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商周时期的奴隶乃至上古的人们能留下尸骨,后世的海昏侯、隋炀帝只剩下牙齿了呢?
原创

为什么商周时期的奴隶乃至上古的人们能留下尸骨,后世的海昏侯、隋炀帝只剩下牙齿了呢?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丧葬文化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向来传承着事死如事生的理念和信仰。如何保全死者的尸骨。是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特别是王公贵族。更是奢求着尸身不腐。甚至幻想着死后重生。然而。千百年来。真正能够保存完好的尸骨。却寥寥无几。

就考古发掘来看。古代墓葬中尸骨的保存程度。虽然与埋葬年代有关。但却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换言之。决定一具尸骨保存完好或是腐烂殆尽的。并不紧紧是年代的早晚。而是有着更为复杂的原因。概括来讲。决定墓葬中尸骨是否能够保存下来因素。包括一定的社会因素、外界条件和内在原因。

毋庸置疑。富有财力和权势的社会上层。不仅在生前享受着荣华富贵。而且死后也享有诸多特权。其中便包括为自己或亲人的尸身防腐。通常情况下。贵族下葬时所用的葬具更为复杂。会使用一重或多重棺椁。并修建有坚固奢华的墓葬。同样。一些家境相对优渥的百姓。也会给死者准备和使用棺木。

然而。即便如此。却也并不一定能保证尸身完好。因为。除了受墓室和葬具的影响。外界环境与墓主尸身状况。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影响尸骨保存的外界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压力、空气、酸碱度等等。简单来讲。在同样的敛葬方式下。如果埋葬环境不适宜腐败菌的生存和繁殖。那么尸体得以完整保存的可能性便更大。

海昏侯与隋炀帝。都是煊赫一时的人物。其墓葬奢华至极。但两人尸骨却严重腐烂。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墓葬所处的环境更适宜细菌的生存和繁殖。而不利于尸骨的保存。

当然。海昏侯和隋炀帝。生前虽然锦衣玉食。但却过度淫糜。自然又不及那些在青壮年被杀死殉葬的奴隶。而这。便又涉及到了墓主身体的内在原因。

不过。要分析墓主尸骨的保存程度。又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具体的埋葬方式、安葬环境以及葬具等诸多原因来分析。比如。同样埋葬在南方的长沙马王堆汉墓。便出土了一具保存相当完好的女性尸体——辛追夫人。

辛追夫人堪称世界考古史上的一大奇迹。她之所以能在两千余年后。依旧保存完好。是受多重因素影响的:

首先。辛追夫人的尸体被多重锦衾、敛服和丝麻包裹。足以防止在停尸和下葬过程中有蛆虫经口鼻进入尸体。同时又能起到一定的隔绝空气的作用;其次。辛追夫人所用的棺椁质地极佳。且封闭性良好。又使用了大量的青膏泥。以隔绝空气;同时。死者生前相对肥胖。而死后初步分解的脂肪、蛋白质又产生了一定的有机酸。它们同棺液一起再次隔绝了空气。并且不利于细菌繁殖。

有趣的是。在商代墓葬中。常常有奴隶尸骨的发现。他(她)们虽然没有繁复的葬具。甚至多半是草草下葬。却得以保存完好。这除了与埋葬环境相对有利于尸体保存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埋葬方式。

商代的墓葬多为土坑竖穴墓。说的直白些。即是挖好墓圹后。将尸体或装有尸体的棺椁放入。然后再填土掩埋。对于那些直接掩埋的奴隶而言。土壤直接覆盖在其身上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压实。如果土壤酸碱度有利于尸骨保存的话。那么尸体则等同于处在一个与空气相对隔绝的状态下。自然就能完好地保存下来了。

正如开篇所讲。涉及墓葬尸骨保存情况的因素。是极其复杂的。以上的一些文字。仅是对这一问题的一些思考和梳理。暂记于此。欢迎各位讨论补充。

其他观点: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一个人的尸骨是烂成渣滓。还是保存地很好。与他(她)的身份关系并不是很大。而是主要取决于尸体的敛葬方式与埋藏环境。

正如问题中所讲的。奴隶制下的殉葬者或平民。比起海昏侯、隋炀帝等皇室贵胄。身份相差悬殊。甚至有时连裹尸的席子都没有。可是。后者的尸骨却往往腐烂的更为严重。这是因为。商代墓葬多为土坑竖穴墓。尸骨或直接掩埋。或装入棺椁后下葬。而墓室则会被土填满。

土坑竖穴墓比起后世的砖室墓。自然显得有“简陋”和“原始”。可是。正是由于尸身相对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下。留给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的空气有限。才使得尸骨得以更好地保存下来。

相反。随着墓葬形制的发展演变。皇室贵胄们开始构筑大型的砖室墓、崖墓。或是靡费大量木料建造黄肠题凑式墓葬。如此一来。墓室虽然更为宏大。布局更为完善。可却很难给墓主营造一个相对真空的环境。比如像汉代中山靖王刘胜墓。墓主的尸骨仅剩下了一些牙齿的珐琅质。同样。隋炀帝留给后人的。也只剩下了可怜的牙齿。

其实。古代帝王和达官显贵。为了防止尸身腐败。也是耗尽了心力。比如。先前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女尸。在装入棺椁时便曾用了特制的药水。并且用青泥膏将棺椁封闭起来。不过。真正能像辛追夫人一样得以保持尸身不朽的。却着实万中无一。

正如前文所讲。由于墓室内存有大量空气。使得墓主的尸骨很容易腐烂变质。难以保持尸身完整。相反。在一些商代的奴隶墓或平民墓中。由于尸体相对处于隔绝的状态。反而能够得以保存下来。

其他观点: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清东陵和西陵被盗的事情。自清朝灭亡之后。清东陵和西陵遭遇多次劫难。除了顺治帝的陵墓之外。其余大清朝历代皇帝的陵墓都被盗过。损失惨重。曾经权倾天下的皇帝们。做梦也没有想过。自己死后会遭受如此对待。

但是这些皇陵被盗的时候。这些皇帝、皇后的尸骨都还在。尸骨保存完整。当年乾隆裕陵被孙殿英盗取后。乾隆和他的皇后尸骨被扔了一地。后来还是溥仪派人去收拾搭理。这些人发现这些骸骨不知道哪个是乾隆的。哪个是他的皇后的。最终没有办法将这些尸骨放在了一个棺椁之中。

如题所问。从当前考古情况来看。很多古老的大墓被发掘后。都能找到完好或者相对完整的尸骨。但是考古人员在海昏侯大墓和隋炀帝的墓穴中。却看不到完整的尸骨。甚至在海昏侯的大墓中根本就看不到尸骨。尸骨早已化为尘土。比他们早很多年的古墓却能够出土完整的尸骨。这其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海昏侯大墓可谓是是中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墓中出土的文物之多让人咂舌。铜钱就有10余吨。还有数量惊人的黄金、金器。包括数十枚马蹄金、麒趾金、两盒金饼等等。截止目前出土的金器超过478件。重量超过115公斤。当考古人员满怀希望的最终打开棺椁内层的时候。却没有发现任何的尸骸。只是在上面发现了几块或是完整或是破碎的玉片有一定规律的分布。还有一块方印。专家根据玉块分布。以及方印所处的位置。大致判断出海昏侯刘贺尸体的大概位置和形状。

而之所以海昏侯刘贺的尸骨无存的问题。当时的考古专家也给予了解释。是因为当时地震等因素导致墓室内坍塌。墓室里面又有积水非常潮湿。而海昏侯的棺椁密封性出现问题。在又潮又湿。又失去密封状态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昏侯刘贺的尸骨慢慢腐烂最终变成粉尘荡然无存。

而隋炀帝的尸骨也所剩不多。道理和海昏侯刘贺差不多。隋炀帝被手下在扬州杀害。萧皇后和宫人用漆制床板做成棺材。将他葬在江都宫流珠堂。宇文化及率部离开后。镇守江都的大将陈棱感念隋炀帝旧恩。为其改葬吴公台下。这位帝王的陵墓规格连当时有钱人都达不到。

由于扬州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湿润。雨水多。棺椁腐烂是很平常的事情。同时由于是被部下杀死。但是作为棺椁的材料就是普通的木材。这在地下潮湿的状态下。早已腐烂。再加上外力的盗墓等等活动下。隋炀帝的墓早就被破坏掉。潮湿、水泡。尸体长久处于这样的状态下。尸骨腐烂在正常不过了。

而那些发掘后依旧能够发现尸骨完整的大墓。有个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作为棺椁的材料非常好。始终做到了密闭防潮。就拿清朝这些被皇帝棺椁的材料来看。都是最高规格的材料即金丝楠木。金丝楠木最大等特点就是耐腐。埋在地下能够千年不烂。而且他还能够防虫、抗变型等特点。所以很多皇帝的棺椁多采用金丝楠木来制作。这就能够保证棺椁的不腐、不变型密闭性也别的好。这才能保证放在其中的尸体尸骨完好。

即便棺椁的材质不是金丝楠木。也是一种非常抗腐蚀的材质。一方面在保障棺椁不腐的情况下。一方面保障密闭性良好。这样就能够确保尸骨的完好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1:24:04

    尸骨,棺椁,墓葬,尸体,尸身,完好,墓室,炀帝,完整,商代

  • 夜深时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1:24:04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商周时期的奴隶乃至上古的人们能留下尸骨,后世的海昏侯、隋炀帝只剩下牙齿了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1:24:04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丧葬文化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向来传承着事死如事生的理念和信仰。如何保全死者的尸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