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和腾讯背后巨头是谁? 马云和马化腾, 真的在给外国人打工吗?
原创

阿里和腾讯背后巨头是谁? 马云和马化腾, 真的在给外国人打工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其他观点:

阿里巴巴和腾讯目前是我国最大的两个互联网巨头。这两个互联网巨头不论是营业收入、利润、用户量、业务范围都非常庞大。

比如2020财年。阿里巴巴实现营业收入5097.11亿元。净利润1492.63亿元;再比如2019年腾讯实现营收3772.89亿元。净利润943.5亿元。

可以看出目前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腾讯。在营业收入以及净利润方面都是非常惊人的。

而阿里巴巴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离不开马云的功劳。腾讯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也离不开马化腾的功劳。可以说没有马云就没有阿里巴巴。没有马化腾就没有腾讯。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都把马云等同于阿里巴巴。把马化腾等同于腾讯。但从股权结构来看。实际上目前不论是阿里巴巴还是腾讯最大的股东都不是创始人。而是国外一些投资机构。

其中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是日本软银。目前其持股比例达到24.9%。第二大股东是美国的雅虎。其持股比例大概是9.4%;相当于这两个外国投资机构占阿里巴巴股权的比例达到35%左右;而作为阿里巴巴的创始人。目前马云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只有4.8%。这个股份要比软银和雅虎少很多。

再来看一下腾讯的股东结构。目前腾讯最大的股东是MIH。这是南非报业集团旗下的一家投资公司。其持股比例达到31%。而腾讯的创始人马化腾持股比例只有8.5%左右。

如果单纯从股权结构来看。目前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腾讯都是掌握在外国投资机构的手里。以至于很多人都觉得腾讯和阿里巴巴都是外国公司。马云和马化腾只不过是为这些外国投资机构打工而已。

但实际上大家不能简单的从股权结构去了解一个企业的性质。

不论是对于阿里巴巴还是腾讯来说。虽然他们主要股权掌握在外国投资者的手里。但是这些外国投资者更多的只是一种财务投资。他们并不参与到腾讯或者阿里巴巴内部的实际管理当中。

因为目前阿里巴巴采用的是合伙人制度。阿里巴巴的实际经营掌握在阿里巴巴合伙人的手里;而当初腾讯在引入MIH投资的时候。也跟他们签署了协议。MIH只是进行财务投资。不干涉腾讯的日常经营。腾讯的实际经营权还是掌控在腾讯高管的手里。

也正因为股权和投票权分开。所以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性质都是差不多的。就像几万个小股东掌握了30%的股权跟一个股东掌握了30%的股权性质是一样的。他们并不能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只能享受企业分红以及股票上涨带来的好处。

而且阿里巴巴和腾讯股权之所以掌握在外国投资机构的手里。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无奈的选择。

想当初腾讯和阿里巴巴创立的时候。刚好赶上全球互联网泡沫。当时很多互联网都倒掉了。互联网企业的融资非常困难。所以当时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腾讯在国内都找不到投资者。

比如当年马化腾就曾经找到过搜狐这些大佬希望她们投资。但这些大佬都看不上腾讯。结果马化腾还曾经考虑把腾讯QQ卖出去。但都没有人接受。

即便后来马化腾利用自身的一些人脉关系引入了 IDG以及李泽楷进行投资。但是这两个机构投入一年多之后就退出来了。他们都不看好腾讯的发展前景。

只不过在腾讯发展比较困难的时候。当时MIH中国负责人网大为通过实地考察后认同了腾讯的这种商业模式。并认为腾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所以同意对腾讯进行高估值。并进行战略投资。这样腾讯才有资金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所以腾讯和阿里巴巴目前股权掌握在外国投资机构的手里。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如果当初他们不引入这些外国投资者。说不定今天都找不到他们的身影了。

其他观点:

1999年我11岁。在家里的一张照片里看到过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拿着照片的时候还看到了隔壁刚步入社会的大哥腰间别着BB机在村口横冲直撞。

1999年3月马云第二次创业失败后凭着惊人的口才和独特的个人魅力。“忽悠”了18个人共同出资50万创建了阿里巴巴。同年4月。蔡崇信凭着惊人的战略眼光。放弃75万美元的年薪。拿着500块的工资只为跟阿里巴巴一起成长。经过蔡崇信的一番资本操作。8月份阿里巴巴成立当年就获得了以高盛为主的投资机构500万美元的投资。有了高盛的背书、蔡崇信的关系以及马云天马行空的演讲能力。次年软银向阿里巴巴投资2000万美元。2004年再次领投阿里巴巴。到阿里巴巴集团第二次美股上市时持股34.4%。是阿里的第一大股东。2005年雅虎投资阿里巴巴10亿美元。置换阿里40%的股份。后因公司经营问题陆续出售部分股权。到阿里巴巴集团在美国上市时持股不到22.6%。

两家外国公司的持股比例超过50%。是否就意味着它们控制了阿里。马云持股8.9%只是个“打工人”呢?我们先看看腾讯的故事。后面再一起分析。

1999年。大哥大还属于奢侈品。BB机开始出现在小镇青年的裤腰带上。小马哥刚搭建完网上寻呼系统。发现国外有款叫\"ICQ\"的产品十分便利。于是便小小模仿了下。在国内推出“OICQ”。为了吸引用户。闷骚马一度装成女生与电脑对面的技术宅们聊天。给他们爱情的希望和滋养。也许是他的虔诚感动了上天。OICQ用户呈几何级的增长。导致小马哥一度支付不起服务器托管费。差点60万卖掉OICQ。没有蔡崇信在投行圈的关系网。没有马云老师口若悬河的独特天赋。小马哥为QQ的融资过程一路碰壁。直到2001年南非MIH集团中国区的副总裁网大为跟他们见了面。经过几番沟通。MIH当时给了这只光有用户但还没找到盈利渠道的企鹅6000万美元的估值。2001年6月。MIH购买了腾讯当时46.5%的股份。腾讯的两个投资方中。电讯盈科手里的全部股份被收购。IDG的股份也只剩下7%。MIH为此总共支付了3200万美元。

十几年过去。MIH在这笔交易上的收益也已经翻了4000倍。成为地球上最赚钱、且最伟大的投资。而持股14%左右的小马哥是否又变成了个为南非公司打工的”打工人“?

阿里和腾讯背后的巨头是谁?按股权看的话大头确实是国外公司。但这并不意味着两位马总是国外公司的“马前卒”。如果把他们定义为外国人的“打工人”。也是有点片面的理解。

首先。从企业的发展来看

企业发展前期资金紧缺。市场存在不确定性。风险很大。当时投资阿里和腾讯的这几家机构是冒着本金沉没的风险进行豪赌的。所以早期企业估值低。投资越早股权拿的越多。等到企业发展壮大。大家都能看到它的未来的时候。最早投资并陪伴企业成长的那拨人理应获得最高的收益。

其次。从上市融资地方来看

阿里巴巴第一次是在港股上市。私有化第二次在美股上市;腾讯是2004年在港股上市。从上市时间和地点看。它们融的钱大部分是国外股民的钱。国内因为政策原因导致中国股民无法买到这两只优质股票确实是个遗憾。但既然它们融的是国外股民的钱。出钱的人分享它们的成长和股息。也是理所应当。

第三。从公司权力架构上看

阿里的公司章程规定。由合伙人提名过半数董事。为了保证阿里合伙人这一特殊权力的持续有效。阿里巴巴还规定。如果要修改章程中关于合伙人提名权的相关条款。必须获得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所持表决票数95%以上通过方可。按此规则。阿里合伙人拥有超越股东的董事提名权和任免权。管理团队只要持股达到5%。则其他股东都无法修改合伙人制度。合伙人的“董事提名权”坚如磐石。难以打破。所以整个阿里巴巴就是由“合伙人”进行实控。至于要如何才能阿里的合伙人。首先一条就是要在阿里工作满5年并认同阿里的价值观。由此来看。即便国外公司持股达到阿里集团的94.99999%。他们也无法控制阿里巴巴。

腾讯这边有过约定。创始人可以提名一半董事。这实际上和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目前腾讯的董事会中董事长是马化腾。执行董事是刘炽平。只有两个人是MIH集团的人。MIH成员的董事具有知情权和建议权。对于决策权是很少的。

第四。从公司提供的就业岗位、创造的产业收入和税收看

不管注册地在哪里。不管上市地在哪里。不管最大股东是谁。毋庸置疑。这几年阿里巴巴和腾讯真正服务的是中国大陆市场。为此直接间接创造了数十万上百万的就业岗位。每年贡献的税收和为地方政府创造的财政收入。更是让地方政府把他们视为掌中宝。从这点看。两位马总都是在为中国打工。

当然。随着两家公司的体量逐渐变大。当初的“屠龙少年”似乎开始慢慢利用垄断地位变成了另一只“恶龙”。这是资本发展的自然趋势。好在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屠龙宝刀“不会掌握在资本的手里。

以上。希望能解决题主的疑惑。

我是注册会计师隔壁老王。专注于财经领域知识和经验分享。欢迎关注交流。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1:44:45

    腾讯,阿里巴巴,阿里,合伙人,股权,崇信,股东,互联网,手里,的是

  • 写相思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1:44:45

    没想到大家都对阿里和腾讯背后巨头是谁? 马云和马化腾, 真的在给外国人打工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1:44:45

    其他观点:阿里巴巴和腾讯目前是我国最大的两个互联网巨头。这两个互联网巨头不论是营业收入、利润、用户量、业务范围都非常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