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先说几个大家对打油诗和正经诗区别的错误认知:
是格律上的区别吗?不是。
在旧体诗这个范畴中。讲格律的只有近体诗。诸如古诗、乐府、歌行都只需押韵就可以了--------如果不讲格律就是打油诗。那么岂不是《梦游天姥吟留别》、《长歌行》、《孔雀》东南飞都算是打油诗了?那么如今符合格律油腔滑调的各种老干体就不是打油诗了?
是用词俚俗的区别吗?也不是。
杜甫的古诗用词也俚俗。《羌村三首·其三》第一句就是“群鸡正乱叫”。这与我们大家公认的打游诗“江上一笼统”有何差异?诸如宋代打油诗中“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否朝廷贬汝无”算俚俗吗?并不算----这种类似通俗的诗句在诸名家文集中不在少数:比如欧阳修的:“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南歌子·凤髻金泥带》;李清照(伪)的“教郎比并看”(《减字木兰花》)
如果俚俗是打油诗的特色。如上的小词、古风也算是打油诗了吗?
由此及彼。那么很多答主某度之后的“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的诗为“打油诗””很显然只是隔靴搔痒的注释罢了。
实际上。打油诗和诗的区别就是【立意】的问题罢了。
《宋玉对楚王问》中有这样的记载: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这段对《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的解释。大约就可以用来解释打油诗和诗区别了。
(宋玉)
诗的本质是【诗言志】。因此在诗的创作中。是有明确的思想、感悟甚至是理想抱负主题的。并且通过诸如五七言、近体、绝句等体裁来将这个立意表现出来的。因此。好的旧体诗可以称之为“妙手偶得”、“古拙质朴”、“天然雅趣”等等等
而打油诗不同。打油诗的立意(或是有意。或是无意)就是“嘲谑”、“戏弄”、“逗笑”。所以才显得格调不高。
如果用个比喻来形容。就是这个人生得猥琐。不管是西装革履还是蓬头垢面都是猥琐。而如果生得堂皇。就算是粗缯大布裹生涯。也是会显得“腹有诗书气自华”。
以上。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其他观点:
诗与打油诗有什么区别?本质区别何在?题主的提问方式可以说不够严谨。这种提问本身可以说把打油诗排除在了诗之外。那么打油诗是否是诗的一种?是否属于诗的范畴?笔者认为打油诗也是诗!诗是形式逻辑中的属概念。打油诗。古风。近体诗。诗的变体词。现代白话诗。散文诗等等。都属于诗的种概念。因此。打油诗与其他种类的诗都属于诗。只是与其他种类的诗有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打油诗诙谐幽默。形象生动。如打油诗鼻祖张打油的
《咏雪》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2。打油诗遣词造句多口语化。不刻意修辞。更不用典故。民俗俚语。浅显易懂。贴近生活和现实。如唐人曹邺《官仓鼠》: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3。打油诗的主题更加直白鲜明而不隐晦含蓄。如鲁迅《南京民谣》打油诗:
大家去谒陵。
强盗装正经;
静默十分钟。
各自想拳经。
直接揭露国民党的内部倾轧。对他们伪装正经的行为进行辛辣的讽刺。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写了一首是咏大学者钱玄同的打油诗。
作法不自毙。
悠然过四十。
何妨以肥头。
抵挡辩证法。
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过不少激进文章。其中有一篇主张人超过40岁就应统统去死。从而使社会年轻化。钱玄同还曾扬言。北京大学要开设辩证法课。除非砍掉他的脑袋。
4。也有的打油诗就是随意的涂鸦和顺口溜。是自娱自乐。或附庸风雅的搞笑之作。如山东军阀韓复渠的《天上闪电》:
忽见天上一火链,
好像玉皇要抽烟。
如果玉皇不抽烟,
为何又是一火链。
5。打油诗不按照《近体诗》的要求。按标准的韵律押韵。但。打油诗是每行字数一致。通篇押韵。当然打油诗也不合乎格律诗的要求。
打油诗作为诗的一种。自唐代开始就存在。自然就具合理性。也就是宋玉答楚王问说的:下里巴人。中国的诗的发展可以说就是由下里巴人的民歌发展而来的《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风就是诗的根。到汉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格律诗的雏形。齐梁时沈约、王融等人的永明体就是早期的格律诗。隋朝陆法言搞出了《切韵》。随后诗人作诗押韵有了标准。唐朝人使用官方认可的韵书。在科举中《进士科》开始考格律诗。格律诗在唐朝成熟。并达到了巅峰。
但是。古风犹存。唐朝很多著名诗人如李白。白居易。杜甫等也同时创作了许多古体诗。《长歌行》。《短歌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打油诗与古风。与近体诗的区别可以说不言而喻。无需赘述。
以上归纳了打油诗的5个特点。简要概述了诗由《诗经》民歌–––古风–––近体诗的发展脉络。打油诗与其他诗的区别就基本一目了然了。做为诗的一个门类。我们对打油诗。古风。近体诗。白话诗。散文诗等都应该尊重。而不要厚此薄彼。百花齐放才是春!
其他观点:
古典诗词。按其起源、体式、语言、结构等的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诗、词、曲三大类。 从格律上。诗又可划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泛指唐代以前出现的各种诗体。唐及之后的人们模仿这类诗体所写的诗。也称之为古体诗。古体诗按其每句的字数可以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有些书籍把杂言诗并不单列。而是划归到七言古诗中。所谓杂言诗就是每句的字数不定。可以任意自由发挥。杂言诗多以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为主。偶然也用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所谓四言诗就是每句都是由四个字构成的诗。五言诗就是每句都是由五个字构成的诗。七言诗每句都是七个字。其它类推。四言诗在唐以后就比较少见了。唐以后的诗多以五言或七言为主。六言诗、杂言诗也有一些。但不是很多。五言古体诗又简称为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为七古。四句的五言或七言古体诗人们一般习惯称它们为绝句(古绝)。
需要指出的是:唐代及以后有一些人写了一些入律的古风。虽然这些作品平仄大致符合近体诗的规定。但由于或用韵或粘对或对仗等方面并不符合近体诗要求。因此也只当是古体诗看待。
古体诗的用韵比近体诗要宽松。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既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间换韵。有时也允许通韵和重韵。但每次换韵前不得少于两韵。古体诗在唐以前就有,虽然唐代人予以了一定的规范,但基本上保留了唐以前的诗体风格,故唐代人称这种诗体为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 由于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因此这种诗体是不必讲究平仄的(也有讲究平仄的,但为数很少).为了使这种诗体更加容易朗朗上口,唐代人加上了押韵的概念,但其要求也是很宽松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是古体诗。总而言之。古体诗是不讲究格律。但是韵脚是要有的。而且有很多古体诗有对仗。对偶等写作手法。可以说是遇近体诗是双宝。都是很好的文体。
下面再说一说打油诗。提到打油诗。就要认识一个人。此人名曰张打油。
中唐时代。有一位姓张名打油的人。他就爱作这样的诗。在以诗赋取士的唐朝。他的诗确是“别树一帜”。引人“注目”。如他的“咏雪”就颇有名:“江山一笼统。井口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咏雪”通篇无一个雪字。看来这位张打油作诗是动过一番脑筋的。不过张打油之所以闯出牌子。以至这类诗竟冠以他的名字称之为打油诗。还有一段轶事:有一年冬天。一位大官去祭奠宗祠。刚进大殿。便看见粉刷雪白的照壁上面写了一首诗:“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大官大怒。立即命令左右。查清作诗人。重重治罪。有位师爷上禀道:“大人不用查了。作这类诗的不会是别人。一定是张打油。”大官立即下令把张打油抓来了。张打油听了这位大官的呵斥。上前一揖。不紧不慢地说道:“大人。我张打油确爱诌几句诗。但本事再不济。也不会写出这类诗来嘛。不信。小的情愿面试。”大人一听。口气不小。决定试张打油一下。正好那时安禄山兵困南阳郡。于是便以此为题。要张打油作诗。张打油也不谦让。脱口吟道:“百万贼兵困南阳。”那位大人一听。连说:“好气魄。起句便不平常!”张打油微微一笑。再吟:“也无援救也无粮。”这位大人摸了摸胡子说:“差强人意。再念。”张打油马上一气呵成了后三句:“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这几句。与“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如出一辙。大家听了。哄堂大笑。连这位大官也惹笑了。终于饶了张打油。张打油从此远近扬名。“打油诗”的称谓也不胫而走。流传至今。
人们常把一些以俚语俗话入诗。不讲平仄对仗。所谓“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但是打油诗为了顺口。必然是有韵。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0748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打油诗,古体诗,近体诗,古风,的诗,诗体,俚俗,格律,区别,唐代
没想到大家都对诗和打油诗有什么区别?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先说几个大家对打油诗和正经诗区别的错误认知:是格律上的区别吗?不是。在旧体诗这个范畴中。讲格律的只有近体诗。诸如古诗