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曾看过一书。大概是清朝时某位无聊文人总结的。名字也记不清了。统计了中国古往今来的战争。发现均是以少胜多。其实真实历史上。还是强胜弱更多点。只是就像狗咬人不意外。人咬狗是能上新闻的。
不过很多知名的大战如。牧野、柏举、阴晋、伊阙、巨鹿、昆阳、官渡、赤壁、夷陵、淝水等等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古代名将不少。但是有能力统帅大兵团作战。并且取胜的却非常少。
这也应了韩信评价刘邦不能将兵。而善将将。亲自领兵不过十万。而自己则是多多益善。所以要说统帅三军最厉害的是谁。我们无法比较。但可以看看历史上哪些领兵多多益善的名将。
以下玄学排名。不分先后高低。
乐毅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率领燕、赵、韩、魏、秦五国共二十万大军伐齐。而齐国则以触子为将。率领全国主力共二十万大军。渡济水。西拒五国。进而爆发了济西之战。
但由于齐军常年征战。士气低落。在和联军作战时一触即溃。触子不知下落。副将达子收拾残兵退保临淄。
济西之战后。秦、韩两国退兵。乐毅派赵军取河间。魏国攻宋地。自己带领燕军向临淄追击。消灭齐国残余势力。齐湣王弃临淄而逃。乐毅顺利占领临淄。兵分五路。仅六个月时间占领了齐国出即墨和莒之外的七十余座城池。
此后乐毅考虑到燕弱而齐强。不能单纯用武力征服。于是对即墨和莒围而不攻。转而对已占领区减赋税。废苛政。以收服人心。
如此乐毅在齐作战五年。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太子乐资即位。为燕惠王。听信齐国田单的反间计。召回乐毅。并以骑劫代替。乐毅深知回国必将被害。投奔了赵国。被封为望诸君。
骑劫代替乐毅后。田单用计打败燕军。收复齐国全部失地。燕惠王才知中计。封乐毅儿子为昌国君。但乐毅依然留在在赵国。不过长期往来两国维持友好。最后死于赵国。
李牧
早期长期驻守赵国北方防备匈奴。利用示敌以弱。诱敌深入的计策。以兵车一千三百乘。骑兵一万三千人。步兵五万。射手十万。围歼匈奴单于十万余骑兵。后又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使得匈奴其后十余年不敢靠近赵国边城。
后面对秦国的猛烈攻势。李牧被调回。统帅对秦国作战。李牧采取廉颇坚壁固守策略。待秦军疲劳后。一举出击。大破秦军。因功被封为武安君。
公元前229年。赵国境内发生地震。引起大面积饥荒。秦将王翦趁机率军攻赵。并重金收买曾经诬陷廉颇的郭开。再次诬陷李牧。李牧蒙冤被杀。三月后。王翦攻下赵国首都邯郸。赵王迁被俘。公子嘉逃代称王。
白起
前293年伊阙之战。白起率十余万秦军大败魏韩东周不少于二十四万联军。斩首二十四万。魏国精锐魏武卒此战中死伤殆尽。从此退出历史。
前292年。夺取魏国大小城池六十一座。
前279年。攻下楚国都城郢都。封武安君。
前274年。大败魏赵韩联军。斩首十三万。又与赵将贾偃战。溺毙赵军两万。
前265年。夺韩国五城。斩首五万。
前260年。长平之战。秦军投入兵力共约60万。赵国共约45万。前期秦赵分别是王龁、廉颇为主将。后秦国秘密换将白起。并以反间计使赵国以赵括代替廉颇。白起以佯败诱敌的策略。引赵括全军出击后采取分割包围的策略大败赵军。歼敌加上战后坑杀约45万。赵国全军覆没。而秦国也付出了伤亡过半的代价。
王翦
前229年。发上郡兵。下井陉。攻下赵国都城邯郸。俘虏赵王迁。公子嘉逃代称王。
前227年。王翦在易水之西打败燕、代联军。次年攻破燕都蓟城。燕王喜逃往辽东。
前224年。王翦以六十万大军伐楚。于次年杀楚军主帅项燕于蕲。俘虏楚王负刍。后继续南下征百越取胜。
前223年。其子王贲攻辽东灭燕后。王翦告老隐退。
蒙恬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蒙恬率三十万秦军北击匈奴。夺取河南地。将匈奴赶出河套地区。后率军将燕、赵、秦长城连成一体。并修建直道全长一千八百里。
韩信
汉初三杰、兵家四圣之一。前206年。受到萧何的推荐。拜为大将。韩信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迅速打败守将。占领关中。
公元前205年。渡河奇袭安邑。俘虏魏王豹。占领魏国全境。双方兵力不详。
前204。以三万兵力背水一战歼灭二十万赵军。俘虏赵王歇。灭赵。
前 204。潍水之战。歼灭二十万援齐楚军。杀大将龙且。标志这汉楚实力的反转。汉军从防御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前202年。韩信率三十万汉军主力。于垓下围歼项羽率领的十万楚军。歼敌八万。项羽自刎乌江。
卫青
前129年。卫青首征。以一万兵力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首虏700人。
前128年。率三万骑兵出雁门关。斩匈奴数千人。
前127年。卫青以迂回战术包围白羊王、楼烦王。活捉匈奴数千人。缴获牛羊百万。控制河套地区。
前124年。率三万骑兵。出右北平奇袭匈奴右贤王。俘虏包括其及小王十余人。男女1.5万。牲畜数百万头。
前123年。卫青率十万骑兵两次出击匈奴。斩首过万。
前119年。卫青与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十四万匹战马。十余万运输部队。深入漠北追击匈奴。出塞一千多里。遇单于主力。大胜。俘虏斩杀一万九千余人。
李靖
629年。唐太宗李世民任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统兵10万。分六道出击东突厥。次年正月。趁夜色以三千骑兵突袭颉利可汗牙帐所在定襄。二月以一万骑兵突袭阴山。俘虏突厥兵一千余帐。后趁大雾继续急进。生擒颉利可汗。灭东突厥。
634年。吐谷浑犯境。李靖主动请缨。被任命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次年。李靖兵分两路深入吐谷浑。均告胜利。并在积石山大败土谷浑军。吐谷浑王伏允自缢而死。儿子伏顺投降。吐谷浑灭亡。
李靖属于大器晚成型。四十多岁还只是马邑郡丞。归顺李唐后前期也未单独统领大军作战。但其作战思想和理念。对唐朝以及后世影响都非常的大。晚年也独自领军灭东突厥、吐谷浑两国。
总结:以上是我记忆中。统帅至少十万以上大军。并且非是一边倒的情况下。取得最终胜利的统帅。
想想一下。在学校操场。没有广播的情况下。顺利的调度一万的学生。会有多么的困难。更不要说冲锋打仗了。所以古代认为将领直接统帅一万人的军队已经是比较厉害的了。
而如果调动到数十万大军。统帅能力只要稍微弱一点。就非常可能一触即溃。这也是为什么《孙子兵法》云“以正合。以奇胜”。便是首先要保证自己大军不出错误与破绽。然后出奇兵。寻找地方的错误与破绽。
尤其是古代早期兵民合一。很多士兵前一秒甚至还是农民。各自智商。理解能力和纪律性千差万别。更难统帅。一次营啸就可能导致全军溃散。而到了历史后期。兵民逐渐分离。更重视专业士兵和精良装备。如唐朝对外战争中军队都不会很多。
再到了近现代。通讯系统的出现。解决了指挥的一大难题。使大规模的集团军。几十万上百万人的大战成为可能。因此如彭德怀、粟裕等我国十大元帅也是非常厉害的统帅。但是因为无法比较。而不列出对比。
其他观点: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
古人云。人过三十天过午。这句话很有道理。古时人的寿命比较短。俗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人过了三十。表示人的一生已经过了一半。三十岁之前是立业的最佳时机。也是人生中最精彩的时候。就好想是一天中的正午一样。是最热烈的。
作为战将来说。尤其更注重年轻有为。这是它本身的职业性质决定的。战将都是在疆场上建功立业的。七老八十的时候就跑不动、打不动了。何谈建功立业?
但世间总有特例出现。比如唐朝的李靖。就是这么一个特例。李靖第一次领兵。已经47岁了。
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是隋朝大将韩擒虎的外甥。在这之前。他因为准备告李渊造反的状。被李渊给抓住了。
李靖在临刑前大声疾呼:“明公兴起义兵。本是为天下除去暴乱。怎么没有完成大事。而以私人恩怨斩杀壮士呢?”
此话一出。震惊了全场!
李渊欣赏他的言谈举动。秦王李世民更赞赏他的才识和胆气。开始帮他求情。
李渊也有惜才之心。就饶了李靖。被李世民召入自己的麾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第一次。李靖也不例外。但李靖的第一次闪亮登场。有些偶然性。
李渊派李靖去夔州备战。接到命令。李靖就带了几个随从去上任了。但在半路上。却被阻隔了。
原来这时正是隋末天下大乱的时候。唐朝还没完全统一天下。神州大地到处都是兵乱。这时恰巧有少数民族造反。数万人将路给占了。过不去了。
庐江王李瑗带兵去平反。打一战败一战。此时李靖正好经过此处。于是主动帮他出谋划策。
李瑗听从了李靖的妙计。不费吹灰之力。一举就平叛了。不过。战斗是李靖指挥的。功劳却是李瑗的——李靖的军事生涯处女作。居然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仗打完了。李靖又继续赶路。但李靖此行也太不顺利了。走了不久。又被萧铣的大军给阻住了前进的路。
而大本营的李渊却误会了。误以为他滞留不前。贻误军机。秘密诏令许绍将他处死。
此时的李靖。又遇到生死问题。不过他的运气实在太好了。许绍觉得李靖才华不错。没有照旨意办事。反而上书给也求情。李靖才保住了小命。
李靖经历了艰难曲折。终于达到指定位置。在这里。李靖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赵郡王李孝恭此时正被蛮人冉肇打的满地找牙。好不狼狈。李靖来的正是时候。他带八百人奇袭敌营。一举将冉肇的几万军队打得溃不成军。最后杀了冉肇。俘敌五千多人。
虽然李孝恭是挂牌司令。首功肯定是他的。但李靖展露的军事才能也因此得到高层的认可。
当捷报传到京师时。李渊高兴地自吹自擂起来。他对公卿们吹嘘说:“看来我很有眼光。我就知道用有功劳的人。不如用有过错的人!这个李靖不错嘛!”
马上就下圣旨表扬了一通。并且亲笔写敕给李靖:“既往不咎。以前的事我早就忘了。”
萧铣是隋末雄据在南方的割据势力。他称帝于岳阳。国号为梁。唐朝想要统一全国。“梁国”是必须要拿下来的。
李靖上书李渊“平萧铣的十策”。李渊一看。这个办法还不错。就照着办吧!
于是任命李孝恭为夔州总管。李靖为行军总管。虽然李孝恭仍然是总司令。但李渊知道他的斤两。他怕李孝恭到时候干涉李靖用兵。又特意授予李靖带兵作战的指挥权。“三军之任。一以委靖。”于是李靖成为实际上的三军统帅。
前几仗打得很顺利。这让别人看了很眼气。也让李孝恭技痒起来。
当李孝恭来到阵前时。恰巧萧铣的骁将文士弘。驻守在附近的清江。
李孝恭决定立即进击。李靖劝告他说:“文士弘是萧铣的健将。士卒精锐骁勇。现在他把精锐兵力全都派出来迎战。恐怕锐不可挡。我们应等到他们士气衰落时再出击决战。一定能攻破敌军。”
李孝恭由于连战告捷。哪能听进去李靖的劝告。遂命李靖留守军营。自己率兵出战。他觉得前面都打得这么顺利。我就不信这个邪。这次打不赢。
但事实给了李孝恭一个深刻的教训。
果不其然。双方一交战。孝恭军大败。匆匆的逃回南岸。这一仗损失很大——李孝恭的面子这回是彻底掉地上了。
文士弘一看自己获胜了。他手下的兵将马上开始抢夺战利品。
这么一哄抢东西。军队马上乱作一团。观战的李靖一看。抢东西啊?阵形乱了。有机可乘。打吧!
命令守营的士兵迅速出击。果然三下五除二。将文士弘打得落花流水。被杀及溺水而死者将近一万人。获得舟舰四百余艘。
此战过后。李靖马不停蹄。以五千骑兵。直逼“梁国”都城江陵。
看到李靖的大军到了城边上。皇帝萧铣才开始急了。马上下旨。令各路大军前来护驾。
此时李靖做主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决定——下令将缴获的几百艘战船船全部放在河中。任其顺流而下。
他的这个军令一下。都看不明白了。有的部下抗议道。这些船可是我们辛辛苦苦打下的战利品。就这样浪费了!
李靖解释道。萧铣外面有几十万大军。我们现在是孤军深入。包围了他们的都城。各路军队马上就要过来勤王护驾了。
但是救援队队伍看到这些在江面上随意漂泊的船只。肯定会以为都城已经攻破。就不敢随便进军了。他们肯定要先打探消息。等他们打探到真实的消息。都城已经被我们攻下了。
李靖的计策果然凑效。其它各路来救驾的军队。看到那些船。都迟疑不敢进军。
萧铣被围在里面。没人来救驾啊!实在没办法了。投降吧!李靖顺利进入江陵。
果然。过了几天。几十万大军前来救驾。一看皇帝都投降了。投降还受到优待。没啥好说的。我们也投降吧。
如是一个一个都投降了。几十大军烟消云散。不战而降。
从李靖出兵。不到两个月时间。一个拥兵四十万。庞大无比的梁国就彻底崩溃。
后来李靖又安抚岭南。平定辅公祏。
李渊为了嘉奖李靖的军功。 授任他为行台兵部尚书。。并称赞叹说:“李靖真是我的良将。古代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的!”
在皇权的争夺中。历来将军是各派争夺的焦点。为何?要想在竞争中获胜。武力。或者说实力是决定因素。
唐朝建立以后。李渊安坐皇帝宝座。但下面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开始了较量。
当时李世民集团中。虽然不乏文臣战将。但李世民知道。若论打仗。自己手下这些人和李靖没法比。所以。在玄武门事变前。亲自找到李靖。希望他在这个关键时刻能助自己一臂之力。
李靖自然是不愿意卷进这皇室的争斗中。于是置身事外。
李世民虽然没明说。但肯定不满。心想。你是靠我求情才保住一命的。没想到在这么关键的时刻。竟然不帮自已一把。
其实李靖不是耍滑头。他是一个标准的职业军人。他认为军队就是朝廷的。不是某个人或者说是某个利益集团的。
国家有战事。我穿上铠甲立马就可上战场。关于你们各方的争权。自己绝不掺和进去。要守持中正立场。
并且他保持了自己的职业操守。既然置身事外。就没背叛李世民去告密。
由此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后。对李靖有了看法。
但李世民不愧是千古一帝。他虽然不喜欢李靖。但他知道如何使用李靖。这就是高明的政治家和昏庸的君王本质的区别。
公元629年八月。李世民决定打东突厥。他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六路大军统一由李靖指挥部署。分道出击突厥。
公元630年正月。李靖亲自挑选了3000精兵。秘密行军。千里奔袭直赴突厥的都城定襄。
这一招可不是一般的冒险。要知道。颉利可汗手中可有十几万大军呀!可李靖的身后。并没有大军跟随。他布置其它各路军队在半途中去打逃跑的颉利可汗。
颉利可汗万万没有想到唐军会突如其来攻击自己的老巢。于是在慌乱中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如果唐兵不倾国而来。李靖决不会孤军深入。于是“一日数惊”。
果然颉利可汗无心战斗。马上就撤退了。这一撤。正中圈套。李靖带着3000人虚张声势的追。其实压根就不想追上。路上早布置好了其它军队呢。
果然。这一路上颉利可汗被各路军队打得抱头窜鼠。等退到牙碛口的时候。身边的十几万大军已经只剩下几万人。
但是李靖还不松气。带了一万精兵千里奔袭。夜走阴山。 一路行军。一直到在距颉利可汗牙帐七里远的地方才被发现。
颉利可汗又是来不及防备。被杀得落花流水。俘虏就达到十余万。
颉利可汗只好单骑逃跑。不久。被半道上布置的唐军给抓住了。
李靖因军功进封代国公。李世民高兴地对大臣说:“汉朝李陵带领五千步卒进攻匈奴。最后落得归降匈奴的下场。尚且得以留名青史。李靖以三千骑兵深入敌境。攻克定襄。威振北狄。这是古今所没有的奇勋。足以雪往年在渭水与突厥结盟之耻。”
灭掉东突厥。李靖已经功成名就。足以名垂青史了。再加上自己年纪不小了。他的想法是应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但是。李世民却不放过他。对他坚决的说。不!
自己好容易获得的良马。不让它在莽原上奔驰。为我的大唐帝国圈地。哪有窝在圈里养老的道理呢?
公元635年正月。李靖不得已。又带兵踏上远征吐谷浑的征途。经过两个月的浴血奋战。攻灭了吐谷浑。并向京师告捷。
但是这一次。虽然又立下不世奇功。迎接他的却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一阵的诘难。
原来李靖的辉煌战功。引起同僚的嫉恨。盐泽道总管高甑生串通广州都督府长史唐奉义诬告李靖谋反。
李世民下令调查此事。最后弄清了真象。判定高甑生以诬罔罪减死。流放边疆。
但经此一事。李靖知道。无论如何都要急流勇退了。否则功高震主。祸事真的就要降临了。从此。李靖“乃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进”。
这一闭门谢客。就是十年。
公元649年。李靖病情恶化。病重的李世民亲临病榻慰问。但皇上的关怀也挽不回这位名将的生命了。 同年四月二十三日(7月2日)。李靖溘然逝去。享年七十九岁。
李世民册赠司徒、并州都督。给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赐谥号为“景武”。
李靖的名将之路。充满了坎坷。充满着传奇。他的成功有哪些方面值得总结呢?我想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所谓时势造英雄。也即是说。得有那个机遇
所有的战将之所以名留青史。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仗可打。李靖虽然出道比较晚。但正逢乱世。所谓的乱世出英豪。就是这个道理。
二、个人还得有那个能力
如果机遇来了。你没有那个能力。那就不是成功。有可能就是一败涂地了。
李靖的确是一个军事天才。他的许多战例突破常规。在匪夷所思中就取得了胜利。
三、遇见明主
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只能是窝在圈内了。李靖正是遇到李渊。特别是李世民这样的明主。他们大胆的把军队交给他。让他可以有任意发挥的空间。有充分表现的舞台。
四、本人有气度、有甘做人梯的雅量
李靖一开始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一开始所打的胜仗。功劳都记在了上司的头上。从凌烟阁李孝恭排名特别靠前就可以看出。
但是在战场上。李靖从来就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打好仗。其他的。让后人去评价吧。
正因为有这种积极工作的态度。打了胜仗也不居功自傲。所以。得到身边诸将的高度赞扬。也得到上司的爱抚和认可。
五、明白功成身退的道理。不眷恋权力
自从打下东突厥以后。公元634年十月。担任宰相职务刚满四年的李靖即以足疾辞任。而且言辞恳切。
李世民对这种明事理的行为很赞赏。特颁下诏书。加授特进。并许诺帝国宰相的位置始终给你保留着。足疾稍好一些。每二三天可来朝顾问顾问。
六、不遗余力的培养后备干部。倾囊相授
李世民不亏是高明的皇帝。他觉得李靖打仗太厉害了。而自已手下那些将领。虽然大部份打仗还不错。但多半都是一些大老粗。没学过什么兵法。
于是李世民让李靖教诸将学兵法。受到李世民这么的高眼相看。李靖当然是不遗余力的倾囊相助。在他的培养下。唐初名将的军事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七、善于总结经验。把实战经验变成军事理论
他将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他写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 后人据此编辑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所以。他不但是中国古代的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理论家。
参考资料:
《旧唐书》后晋·刘昫
《新唐书》宋·宋祁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其他观点:
是毛泽东;李靖不算。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0564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匈奴,可汗,东突,都城,定襄,吐谷浑,骑兵,统帅,李渊,军队
没想到大家都对历史中统帅三军最厉害的是谁,李靖算吗,你怎么认为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曾看过一书。大概是清朝时某位无聊文人总结的。名字也记不清了。统计了中国古往今来的战争。发现均是以少胜多。其实真实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