中的许多事。我们儿女都是从。没有啥文化的母亲嘴里断断续续听说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四川大凉山彝族地区的剿匪与平叛战事。发生的有些突然。军区已将主要力量转向地方社会秩序与经济整治工作的部队。被命令紧急收拢并再次全员武装。

父亲临危受命。孤单一人连夜从县城赶往有些混乱的。几十公里外的前线营区指挥作战。一人、一枪。出发前临时多携带了两颗手榴弹(一个应急用。一个光荣弾)。

为赶时间。父亲抄山路险路走。跌跌撞撞。险情不断(主要是山上的野兽)。总算及时、平安到达。

事后。听当地百姓讲。父亲来的路上已积聚和埋伏有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得到消息。团部即刻派出警卫排沿路追赶。并在路上与少数敌人发生零星交火。

临时集结起来的部队。有近百人。虽战士多为新兵和后勤文职人员。但大家斗志昂扬。革命的觉悟性都很高。且营地弹药充足。由于局势紧张且不明。后到的警卫排也暂且留下并成为最强战斗骨干力量。

天未黑。四周已有枪声。

为迅速了解熟悉营地的防御情况。父亲登上一高处观察情况。就在父亲举手给其他指战员指示方向时。"叭"。的一声枪响。他侧身后的通讯员应声倒地。众人赶紧卧倒并准备战斗。回头再察看中弹者时。发现通讯员已牺牲。

随后具体的战斗情况。父母未再细说。残酷血腥的反击战很快以解放军的胜利结束。突袭的敌人惨败并溃退而去。我方几无伤亡。

当夜天降暴雨。道路湿滑。再加上战况紧张。烈士的遗体未能及时运回后方。只得拿军用油布遮盖。想暂时停放在阵地后的大树底下。

父亲不忍自己的小通迅员遗体在雨里淋着。就把他抱进自己的避雨小帐蓬里。相依而眠……

四十多年后。听当时随军的老母亲说。部队执行任务归来。营地的家属都会与医护人员一起。把抬回来的烈士遗体擦洗干净。换上一套新军装。掩埋在营地附近区域并做一个明显的标识。以供战后重建陵墓时便于发掘。

由于战况与战时环境的限制。也有特殊情况特殊处理的方法。

有一次。军营转移至一山区住扎。营房四处都是乱石嶙峋。根本就挖不了坑。母亲就与其他随军妇女硬是用手刨出一块块大石头。挖一个凹坑把烈士放平整。放好后再用小石子掩住。最后再用大一些的石头垒起来。这样就能避免遗体被山里的野兽拱开咬嗜。

母亲的回忆总是片段化的。想到哪。就说到哪。但这件事。老人家记得很清楚。并讲述过多次。

这些情况没有持续多久。军队的后勤保障逐步恢复正常。随军家属也都在后续警卫部队护送下转移至大后方。再有阵亡烈士运回后方营地。军队会有专人负责清理遗体并很好的妥善安置。

老天眷顾从小吃尽苦头的父亲。从军数十年。在枪林弹雨中度过。身上没有留下特别严重的创伤。老父亲九十有二。过了最后一个八·一建军节后。安然离去。

在此。愿老爸与他的生死战友们在天堂里轻松愉快的生活。

安息吧。敬爱的父亲!

其他观点:

当毛岸英在朝鲜牺牲之后。周总理请示毛主席。是否将毛岸英的尸体运回国内安葬?主席说了一句话:“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首诗出自于龚自珍。我们从诗句里面可以想到。古人对待战场尸体的处理方法通常是就地掩埋。或者马革裹尸带回桑梓地安葬。

1995年。考古专家们在山西高平永禄乡的永禄村找到了一座尸骨坑。从很多骨骸上面留下的利刃砍伐的痕迹。最终被确定为“长平之战遗址永录1号尸骨坑”。但同时也证实了这些人是被杀死后再埋的。而不是被活埋的。

但古人经历了那么多的战争。实际上更多时候古战场。是没有人清理的。最终被野兽和鹰鸟吃掉肉和内脏。骨头风化成尘埃。

朱棣晚年北伐的时候。看到曾经繁荣热闹的宣府。已经开始荒芜。通往漠北草原的道路上累累白骨。无人收殓。

因此只有少数比较重要的人物。才有可能被马革裹尸。迎回老家安葬。而很多普通的士兵。能够有幸被带回去一缕头发。或者一片甲片给家人。就算是万幸了。

而只剩酮体的尸身。往往只可能被抛弃。只有一种情况可能除外。那就是大军实在没有粮了。这些尸体可能会把主要部位的肉剔出来。用盐腌制好。用来做军粮。

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习惯战场火化士兵尸体。不过奇葩的是。他们并不是为了把战死的士兵骨灰带回国内。而是为了掩盖损失数据。

二战时。我们跟日军作战。发现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就是攻占了日军的阵地后。发现很少可以看到日军的尸体。难道日军真的那么厉害。像他们公布的数据那样。打一场仗。我方死几千人。日军才死几十个人?

冈崎虽然没被歼灭。但最终究竟溜出去多少人。现在是一个谜。而日方称冈崎大队仅阵亡61人。估计如果尸体都烧光了。他还能够说零阵亡呢。

总之“宁为太平狗。不为乱世人”。战争对于一切平民而言。那都是活得不如猪狗的悲剧。

——炒米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1:16:02

    烈士,遗体,父亲,尸体,营地,日军,都是,马革裹尸,情况,战士

  • 夜深时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1:16:02

    没想到大家都对战场上死人很正常,对于尸体的处理做法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1:16:02

    要看时代。以我军为例。红军时代。因为军队要不断游动打仗。一旦出现有人牺牲。基本就是就地掩埋。如果时间比较充裕。会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