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隋文帝杨坚能够统一全国。是沾了宇文邕的光。宋太祖赵匡胤能够一统江山。是沾了柴荣的光。宇文邕和柴荣确实有些共同之处。
一、宇文邕、柴荣二人的近似之处
1、两个人皇朝国号都叫做周。这并非只是巧合。而是因为宇文泰(西魏权臣。北周奠基者。宇文邕之父)当年在西魏的一些改革借鉴了上古时代的周礼。以复古之名行鲜卑旧制度革新之实。而郭家(柴荣在位时。其实叫郭荣。跟他义父后周太祖郭威的姓)呢。自认为是虢叔(周文王弟弟)之后。因此。北周和后周都自认为和周朝有关。
2、两个人都出生在极为混乱的大分裂时期。宇文邕出生在南北朝时期。当他出生的大统九年(公元543年)。正是其父宇文泰和北齐始祖高欢的大交战时期。当时全国分裂为东魏、西魏、梁朝三个政权。而柴荣出生的公元921年。则更为混乱。正当五代十国前期。后梁、晋(后唐前身)、前蜀、南汉、杨吴。乃至于契丹。好多个政权同时存在。天下各处都在交兵。
3、这个相似处算是玩笑、巧合。但是比较有趣。宇文邕出生时期的年号叫做“大统”。就是大一统的意思。结果后来和大一统有关的两个皇帝都出生在这一时期。宇文邕灭北齐统一了北方。他出生在大统九年。而隋文帝杨坚灭陈朝统一全国。他出生在大统七年。同样的。柴荣和赵匡胤出生时期的年号也颇有意思。柴荣出生的公元921年。各个政权分别都有自己年号。后梁叫龙德、前蜀叫乾德、南汉叫乾亨、契丹叫神册。一个个的虽然不同。但意思都相差不远(龙与乾其实在易经上密切相关)。这是极为少见的。而赵匡胤出生时期的年号叫做天成。这个意思也是有趣得很。很有捡现成的意味儿。
4、两个人都不是开国皇帝。但却都比开国皇帝还要出名。同时两个人都是继承父辈的江山。北周实际上的开国皇帝是宇文邕的老爹宇文泰。但名义上是宇文邕的老哥宇文觉(宇文泰嫡子)。后周的开国皇帝是柴荣的义父郭威。但二人做为北周、后周最有作为的皇帝。显然都比他们出名。
5、两个人都为后来王朝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却在一片大好形势下突然驾崩。宇文邕灭了北齐。统一北方。要灭南方羸弱的陈朝。不过是时间问题。可刚刚灭北齐不久。宇文邕就驾崩了。柴荣向南打败南方最强大的国家南唐。占据江北全部土地。将南唐挤压到长江以南。向北大败北汉和契丹联军。将北汉挤压到太原一城之地。还从契丹手中收复了幽云十六州中的两州。以他的能力。统一天下指日可待。却突然驾崩。让赵匡胤捡了现成。
6、两人的皇朝都被后来的千古一帝所篡。篡北周的。是宇文邕的亲家兼亲信大臣杨坚。西方人认为杨坚是与秦始皇等量齐观的千古一帝。篡后周的。是柴荣的第一亲信大将赵匡胤。宋祖也是和秦皇汉武唐宗齐名的。
二、宇文邕、柴荣的不同之处
1、宇文邕是鲜卑族。而柴荣是汉族。然而有趣的是。鲜卑族为皇室的北周。从很汉族的周礼中汲取革新的创意。又要实现很汉族的王道霸业。而汉族为皇室的后周。其实脱胎于沙陀族建立的军队之中。
2、宇文邕在位的时间较长。但是留给他干正事的时间不多。柴荣刚继位就大干一场。可却只在位短短四、五年。宇文邕是少年继位。结果被他堂兄宇文护把控朝政十多年。直到宇文邕杀了宇文护。这才开始他的统一行动。柴荣继位时间已经三十多岁了。刚继位就和前来入侵的契丹、北汉联军打了一仗。此后年年出征。战无不胜。可惜在位时间很短。
3、论版图似乎是宇文邕成就较大。但论眼光、能力实际是柴荣更为突出。宇文邕毕竟灭了一国。统一了北方。而柴荣没有灭国。但是其征服的土地也不算少。更关键的是。柴荣面对局面远比宇文邕时期更为复杂。他的敌手比宇文邕的敌手更强。宇文邕灭北齐。有一些侥幸的因素。而柴荣和契丹、北汉联军几乎是硬杠。
4、宇文邕没有对北周的未来做出长远的安排。而柴荣显然是对后周的未来过于上心了。其实。宇文邕在征服北齐的过程中。已经几度病重。但他对北周未来政局的安排却是很不足的。只是把精力一味放在灭北齐上面。导致他死后本该是宇文家的政权、军权。逐渐落入野心家手中。宇文家的王爷们空有抱负、毫无实力。造成了宇文家的灭族。而柴荣。他的驾崩显得很突然。此前并没发现他的身体有什么问题。但柴荣显然对后周的未来很伤心。屡次诛杀大将避免武将篡位。但是最终还是留下了赵匡胤。柴荣的诛杀。没有起到震慑的效果。反倒让一些人离心离德了。
5、从后世的影响来看。后继者杨坚的确比宇文邕更突出。但后继者赵匡胤(及其弟赵光义)似乎比不过柴荣。宇文邕的主要功绩就是统一北方。但他在制度上的创设、以及长期分裂根本问题的解决上。远远不如杨坚。杨坚才是啃更硬骨头的人。相比来说。赵匡胤兄弟从柴荣手中捡现成的成分更多。在军事上甚至大大不如柴荣。到宋太宗赵光义惨败给契丹后。宋朝便逐渐走入龟缩政策当中。
6、二人的际遇和所处环境未必相同。首先。宇文邕是公子哥出生。他父亲宇文泰虽然出身不高。但当他出生时。宇文泰早已是西魏第一的权臣。而柴荣呢。出身平民。其义父郭威发迹之前。柴荣经历了不少人间疾苦。其二。二人的恩怨不同。说起来。是宇文邕的堂兄宇文护把他扶上了皇位。虽然宇文护专权吧。但并没有当皇帝的野心。但宇文邕却恨他。将他杀掉。而柴荣呢。虽然是郭威的义子。但是却感念郭威的恩情。其实他一直都叫郭荣。宋朝建立后。出于某种政治目的。强行将郭荣改为柴荣。因此吧。宇文邕的前半生一直纠结在报怨上。而柴荣的前半生纠结在报恩上。其三。柴荣继位时所处的周边环境远比宇文邕当政时复杂。且不说宇文邕继位之初。一切危机都由他堂兄宇文护去处理。即便他当政后。南方不过一个孱弱的陈朝而已。弱小的后梁在江陵依附于北周。他的主要敌人不过北齐而已。只要安抚住北方逐渐强大起来的突厥。宇文邕就没有太多后顾之忧。而柴荣继位时。后周不过刚刚建立两、三年而已。内部诸将各怀异心。北边有强大北汉。还有更强大的契丹。南边有南唐这种南方霸主(当时的南唐可不弱。可是四处出兵的)。形势可以说是危机四伏。柴荣面对的局面远比宇文邕要困难得多。这一点。从宋朝建立后。赵匡胤屡攻不下北汉。和赵光义大败给契丹就可以看出来。但柴荣可是把北汉和契丹给震住了的。
总体来说。柴荣的综合能力应该在宇文邕之上。啃硬骨头的精神。两个人差不多;而杨坚的综合能力和啃硬骨头的精神都应该在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之上(虽然杨坚当皇帝后几乎不亲自领兵打仗)。这才造成了隋唐、两宋时期完全不同的局面。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其他观点:
在夺权过程中显然宇文邕更成熟。能够扮猪吃老虎地从政治强人宇文护那里夺回朝政控制权。并且几乎原封不动地沿用宇文护的执政团队而并未导致严重的政治“不消化”后果;与之相比。郭荣(他是作为郭威嗣子继承帝位的。北周存在时他和儿子宗训都只能姓郭。姓柴是入宋后归宗)因郭威无子而以内侄身份成为嗣子。郭威在世时自澶州节度使至同平章事至晋王再至判内外兵马事。不到四年间权力步步高升而至一人之下。尽管旧臣宿将未必信服其能力(冯道不就质疑他“未审陛下能如唐太宗否”么)。但对其帝位的合法性从无异议。显得过于平淡。至少其政治能力在这方面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实际掌权后的内政方面。郭荣似乎要略胜一筹。他在短短的不到六年执政期间兴修水利、治理黄河、重建都城。“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许多措施“皆可施于后世”。并实际影响到后来两宋的行政架构;而宇文邕虽然也“苦心焦思。克己励精。劳役为士卒之先。居处同匹夫之俭。脩富民之政。务強兵之術。乘讐人之有衅。顺大道而推亡”。但在内政方面总体上还是因循富国强兵、鼓励农耕的传统套路。没有什么创意。改变北周半鲜卑、半《周礼》莫名其妙、不伦不类的体制并非由他开始(实际决策者毋宁说正是其政敌宇文护)。且他也未能最终完成(那是他另一个政敌杨坚才做到的)。
军事方面双方半斤八两。宇文邕花费近乎毕生精力消灭了宿敌北齐。只留下高宝宁一个无关痛痒的余孽。且北齐皇帝高炜父子虽然庸劣。朝中名臣宿将却相当多。北齐主力的战斗力甚至还略强于北周。而郭荣打后蜀、南唐、北汉、契丹却没有一个彻底解决问题的。后蜀、南唐都留到赵匡胤、北汉留到赵光义时代才解决。契丹就更不用说了。且他用兵之时上述几国或实力悬殊、或内部出问题。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抗衡力。但宇文邕灭北齐花了前后十几年时间。且设计害死对方股肱斛律光后才敢大举进犯。又被区区一个傅伏逼得一度全线退兵。而郭荣却在短短五年间一再得势。即便对手有刘仁瞻这样的能手也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大局。且宇文邕伐齐时各路将帅如臂使指。而高平之战时的北周军许多将帅并不买郭荣的帐。两相对比。应该说。在军事方面双方各有千秋。难分伯仲。
灭佛方面双方表现都很出色。但郭荣善后做得更好。坦白表明“灭佛是为了富国强兵。不是针对佛教”。甚至表示“祸福我自当之”。而宇文邕却和后来的唐武宗一样埋头灭过去。连不相干的其它宗教也一并殃及。
继承人问题上两人当然都没处理好。但相较之下宇文邕更糟。郭荣诸子皆幼。本人正当盛年。完全没有作儿子突然继位的准备。又对赵匡胤的野心全无防备。甚至于用他取代张永德出任执掌兵权的殿前都点检。以规避“点检作天子”图谶。这些都是他的失算。然而平心而论这些失算在当时看来都不算明显失误(他此前无病无灾又年不满四十)。他指定的接班人是诸子中最合法的。也并没有什么劣迹(那个岁数也很难表现出什么“善迹”)。辅佐者的安排也没有特别明显的破绽(应该说郭荣在位期间赵匡胤的确没有什么异动)。他本人就是因为郭威找不到更合适子嗣才破例以内侄为养子嗣位的。又如何越过儿子去找其他更合适的嗣子人选?而宇文邕则不然。他本人和许多大臣都知道“子嗣弱”。也明明有许多替代方案。却犹豫不决。杨坚的不轨之心他也洞若观火。同样未采取防范措施。坦率说。他的儿子宇文赟并没糟糕到家。如魏征所言至少能“威福自己”。且实际上已经着手削弱杨坚势力。只是睚眦必报耽误了时机。又莫名其妙地比老爹还短命。才未能起死回生。如果宇文赟真像王轨等人说得那样完全不可救药。就凭宇文邕那样糟糕透顶的安排。北周恐怕还能早完蛋几年。
至于有人认为宇文邕残忍(背信弃义杀灭北齐皇族)。不如郭荣宽仁。这个就不好比较了——如前所述。郭荣虽然屡战屡胜。却从未攻灭过任何一个敌国。也未俘虏过任何一个敌国君主。就算想“残忍”。又对谁发作呢?
其他观点: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笔者阅尽我国古代历史。吃惊的发现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武帝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世宗柴荣相似程度极高。柴荣简直就是宇文邕的来世今生。一样的少年登基;一样的雄才大略。致力于统一全国的伟业;一样的英年早逝。壮志未酬;一样的将辛苦打拼的江山基业给他人作了嫁衣。
影视作品中的宇文邕
少年得志。荣登大宝
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6月21日)。汉化的鲜卑族。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从小性情沉稳。聪慧果决。少年老成。深谋远虑。胸怀壮志。在位时间(560年—578年)。十二岁被封为西魏辅城郡公。十六岁出任大司空。封为鲁国公。十八岁在权臣宇文护(宇文邕的堂哥)的拥护下即皇帝位。
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后周太祖郭威的养子。五代后周第二位皇帝。在位时间(954年—959年)。少年爱好武艺。弓马娴熟。精于骑射。曾经贩过茶。体会到了民间疾苦。在后汉时期。在邺城任天雄牙内指挥使。951年。后周建立。郭威委任柴荣治理澶州。地方任职期间。政绩卓著。肃清盗匪。953年。入朝任开封府尹。进封晋王。954年。登基为帝。是位后周世宗。
北周武帝登基后。国家面临的形势。北有宿敌北齐和少数民族政权突厥。南面有南朝最后一政权陈。这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三国时代(突厥不能算作国家)。北齐国力强盛。占据了华北平原和长江以北的膏腴之地。消灭北齐。才是宇文邕的第一要务。宇文邕同样拿出了和亲政策。迎娶突厥公主为皇后。暂时放弃对南方陈朝的军事行动。联合突厥灭亡了北齐。
后周世宗柴荣登基后。正逢五代十国乱象。柴荣雄心勃勃。致力于统一全国的伟业。即位之后。国内休养生息。经济繁荣。对外南征北战。收取后蜀的秦、凤、成、阶四州;三征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伐幽燕。夺取三关三州 。其赫赫武功。不亚于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宋神宗给予了柴荣极高的评价“①世宗诚创业造功英主也。 ②使天假之年。其功业可比汉高祖。”
天不假年。壮志难酬
578年五月。周武帝率诸军伐突厥。分五路进军。途中生病。还师长安。当月病逝。年仅36岁。即位的宣帝宇文赟。荒淫无道。公元581年。大丞相杨坚。把小皇帝赶下台。建立隋朝。杨坚取代了周武帝的帝国。
2.959年。柴荣大会诸将。准备乘胜夺取幽州(今北京市)。因为患病。只能班师还朝。7月。柴荣因病在开封万岁殿驾崩。终年三十九岁。在位六年。真的是天不假年。壮志难酬。960年。禁军最高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得了江山。建立宋朝。
总之。北周武帝宇文邕和后周世宗柴荣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非要分清谁的能力更强。
按照史学家的评价。柴荣的能力更强一些。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0490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宇文,北周,后周,契丹,北齐,赵匡胤,时期,南唐,皇帝,突厥
没想到大家都对请比较北周武帝宇文邕和后周世宗柴荣可以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隋文帝杨坚能够统一全国。是沾了宇文邕的光。宋太祖赵匡胤能够一统江山。是沾了柴荣的光。宇文邕和柴荣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